导 航
楼主: 拍照片2024

[经济论道] 武汉汽车产业信息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照片2024 发表于 2025-1-15 09:07
68位猛士917车主回家

这种大锤砸车的营销手段是吃什么的脑子能想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产线满负荷运转 智新半导体2024年产量同比增长超两倍

1月10日,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智新半导体”)生产车间,两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刚刚过去的2024年,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日均产出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超2400只,年产量同比增长两倍多。”智新半导体生产部负责人说。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IGBT模块),是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上的核心零部件之一,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强大脑”。

2019年,东风公司旗下智新科技携手株洲中车时代,共同成立智新半导体公司,从事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的研发生产。

2021年,智新半导体在武汉经开区建成IGBT模块产业化基地,华中地区首只量产的IGBT模块产品下线。





2024年4月,智新半导体第二条生产线在武汉经开区投用。半年后,智新半导体二期新产线月度产量超过3.5万只,创该产线投产以来月度产量的历史新高。

落子武汉经开区五年来,智新半导体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的研发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产品在比亚迪、岚图汽车、猛士科技、东风乘用车、东风商用车等多款车型上搭载,累计为近百万辆新能源汽车装上自主“大脑”。

“得益于武汉经开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系列政策支持,公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智新半导体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抢抓新能源市场机遇,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全年总销售额8%左右。

截至目前,智新半导体开发的功率模块五大产品系列覆盖峰值60KW-400KW电机的需求,可满足整车架构400V和800V高压的需求。

智新半导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客户订单有望较2024年增长近一倍。后续,公司将适时投建第三条产线,以满足客户持续增长的需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车谷代表建言献策全力推进转型发展

1月9日至10日,来自车谷各条战线的市rd代表,继续围绕市zf工作报告,并结合武汉经开区和自身工作实际建言献策,全力推进转型发展,为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贡献力量。


市ZF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武汉经开区加快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壮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市人大代表、武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汉南区区长唐超表示,市ZF工作报告对武汉经开区发展和军山新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目标清晰、催人奋进。武汉经开区要全力做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软件和现代服务业、氢能、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不断增强发展动能。要加快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深化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融合发展。要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打造营商环境的强力磁场。要加快推进左岸大道、大军山公园、江滩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办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市ZF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建议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车规级芯片等领域自主研发能力,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聚智蓄力。”市人大代表、东软集团副总裁、华中大区总经理、东软集团(武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陈说。

市ZF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着力增强城市能级和竞争力。市人大代表、湖北楚象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滨建议,完善汉南片区轨道交通接驳设施,加快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现代化车谷。

市ZF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品质消费扩容行动,支持开发国货“潮品”。市人大代表、武汉大汉口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婷说,希望支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助力武汉热干面“香出圈”。

张翔宇、蔡晴、史哲等代表及列席代表参加审议,围绕转型发展、品牌建设、产业创新等提出意见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日报》聚焦中国车谷全链条提档升级


《经济日报》刊发深度调研稿件《中国车谷全链条提档升级——来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调查》,聚焦武汉经开区布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实现汽车全产业链蝶变式发展的生动实践。以下为全文转载。




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车而建、因车而兴,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武汉经开区聚焦汽车产业生态,从“一辆车”到“一座城”,发展成为全国汽车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如今,面对汽车行业新的竞争格局,武汉经开区积极布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赛道,汽车产业加速驶入“智能化”下半场。

从第一辆国产富康轿车下线,到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驶出数智化工厂;从中法合资30万辆汽车项目开工,到7座新能源整车工厂落成……33载创新发展,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一辆车”裂变成“一座城”,成为全国汽车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被形象地称为“中国车谷”。

如今,顺应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中国车谷”如何实现汽车全产业链蝶变式发展?



