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iceGZH

[项目进度] 前三季度广州企业招聘需求全国最活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3: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派集团大健康总部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开业
“全球未来独角兽50强”企业加入黄埔生物圈
2019-11-26 16:01:19来源:中高新传媒 

导语:11月26日,思派集团大健康总部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开业。思派集团是专门从事临床肿瘤和重疾领域的医学和医疗综合服务平台,被纽约时报评选为“全球未来独角兽50强”企业。思派集团将与百济神州等一系列已入驻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国际一流生物医疗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发展壮大该区的生物产业圈


思派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旭广先生致辞

  11月26日,思派集团大健康总部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开业。思派集团是专门从事临床肿瘤和重疾领域的医学和医疗综合服务平台,被纽约时报评选为“全球未来独角兽50强”企业。思派集团将与百济神州等一系列已入驻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国际一流生物医疗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发展壮大该区的生物产业圈。
  “思派无理由不来黄埔”
  思派集团思派集团于2014年成立,是由全球五大基金公司之一的富达集团旗下基金与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基金联合投资的公司,定位为中国临床肿瘤和重疾领域专业医学和医疗综合服务平台。思派管理团队来自于拜耳、罗氏、辉瑞、赛诺菲等跨国药企的医学、市场、销售的高级管理岗位,以及微软、百度等科技公司,现有员工2100多人。
  思派集团搭建了涵盖各瘤种、由3000位专家组成的临床肿瘤医生网络,建立了覆盖全国649个县级(含)以上区域的特药服务网络,以及专业临床医学和医疗网络。
  思派集团已在肿瘤新药临床试验领域处于头部地位。各大跨国药厂、本土大型药厂、新兴生物科技企业通过思派集团的综合服务平台和网络,有效提高了新药企业研发和商业化速度。百济神州、恒瑞、信达等知名医药公司均采用思派提供的肿瘤大数据平台服务,由其协助开展临床试验服务。
  仅仅成立5年,思派集团就获得了纽约时报评选的“全球未来独角兽50强”,胡润研究院评选的“2019一季度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先锋企业奖”等荣誉。
  思派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旭广表示,广州在生物医疗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具备了所有的发展要素。思派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和重疾领域的领先专业医学和医疗综合服务平台,之所以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设立项目,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务实高效,另一方面是包括百济神州等越来越多重要客户都在这里扎根发展,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具备了生物医疗产业的规模化、聚集化、国际化的区域产业融合优势,思派没有理由不到这里来。
  构建全国性医疗服务平台
  思派集团旗下拥有临床试验、新特药服务、健康保险三个事业群。除肿瘤新药临床试验领域外,思派在全国自营自建70+专业特药药房,在全国范围提供品质均一、领先水准的特殊药品和肿瘤药品服务,成为知名药企新特药上市优先选择的专业服务平台。
  思派旗下的健康保险事业群,自2018年助力泰康保险推出国内首个“特药险”后,又与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合作,陆续推出“疗效险”、“复发险”、“结节险”等创新健康险产品。同时,依托集团覆盖全国的专家网络、特药网络,为保险公司的健康险用户提供快捷、可靠的全病程专业服务。
  与此同时,思派依托前三项业务形成的多层数据与实体网络,与多家制药企业合作进行了大量真实世界研究(RWE),用创新的方式协助制药企业完成新药免临床上市和药物适应症拓展;同时协助专家建立多个研究队列,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思派集团以“医、药、数据”三层网络为基础,通过多项核心业务全力构架了高效的抗肿瘤、重疾的价值医疗平台。同时,重点依托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生物产业的深度和广度,为广州生物医疗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派集团得到了众多投资的认可。包括斯道资本、F-Prime、IDG、腾讯、平安创投、中电中金、鼎晖、双湖资本等均投资该企业。2019年四季度,思派集团完成腾讯领投的1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高端企业加速进入黄埔生物圈
  据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广州生物医疗产业核心区。目前全区已经聚集生物医疗企业超过1000家,约占广州市60%,形成了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检验检测等六大核心产业。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加速抢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已引进超过50家国际或国内顶尖生物医疗企业。思派大健康总部落户的官洲生命科学创新中心,近期就迎来了默克广东创新中心等跨国巨头。
  而在黄埔区北部中新广州知识城内,依托GE在亚洲的首个生物科技园,聚集了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百济神州,全球最大的生物药生产企业瑞士龙沙,国内知名制药企业绿叶制药、诺诚健华、恒瑞医药、康方生物等企业。
  近期,区内生物医疗企业捷报颇传:全球生物制药巨头安进以约27亿美元购入百济神州股份,百济神州获得安进旗下3款药物在中国内地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将与安进在全球共同开发20款后者管线内抗肿瘤药物,这成为中美药企最大金额“联姻”;康方生物购买GE 医疗FlexFactory™ 灵活生物药物研制平台,并获投1.5亿美元D轮融资;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这是我国批准的第一个自主研发的阿达木单抗类似物;诺诚健华奥布替尼(ICP-022)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
  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高水平推进生物聚集区建设,有望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药生产基地,成为汇集单抗、双抗、细胞治疗等多种抗肿瘤先端技术的国际一流生物医药园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3: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莱恩医药二期工程动工,从化探寻大湾区绿色发展的产业新坐标

