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3-12 14: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zpf813 于 2021-3-12 14:05 编辑
你讲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途径当然是共识。
包括管理,效率。肯定是优先考虑的。比如说所以不能放鞭炮。但是有的人喜欢过年放鞭炮。所以不给放鞭炮这个点对于喜欢,有欲望,有个性的人来说就不美好。
同理二环内不给骑摩托车,对摩友不友好。有人发帖子吐槽过。科大要肥西路下穿,反正总会有人不美好。有钱人我是于谦,在郊区有个马场,我在长江路上骑马可以吗?马路马路不给我骑马么?
有的人喜欢超大规模的大树有的人想只要别种我家门口就行。
所以抛弃表面话追求生活美好,更深的本质应该是群体间的互相妥协。利益和冲突的矛盾体。
比如说日本人的东京都圈现代化的时候进程优先的是铁路,JR线国铁私铁先于首都高成了麻花。辅佐以各种高楼停车场是日本人的手段。新加坡人的手段就更粗暴直接发拥车证。
橘生淮南淮北的辩证。每一个人都知道解决问题的最好出路就是公交。包括扩大化思路,什么使用HOV车道,潮汐式车道,BRT线路什么都是增加公共服务。
问题是公交的主力公交车(目前情况下,地铁承担公交客流三分之一)是需要在市政道路上跑的。
再比如说合肥公交集团的几条主力超大客流的线路,30路,226,38,39,47,45,6,4,136,B1,B2,B3 你会发现他们的廊道线路有很多都是重叠的。而且均是从城市边缘指向市中心或者副中心的线路。
钟摆式出行,城郊沟通还是目前的主流,在国内特色的强化干路通过功能的交通指导思路下必然会导致干路负担加剧。治理交通跟治水是一个道理。
把河道挖宽河床挖深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但是为了保长江干流,来关裕溪河船闸,巢湖肯定就要受灾。你把30路,226增加车次发车间隔缩的再短最终他们都要压在金寨路上。我玩城市天际线还堵过公交车。数学模型无情的把一大堆公交车全堵在某个路口上。
所以我个人的理解是治堵就是大禹治水,靠蛛网密布去疏解。靠把城市的功能区分散像撒胡椒面似的撒开。如果四牌楼隔壁就是天鹅湖,出了三里庵就是创新大道,过了黄山路就是滨湖,肯定大家都爱坐公交。物理空间上的缩短居民的出行距离才是本质。
不要像现在这样,东南西北几个团团,团团和团团之间产生无数条直线连接。直线们的交叉地点肯定就是合肥现在最堵车的地方。像两头重的哑铃,必然是中间的杠杠承受了最重的压力。
增加公共服务当然是城市的宗旨。但是在宗旨下还是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指导思路。
我觉得细化路网、顺直道路,就是这个宗旨下的一个子集,它和公交不冲突,反而还有促进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