竞速新赛道


走进位于武汉经开区的东风汽车试验室,工程师伊历君全神贯注地关注着大屏幕上各项动态参数的变化,他正在参与研发新型新能源汽车底盘操控系统。

2024年11月14日,当年全国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东风汽车云峰工厂下线。这家位于军山新城的工厂,是武汉经开区3年来投产的新能源整车工厂之一。

33年前,在武汉西南城郊的一片黄土岗上,为承接中法合资30万辆汽车项目,武汉经开区正式破土动工,武汉人的“汽车梦”就此启航。

2003年,东风汽车将公司总部搬到了武汉经开区,并先后与日产、本田在武汉经开区成立合资车企。世界级汽车企业在此聚首,武汉经开区乘势而起,成长为“中国车谷”。

经历高速发展之后,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韧性受到考验。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歌猛进、国产新能源车企迅速崛起,曾经“靠合资车打天下”的武汉经开区面临着新的发展命题。

武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武汉汽车产量为189.8万辆,之后一路下滑,到了2023年,武汉汽车产量为121.4万辆,6年间产量下降36%。

2021年,面临汽车行业新的竞争格局,东风汽车向新能源与智能驾驶领域全面转型。同年,三十而立的武汉经开区开启“二次创业”,提出“借东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竞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加速“换道超车”。

在武汉经开区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机械臂高速飞舞,物流机器人往来穿梭,一辆辆新车在空中“走廊”缓缓移动,每100秒就有1辆新车下线。

“这是本田在全球布局的首个新能源工厂,也是我们有史以来数智化程度最高的工厂。目前工厂正在爬产,更多车型正紧锣密鼓地调试。”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渡边丈洋介绍,2030年前,东风本田将累计推出10款以上新能源车型。

国产自主品牌也奋力争先。记者在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武汉二工厂总装车间看到,生产线高效有序运转,畅销新能源车型接连下线入库,等待发往全国各地。“我们联合集团数字化部自主设计了系统架构和数据流程,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个性化定制等业务场景提供智能制造基础。”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总部长段仁民说。

在推动本地车企电动化转型的同时,武汉经开区还积极“筑巢引凤”,吸引全球车企布局。2020年,吉利集团在武汉经开区投资80亿元建立了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

“我们坚持向产业转型要潜力,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对外开放要活力,全力调结构、促转型、抓开放,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武汉经开区负责人说,通过从“只有油车”向“油电双智”格局转型,从“整车为主”向“整零协同”格局转型,从“专注造车”向“研产销一体”格局转型,武汉经开区抢抓机遇,推动汽车产业由一枝独秀向“汽车+”产业众木成林转变。

目前,武汉经开区已落地岚图、路特斯、猛士等7座新能源整车品牌工厂,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队”、合资品牌、新势力“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2024年1月至9月,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31%,新能源汽车总产能已达147万辆。


构建新生态

武汉经开区的转型并未停留在引入新能源车企、落地新能源工厂层面,而是顺应汽车产业生态向能源、信息通信、材料等多领域拓展的趋势,布局“汽车+产业”,构建“车能软芯材”高效协同的产业体系。

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上半场比拼“电动化”,下半场要比拼“智能化”。在上半场“慢了半拍”的武汉经开区,下半场如何实现“快人一步”?

燃油车时代,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一辆新能源汽车可集成上亿行软件代码,很多智能功能都依赖于软件系统。

武汉经开区顺势而为,竞速“软件定义汽车”新赛道。2023年6月,武汉经开区领导赴长三角城市考察学习,建设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提上议事日程。不到3个月,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揭牌成立,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获聘武汉智能汽车软件产业发展顾问。据介绍,武汉东软软件园完成14.5万平方米园区建设仅用时18个月。2024年5月,武汉东软软件园开园、投入运营,为武汉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增添动力。

刘积仁介绍,近年来,东软集团与湖北移动、岚图汽车等企业,同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在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软件人才培养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成果。东软睿驰智能驾驶产品已应用于多款“车谷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

“有梦想,来车谷,一起创!”武汉经开区广发“英雄帖”,打造“软件定义汽车”创新策源地,共同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一批智能网联及软件项目在此落地。2023年底,浪潮集团、拙河科技、视熙科技3个总部项目陆续落地。“武汉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之一,测试道路里程和开放区域面积全国领先,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拙河科技总经理袁潮告诉记者,公司将在武汉进行硬件设计研发、硬件嵌入式开发、底层软件及平台研发、应用算法开发,并将适时建设组装生产基地。

近日,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发布首颗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MCU(微控制单元)芯片DF30,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联合体于2022年在武汉经开区组建,由东风汽车牵头,联合中国信科、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8家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合力攻关“中国芯”。

“经过联合体全流程闭环研发,DF30芯片突破了汽车芯片定义、设计、工艺等核心技术,形成了50项专利,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可控。”东风汽车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告诉记者。

