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2 08: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想见,国家对于恒力的期望有多深!
可想而知,那时陈建华的肩膀上,担负了多大的压力。彼时,如果他迎难转身,或许是一种及时止损的办法。
但是,这却不够“陈建华”——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他,最不缺的,就是敢为人先,逆流而上的勇气,最擅长的,就是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都能华丽转身,强势打破每一个危机:
面对2012年PTA行业逆境,陈建华继续再上二期,随后,一举建成了全球单体产能最大、配套最全的PTA工厂,凭借成本和品质优势最终熬到了行业抬头——
目前,在国际PTA行业里中国已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其中,恒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今,随着恒力石化第5条PTA生产线的全面投产,恒力PTA年总产能突破1200万吨,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
面对2017年冲击芳烃项目的挑战,陈建华则展现出一份神奇的“恒力速度”。
这速度,是陈建华“每天干到凌晨两三点”,是他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荒地”的长兴岛上,吃住在工地,连续两年都没有回家——在2019年大年初一,陈建华风尘仆仆赶到建设工地,勉励恒力人:
“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克服东北冬季的严寒天气,啃下硬骨头,挑起达产重担子。”
面对长久资金压力与负债下的外界质疑,陈建华则是以高度战略为先导,敢于对未来下重注的信心,不断驱使整个集团昂扬向前。正因如此,恒力这些年打下的硬战,取得的经验,也让恒力人执行力足够强悍,恒力人犹如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最终,恒力集团打通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布局,自此,中国芳烃行业常年被国外垄断的历史,彻底宣告结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完工,成为我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首个建成并全面投产的项目。
这所有一切,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同在辽沈大地上,那位天才统帅所指挥的塔山战役——而陈建华心中的塔山,就是在长兴岛上十年磨一剑的坚持,面对重重考验与困难,率领恒力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这一次,49岁的陈建华,苦苦努力了10年,度过了他人生中最有意义、最为辉煌、也最为困难的10年。他也终于完成了26年商海生涯里,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次转身,一次飞跃——
或许,这也是恒力集团,中国民营企业逆流而上的一个缩影。
“什么时代做什么事,勇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唱主角,保持创新活力、奋力前行!”
这是陈建华从业26年来,一直信奉的商业信条。然而,陈建华敢为人先,大胆前进,在旁人看来却好像是一种“大跃进”。
实际上,在打赢长兴岛那一场荡气回肠的攻坚战前,陈建华就带领恒力凭着一次“大跃进”,在业界享有盛名——“中国化纤巨子”,这个称号就是专为他而设。
然而,恒力集团原来仅是一家纺织企业,属于石化产业的下游——这也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纺织企业的现状。
时间回到2002年,32岁的陈建华,迎来了最关键的一次转身——这直接决定了恒力集团,从石油下游企业向中游企业的关键跨越。更重要的是,陈建华第二次转身,更带领恒力打破了外国企业对整个中国纺织企业垄断。
“我们坚决要上纺纱!”
2002年,恒力集团正被一众外企抬价刁难,陈建华急欲向上游挺进,改变这一劣势。不过,陈建华的第二次转身,面临的困难则更为立体复杂而严竣。
2000年以前,全球最好的纺丝全部来自意大利、日本、韩国、德国和中国台湾。当时,中国纺丝产能不仅不足,高端纺丝更是完全依赖进口。中国纺织企业的生产境况,更是不容乐观。
更棘手的是,彼时国家对民营企业还没有放开纺丝领域。中国人要想从外国人手中分得蛋糕,难度如同登天。
怎么办?
敢为人先的陈建华,决定再度逆流而上——一方面,陈建华联合了多家化纤企业,向国家贸易部反映诉求;另一方面,按照当时政策允许,陈建华则开始投资中外合资公司进入纺纱领域,率先对纺纱业进行布局。
2002年,陈建华经过一系列的周密考察,瞄准了以绸都盛泽为中心的纺织产业基地,投资32亿元兴建了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就占地80公顷。
彼时,中国就有不少化纤企业,但却不敢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敢闯敢试的陈建华不受拘束,同年就从德国吉玛公司引进两套聚酯生产设备,配套120台DTY高速加弹机,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熔体直纺生产线。
在技术加持下,恒力凭借这批设备就迅速跻身全国化纤行业前列。
三年之后,国家政策全部放开了纺纱领域,这时,陈建华靠着设备新、规模大、成本低,早已经击垮了行业内的日韩、德国工厂。国外工厂的八十多位行业顶尖级工程师们,也被恒力全部招进了中国。
对此,陈建华更是总结出一套自己独有的“猫蛇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陈建华总结到:
猫在冬天虽然缩在洞里取暖,但始终看着外面的机会;而蛇钻进洞里就只会冬眠。企业要过“猫冬”,不能过“蛇冬”。
正因如此,2008年起,陈建华就不断斥资拓展产业链。
在2007年,陈建华将纺织产业生产基地转移到宿迁,着手打造集纺织、聚酯化纤、新型纺织品研发于一体的恒力(宿迁)产业园;
在2008年,陈建华主导建设年产20万吨工业丝项目,投产后恒力集团一举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涤纶工业丝生产企业;
在2009年,陈建华再次发力,上马60万吨化纤聚酯项目,至此,恒力集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企业。
“恒力的价位波动就是全国市场的行情、国际市场的行情。所以,谈判桌上人家谈价位的时候,都是今天恒力给我多少价,你只能给我多少价,恒力都要放在前面。”谈及当前纺纱行业翻天覆地,陈建华言语中难掩自信。
更重要的是,恒力的聚酯化纤产能已做到全球领先,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从织造向化纤挺进,是陈建华的又一次逆流而上,更是中国石化企业的又一次跃进。
这是一次令人感慨的跃进——15年前,还在传统织造业打拼的陈建华,曾小心翼翼地向记者透露,来年力争将恒力的销售额做到100亿。
现在,他真的做到了,并且做得那么漂亮。
陈建华的第二次转身,足够超前,足够艰辛,足够出彩,也足够惊艳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