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哈哈笑哈哈

苏州古城保护(平江西片区)古建老宅和传统民居修缮保护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公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5 16: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发展思路,对与古城、及与周边旅游的关系加以考虑,整合周边空间,寻求外延。水路结合,发展特色旅游线路。打造精品、学府、市井、美食、园林、水上等多条旅游线路,挖掘街坊旅游资源,贯穿古城的旅游整体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6: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古城31、32、33、40、41号街坊城市设计


  东美巷买早餐、西美巷吃茶


  城市设计范围


  古城31、32、33、40、41号街坊位于古城西侧。北至干将路,西至外城河—道前街—内城河(吉庆街)一线,南至侍其巷—书院巷一线,东至人民路。规划面积102.22公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6: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设计四大原则:


  功能引导——探索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途径


  整体保护——继承与发扬传统空间、景观风貌格局


  有机更新——因地制宜设计存量空间、公共空间


  生活改善——以人为本,营造美好生活社区


  城市设计定位



  苏州官署文化展示片区、国际文化教育艺术中心、古城市井生活体验街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6: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一水、一心、多点、五片”的空间结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6: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带:环古城文化休闲步行带


  一水生一心:串联内城河、道前河,打造滨水文化艺术活力带


  一心”为国际文化教育艺术与官署文化展示景观风貌中心。


  多点激活:织补多个文化节点,包括贡院文化园、壶园、同乐园、乐桥广场、南半圆、会议中心广场、向阳新村、艺术生活广场等节点。


  五大生活社区:道前社区、西美社区、吉庆社区、金狮社区和万年社区的基地内部分。


  规划形成“滨水、公园、广场、街头、转角、桥头”相互串联的街坊公共空间系统。重点打造串联五大街坊的市井生活环,沿东美巷、经庙堂巷、剪金桥巷、西支家巷、朱家园、石皮场街、南采莲巷、地方弄至东善长巷形成步行巷弄环线。


  土地使用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6: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动车交通:在现状道路基础上,新增富郎中巷至干将路南北向备弄;完善金狮河沿为限时单行道。


  慢行交通:打造滨水休闲慢行道,联通优化道前河、内城河、外城河步行空间;打通富郎中巷吴宅西侧备弄,增强养育巷地铁站与街坊内部联系。


  静态交通:规划公共停车场共9处。其中,规划地下停车场5处。


  改造提升乐桥、会议中心地下停车场;改造东宏产业园地面停车场,结合复建壶园设为地下停车场;新增剪金桥巷精品酒店、卫校、书院巷书吧地下停车场;


  规划保留地面停车场1处,为现状外城河边停车场;立体停车场3处,鼓励向社会开放共享国税局停车楼、公安局姑苏分局机械停车位,新增庙堂巷东立体停车场。


  景观与风貌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6: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整31号街坊的滨河商业用地为文化活动用地。


  调整32号街坊部分用地。沿剪金桥巷增设多处街头绿地广场,将原有商住混合用地变为公园绿地;将按察使署地块由行政办公用地调整为教育科研用地;将王牌东宫地块由行政办公用地调整为旅馆用地;将多处传统民居用地调整为商办混合用地;统筹协调市政设施及社区中心用地,优化既有布点。


  调整32号街坊内部分艺术传媒用地、旅馆用地为文物古迹用地,部分传统民居用地为商业商务用地,部分行政办公用地为特殊教育用地;部分控保建筑改作金融办公或文化设施。


  调整33号街坊内部分旅馆用地、其他商务用地为街旁绿地,部分图书展览用地为商务用地,部分商业用地为二类居住用地。


  调整40号街坊内部分旅馆用地、商业用地为专类公园,部分中等专业学校用地为商务用地。


  调整41号街坊内部分基层社区服务用地为二类居住用地,部分二类居住用地为文化活动用地。


  道路交通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6: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古城39、45、46、51、52号街坊城市设计

  文游悠居

  壹

  城市设计范围

  古城39、45、46、51、52号街坊位于古城西南,具体范围为道前街、吉庆街、西大街、外城河、人民路、书院巷、侍其巷围合区域,总面积127.36公顷,人口1.53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7: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贰

  目标定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7: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设计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7: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肆


  系统城市设计


  01.空间结构



  围绕设计概念,形成“两廊交织、三心辉映、四坊复兴”的空间结构。


  两廊:构建“城”文化廊、“学”文化廊


  三心:打造胥门民俗、盘门水城、文庙府学文化核心


  四坊:实现45、46、51、52号等四个街坊的居住环境改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7: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03.公共空间系统

  “织补”、“连接”广场、街巷公共绿地、滨水空间等开放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7: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04.道路交通系统


  部分老新村道路转为限时单向通行城市道路,完善老新村中“支路—街巷”体系,提高支路网密度,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以两条特色文化廊道为主要步行骨架,叠合环古城步道,加强护城河西南部分的水上交通组织,形成特色慢行系统。街坊内通过公共空间的连接形成内部慢行交通组织。


  构建3个轨交站点为枢纽、区域公交为骨架、社区巴士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完善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和电动游览车服务。


  05.旅游服务设施及旅游线路规划


  完善盘门游客服务中心,凸显对运河、古城的象征地位,重点组织“城”文化与“学”文化微旅游线路和水上运河文化线路,与大运河文化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相衔接。


  06.社区设计


  依托互联网,推动智慧社区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7: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单元调整,回归公地


  依托门禁新技术和物业新管理,重新划分小规模管理单元,调整老新村为新街坊。依托智能交通引导技术,部分小区道路转为步行街巷,对机动车实施限时通行,疏通古城交通。


  增绿配库、改善环境


  控制机动车总量,减少地面停车,增加6处新型高效地下车库,提供约6000个车位,错时组织居民和社会停车,分片服务社区居民。依托智慧停车引导系统实现方便使用;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增加绿地和活动空间,全面改善住区环境。


  升级配套,构建新商


  线下设置社区服务中心,线上设置智慧社区管理系统。新建社区养老中心;合并小型幼儿园,设置18班幼儿园,形成社区服务核心。构建社区新零售商业模式;设置线上线下体验中心与服务点。


  伍


  重点地段与重要节点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7: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古城18、19、26、27号街坊城市设计


  苏韵观前


  壹


  城市设计范围



  18、19、26、27号街坊位于古城中部,属观前商圈范围,西起人民路,东至临顿路,北自白塔东路,南到干将路,总用地面积93.35公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1 19:42 , Processed in 0.05677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