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HUILAUSHAN

恒力21亿拍下金鸡湖商业广场地块,380+改变湖东核心区天际线,五座超高层蓄势待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08: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想见,国家对于恒力的期望有多深!

可想而知,那时陈建华的肩膀上,担负了多大的压力。彼时,如果他迎难转身,或许是一种及时止损的办法。
但是,这却不够“陈建华”——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他,最不缺的,就是敢为人先,逆流而上的勇气,最擅长的,就是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都能华丽转身,强势打破每一个危机:
面对2012年PTA行业逆境,陈建华继续再上二期,随后,一举建成了全球单体产能最大、配套最全的PTA工厂,凭借成本和品质优势最终熬到了行业抬头——
目前,在国际PTA行业里中国已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其中,恒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今,随着恒力石化第5条PTA生产线的全面投产,恒力PTA年总产能突破1200万吨,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
面对2017年冲击芳烃项目的挑战,陈建华则展现出一份神奇的“恒力速度”。
这速度,是陈建华“每天干到凌晨两三点”,是他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荒地”的长兴岛上,吃住在工地,连续两年都没有回家——在2019年大年初一,陈建华风尘仆仆赶到建设工地,勉励恒力人:
“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克服东北冬季的严寒天气,啃下硬骨头,挑起达产重担子。”
面对长久资金压力与负债下的外界质疑,陈建华则是以高度战略为先导,敢于对未来下重注的信心,不断驱使整个集团昂扬向前。正因如此,恒力这些年打下的硬战,取得的经验,也让恒力人执行力足够强悍,恒力人犹如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最终,恒力集团打通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布局,自此,中国芳烃行业常年被国外垄断的历史,彻底宣告结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完工,成为我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首个建成并全面投产的项目。
这所有一切,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同在辽沈大地上,那位天才统帅所指挥的塔山战役——而陈建华心中的塔山,就是在长兴岛上十年磨一剑的坚持,面对重重考验与困难,率领恒力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这一次,49岁的陈建华,苦苦努力了10年,度过了他人生中最有意义、最为辉煌、也最为困难的10年。他也终于完成了26年商海生涯里,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次转身,一次飞跃——
或许,这也是恒力集团,中国民营企业逆流而上的一个缩影。


“什么时代做什么事,勇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唱主角,保持创新活力、奋力前行!”
这是陈建华从业26年来,一直信奉的商业信条。然而,陈建华敢为人先,大胆前进,在旁人看来却好像是一种“大跃进”。
实际上,在打赢长兴岛那一场荡气回肠的攻坚战前,陈建华就带领恒力凭着一次“大跃进”,在业界享有盛名——“中国化纤巨子”,这个称号就是专为他而设。
然而,恒力集团原来仅是一家纺织企业,属于石化产业的下游——这也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纺织企业的现状。

时间回到2002年,32岁的陈建华,迎来了最关键的一次转身——这直接决定了恒力集团,从石油下游企业向中游企业的关键跨越。更重要的是,陈建华第二次转身,更带领恒力打破了外国企业对整个中国纺织企业垄断。
“我们坚决要上纺纱!”
2002年,恒力集团正被一众外企抬价刁难,陈建华急欲向上游挺进,改变这一劣势。不过,陈建华的第二次转身,面临的困难则更为立体复杂而严竣。
2000年以前,全球最好的纺丝全部来自意大利、日本、韩国、德国和中国台湾。当时,中国纺丝产能不仅不足,高端纺丝更是完全依赖进口。中国纺织企业的生产境况,更是不容乐观。
更棘手的是,彼时国家对民营企业还没有放开纺丝领域。中国人要想从外国人手中分得蛋糕,难度如同登天。
怎么办?
敢为人先的陈建华,决定再度逆流而上——一方面,陈建华联合了多家化纤企业,向国家贸易部反映诉求;另一方面,按照当时政策允许,陈建华则开始投资中外合资公司进入纺纱领域,率先对纺纱业进行布局。
2002年,陈建华经过一系列的周密考察,瞄准了以绸都盛泽为中心的纺织产业基地,投资32亿元兴建了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就占地80公顷。
彼时,中国就有不少化纤企业,但却不敢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敢闯敢试的陈建华不受拘束,同年就从德国吉玛公司引进两套聚酯生产设备,配套120台DTY高速加弹机,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熔体直纺生产线。
在技术加持下,恒力凭借这批设备就迅速跻身全国化纤行业前列。

三年之后,国家政策全部放开了纺纱领域,这时,陈建华靠着设备新、规模大、成本低,早已经击垮了行业内的日韩、德国工厂。国外工厂的八十多位行业顶尖级工程师们,也被恒力全部招进了中国。
对此,陈建华更是总结出一套自己独有的“猫蛇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陈建华总结到:
猫在冬天虽然缩在洞里取暖,但始终看着外面的机会;而蛇钻进洞里就只会冬眠。企业要过“猫冬”,不能过“蛇冬”。