围绕“汽车+软硬件”,武汉经开区高标准建设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招引东软集团、科大讯飞、巨量星图等软件头部企业,培育亿咖通、芯擎科技等软件信息领域独角兽企业,形成了以汽车软件为主导、车规级芯片等核心硬件为支撑的汽车软件集聚区。

“我们把零部件摆在了和整车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实施‘零整比提升’计划,制定了‘零部件20条’等政策。2024年9月,我们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进入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公示名单。”武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唐超表示。

为了增强自身在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武汉经开区近年来先后引进采埃孚、安波福、艾菲、爱机新能源等60多个关键零部件项目,把汽车产业的“零整比”提升到了0.66∶1。

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引入,为车企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动能。莲花汽车CEO冯擎峰表示:“目前,多家武汉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在投产之初就进入了莲花汽车的供应链,也进入了工厂间的‘创新链’,零部件企业跨领域的创新对莲花汽车全球智能工厂起到了良好的赋能作用。”

造“聪明的车”、修“智能的路”、建“智慧的城”,武汉经开区建成亚洲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无人自动驾驶全域商业化运营。“车能软芯材”汽车生态年度总收入超8000亿元,获批商务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近3年时间,武汉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4倍,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了45%。


“链”出新动能


汽车是武汉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武汉工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东风汽车等企业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武汉市专门成立汽车制造和服务产业链工作专班,全力支持东风汽车等企业发展。

2024年8月,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揭牌。来自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悦享科技的近600名科技研发人员入驻原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大楼“红柱子”,瞄准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

“红柱子”紧邻东风汽车集团总部,位于武汉市沌口核心地段。两年前,武汉经开区跳出老城谋发展,管委会也从沌口搬到军山。2024年初,东风汽车在武汉设立全球创新中心,需要挑选一处合适的办公场所。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及武汉汽车产业链工作专班积极上门对接、推荐,让“红柱子”变身为东风全球创新中心。

“这里即将成为一个创新磁场。”杨彦鼎说,东风全球创新中心将聚焦未来5年至10年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前瞻性技术开发,找到下一个“换道超车”的制胜点。

汽车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需要在补短板上下功夫。2024年以来,武汉汽车产业链工作专班召开10余次专题会、推进会,与链主企业深度对接,“地毯式”扫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针对薄弱环节“点对点”招商。

采埃孚被动安全、安波福二期、保隆智能驾驶研发总部、蔚来新能源总部、耀皮汽车玻璃二期、华腾汽车零部件、博格华纳三期、荣南汽车密封件等一批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的优质项目落地武汉,东风汽车、路特斯等链主企业实现就近配套,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有了“底气”。

2024年9月,采埃孚主动安全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在武汉经开区开工建设。投产后,将主要研发生产汽车制动卡钳等产品,补上武汉汽车产业链上的一块短板。

武汉汽车产业链工作专班还推动搭建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在先后落户湖北国控、湖北楚象、长江汽车产业3个百亿元级供应链平台的基础上,又高起点打造长江汽车链平台。

在华中地区最大的汽车散热器制造企业之一湖北雷迪特公司里,工作人员正在对新开发的新能源汽车液冷板进行性能测试。2025年,这批总额超10亿元的产品将供给全球汽车巨头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为该集团7款车型电池包提供冷却解决方案。这是长江汽车链平台撮合成的一笔订单。

“签这样的海外大单,光是资质评审就要3个月到半年,还要进行大量的邮件往来、线上洽谈。有了长江汽车链平台这个‘红娘’,只用了4个月时间就拿下了这笔订单。”雷迪特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汽车链平台对入驻用户严格审核,审核过程就像购物网站给官方旗舰店加“V”认证一样,为用户节省了考察时间。

类似的成功案例在该平台已有近300个。长江汽车链平台于2024年4月上线,截至2024年10月,平台累计用户数近2万,入驻企业超1.7万家,收集各类用户需求近2.5万条,撮合订单超百亿元。“大部分企业发布需求后1个月左右可成功对接,有的企业半个月内甚至当日或次日就能对接成功。”湖北长江车百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力说。

当前,出海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中国车谷”为起点,一个个供应链平台正“通堵点、链全球”,一辆辆“车谷造”汽车正驶向世界各地。2024年,武汉经开区实现整车出口12万辆,同比翻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年整车出口将突破20万辆 武汉“车谷造”汽车出海提速

