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六)精准对接协同,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
| 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作用,强化“借脑研发、柔性引才”,链接高端创新资源。
| | |
| 与沪苏浙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征集技术需求及科技成果600条以上。
| | |
| 参与共建长三角场景促进中心,共同实施场景计划、推出机会清单。
| | |
| 承办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资本市场要素对接会。
| | |
|
|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
| 加快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深度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发展区,打造上海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副中心。
| | |
|
| 加强规划、项目建设等协同衔接,全面实施宁九高速和县至无为段等项目,推动芜常高铁、安徽南沿江高铁、北沿江高铁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促进与沪苏浙高效联通。
| | |
|
| 引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
| 支持沪苏浙优质中小学(幼儿园)通过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委托管理等方式来芜合作办学。
| | |
|
| 推进沪皖合作肿瘤医院项目,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
| | |
| 拓展“长三角政务地图”服务能力和范围,落实居民服务“一卡通”同城待遇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拓展社保卡在文旅等领域应用。
| | |
| |
| 招引沪苏浙品牌机构建设高质量医养、康养、旅养、颐养项目。
| | |
|
|
| 全方位对标学习沪苏浙。
|
| 定期推出一批对标学习创新举措。
| | |
| 选派200名年轻干部赴上海等地开展实训锻炼。
| | |
| 鼓励开发区探索“共建共享共赢”合作新模式,主动对接上海临港、苏州工业园等开发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建设”,推动跨省产业合作园区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