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oGPT地球科学领域模型工作研讨会暨治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近日,GeoGPT地球科学领域模型工作研讨会在英国伦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中国、塞拉利昂等国 家的52名地球科学家、出版商、工业界人士和政策制定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共同讨论如何通过建立国际治理框架来规范地学大模型的数据共享和使用,确保开放科学实践的透明和标准化。
GeoGPT是一个为地球科学家量身定制的领域模型系统。它受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使命愿景启发,初始于云栖工程院,由之江实验室主导打造。截至目前,GeoGPT已经经历7次版本迭代,具备文献解析与数据抽取、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个性化知识助手、地质图识别与问答、科研创意生成等核心能力。
会上,与会者对GeoGPT过去一年的进展表示高度赞赏,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值得一提的是,DDE与之江实验室已签署谅解备忘录,这将为GeoGPT的发展提供充分支持。
本次研讨会上,GeoGPT治理委员会进行了第一次会议讨论。GeoGPT治理委员会由英国地调局前局长约翰·卢登(John Ludden)与埃克森美孚前副总裁、德州大学能源研究院前院长理查德·丘克拉(Richard Chuchla)担任委员会联合主 席。治理委员会的成立旨在推动GeoGPT在国际科学界的透明合规和开放共享,真正将GeoGPT打造成为全球性的地球科学科技公共产品。委员会的具体职责包括确保项目符合伦理、法律和运营标准、为用户和相关方提供透明性、就加强治理的战略方向提供建议、促进与国际相关实体的合作等。
过去一年,GeoGPT通过研发Agent,共建科学家工作室等多种形式,服务地球科学家,帮助其提升科研效率。英国地质调查局前首席科学家、DDE创始主 席Mike Stephenson通过与GeoGPT团队合作,研发了古生物分类键工具,将孢子分类从几十种扩展到了200种,并分享给了非洲科研工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王涛与GeoGPT团队合作,串联科学假设、数据采集、插值计算、可视化、地质图生成等一系列科研流程,加速岩浆岩时空物源演化和深部物质演变的科学研究。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指出目前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计算密集、数据驱动、模型集成”的第三范式,GeoGPT正是之江实验室对于第三范式的探索。他强调了开放科学的重要性,并期待GeoGPT能够得到更多地球科学家的反馈,为推动地球科学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