1月2日,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人王云在检查即将下线的新车。当天是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岚图汽车已进入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市场,以及波兰、希腊、捷克、斯洛伐克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未来将在更多市场完成布局。

在武汉经开区,岚图梦想家、岚图知音、猛士917、路特斯ELETRE等“车谷造”汽车自带全球化基因,正跨越山海,驶向世界各地。数据显示,2024年,“车谷造”汽车出海突破12万辆,同比实现翻番。

去年以来,武汉经开区揭牌全市首个湖北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贯通综保区整车出海通道,将汽车“出海口”搬到“家门口”,助力东风汽车成功打开西班牙、意大利等16个空白市场。

2024年6月,首批来自东风奕炫自主品牌的50多辆汽车从武汉经开综保区顺利通关,发运至青岛口岸,并经海运出口中美洲市场。9月,首批21辆东风自主品牌商用车在武汉经开综保区报关、清关出口至印度尼西亚。此后,200辆该型汽车以同样的方式出口南美洲。

为助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协同出海,武汉经开区还牵头成立省级汽车供应链平台——湖北长江车百链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该平台共链接2万余家汽车上下游企业,促成供需对接超百亿元。借助该平台,湖北雷迪特成功签下为全球汽车巨头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集团的7款车型电池包提供新能源汽车液冷板的订单,总额超10亿元。

武汉经开区表示,2025年该区还将开通武汉至上海直达航线,助力车企开拓墨西哥、巴西等新兴市场,力争全年整车出口突破20万辆。同时,培育外贸新动能,发展服务业出口、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迈睿达、国控、楚象等建设海外仓,探索“以货易货”出口业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日产:迈向“越野化、新能源化、国际化”


以“聚众志 谋变局 谱新篇”为主题,郑州日产2025年合作伙伴大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郑州日产经销商、供应商、服务商等齐聚一堂,携手奔赴事业发展新征程。

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张祖同视频致辞。他表示,2025年,东风汽车将充分发挥新能源领域的本地化优势,助力郑州日产在东风“三个跃迁、一个向新”中履行新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任务,朝着“越野化、新能源化、国际化”方向奋力向前。希望合作伙伴与郑州日产携手共进,以不忘初心的坚定、攻坚克难的韧劲、锐意进取的勇气,去开创更加广阔的天地。

会议指出,2025年,郑州日产将与全体合作伙伴同向、同心、同频,致力于厂商协同,以昂扬的姿态攻占市场,实现量利双赢、厂商共赢。面向国内市场,郑州日产将在新产品加持、新媒体赋能、渠道改善、售后强化等措施支持下,不断强化营销自我造血能力,实现销量突破。面向海外市场,郑州日产将实现新布局,充分发挥合资公司优势,通过渠道、商品协同,实现速赢、多赢。

郑州日产总经理孙延伟说,未来,郑州日产将以“越野化、新能源化、国际化”作为定位展开事业布局,同步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将聚焦经营、产品、品牌建设、海外出口、组织机制等方面,全面贯彻“以客户和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推动经营结果持续向好;加大投入,加快丰富商品线,提升商品竞争力,加速推出战略新品,助力渠道盈利和运营能力提升;进一步把品牌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焕新品牌形象;加快海外出口突破,通过“双品牌”+“双渠道”战略,覆盖更多海外市场;加快组织变革,提升组织效率,推动组织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用户。

会议表彰了郑州日产优秀合作伙伴,并向该公司相关部门和优秀合作伙伴授战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特装:加速推进双轮驱动战略实施

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2025年工作会暨202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十堰、武汉两地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东风汽车2025年工作会要求,总结2024年工作,表彰各类先进,部署新一年的重点任务,激励全体员工坚定信心,持续深化双轮驱动战略,共同开创东风猛士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东风公司总会计师冯长军出席会议。

