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6 08: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决城市副中心站交通中心 运河商务区的高质量建设发展
副中心站枢纽区域在规划建设之前,是北京市的新兴发展区域,只有国铁京哈线,市政道路芙蓉东路、玉带河大街、东六环西侧路以及北运河围合的一个交通孤岛,地铁六号线从杨坨村西南侧穿过,该区域交通状况并不理想,无法满足发展步伐,存在以下问题:
1.交通拥堵,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增加,道路拥堵情况日益严重,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交通压力大;
2.交通线路规划建设与功能区域极不相乘,极度缺乏足够公共交通线路,特别是地铁和公交线路,无法满足居民及通勤者公共交通出行;
3.停车难,随着城市功能兴起,停车需求暴增,停车位供不应求,也是交通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解决这些区域内交通问题,更大的是解决城市副中心站交通中心、商务中心的高质量建设发展问题。
“四网融合”和“七线交汇”
四网融合”意味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张网的深度融合。这样的融合将极大提高交通的连贯性和便捷性,使得乘客能够无缝换乘不同的交通方式,从而大大节省出行时间,并提高出行效率。
“七线交汇”则是指七条重要交通线路在副中心站交汇,包括京唐城际、城际联络线、M6、M101、M22(平谷线)、市郊铁路副中心线S1及S6线等,还有规划中的航空值机站、运河游船码头。这将使得副中心站枢纽成为一个交通种类多样的综合交通枢纽,能够连接京津冀区域重要城市、北京各区域以城市副中心各板块,增强了交通通达性、快捷性。
相较于现有综合枢纽较为普遍的复杂换乘方式,副中心站枢纽建成后,乘客换乘将非常便捷高效,时间也被尽可能缩短。根据规划设计,换乘距离最近两条轨道线路最快约1分钟,80%的乘客换乘基本可在约3分钟内完成,这将为乘客提供极为友好的换乘体验。与北京既有大型铁路枢纽相比,副中心站枢纽建成后,一体化范围内市民抵达轨道站点的平均时间将缩短近40%;换乘空间内商业界面覆盖率达到74%,均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届时,市民依托京唐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本站共线S6线)可实现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河北唐山市,1小时内直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依托地铁M6、M22、M101以及15条公交接驳线等,乘客还能实现快速连通北京中心城区及副中心周边区域,形成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高效衔接,真正实现高效辐射“京津冀”、快速衔接“中心城”、便捷服务“副中心”。
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满足六种交通功能于一体
副中心交通枢纽是集铁路、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机场以及码头这六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交通站城合。该交通枢纽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建筑规模达128万平方米,地上预留了约139万平方米的城市开发空间。地下部分,京唐城际、城际联络线、地铁6号线、M22平谷线、M101、M104支线等将在这里汇集。其中,平面换乘距离仅70米,换乘时间1分钟,最远的换乘距离为680米,换乘时间约7到8分钟。地上部分包括办公、商业、酒店、住宅公寓等,在地铁上方将建设240米的通州第二高楼,在“京帆”屋盖旁将建设接近5, 000 平米的京帆广场,供商业活动举办或居民休闲娱乐。这座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打造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样板,还创造多个“第一”和“首次”,包括:全国大型交通枢纽项目中率先在铁路场站上方进行综合开发;国内第一次基于“站城融合”体系的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创新,将自然光引入地下枢纽站台,实现地下车站地面化;北京第一个位于非中心城区的超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