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408|回复: 10

[鸠兹古韵] 古城老街萧家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19 23: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0 00: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午,村夫和平与老永康发小,芜湖史志专家秦建平应邀参加了一个由市委史志办、市文旅局、市自规局、镜湖湖区住交局联袂召开的“关于申报芜湖市萧家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评估报告”座谈会。村夫和平觉得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在芜湖,曾有一句话,叫“一条萧家巷,半座芜湖城”。由此可见古城萧家巷的历史文化渊源有多深远。

       自2020年10月芜湖古城一期项目改造完工开街后,芜湖古城成为市民热情前往休闲娱乐打卡的新景点。其实,芜湖古城最值得看点在还正在改造中的二期项目,这其中就包括古城老街萧家巷。

       用芜湖老话说,古城萧家巷“东西”多,即故事多,看点多,即便是从今日芜湖萧家巷留存的些许老宅老屋中,亦可感受往年古城萧家巷人文厚重、繁华似锦的岁月古风。

        萧家巷主道为南北走向,南从丁字街,北至东内街,全长290米,宽2米多。主巷东侧有两条平行支巷,长约100米,东西走向,连接官沟沿。西侧还有一条支巷,与花街相接。清乾隆年间(1736--1796)铺为弹石路面。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萧家巷曾毁于清军与太平军交战的炮火中,化为一片废墟。如今的萧家巷内现存的建筑房屋大都是在清末民初建造的,街巷老宅建筑多以徽式建筑为主,其中亦有多处西式建筑坐落于街巷之中,亦如项氏钱庄、翟家花园。

       萧家巷最早形成于哪一年?目前尚无准确考证文字记载。但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芜湖县志-街市》一书中可见:“县东大街”内已有“萧家巷”之文字记载。由此,萧家巷存在,至少在347年以上。这一年,即1673年,也是芜湖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辞世于萧家巷,享年78岁。

       话说古城萧家巷,不能不说上面提到的芜湖大画家萧云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0 00: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萧云从(1596--1673) ,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芜湖著名画家,姑熟画派创始人。其父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亦懂绘画。清顺治五年(1648年),萧云从创作了在中国画坛很有影响力的43幅《太平山水图》,当然这也是姑孰画派的代表作之一。我国现代文学家郑振铎对《太平山水图》点评道:“图凡四十三,无一不具深远之趣。或浪卷云舒,烟笼渺渺;或田园历历如毯纹,山峰耸叠似岛屿;或作危崖惊险之势,或写乡野恬静之态,大抵诸家山水画作风,无不毕于斯,可谓集大成之作矣。”18世纪《太平山水图》流传至日本,在日本画坛影响颇大,为许多日本画家推崇、研习,其间亦促使日本南画的快速发展。

        印象中,芜湖文委曾两度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云从《太平山水图》全集,最近的一次在2010年--2013年左右,确切时间记得不太清楚。因为这段时间,正好是笔者应芜湖市文委之约,出版了由市文委全额资助,有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套装本【鸠兹俚俗】(上、下)画集,其间,市文委亦委托本市一位画家前往上海古籍出版社联系再版萧云从《太平山水图》全集一事。

        上面说的明末清初芜湖大画家、诗人萧云从,笔者只是泛泛而谈,这里要插一段与萧云从相关的文字,这就是要特别介绍一下从芜湖古城萧家巷5号走出来的芜湖当代文化人唐俊先生。

         唐俊,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生导师、芜湖萧云从画学研究会秘书长、《萧云从研究》主编、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多部教学学说专著。在2019年《第二届“寻找江城最美教师,共筑芜湖教育脊梁”评选活动》中,唐俊被芜湖教育局授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德耀杏坛“江城最美教师”称号。这里,笔者要重点推出的是,自2019至2021年,对芜湖文化一往情深的唐俊先生,厚积薄发,一连出版了三部研究萧云从的学术专著,引起学术界隆重关注与好评,这在芜湖,乃至安徽没有第二个人。据笔者了解,唐俊先生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仍在孜孜以求,不断地挖掘整理有关萧云从的史料,以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萧云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0 00: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家巷故事多多,今天村夫和平就不深谈萧云从的绘画艺术,来说说萧云从对离萧家巷不远处,即家住花街与十字街交界处的,一位来自江苏溧水,祖籍徽州的铁匠手艺人汤天池的影响。

        芜湖铁画,芜湖人都知道。汤鹏就是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创始人。这里要追加“但是”一词强调一下,如果当年汤鹏没能遇上寓居萧家巷“梅花小筑”主人,芜湖大画家萧云从的话,恐怕也就没有今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之国家级非遗目录了。这或许就是一种天地人和的机缘。

        要说机缘,有时对一个人影响是很大的,把握住了,就会心想事成;错过了,就会如梦一场。

        应该说,汤鹏是幸运的。他幸运地选择来到芜湖打铁营生;他幸运地租住在乾隆进士黄钺曾祖父的一间老宅;他更是幸运地遇到寓居在萧家巷“梅花小筑”的主人,芜湖大画家萧云从。由此,幸运的汤天池在打铁之余,便有机缘经常来到萧家巷梅花小筑,看萧云从画画,听萧云从解读画艺。时间久了,萧云从与汤天池便成了良师益友;时间久了,一个画家与一个打铁人的故事便在萧家巷传开了。

       有一天,萧云从突发奇想,问以铁匠营生的汤天池,你这么喜欢看画,能将我的画稿用铁打出来?说话之间,萧云从的眼光盯着汤天池的眼神,等待汤天池的回答。汤天池闻听萧云从的问话,先是心口一愣,便很快反应过来,喜出望外地对大画家萧云从言道:我来试试。