冯长军说,东风特装对未来发展思路清晰,推进高质量发展谋划有力,**巡视整改、重大任务保障、关键项目争取、民品市场开拓、党建经营融合卓有成效。2025年,东风特装要全面加强党的**,不断筑牢发展的“根”和“魂”;深化前瞻技术研究,抢占新一代军车发展先机;加快发展非军业务,夯实双轮驱动战略格局;坚决落实强军首责,打造服务部队金字招牌;守稳发展底线红线,持续为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东风特装董事程裕涛作题为《开启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 全力以赴加速推进双轮驱动战略实施》的工作报告。东风特装总经理陈迹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5年,东风特装全员要坚定战略信心,日拱一卒、月争一步、年进一位,就一定能够稳住军品基盘、壮大民品业务、突破海外市场,实现军、民“双轮驱动”事业发展格局。要坚持和加强D的全面LD,为双轮驱动战略落地提供坚强保障。全员要做好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准备,DY干部要争当“五个表率”,即争当胸怀事业的表率、能力提升的表率、求真务实的表率、客户为本的表率、廉洁奉公的表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动东风乘用车供应链体系向上突破


东风乘用车公司2025年供应链合作伙伴大会在武汉举行。会议以“聚力向新,质赢未来”为主题,600余名供应链代表齐聚一堂,推动供应链体系向上突破,助力东风乘用车事业发展。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黄勇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25年,东风乘用车各领域将聚焦新能源“跃迁行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产品投放力度,努力打造口碑、销量双丰收的爆款产品。希望各供应链合作伙伴进一步改善交付周期,提升产品和资源保障能力,确保供应链安全可靠,助力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谱写新篇章。

黄勇表示,2025年,汽车行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出口从贸易型加快向海外经营型转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希望各供应链合作伙伴坚定信心,坚持“质量至上”原则,围绕东风汽车“新能源跃迁、智能化跃迁、国际化跃迁”目标,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打造新能源“四极”场景下的供应链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软件开发与智能化质量管控体系,构建海外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技术创新、自动化、智能制造,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要做好先行技术、先进材料、管理机制等方面预案,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坚持诚实守信、守法经营,营造公平、廉洁的合作环境,与东风乘用车同频共振、合作共赢。

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总部长段仁民说,2024年,东风乘用车公司全面发力新能源转型,年度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制造体系力进一步完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东风乘用车将主动求变、锻造优势、奋力突围,希望与各位合作伙伴携手同行、精诚合作、融合发展,共同“赢战”2025。

会议表彰了2024年度优秀供应链合作伙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创东风物流转型发展新局面


东风物流2025年工作会暨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东风汽车2025年工作会精神,号召全体干部员工直面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以积极的心态拥抱变革,以有力的措施推进变革,奋力开创东风物流转型发展新局面。

东风物流董事长、党委**张戈出席会议。东风物流副总经理(主持日常经营工作)张国良作题为《坚定信心、坚守使命、统一思想、攻坚克难,奋力开创东风物流发展新局面》的经营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2025年,东风物流将锚定“飞跃计划”,围绕“深耕东风、延伸拓容、数智提升、精益求精、风险防控”的经营方针开展工作,重点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加速管理改革,聚力实现“飞跃”;内外市场并举,扩大业务规模;深化股权合作,持续推进整合;加速数字变革,提高技术水平;培育国际物流业务,突破容器业务难点;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筑牢风险防线,保障稳健经营。

会议强调,东风物流各单位要认真落实东风汽车及东风物流2025年工作会精神,把握形势,树立信心,迅速分解和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全体干部员工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推进企业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柳汽首条电池包PACK线建成


日前,东风柳汽首条电池包PACK线顺利完成联调,全线打通,首个电池包试制下线。



该电池包产线可兼容多种CTP电池包生产,后期通过产线升级改造可拓展覆盖800V电池包、商用车平台电池包及半固态电池包的生产需求,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响应不及时问题,同时可减少电池包资源的前置储备数量,降低资金占用和积压,确保电池包资源与整车需求的同频匹配,满足整车对电池包的搭载需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项目工作台启用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项目工作台正式上线启动运行。这是东风汽车研发总院不断提升“1+n”研发体系能力,加速项目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新成果。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副院长夏卫群、张衡出席启动仪式。