2019-11-26 21:01 来源:南方+

11月25日,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广东省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创新药物评价与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华南全程式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中心)” Ⅱ期工程在广州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动工。中科院院士、国家级科学家一同参与了这场创新型项目的动工仪式。

这是继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等重大项目集体动工后,又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落户从化。作为广州北部的生态功能区,一直以来,从化以生态资源优良和文旅资源丰富而著称,凭借绿水青山的比较优势吸引不少生物研究机构和大健康产业资源落户。

项目动工的背后,立足广州乃至放眼大湾区,努力构建绿色发展的产业新坐标,从化如何借力生物医药的创新平台踏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1.生物医药项目先后落户动工

莱恩医药Ⅱ期工程项目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00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本项目建成后,将打造出高起点、高标准化的“药物发现阶段—临床前阶段—临床阶段—上市后阶段的全程式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为药物整个研发过程的非临床评价研究提供一站式服务。

时光回拨到半年前,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赛—纽斯葆健康产业园等生物科技企业项目集中动工。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项目将建设华南唯一全程式GLP检测中心、国家级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研发平台、省中医药科学院从化院区项目(多组学研究、科技转化与应用研究中心等)、全国最大赛莱拉干细胞制备中心、生物医药平台展览展示中心、新药创制研发实验区、成果转化平台和园区商业、生活服务配套。

“生物医药产业占本次集中动工项目总产值的30%以上。”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化区将依托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广州本地生物医药产业创制新药研制工作的产业链,连接广州生物医药的发展脉动中,吸引全球企业入驻发展。

莱恩医药是一家生长于从化的“明星企业”,赢得了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优秀企业”奖项。据了解,这是自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开赛以来唯一一家药物GLP认证机构获得国赛“优秀企业”奖。

GLP,即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是药物进行临床前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其认证内容包括对药物非临床研究中对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实验设计、操作、记录、报告、监督等一系列行为进行检查。简单地说,GLP试验是新制药物审核上临床的最后一道关卡。

看中从化的生态、区位等优势,莱恩医药5年前在从化创立。莱恩医药创始人、董事长杨威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莱恩医药已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一次性通过CFDA GLP全项(9项)认证的机构,也是华南地区首家同时在药理、毒理、药代、新药筛选研究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业务领域一次性通过多种属实验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猪、猴等)国际AAALAC完全认证的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机构。

2.构筑协同创新的产业链条

11月15日,有350多年历史的全球高科技巨头德国默克公司宣布,其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默克广东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默克广东创新中心将联合当地的科研力量,在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及高性能材料三大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项目孵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据悉,默克广东创新中心是默克公司在大湾区的首个创新中心。

