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总体定位与目标
(一)总体定位
立足上城区“五个高地”的总体定位和“数智时尚消费第一区”要求,以建成“一流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区”为发展愿景,提供高质量的消费服务供给。重点以“杭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都市消费型经济融合活力区”“时尚典雅智慧的首位商业区”为三大功能定位。
战略定位:“中心城区”强调上城区在杭州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应带立足中心城区特点,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国际一流”是对整体发展目标的期许,应该具备国际化水准,并且与上海静安、北京朝阳、成都锦江等强消费中心城区同处于第一梯队。
功能定位:三大功能定位强调上城区“消费中心城区”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杭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强调上城区消费中心城区建设在全市层面的关键作用,是立足主城区身份、发挥已有的消费零售优势,支持杭州市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都市消费型经济融合活力区”,强调上城区打造消费中心城区应该采取的发展模式,以及如何与上城区的都市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向协调,即以消费零售多元融合业态助力全区都市经济发展。“时尚典雅智慧的首位商业区”则是对发展的特征和目标进行描述,特征是融合杭派时尚、宋韵文化和智慧科技特色,目标则是持续提升消费与零售领域的全市首位度。
发展特征:一流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应体现四大发展特征:一流的消费体验、顶级的购物商圈、前瞻的消费潮流、独特的杭派特色。
发展策略:围绕六大重点领域任务,制定发展策略,即:空间布局层面,建设以“两核四圈”六大城市级商圈为引领的多层次商圈;资源层面,重点关注国际品牌、中国新消费品牌、“杭州时尚”品牌与老字号等商业资源的引入和培育;业态层面,促进与文旅、数字化、新兴潮流业态、体育等业态的创新融合;潮流层面,引领首店首发、夜间经济、艺术潮流、年轻力经济、会展经济等新兴消费潮流;基础设施层面,优化城市、商圈环境与空间规划,并通过智慧解决方案对商圈整体发展提供输入;消费环境层面,建设“端到端”支持商圈发展的管理联合会、促进商圈形象标准化的风貌管理委员会,明确品牌与店铺的分类、招商标准。
(二)发展目标与指标
在目标方面,则应在目前关注社零的基础上,关注多层次目标。包括社会零售额、消费服务产业增加值、消费服务税收贡献三大宏观目标,以及商圈数量、商圈零售额、商圈客流量、百强购物中心数量、邻里中心数量、客户满意度(NFS)等的多重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目标
宏观指标 社会零售额 877亿
消费服务产业增加值 与《上城区高端产业发展规划》目标一致
消费服务税收贡献 与《上城区高端产业发展规划》目标一致
主要商业指标 商圈数量 6个城市级商圈+4个区域级商圈
商圈零售额 ~500亿元
商圈客流量 ~1.4亿人次
百强购物中心数量 3个
邻里中心数量 11个以上
客户满意度(NFS) 每年5%的增长
(三)整体空间布局与主要商圈发展方向
依托上城区现有商业与重点在建项目的资源优势,着重打造“两核四圈”为主要载体的多层次消费商圈。扩大湖滨、钱江新城“两大超级城市商圈”对周边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加速形成吴山、望江、江河汇、杭州东站枢纽 “四大特色城市商圈”。
推动建设以庆春、丁桥、九堡丰收湖、笕桥新城为代表的区域级商圈,并以“未来社区商业”项目为牵引,结合“智慧优购”数字化技术,发展各类型社区级商业,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结合盒子型、街区型商业综合体,以及开放型沿街商业等类型,促进多元商业形态的发展,包括街巷里坊和杭派特色小马路等。最终形成“一横一纵”多层次多类型的上城区商圈矩阵。
针对各大重点商圈,根据其特点与发挥的作用的不同,对其差异化设置销售额或客流量目标。对具备文旅目的地的商圈,应关注其客流量目标;对具有高能级购物中心的,关注其销售额或税收贡献的达成;对配套功能为主的商圈,则关注其销售额目标;对复合功能的,则可关注多个目标的达成。此外,对待所有商圈,都应引入消费者满意度调研(NFS),以衡量商圈的整体品质与服务质量。
二、重点任务
根据整体发展定位,制定六大维度,合计32项重点举措,以促进上城区的消费中心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多层消费商圈
(1)湖滨超级城市商圈
