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4-2 10: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州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心
中国江苏网讯(全媒体记者 黄启源)记者近日从全市经信工作大会获悉,2017年全市经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心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趋势向好,实现了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不降、份额不减、质量提升。
工业实力迈上新台阶。2017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14550亿元,增长17.3%,其中六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13333亿元,增长17.2%;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879亿元,增长28.9%。应税销售收入4070亿元,增长24.9%,居全省第二,高于全省平均增幅6.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3112.4亿元,增长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滚动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3项,列入省重点工业项目计划6项,列入市“三个一”工程重大项目计划60项。完成工业投资2857.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一;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4.6%。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总量14.9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居全省第一。
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转型升级,狠抓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了《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促进装备与智能制造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了《徐州市“十三五”节能规划》《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规划》《供热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徐州高新区成功获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徐工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黎明食品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恩华药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影速激光直接成像曝光机,获批省级高端装备研制赶超项目。实施省重点科技创新导向计划项目79项、市重点项目87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8%,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技术进步贡献率57%,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三是强化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个,邳州开发区获批全国首批、苏北首家国家级绿色园区。率先在苏北实行节能量交易,已完成2笔交易。推广新能源汽车1735辆,建成充电桩1699个。单位GDP能耗下降7%,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在年度公布的节能考核中,我市获得全省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
企业培育实现新提升。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华信新材料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本土上市公司达12家,居苏北首位。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新增445家,总数达727家,居全省第一。徐工重型、徐工基础、中能硅业、赛摩电气、徐工机械5家企业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位居全省第一;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小巨人,2家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产品企业。伊例家、维维集团、贝斯康药业获得省“三品”示范企业。徐工随车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徐工基础被评定为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淮海控股、徐工液压件、海伦哲3家企业被评定为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徐工集团、中能硅业、新春兴再生资源、云意电气4家企业跻身省创新型企业百强,其中徐工集团位居全省第一名。新增徐钢集团、卡特彼勒2家百亿级企业,总数达到9家,其中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达到950亿元。新增省重点物流基地3家,新增国家5A级物流企业2家、4A级企业3家、3A级企业8家。
供给侧改革取得新成效。关闭化工企业143家、升级15家、重组2家,入园进区率从26%提升到53%;关闭宁峰钢铁一台75吨炼钢电炉、兴达钢铁公司一台45吨炼钢转炉,退出炼钢产能163万吨;关闭18万吨的拾屯煤矿,全面完成关闭任务。打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组合拳”,全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92.6亿元。取消涉企保证金项目10项、共17.4亿元,规范管理涉企保证金项目8项、共43.92亿元。完成物流行业营业收入2700亿元,同比增长14%。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1278.1亿元,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余位嘉宾到会。我市荣获中国交通与物流枢纽名城称号。
两化融合实现新飞跃。一是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积极对接华为、明匠等技术供应商,为徐工液压、君乐宝乳业等量身定制智能改造方案,获批省示范智能车间13家。徐工液压件高端液压控制与执行元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二是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国家强基工程鑫华半导体多晶硅项目竣工,徐工入围工业强基工程 “四基”产品和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徐工机械入围高端工程机械泵阀马达一条龙项目。三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获批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企业7家,省两化融合贯标企业40家,省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21家,省“企企通”建设试点企业46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