又一家世界500强生物医药巨头落地,广州生物医药发展“向东看”,成为业内的共识。

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广州开发区已形成全国第一梯队的科研机构、全国第一方阵的企业,也是广州生物医药人才最集中的区域。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已成为广州发展生物医药的核心载体,成为全球创新版图的新生力量。

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作为后发者的从化,借助城市产业高地的基础设施找到协同创新的新路径,是布局生物医药的关键一步。

两周前,在市发改委主导的为生物医药企业和医疗、研发机构举办的“相亲会”上,作为从事药品临床前中试环节的企业代表,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中心主任韩重强调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在她看来,这里的生物医药产业不仅临床医院多,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也多。“我们应该关注如何发展好、整合好本土资源,才能够更好地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笨鸟如何先飞?依托现有资源,转换发展优势是首选。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和北部生态屏障区,从化在拥有华南唯一全程式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全国最大实验动物基地、国家级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研发平台、全国最大干细胞制备中心等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

“平台的核心作用是孵化、转化创制新药物。”从化经济开发区明珠工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恰恰填补了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技术服务的空白,形成药物研发、安全性评价、综合服务、产业化等全链条集聚,这也为从化嵌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入口。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不仅引进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纽斯葆广赛生物科技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还进一步延伸互补的产业链。

3.寻找大湾区的从化产业新坐标

生物医药发展的火热,数据可见一斑: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近三年年均增长9.5%,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今年前三季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长7%,带动GDP增长达到6.9%。

广州有国家、省、市各级重点实验室153家、115家工程技术中心、51家企业技术中心、13个专业孵化器、133个科技研发机构,国家认定的4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广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早前介绍,目前,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已构建起从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和转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拥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双一流”医学高校和十多家知名学府,还汇聚了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省中药研究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及一大批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如何更有效地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各环节之间的交流合作,这需要**、科研机构、医院、企业共商、共建、共治。”他表示,广州正在积极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携手大湾区各城市以生物医药与健康的创新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打造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为老城市注入新活力。

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大局,位于北部的从化发力生物医药,首先要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创新效能?一条快速通道被寄予厚望。

在上半年的广州市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加快从埔高速、南中特大桥、增佛高速增天段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

其中,从埔高速是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建设构筑了从化直连白云、黄埔、番禺三区新的高速通道,对缓解街北高速、京港澳高速、广州绕城高速的交通压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支持下,从埔高速规划选址在今年第一季度获批,为项目如期核准、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从埔高速,从化太平和鳌头两大产业发展引擎可以迅速连接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开发区、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广州南站等重大平台,进而向东向南进一步走向“双区驱动”“双核联动”的城市发展脉动中。有专家认为,一条快速通道也是一条创新大道,广州东北部的资源流动将愈发密切。

方向已定,如何谋篇?

从化区委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全面推动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提质增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新平台。按照“一园多区”布局,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园区。重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着力推进国家级中药研发平台、生物医药展览展示中心和新药创制研发实验区建设,加快培育大湾区生物医药发展新动能。

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广州北部迈向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增长极。“构建以生态设计小镇、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和从都国际会议中心‘三驾马车’为引领的北部生态价值创新格局,以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5G大数据产业园和现代智慧物流基地三大平台为引领的南部绿色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再提速。”从化区有关负责人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 22: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现象  说明广州经济活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0: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珠缘何成最佳引才之地,从创新岛看湾区人才流动的密码

2019-12-03 08:29 来源:南方日报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场关乎如何引才、留才的“头脑风暴”在广州上演。作为人力资源领域的权威盛会,2019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吸引了800多名人力资本领域重磅嘉宾齐聚广州塔,在当下人才竞争拓展到人才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各方关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关注着如何让人才在城**期留存和展现活力。  

海珠创新岛正成为吸引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写照。几天前,在2019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上,广州市海珠区荣获了“2019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区域)奖”。近年来,海珠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引智引才“双招双引”工程,推出一系列优先保障人才“衣食住行”的贴心举措,正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新选择,最终凭借在区域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活力多个维度上的综合表现榜上有名。  