        没过几天,汤天池便将萧云从的画稿小品,锻制成铁画作品。萧云从见到自己的画稿真的被聪明的汤天池锻制成铁画,虽说看上去还是有点差强人意,但也是大喜过望,满心欢喜。于是,

从那一天起,萧云从与汤天池相互之间有了更亲近的艺术交流;

从那一天之后,汤天池的铁匠铺,除了常见的锄头、火剪、鱼叉等居家生活及农活用的铁制品外,更多了许多由绘画作品锻制成的铁画作品;

从那一天起,便孕育了芜湖铁画生长的胚胎。

        在历经三百余年岁月时光的磨砺打造中,一张独秀世界的芜湖铁画城市名片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芜湖铁画名声鹊起,响彻中华,名扬世界,这与后来卸任清廷官职,回归故里芜湖的黃鉞向朝廷举荐;与后来芜湖数代铁画人的砥砺前行,努力奋斗;与本市历届政府及相关部门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萧家巷的故事当然不止萧云从与汤天池,上面说了,故事多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0 00: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就来说说坐落于萧家巷中的项氏钱庄。

        老街老屋,是古城往事春秋的岁月缩影,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亦如古城肖家巷

        28号这幢建于民国初年的法式小洋楼,就是古城当年办理发放银钱存折、押汇、放款、借贷及发行银票、钱票等业务的钱庄。建造这座小洋楼的人叫李瑞庭。李瑞庭以大把银子在这里建造小洋楼,可不是于此居家享福的,他是生意人,是瞅准这里的生意人需要金钱交易,于是在这里开设了一家钱庄。李瑞庭经营的钱庄生意十分红火,后因时局动荡,精明的李瑞庭见好就收,便于1925年将钱庄转给项德沛,由项家继续经营。之后人们变习惯称这座小洋楼为项氏钱庄。

       1949年,项氏钱庄被驻守在芜湖的原国民党20军军长杨干才据为己有。无福受用小洋楼的杨干才,在人民解放军大军过江接管芜湖之际,溃败而逃,项氏钱庄也由此从富贵人家,成为古城百姓之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0 00: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家巷东西多,要慢走慢看。在萧家巷,有一座老宅很别致,这座门牌16号的老宅叫张勤慎堂。

        张勤慎堂是典型的徽式院落,坐北朝南,略偏西,面阔三间,进深三进,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建筑面积545平方米。南檐墙两角安以石界碑,阴刻楷体”张勤慎堂墙界”,除了第一进门厅是单层建筑外,二进、三进均为两层楼房。门框和墙裙均为大理石砌成,门前比较开阔,正对着丁字路口,于风水有碍,所以门前原先有的一个壁照,上嵌刻“暗八仙”即道教八仙人物使用的法器,以此护佑主人能够逢凶化吉,福寿万代。檐墙东西两侧离地面一米多高的地方,各有一个蛙形栓马石,骑马至此,可将缰绳系在栓马桩上。笔者10余年前走访这座老宅时,老宅两边窗下栓马石还在,约在2013年后,栓马石被人盗走,很是遗憾。

        张勤慎堂有两个独特之处:一是大门的开法比较独特,大门开在南檐墙中部,略向西斜,向内凹进一米,东西两侧向外突出,当是风水理念所为之。二是前檐墙体的做法比较独特,正面屋檐的墙面上部有数层叠涩,中间还有一道水波纹砖饰,它使建筑立面显得层次分明,轻盈生动又美观清新。

       正门上方有一块青石嵌砌的长方形石匾,俗称“嵌方”,既是一种建筑装饰,也可识标识主人的身份。如:“大夫第”、“河帅第”等,嵌方上原悬挂一块黑底黄字的楠木匾额,是清末洋务领袖张之洞亲笔题写的四字行楷,可惜今已不存。

        建造萧家巷16号的主人名叫吕福堂,是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交际甚广,房屋奠基和落成时,许多洋务派的知名人士都来道贺捧场。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1837—1909)还特意在江宁为新居题写了门匾。1920年,吕福堂全家搬离芜湖,张海澄购下此房,改堂号为“张勤慎堂”。新中国成立后,张海澄一家迁至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0 00: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是个好地方,商贾达人云集的古城萧家巷,自然少不了米商大户们的垂青入驻。萧家巷62号,就是一位名叫吴明熙的米商大户老宅。这座老宅,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七间,建筑面积370平方米,为两进两层砖混建筑。大门开在中部,石库门框,有砖砌外粉的西式劵形门罩,两端高挑轻盈,两端下方还各有一个水泥制成的仿石支撑。吴宅第一进是门厅,中间是“四水归堂”式的天井,第二进是二层小楼,底层中间为正厅,暗红色的水磨石地面至今仍光亮如漆。二楼正厅的南北两侧各有6扇玻璃长窗,阳光通透,举目即景。

       米商吴明熙老宅始建于民国初年,原来的业主名叫许锦堂,1946年5月被米商吴明熙买下。至抗战前夕,善于经营的吴家,已成为芜湖非常有影响力的垄坊之一,曾为“芜湖四大垄坊”之一。解放后,吴明熙不再经营垄坊,而是当上了丁字街的居委会主任,他除了留下的一间厢房自住,又给了因拆迁来此寄居的三弟家几间房子外,其余房屋全部捐献给了国家。萧家巷62号已被列为市级文保老宅。

       当然,萧家巷的知名老宅,远不止文中提到的这几座,这里就不展开叙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0 00: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0 09:13: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贴,别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0 1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老师对芜湖民俗文化有深入了解,写了不少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1 08: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古城里应该有钟家庆的故居,去过几次好像没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6 17:11 , Processed in 0.07599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