据了解,项目工作台是车型项目管理一站式平台,统一管理车型研发流程中的所有业务活动,提供包括项目计划管理、项目活动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指标管理、项目交付物管理、项目运营监控等在内的线上管理工具,确保车型项目各个环节的透明化、智能化。项目工作台以线上一体化的形式,实现研发各领域业务活动具体进程在线共享,确保工程师对自己所负责的项目数量、流程、进度一目了然,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数字化手段,项目工作台能够在线监控车型项目研发过程中的风险指标,做到风险实时可控。同时,项目工作台能够进一步标准化业务流程、业务检核等,确保项目各项节点目标高质量完成。目前,项目工作台已实现研发主活动的数字化管控,并在4款在研车型项目上启动试运行。后续,将逐步把研发总院各个专业的开发流程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并逐步推广至“1+n”的“n”侧单位,助力研发项目管理工作转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公司锚定目标决胜“十四五”收官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公司2025年工作会强调,锚定目标任务、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十四五”收官成色更足。

东风公司今年的经营目标是:整体销量重回300万辆台阶、挑战320万辆;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跨越100万辆;海外出口50万辆;全面完成GWY国资委各项考核目标任务。

完成这个目标,是完成ZY巡视整改、履行国家队职责使命、向DZY交上合格答卷的必然要求,是东风在激烈竞争中有力应对挑战、顽强挺过转型阵痛、立于不败之地的迫切需要。完成这个目标,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攻坚突破,决战决胜。

要着力推动商企、研发、营销提升能力,形成合力,打造爆款车型。当前的市场形势,随着跨界竞争的加剧,流量与销量交织,爆款车型成为市场制胜关键中的关键。要聚焦“选战场”和“制定制胜策略”两个重点,强化商企能力。“选战场”就是要明确目标客户群体和目标市场;“制定制胜策略”就是要善于发现竞品的弱点,针对竞品弱点、打造产品卖点,提高“进攻”策略的针对性、有效性。要以客户需求拉动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变现能力。这就要求精准洞察和把握政策法规、客户需求、用车场景以及竞品优劣势等,善于把客户语言翻译成工程语言,“拉动式”推出商品,避免搞“技术堆砌”。同时要提速已有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要抓实营销过程管理,加快推动营销能力取得突破。东风营销方式(DFSW)是东风营销的基本功,要持续完善和推进落实,抓好网络建设、绘制好客户分布“热力图”、做好客户触达、促进线索转化、开展好营销领域的培训考核。

要全面推进降本增效,持续提升盈利能力。降本增效是改善经营效益的重要抓手,2024年公司在这项工作上取得了重要进步,今年要驰而不息抓具体抓深入,确保公司在“内卷式”竞争中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要加强营销面积管控,科学制定并分解销售目标,平衡好销量目标、终端价格、商务政策等,改善销售结构。要提高单车收益,控制好新开发车型成本。要降低制造和物流成本,打造高效制造成本管理体系,提升物流费用效率。要加强固定成本管控,抓好关键课题突破。要提高后市场收益水平,打造典型产品与多样化生态。公司上下要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增强全员成本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成本管控融入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大力压减非必要支出。

要持续深化改革调整,进一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公司“4+2”“1+n”的“战斗队形”从形式上已经调整到位,但仍要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加快理顺制度流程,完善运营机制,建立责权利对等的授权管理体系,推动职能职责落实落细。要在“4+2”格局下,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产品聚焦、力出一孔,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推动各事业群经营绩效实现新的突破。要持续完善“1+n”研发体制下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采购等流程机制,提升研发效能,创造更多可量化的经济价值。 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做好压力层层传导,激励挑战高目标。要调整优化总部职能机构,强化总部指挥、决策和管理功能,提高直接运营能力。

我们必须看到,“十四五”以来,公司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布局,已经形成全面优于燃油车时代的战略格局。“十四五”行至收官,公司转型发展也已到达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公司2025年工作会强调的各项重点任务,为推动公司改革发展明确了主要抓手、实现路径。公司上下要深刻领会工作会精神,不折不扣、敢作善为抓好落实,推动公司经营发展持续破局突围,奋力做强做优做大东风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公司研发总院决胜自主研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东风公司研发总院2025年工作会暨第十二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传达学习东风汽车2025年工作会精神,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号召全体员工以开局即冲刺的精神状态,“绘好一张蓝图,决胜三大战区,夯实四大发展基石”,为达成年度各项目标、推动自主研发高质量发展拼搏奋斗。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尤峥出席会议。