海珠更借此次论坛推出区域人才品牌,让人才在芸芸众“城”中选择时,快速相中创新岛,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中带动经济持续发展。  

瞄准大湾区引进人才  

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体现在哪里?此次论坛上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引才大数据分析报告》(简称《引才报告》)提出人才广度和人才质量这两个维度,即如何能够最广泛地吸引不同地区人才、高质量人才前来。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强劲。论坛上发布的另一份报告《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简称《人才流动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大湾区人才净流入率为1.3%,较去年同期的1.24%进一步提高。丰富的产业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是其吸引人才的背后动因。  

其中,广州成为了湾区人才在大湾区内跨市流动的首选地。一座城市对人才的引进,不仅要吸引到经济腹地外的人才青睐,同时也离不开经济腹地内的人才的加盟。“广州是座‘内秀’的城市。”智联招聘CEO郭盛解释道,产业基础雄厚、产业改造赋能显著、城市文化多样包容都是人才首选广州的原因。  

重视人才数量的同时,人才质量更为重要。人才的受教育水平是最明显的一个观察指标。《人才流动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广州流入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和10年以上工作经验占比,均较去年同期提高近3个百分点,再考虑到人才总量以及优秀人才变化幅度,广州人才优化力度位列大湾区前列。  

作为广州的中心城区,海珠同样体现出在人才广度和人才质量上同步提升的趋势。以琶洲地区为例,据预测,2035年该地区就业人口将达约80万人,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才将是投身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高学历人才。  

“作为研发性企业,选择落户海珠就是看中这里的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北京腾客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董亮说。随着人才的竞争实现从数量到质量双管齐下,海珠更以优质企业引才,以高端产业集群打造高端人才集群,琶洲地区集聚的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等创新巨头正是未来80万就业人群的最大吸引力,也驱动着区域的人才转型。  

共建生态让人才“扎根”  

短期引得来,还要实现长期留得住。  

人才愿意“扎根”是对一座城市的认可,需要这座城市在人才关怀、人才发展等方面长期努力。对此,《引才报告》从人才保留率这一视角,通过统计当年该城市非本地户籍求职者将简历投递外地城市的人才比例,反映非本地户籍人才离开该城市的可能。当这一比例较高时,表明该城市人才流失风险较高、人才保留较差,反之亦然。  

据分析,千万级城市的人才流失率约为14%。而广州的这一数据为13.12%,人才流失风险低于总体情况。  

聚焦海珠,当下其正从传统老城区向现代化中心城区转型。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7年末至2018年末,海珠区常住人口从166.31万人增长至169.36万人,户籍人口从104.03万人增长至105.59万人,在海珠留得住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今年,海珠重磅发布了“海珠创新岛十八条”及《广州市海珠区支持创新人才集聚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突破性政策,全方位覆盖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交通等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对人才的黏性。  

其中,海珠更以人才公寓为突破口解决就业人群普遍面临的住的问题。该区计划出台《广州市海珠区人才公寓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探索中心城区人才安居新路径。为提供多元化人才安居方案,海珠积极引导专业机构整合市场房源、盘活存量房源,计划至2020年底筹集人才公寓2万套,至2025年底筹集超过3万套。  

此外,海珠正组建CASO(全称ChiefApartmentsServiceOfficer)人才安居服务官队伍并开发人才安居服务数字地图,一揽子跟进产业人才住、行、学、医、税等个性化安居服务需求。  

重视人才工作还体现在品牌塑造上,海珠在广州率先面向社会推出区域人才品牌形象定位,以“群贤毕集,共赢未来”为品牌宣传语,以“扇形图案”为品牌主视觉画面,彰显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决心与诚意,以形象创新促进品牌传播。  

“赋能人力资源机构有助于推动人才生态的良性循环。”在博尔捷企业集团执行总裁**君看来,位于琶洲核心区域的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导区正通过共建生态、融入生态、共享生态,发挥市场的力量留住人才。  