湖滨商圈定位扩大“客厅效应”,打造包容、活力、年轻化的高奢商圈。持续增强湖滨银泰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与协同,打造在整体风格、氛围上一致的“湖滨银泰-环湖滨银泰”“盒子+街区”高能级商圈。推动湖滨步行街的空间区域拓展与规划,为更多优质消费资源入驻提供基础,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原有高奢商业的定位基础上,提升年轻潮流化气息。推进一体化智慧服务与管理。
(2)钱江新城超级城市商圈
钱江新城商圈定位打造在客流、商业面积、品牌数量上能与北上广深能级相匹配的全新杭州**活动区。加快推进人寿大厦、鲁能国际中心等综合体建设开业完工。实现商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相互协调。搭建业主和租户联盟,提升对钱江新城商圈业态与品牌的统一认知, 促进商圈业态与品牌组合优化。
(3)吴山特色商圈:凸显宋韵文化特色的文旅型商圈
由街道和国投牵头,对泛吴山商圈进行统一管理,包括整体的发展规划、统一的形象与活动宣传,以及片区间的物理空间互相连通,打造连片的 “南宋御街-清河坊-五柳巷-吴山地下空间”特色文商旅街片区。
(4)望江特色商圈:聚焦策展时尚的艺术型商圈
联合新世界及项目周边地块业主形成业主委员会,对商圈进行统一规划,利用项目周边地块,与K11群楼的商业进行匹配,扩大艺术型商圈影响力。同时,培育K11购物中心周边街区成为“杭派特色小马路”,协同提升商圈范围的人气与商业氛围。
(5)江河汇特色商圈: 以江河交汇为特色的开放景观型商圈
定位打造融合商业、休闲与城市景观为一体的高能级商圈。通过强调高端休闲漫步式消费体验,展示商圈差异化定位,塑造高品质格调。建设与景观相契合的引导标识,并在多个区块间规划地下、地上步行街及空中连廊,将区块间及与周边城市环境无缝连接。
(6)杭州东站枢纽特色商圈:以枢纽为核的TOD型商圈
杭州东站TOD枢纽区近期依托当前地下商业空间,站内商业、万象汇和西迪港,对通勤旅客、办公人群和附近居民进行服务,远期考虑三层面横向空间的建设可行性,提高客流的低阻力流动。。
(7)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级商圈
以庆春银泰、丁桥龙湖天街、丰收湖龙湖天街(在建),以及世贸商业中心(在建)为主要抓手,因地制宜地加快庆春、丁桥、九堡丰收湖、笕桥新城4个区域级商圈的建设和差异化定位
(8)建设便捷社区级未来商业
以目前规划与在建的11个邻里中心为主, 补充零散的存量沿街商业网点,满足居民及部分流动消费者的生活消费需求。打造步行 15 分钟内可达,辐射人口 3-5 万人,主要服务社区居民的未来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建设应结合当前牵头起草省级《未来社区商业建设及运营规范》的有利条件,实现标准化的社区级商业建设指引,便于快速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多点复制。同时以“智慧优购”数字化平台为亮点,实现传统线下社区商业类业态的线上信息整合与服务整合,从而便于消费者在线一键购物、购药、购课等服务,解决衣食住行基本需求。
(9)培育“街巷里坊”与特色小马路
按照商业的形态特点,确定分类引导与管理方式,重点关注开放型业态的打造,以弥补上城区潮流消费街区不足的短板。包括以传统“街巷里坊”为特点的文旅型街区,强调与传统宋韵文化和本地历史记忆的结合,包括南宋御街、清河坊、五柳巷等项目;以及偏重潮流、年轻化和网红打卡特点的“杭派特色小马路”和“杭派潮流街区”,目前该类业态在上城区相对不足,但杭州市其他城区则有如狮虎桥路、小和山等类似业态,上城区未来应重点关注建设。
(二)发展多元融合业态
(10)培育新兴潮流业态
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潮流业态。一是培育现代杭派特色的潮流街区;二是开展“杭派特色小店”扶持评选计划;三是开展“书香上城”鼓励开业一批小众独立书店;四是招引有特色的家装家居精品店和体验店;五是结合本地风貌转型部分传统农贸市场与菜市场;六是完善新兴业态的管理制度。
(11)促进文旅+消费
促进文旅与零售业态的有效对接与互动。一是推动设立并完备上城区年度节事日历;二是鼓励商圈在整体形象打造中融入丰富的宋韵文化符号;三是支持本土文化IP的有效商品化。
(12)培育体育+消费
把握后冬奥与亚运会两大赛事经济重叠期,促进区内体育消费。丰富商圈内的体育消费业态,激发体育场馆周围商业空间活力。
(13)加速数字化+消费
加速智慧消费示范区的多场景、高质量落地。推动以重点商圈、头部商业为龙头的数智购物示范区建设,加快社区便民配套的数字生活规范制定和应用,培育数字化传播氛围,引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数智消费生态”。
(14)发展美食+消费
集聚国际国内各类特色餐饮服务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美食高地。一是培育一批区内本土的特色餐饮品牌;二是提升区内饮食品牌矩阵多元化与国际一流美食评级机构竞争力;三是推动美食与消费体验新场景的打造。