正因如此,2008年起,陈建华就不断斥资拓展产业链。
在2007年,陈建华将纺织产业生产基地转移到宿迁,着手打造集纺织、聚酯化纤、新型纺织品研发于一体的恒力(宿迁)产业园;
在2008年,陈建华主导建设年产20万吨工业丝项目,投产后恒力集团一举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涤纶工业丝生产企业;
在2009年,陈建华再次发力,上马60万吨化纤聚酯项目,至此,恒力集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企业。
“恒力的价位波动就是全国市场的行情、国际市场的行情。所以,谈判桌上人家谈价位的时候,都是今天恒力给我多少价,你只能给我多少价,恒力都要放在前面。”谈及当前纺纱行业翻天覆地,陈建华言语中难掩自信。
更重要的是,恒力的聚酯化纤产能已做到全球领先,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从织造向化纤挺进,是陈建华的又一次逆流而上,更是中国石化企业的又一次跃进。
这是一次令人感慨的跃进——15年前,还在传统织造业打拼的陈建华,曾小心翼翼地向记者透露,来年力争将恒力的销售额做到100亿。
现在,他真的做到了,并且做得那么漂亮。
陈建华的第二次转身,足够超前,足够艰辛,足够出彩,也足够惊艳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 08: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20岁不到就有百万资产了,可以说早早就对财富看淡了,但是我有一种使命感,也许就像我的名字一样,赋予了我用实业建设中华的使命。”
这实在令人惊叹——上世纪90年代,苏州月平均工资才200多元,人均储蓄1000多元。彼时,陈建华已拥有了200多万的储蓄,这是一笔巨款,足够让一个家庭过上长久富足的日子。
但陈建华却没有安于现状,反倒是居安思危、迎难直上——国家的使命感,驱使着陈建华奋发图强,一往无前。


“小时候家里很穷,连每年读书的几元钱学费都要东拼西凑,但正是这艰苦的生活环境培养了我勤劳、务实和追求上进的品格,它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青少年时期的陈建华,骑着自行车收丝卖丝,走南闯北,勤奋吃苦,到90年代初,已经积蓄了200余万元。
在1994年,23岁的陈建华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他将自己全部身家压上,决心大干一场,以369万元盘下吴江化纤织造厂。
这一决定,也让他迎来了他经商生涯里第一次考验,也是第一次华丽转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也是民营经济开始从不允许到允许,从畏首畏尾再到放开手脚的过渡期。
但过渡,就意味着凡事没有先例,就意味着,还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在当时,是轰动当地的大事——一方面,陈建华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太年轻,难以服众,镇ZF不想把厂子卖给私人老板;另一方面,这家乡镇集体企业由于连年亏损,早已发不起工资,已濒临倒闭,管理存在各类问题,工人们也颇有怨言。
在收到陈建华准备接手纺织厂的消息后,工人们大批离开——原先工厂就已存在多种弊病,就连工资也发不出来,倘若工厂转手,员工们更觉没有希望,于是纷纷选择离开。
周边的人都认为,陈建华此时投资工厂,无疑是一种大冒险。
可当时23岁的陈建华,却已逐渐展露出他与生俱来的经商潜质:敢为人先,克难而上,永不言败!
“我也是南麻人,厂子卖给我,总比卖给外人要好。”陈建华果断出击,多次找到镇领导,经多次恳请,终于拿下了织造厂。在当时改革开放的趋势下,地方ZF还给予了陈建华很大支持。
随后,陈建华对症下药,对老厂甩出“三板斧”——
一是,在内部管理上,雷打不动每月15日发工资,绝不损害员工利益。——15日发工资的优秀传统,绝不拖欠一分钱的底线,陈建华坚守至今,雷打不动。
二是,陈建华实行奖励机制,不搞大锅饭,多劳多得。此举激发了工作热情,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员工们纷纷回到了原岗位。
三是,陈建华向员工郑重承诺,不担保、不欠债、不进亲戚朋友,让企业干干净净发展。
当时这三条针对性十足的举措,率先稳住了局面。
局势一经稳定,陈建华便马不停蹄,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改革——淘汰了所有旧式有梭织机,引进1200锭网络车,随后,经过到浙江的深入考察,购置88台喷水织机,引进韩国整浆并1套,新建三分厂和宏建分厂,生产效率提高数倍。而陈建华也将多年来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到设备升级改造中。
不到一年光景,这家曾濒临倒闭的企业,枯木回春,一举成为当地明星企业——1995年,织造厂盈利1000多万元,1996年,盈利翻倍至2700多万。
在陈建华的带领下,吴江化纤织造厂的员工,也避过第一次国企下岗潮,率先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又一波红利。
“我很幸运,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农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搭建了最好的平台。”
陈建华在《我的创业路》里,谈到这些年经历过的种种困难考验,心中常怀感恩之心。
他始终感谢着时代,感谢着国家。


几亩薄田,悠然南山——这是陈建华儿时向往的生活。但是,一年365天,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这却是他现在,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代人的成就;没有党的政策引领,恒力也不可能走上今天的发展道路。恒力之志在于实业崛起,在于家国繁荣;恒力之志在于做中国实体经济的一块‘基石’,在于为民族工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是陈建华对大众说的话,也是他经商生涯的最好注脚。
回顾陈建华26年带领恒力走过的风风雨雨,他面临过数不清的挑战。
在人生三次最重要的抉择中,每一次,他都没有为个人享乐而急流勇退,只是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始终带领恒力人,一路拼搏,一路逆流而上,让一家小厂,从石化行业下游企业冲到上游,成为世界化纤巨头。
而真正支撑他走下来的,正是这一种不变的家国情怀,一种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
今年以来,陈建华在国家受到疫情巨大冲击时,率先驰援武汉,向武汉市慈善总会账户汇入1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恒力已捐赠1.2亿元人民币支持抗疫。
“企业家有祖国,企业家也有家乡。”

如今,恒力集团实现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大跨越,成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骄傲。
恒力恒强,这一切,正如陈建华所言:
“恒力所创造的一切财富都是国家的、社会的,我只是帮助国家在管理这些财富,用企业家的才干和使命经营这些实业,让属于中国的时代更加辉煌,从而履行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 08: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 09: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00: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08: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10: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片起来后,湖东天际线可以直接上了个大台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1 15:37 , Processed in 0.02720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