借成就人才激发区域活力  

城市人才活力是城市经济活力的有效体现。《引才报告》指出,当经济发展良好时,会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人才流动和活性就会更高。今年前三季度,海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0.34亿元,同比增长8.1%,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更具体来看,海珠的活力首先体现在城区面貌的“年轻化”。比如远近闻名的广州T.I.T创意园,其前身正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广州纺织机械厂,经改造后于2010年正式开园,多年发展集聚了以微信、MO&CO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成为海珠创新的一大地标,也成为年轻人慕名而来的“打卡点”。  

目前,海珠区共有50.22万平方米的村社集体旧物业、超过30万平方米的国有企业旧厂房、近2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正在改造或改造成为科技创新园区。海珠同创汇、O2PARK创客公园、保利·1918智能网联产业园……新的创新地标正在形成,海珠新面貌更显“年轻”。  

海珠的活力也体现在产业形态的“年轻化”。今年前三季度,海珠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高端商务、现代商贸会展、文化旅游等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783.94亿元,同比增长8.3%,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六成。其中,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数字新零售模式销售额、互联网+旅游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高达54%、44%、33%。  

海珠的活力更体现在人口结构更年轻。在B.I.G海珠湾艺术园区,创业青年李小龙希望借自己的公司提升大众重新审视美学,在海珠同创汇,设计师王小灿正通过互联网手段让设计师可以共享全球面料;在海尚明珠智慧园,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白天翔正通过激光制造检测及控制尖端技术的研发推动工业信息化……目前,海珠人口平均年龄为43岁,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群的到来,其平均年龄将持续“减龄”。  

人是城市的灵魂。对人才来说,选择一座城,也是在选择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是人生方式。对于城市来说,城市成就个体的人生,个体也在塑造着城市的基因和气质。海珠创新岛正吸引着人才的持续涌入,有活力的人才也正造就着海珠的创新气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2: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加快打造千亿产值人力资源服务业

2019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于11月30日在广州塔举行。在主论坛上,广州市 委常 委、组织部部长王世彤作介绍广州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工作重点,并推介“广聚英才计划”

记者从中了解到,广州正紧扣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致力于打造全球创新人才战略高地。当前正重点加快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努力构建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与配置中心。

广聚英才计划”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出台的首个城市人才发展战略性文件,一是优化提升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人才绿卡制度、岭南英杰工程;二是创新实施“人才举荐制”“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系列新举措;三是创新实施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引导机制,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一批综合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高标准实施人力资源服务奖励制度,每年激励一批创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军人才和创新项目。力争5年内广州地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2000家,人力资源服务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

目前,“广聚英才计划”近30份配套政策正陆续出台,各区人才政策也随之进行优化调整升级。如海珠区开创性地出台了“海珠创新岛十八条”政策,全方位覆盖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交通等需求。随着广州人才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一大批“高精尖缺”人才正加速流入广州,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加快建设万亿琶洲 ,集聚80万大湾区人才

在两个分论坛上,海珠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广州市海珠区的发展机遇、投资环境和人才政策,希望海内外人才抢抓机遇,深化与广州市和海珠区的交流合作,加大在穗投资布局,扎根于此创新创业,实现发展共赢。

记者从中了解到,广州市海珠区经济高速增长、营商环境优越、人文底蕴浓厚、人力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活跃、产业配套成熟、发展空间广阔,是一个让海内外人才流连忘返,值得国际人力资本长期关注、持续投资的区域。

当前,海珠区坚持创新引领,聚焦数字经济,以人才为第一动力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力争为广州市加快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全球创新人才战略高地,提供海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是以重大平台建设打造高端人才集群。目前,琶洲地区30个在建项目总投资约6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78亿元,目前已完成90亿元,完成进度为116%。预计至2035年,琶洲地区将创造超过1.2万亿元产值,集聚超过80万高端就业人口,建成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二是以高端产业集群力促区域人才转型。今年前三季度,海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0.34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排名全市第四。前三季度,全区新引进优质企业68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1家、中国500强投资企业3家,新洽谈入库项目、签约项目、落地项目179个。