(15)培育康养+消费
提升健康养老消费,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服务项目。优化区内康养消费资源与环境,推动中医药消费体验现代化。
(16)加速专业市场转型
高质量助力区内专业市场的提档升级。积极引导区内专业市场权属梳理,鼓励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重点关注区域内的服装市场、陶瓷市场、古玩城等已具备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专业市场。
(三)引领新兴消费潮流
(17)持续扩大首店首发经济
持续扩大杭州的消费体育吸引力。一是出台首台经济分类认定与支持奖励政策;二是引入“同步首店”政策;三是孵化线上品牌开设线下首店;四是设立“首发经济区”制定首发支持政策;五是搭建国内外商圈联盟。
(18)加速推进夜间经济
用足上城区“省级夜间经济试点”政策,营造夜间营商环境,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一是围绕四大夜间经济板块,制定专项夜间经济规划,强化夜间统筹管理;二是指定综合性夜间区域,延长营业时间;三是鼓励引进夜间经营业态和日夜兼营业态;四是开展夜间市集与节市活动;五是完善夜间城市风貌与环境;六是改善夜间交通基础设施。
(19)培育艺术文化经济
积极推动艺术氛围与消费体验的倍数效应,打造城区的艺术文化实力。一是塑造上城区的艺术文化集聚区;二是积极筹办艺术文化类大型活动;三是打造城区公共艺术装置;三是积极引进大型表演空间与驻场演出;四是打造城区公共艺术装置。
(20)激活年轻力经济
打造具有国际化的年轻力圈层目的地城区。一是促进Z世代各圈层的亚文化社群的构筑;二是吸引培育聚焦年轻力的商业运营商与品牌资源。
(21)发展会展与节市经济
丰富会展、会议与节庆类活动的高质量供给,并积极将上述节市所吸引的客流与区内消费有效对接。一是推进会展会议管理高效化;二是提高会展型载体的商业竞争力;三是制定综合性的节庆与展览活动促进方案
(四)聚集优质消费资源
(22)聚集国际品牌
依托进博会等重要平台,大力引进尚未进入上城区的国际知名高端品牌,构建品牌汇集、品质高端、品位独特的优质商品供给体系。用好总部经济政策,吸引国际一线品牌总部机构在上城区落地。
(23)汇聚中国新消费品牌
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文创、餐饮等新消费品牌的概念店、旗舰店、体验店和定制中心,促进一批引领潮流的线上新消费品牌在上城区 打造线下首店。
(24)扩大“杭州时尚”品牌的影响力
依托杭州时尚产业资源,培育一批原创自主品牌。支持其进商场、上平台、入驻特色街区、进免税店。
(25)擦亮本土老字号金字招牌
引导食品餐饮、中医医药、文化等行业老字号汇聚,在特色街区打造老字号聚集区,重塑上城区商业名片。推动老字号企业,打造创新型、智慧型、网红型门店。
(26)改善进口商品供给
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深化“跨境电商+实体新零售”发展,建设跨境电商实体新零售中心,鼓励线上率先实现境内外商品同款同价,提供最优进口消费体验。进一步畅通海外商品物流通道,持续做强“首店、首发经济”,扩大进口商品区域覆盖和品类覆盖。
(五)建设完善消费基础设施
(27)营造优美城市环境
开展城市环境美化建设,推进“美丽街巷”“美丽家园”“美丽河湖”建设,增强城市绿化度、整洁度,提升市容市貌。重点关注商圈商业氛围营造,提高商圈及周边的整体形象协调性,增强特色商业街区、文旅景区的吸引力。
(28)优化商业消费空间规划
统筹新增土地资源,加强空间规划引领,增强关键商服金额多样化公共空间保障。对于K11和江河汇等重点项目,提升临街商业和周边存量或新建楼宇商业的配合性。系统梳理全区具备改造潜力的老旧商业楼宇,并积极对接国内国外商业存量改造运营商,实现空间焕活。优化商业用地的相关行政服务流程,完善商业消费相关设施审批制度,鼓励商业用地复合利用。
(29)打造智慧商圈生态
高效整合**端的商圈相关数,鼓励业主、商家与第三方智能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开放相关数据端口,增强区内主要商圈和大型单体商业项目的数字化客流统计与分析,并协助业主与商家优化运营。
(六)营造高吸引力消费环境
(30)推动形成商圈管理联合会
组织上城区商务局、相关街道等**相关方,业主、运营商和品牌方等商圈内企业,咨询服务、规划设计机构等外部专家形成商圈管理联合会,共同支持商圈发展。实施精细化的环境监督与管理
(31)实行精细化的商圈环境监督与管理
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各个街道,并与商圈运营方、业主方、专业服务第三方联合,制定符合各个商圈定位、利于操作与管理、具备国际化品质的商圈环境管理方案与细则,并有效贯彻。
(32)进行商圈内业主与租户的统一经营与管理
通过业主与租户两个方面,提升各个商圈运营一体化程度与集中度,并鼓励业态的持续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