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OASTAL 于 2022-5-24 07:22 编辑
获奖: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城市设计
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发展方式逐渐由“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更新”,以往“宏大场景”的城市设计方法只能应对新城、新区等增量空间的规划与建设,而古城历史街坊等存量用地的更新所涉及的问题更为复杂,简单化的“大拆大建”可能会导致古城肌理及整体文化氛围的破坏。 历史街坊作为苏州古城重要的历史空间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脉。面对街坊历史记忆的集体丢失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亟需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古城历史街坊的保护与更新,实现古城的复兴。 “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是苏州古城具有独特性和惟一性的资源,并作为古城区内城市设计试点地区。规划旨在通过适用于古城更新的城市设计路径,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苏州古城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 认识街坊 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处在平江与拙政园两大历史文化街区之间,同时也处在苏州古城保护结构中的“特色街环”之上。地块周边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街坊北侧的拙政园、忠王府以及街坊内的狮子林都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平江路步行街南北穿越基地内部,周边还有苏州博物馆、园林博物馆、耦园等旅游景点。位于街坊平江河西侧的丰备义仓,是苏州大运河遗产带上面唯一仅存的仓储建筑。
图1 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区位图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看,街坊依然保持着古城传统的生活空间,包括层次丰富的建筑院落,尺度宜人的街巷空间以及水陆相邻的河街空间。
图2 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传统生活空间分析图 但基地仍然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街坊内有大量的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古树名木等文物古迹,虽然有部分重要的遗产已得到相应的保护,但仍有很多的遗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文物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街坊现有的功能业态单一,缺乏特色和针对性,现状商业主要以中低端零售为主,公益性的文化业态匮乏,难以彰显街坊历史文化底蕴。随着城市业态的“单一化”发展以及城市空间肌理的改变,伴随着城市文脉和街坊空间场所氛围的消失,导致本地居民的外流,传统街坊中原真苏式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同时街坊内现状交通设施已无法满足机动车的发展的速度,“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日益严峻,交通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
图3 丰备义仓古今对比图 “街区修补,文化渗透”的规划思路 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位于重要的敏感地段,且现状条件复杂,因此规划摒弃传统“大拆大建”式的盲目更新的方式,而是通过“精细织补”的方式对局部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提升,于是提出了“街区修补,文化渗透”的规划思路。 通过对苏州古城文化脉络的研究及现状特征的解读,由此明确了本次规划的核心议题,并分别从文化,生活,业态以及交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四个核心问题,规划相对应的提出了“重现历史文化资源,重塑传统苏式生活,重整特色功能业态,重构内外交通体系”四大规划策略。
图4 规划思构图
“保护优先、活化利用、有机更新、强化引导”的设计路径 规划旨在探索古城保护语境下的旧城更新方法,在传承和发扬苏州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进一步塑造和提升苏州特色城市风貌。分别提出以下四大设计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