三是以人才管理机制改革激活人力资源。首先,以管理变革实现机制优化。其次,以形象创新促进品牌传播。第三,以政策突破保障扶持激励。“海珠创新岛十八条”在政策上做到了“加减乘除”,“加”即全方位保障住房、亲属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需求;“减”即把“小而散”政策整合归一;“乘”即扶持项目更多、力度更强,对标深圳;“除”即实现一口对外、一窗受理、一套流程、一键申报、最多跑一次“五个一”。此外,以补齐短板推动结构转型。以人才公寓为突破口助推老城区人才结构“逆生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2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珠创新岛的引才路径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03 14:24:27
城区面貌更年轻、产业形态更年轻、人口结构更年轻

  11月30日举办的2019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上,800多名来自人力资本相关领域的重要嘉宾齐聚广州塔,各抒己见,探讨大湾区人才流动“密码”、分享招才引智“秘诀”。

  12月1日举办的开放日上,与会嘉宾饶有兴致地考察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展厅和创新型企业总部,了解海珠创新岛的“逆生长”之路。

  一场务虚,一场务实。全球人力资本管理智慧为海珠招才引智提供“他山之石”,海珠创新样本也向外界展示了创新岛在大湾区崛起的路径。

  湾区人才净流入态势强▶▷专家建言“让年轻人有试错的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最新流动趋势如何?论坛现场,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以其丰富的产业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量人才。2019年三季度大湾区人才净流入率为1.3%,较去年同期的1.24%进一步提高,呈现出强劲的净流入态势。

  “多数大湾区人才在大湾区内跨市流动时首选广州。”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改造赋能显著、城市文化多样包容,都是广州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

  具体来看,大湾区各大城市的人才供需情况如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表示,2019年三季度,广深两地的招聘需求遥遥领先,共占大湾区总体招聘需求的78.79%。他更引用了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即CIER指数,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作为参照,当该指数小于1时,表明就业市场中劳动力需求少于市场供给,就业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目前,广深两地CIER指数低于1,两地人才需求旺盛的同时,人才竞争也很激烈。

  一个城市怎么吸引人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认为,“首先是要解决人才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说住房、医疗等配套服务。”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可以互补发展。“通过交通的快速连通实现资源互补,人才可以在大城市工作,在周边城市生活。”他还提出,要构造创新创业的生态机制。“这是**和社会要共同来做的事,要让人才能够在相对畅通的信息交流中,找到能够发挥自身最大价值的机构和就业机会。创造创新创业的条件,让年轻人有试错的机会,才有大量的创新产生”。

  人力资本如何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等协同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早在2018年10月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批准设立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分论坛上,广州市人社局一级调研员陈玉元表示,自2014年以来,广州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值年均增长达到35.4%,超过全国22%的平均增长值。

  “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导区位于海珠琶洲核心区域,旨在打造成产业集聚程度高、产业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完备、功能完善的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人力资源创新研发引领区和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示范区。”他向现场企业发出邀请,“欢迎企业到广州创新发展,欢迎优秀人才到广州就业、创业,我们将努力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支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构造人才生态▶▷广州首个数字经济产业联合会成立

  人才流动的路径是什么?产业。

  “人才跟着产业走。”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善仕分析:传统吸引人才的方法是被动的,企业要什么人就招什么人,缺乏前瞻性;现在则是主动的,先吸引人才进来帮助实现产业升级,再打造人才生态。这一过程中,创业平台和创新平台的打造非常关键。

  紧邻大会举办地广州塔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琶洲试验区”),正是海珠打造高端人才集群的重大平台。目前,琶洲地区在建项目总投资约666亿元,阿里巴巴、腾讯等15家拍地企业已率先落地开展实质性业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104%。

  “未来一年预计有10万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来到琶洲。”智联招聘人力资源研究院专家王筱凌分析说。随着琶洲试验区各总部大楼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其将成为数字人才集聚之地。

  针对这一趋势,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等数字经济代表企业率先行动,在论坛上启动成立了“创新岛”数字经济产业联合会。作为广州首个数字经济产业联合会,其将发挥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促进数字经济人才深度交流等功能。