尤峥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落实东风汽车第十次DDH精神的开局之年。公司研发总院作为攻坚克难的中坚力量,承载着东风破局突围的厚望,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践行国家队使命担当,推动整体研发实力重回行业第一阵营。要强化用户场景研究,加快提升海外产品研发能力,支撑销量目标达成;强化研发体系能力提升,全力推动数智赋能研发,实现研发效率跨上新台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公司研发总院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作题为《智创引领 跃动前行 破局突围 奋力决胜自主研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工作报告。2025年,公司研发总院总的工作要求是:以东风汽车第十次DDH精神为指导,坚决落实东风汽车2025年工作会各项工作安排,聚焦“1+3+4”工作任务,系统推进各项研发任务高效开展,赋能东风汽车2025年销量目标高质量达成。其中,“1”是锚定“三个跃迁、一个向新”奋斗目标,扎实做好“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3+4”是决胜“科技攻关、爆款打造、深化改革”三大战区,全面夯实“流程体系、研发专业能力、现代企业管理、高水平人才队伍”四大发展基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经开区与马勒中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月15日,武汉经开区与马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和氢气内燃机等领域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以此为契机,武汉经开区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全链协同的“车能软芯材”汽车生态,有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新”向“智”转型升级。

湖北省商务厅厅长龙小红,马勒集团董事会ZX兼首席执行官弗朗茨,董事会成员艾尔希拜见证签约。武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唐超,马勒集团中国区总裁沈梁玉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马勒集团成立于1920年,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汽车行业全球领先的开发伙伴和零部件供应商。全世界每两辆车中,便有一辆装备有马勒的产品。马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是马勒集团中国区总部,主要从事电动与机电组件、车辆热管理系统、发动机系统、滤清系统生产与销售。目前,集团在中国共有30家公司,分布在14个城市,2023年在华销售额接近130亿元。

2004年以来,马勒集团持续深耕武汉经开区,相继成立东风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马勒滤清系统(湖北)有限公司,为整车企业提供汽车零部件近地化配套。其中,东风马勒的研发能力与制造规模均处行业领先地位,中冷器、冷凝器等产品在细分领域位列行业前三。

龙小红说,马勒集团是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湖北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湖北省正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期待马勒集团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国外知名企业投资湖北,与湖北共享机遇、共创未来。

弗朗茨说,湖北是中国中部地区“九省通衢”的经济要地,武汉和武汉经开区也是马勒集团持续关注的重点区域。马勒集团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发挥集团在氢气内燃机、无线充电、热管理系统等领域优势,与武汉和武汉经开区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快推动氢能领域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

唐超说,马勒集团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广阔。当前,武汉经开区突破性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希望马勒集团进一步深化与武汉经开区合作,引导更多优质项目布局经开,助力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发动机企业转型生产航天新材料 布局新赛道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6%

1月14日,记者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楚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楚凯”)看到,新能源汽车、石油管道、航天新材料三大车间依次排布。车间内,自动化装配设备高速运转,深蓝色机械手上下挥舞。据悉,这三大车间都由传统汽车零部件车间改造而来。

“我们成立于2006年,成立之初,主营业务是汽车发动机和底盘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武汉楚凯总经理肖飞说,公司的高压油泵驱动单元产品市场占有率一度稳居全国前列。

“不能守在‘曾经的辉煌’里,新能源浪潮滚滚而来,电车已不再需要传统发动机、高压油泵驱动等产品,倒逼公司不断加快转型步伐。”肖飞说,“转型很痛苦,但只能‘壮士断腕’。”

2021年初,肖飞和公司高管层一致决定:基于市场积累和研发基础,“押注”新能源汽车、石油管道、航天新材料三条新赛道。第二年,武汉楚凯在三条新赛道的研发总投入超800万元,同比增长76%。

“仅布局新能源汽车电驱动转轴,就多次‘吃亏’。”武汉楚凯商务经理章方超回忆起“转型初期”:埋头研发、改进工艺、培训技术人员……如此反复,不断推敲实验方案,人力、财力、时间成本投入均突破历史“红线”。

而如今,武汉楚凯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收入已超企业总营收的一半。

在武汉楚凯2公里外,武汉方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中,企业同样从最初生产传统零部件成功转型,成为比亚迪、吉利等多家新能源车企的一级供应商。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汽车全产业链“提档升级”,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赛道”。近3年,武汉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4倍,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5%。在武汉经开区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20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通过创新突围,实现在车规级芯片、三电系统、柔性显示等领域国产替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8 15:48 , Processed in 0.05131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