  独具慧眼的还有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其“两点布局”中的一点就是琶洲。实验室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并催生一批新型数字经济产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开启数字经济时代。

  琶洲试验区建设加速激发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需求释放。据预测,到2035年,琶洲地区就业人口将达80万人左右。海珠将借助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契机,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业商圈,初步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态势。

  创新平台带来最前沿的技术、创业平台提供最佳“试验场”、服务平台供应最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产学研的闭环打通,创新人才、产业人才、服务人才构筑的人才生态应运而生,产业深度和宽度不断拓展。

  活力人才激发“逆生长”▶▷斩获“2019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区域)奖”

  “我们会在琶洲一直投资下去。”论坛上,香港南丰集团副董事长及执行董事蓝章华的发言掷地有声。他表示,该公司从2001年开始在琶洲投资,最初是看中广交会选址在这里。如今,随着琶洲试验区迅速崛起,让他看到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更远大的前途。

  对一座老城市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保持活力。面对“自然衰老”的威胁,作为广州中心城区的海珠明白,一个地方若能吸引人才不断涌入,这个地方一定会有活力、竞争力。

  放眼全市,广州已推出“广聚英才计划”,全力集聚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全球创新人才战略高地。

  据此,海珠开创性地出台了“海珠创新岛十八条”政策,全方位覆盖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交通等需求。此次论坛更是公布了“人才安居服务”,并正式推出CASO(即Chief Apartments Service Officer)人才安居服务官,一揽子跟进产业人才住、行、学、医、税等个性化安居服务需求。

  此外,海珠区更在“共生职场·效能制胜”2019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上获得“2019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区域)奖”。该奖根据区域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活力三个维度的综合分数排名评选,对近年来海珠推动招商引资、引智引才“双招双引”工程作出肯定。

  一座城市如何吸引企业,如何通过企业再吸引到人才,如何让人才有创业成功的机会?海珠提出要实现“逆生长”。其过程一言以蔽之,即通过建筑更年轻、产业形态更年轻、人口结构更年轻,从而实现“逆生长”,持续保持新活力。

  在产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中,今年前三季度,海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0.34亿元,同比增长8.1%。面向未来,海珠有信心保持中高速、高质量发展。

  ■数读

  大湾区人才流动“密码”

  大湾区


  ●2019年三季度大湾区人才净流入率为1.3%,较去年同期的1.24%进一步提高

  ●大湾区招聘薪酬领先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三季度平均招聘薪酬为9344元/月

  广州

  ●广州出台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力争5年内广州地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2000家,人力资源服务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

  海珠

  ●目前,琶洲地区30个在建项目总投资约6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78亿元

  ●预计至2035年,琶洲地区将实现地区营业收入约1.2万亿元,就业人口约80万人

  ●海珠区计划到2020年底筹集人才公寓2万套,至2025年底筹集超过3万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08:06: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广州火车站,今天好多人都提前回家过年了,经济好差,广州的人才招聘网的岗位比去年少很多,大公司都很少招人了,广州都这样,其他城市更是不行,所以大家才往广州跑,来这里碰碰运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9: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12-6 19:02 编辑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

智联招聘基于平台上2018年三季度及2019年三季度的企业招聘及人才求职信息,结合公开资料,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供需、人才流动、人才环境现状及变化展开分析,描绘大湾区产业和人才发展图景。

广州人才需求保持高速增长,集成电路、汽车等制造业表现突出

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的招聘需求人数除深圳与肇庆略有收缩外,大多有大幅增长。2019年三季度深圳招聘需求人数同比降低6.49%,肇庆降低0.31%。广州在高人才需求的同时仍保持高速增长,需求人数同比增长30.13%,广州也贡献了最大的绝对人才需求增长量。

具体看广州各行业招聘需求变化可以发现,2019年三季度广州招聘人数增长量最大的两个行业是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汽车/摩托车,均属于本身人才需求较高且增幅较大的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招聘人数占比为9.44%,需求同比增速为81.63%,汽车/摩托车行业需求人数占比为5.77%,同比增速为383.95%。广州近年来致力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并已在集成电路设计、封装和测试等领域渐具规模,汽车产量在国内整体车市下滑的背景下逆势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

而深圳招聘需求的收缩主要集中在保险、酒店/餐饮、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这些行业2019年三季度招聘需求人数的同比降幅分别为63.08%、80.73%、33.15%、7.73%。降幅最大的保险和酒店/餐饮均属于用人需求高且波动较大的行业。

多数大湾区城市在大湾区内跨市流动时首选广州

从2019年三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人才流动情况看,内地9市市内流动率除肇庆外均高于50%,其中广深两地人才留在本市的比例最高,分别为76.56%与79.44%,且它们互为人才跨市流动的首选地。其他7个城市的人才跨市流动首选地,佛山、江门、肇庆、中山、珠海人才的首选地为广州,东莞、惠州人才的首选地为深圳,受地缘和产业积累等影响,广州仍是大湾区范围内多数城市人才流出时的首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9: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12-6 19:11 编辑

珠海流入人才学历层次高,广州人才优化力度位列大湾区前列

分城市看2019年三季度各城市流入人才的学历与工作经验结构,可以发现流入珠海的高学历人才最多,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达到了62.35%,流入肇庆资深经验人才占比最高,工作经验10年以上者占到了57.36%。

分城市看2019年三季度各城市流入人才的学历与工作经验结构变化,除东莞与惠州外,其余城市都实现了人才结构优化,尤其对广州而言,虽然其人才净流入率有所下降,但流入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和10年以上工作经验占比均较去年同期提高近3个百分点,综合人才总量以及优秀人才变化幅度,其人才优化力度位列大湾区前列。

大湾区整体房价较高,2019年10月深圳二手房成交价达65364元/平方米

房价是居民生活成本的重要组成,也是人才在选择城市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公开的2019年10月各城市二手房成交价格,大湾区内地城市中深圳房价以超6万元/平方米位居首位,广州以近3.4万元/平方米位居第二,珠海和东莞均在1.5万元/平方米以上,其他城市房价在1万元/平方米左右。大湾区整体房价水平较高,同时各城市间房价落差较大,肇庆、江门的房价水平较低。

大湾区教育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广州优势明显

除房价外,地区的教育资源与医疗资源也是人才流动时参考的重要因素。据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 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显示,全球TOP1000高校名单中,广州凭借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榜上有名;香港拥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位列前茅;深圳拥有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澳门拥有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

在医疗资源上,据艾力彼2018届粤港澳大湾区最佳医院80强名单显示,广州积极开放的态度引入国际高尖端新技术促进医疗技术发展,以24家三甲级医院冠绝大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0 08:35: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GZH 发表于 2019-11-26 11:46
你扯要扯得有点依据,所有内容都是来自五八

一家腾讯系的北京公司去吹杭州,贬北京、深圳?五八与广 ...

平均薪资北京这么低,你信吗?数据明显不靠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3 21: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广州南沙人才购房政策放宽!本科以上不受户籍、社保、个税限制

2019-12-13 18:26 来源:南方网
  人才及港澳居民在南沙购买商品房将获得进一步便利。

  12月13日下午,南沙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人才及港澳居民购买商品房的通知》,该文件由广州市南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广州市南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人才发展局四家单位联合印发。

  通知显示,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国际化人才特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人才、产业集聚,提高南沙区人才及港澳居民住房保障的精准性、实效性,为便利人才及港澳居民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定持有广州市人才绿卡、广州南沙人才卡A卡和B卡等的高端人才,可在南沙区范围内享受广州市户籍居民购买商品房同等待遇。

  二、在南沙区工作、学习,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才,在南沙区范围内购买首套商品房不受户籍、社保和个税缴存限制(在广州市内已购有首套商品房的除外):


  (一)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三)具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

  (四)具有可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执业资格。

  三、港澳居民在南沙区范围内购买商品房享受与广州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

  通知表示,具体操作指南另行制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4 08:37 , Processed in 0.07942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