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2-20 14: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国北疆升起“千万”新星:呼和浩特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高雅娜 通讯员崔宏伟 报道:12月19日,在祖国北疆,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跃升为璀璨的“千万”新星。自此,呼和浩特机场这匹草原上的骏马信心满满,奔腾向前,继续谱写向大型机场转型的华丽篇章。
稳扎稳打 凝聚“千万”合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回顾呼和浩特机场的发展历程,凝结着几代民航人的心血,汇聚了无数人的梦想,成绩的取得着实不易。
呼和浩特机场于1958年建成通航,到196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万人次,198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万人次, 2005年过百万,2012年突破500万, 2016年突破800万,2017年突破1000万。可以说,呼和浩特机场从零起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呼和浩特机场的发展离不开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离不开首都机场集团和内蒙古机场集团公司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更离不开一代代呼和浩特机场人的汗水与智慧。”呼和浩特机场副总经理宋易昔感慨地说。
对于呼和浩特机场来说,“破千万”是机场发展上的里程碑,是呼和浩特机场实现“民航强区”梦想,落实“干支联动”战略,进一步发挥内蒙古区内龙头机场效能,打造“向北开放”特色枢纽建设的崭新起点和坚实基础。
民航业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民航的发展具有“一业带百业”的乘数效应。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飞机一飞,经济起飞。正是看到民航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内蒙古自治区两级政府大力支持民航业发展,通过划拨航线补贴资金等方式,促进民航业的发展,为机场“破千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破千万”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内蒙古区域辽阔,人口密度小,高铁不发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地百姓对于高效、便捷出行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据统计,呼和浩特当地的人均乘机次数已经达到了3.3次,远远高于全国的比例,机场给旅客带来的便利,由此可见一斑。“在内蒙古机场集团 ‘干支联动’战略的助推下,呼和浩特机场初步构建了多层次、高联通、广覆盖的航线网络,在满足全区百姓探亲、求学、交流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内蒙古与全国乃至世界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增加了当地百姓的获得感。”内蒙古机场集团副总经理张军表示。
夯实基础 收获“千万”满意
在跨越式发展的背后,呼和浩特机场人上下同欲,视安全为生命线,以真情服务为不懈追求。
走进机场飞行区,首先看到的是几排醒目的大字:安全教育到班组、手册执行到班组、风险防控到班组、技能培训到班组。这“四个到班组”,提醒着一线工作人员,要时刻谨记安全职责。
“呼和浩特机场以‘三基’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四个到班组’建设,依托员工创新,不断增强安全管理的自觉性,持续提高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稳固安全工作根基。”呼和浩特机场副总经理胡志远表示。
在民航局“平安机场”、“平安民航”建设中,呼和浩特机场一直保持在华北地区前列,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考评结果均为华北地区同层级机场第一名。2017年,呼和浩特机场成为内蒙古地区行业监管执法模式优化调整企业法定自查试点。通过开展自查工作,呼和浩特机场主动自查,主动整改,主动改进,增强了自身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同时,依托员工创新、安全服务随手拍、合理化建议等形式,机场构建起以激励为主、共治共享的新文化,增强了全员的安全意识。
在牢安全的同时,呼和浩特机场下大力气提高真情服务的水平,精准服务对象,完善服务流程,增强服务主动性,推动真情服务的正向价值传导。机场制定了年服务专项提升工作方案,建立了服务短板升级机制,全面提高机场服务保障水平,先后获得过中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优秀奖、国际机场协会(ACI)年度机场服务质量(ASQ)同层级第一名、第二名等奖项。
千方百计 付出“千万”努力
一组数据见证了呼和浩特机场今年航线开发的热度:2017年,机场开通运营航线171条,较去年同期净增20条;共有42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通航城市80个,直飞城市达到71个,新增16个直飞航点。
2016年,内蒙古机场集团开始实施“干支联动”战略,通过支线机场与呼和浩特机场间航班的高频次运行,实现旅客的“随时达”;再借助呼和浩特机场完善的航线网络,实现旅客的“随时转”。呼和浩特机场抓紧“干支联动”的机遇,持续完善航线网络布局,通航城市稳步增长,便捷性和通达性持续提升。同时,加强与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使运力结构和机型不断优化,基地航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7年,机场公司进一步深化中转服务品牌建设,统筹机场各类资源,推出了“经呼飞”“九免五优双享”16项中转服务项目;完成了异地值机系统安装及运行工作,实现了“通程值机”;加大中转服务设施设备投入,改造急转柜台并增设值机设备,中转休息区及中转旅客专属餐厅相继投入使用;完善中转延伸服务,优化中转旅客住宿申请流程和市区短途游线路,相继启动“太空舱”短时休息、免费小件寄存等服务,并在中转旅客休息区增设阅读专区等。
一系列贴心的服务举措,让中转旅客数量大幅增加:截至11月,经呼中转旅客71.9万人次,同比增长84.3%,占同期旅客吞吐量的7.5%,预计全年将占稳7.5%。
聚焦创新 焕发“千万”活力
“千万”目标的实现,还离不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新。在呼和浩特机场,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气息,涌动着崭新的活力。
近几年,呼和浩特机场明确以深耕“小发明小创造”为定位,以“提效率、出效益、促发展、实现员工共治共享”为目标,提出“机制搭台、资金扶持、部门协同、员工唱戏”的创新工作思路。依靠员工创新,解决工作矛盾点;让员工在岗位上创新,让创新改变员工工作。
机场公司成立了员工创新管理委员会,形成了总经理负责、公司上下各司其职的组织管理环境;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机场公司人工成本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指导意见》、《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员工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呼和浩特机场公司专利管理办法》等制度基础,做到了专款扶持奖励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搭建起了安全服务随手拍、合理化建议、员工创新以及阿米巴经营和员工绩效管理等四个层面的融合创新和自主管理平台,为员工的智慧买单,从多角度、多层面激励员工关注创新、参与创新。
通过创新评审,一大批贴近工作、符合实际的创新项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如航空安全保卫部的“特种车辆防撞系统”、信息技术部的“航班延误大批量行李回流应急显示系统”、飞行区管理部的“道面应急抢修车”等。《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关于2017年度科技创新奖励的通报》共有36个创新项目获奖,其中,呼和浩特机场公司有24个项目获奖。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给机场节省了成本费用,还有效填补了机场运行管理层面存在的漏洞。
呼和浩特机场的创新还不止于此。站在信息时代的风口上,呼和浩特率先开启以大数据为核心,通过智慧化的基础设施,实现对安全运营、服务体验、商业经营和管理四个方面的多种应用,为航空器提供安全高效的保障,给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自2013年开始,呼和浩特机场生产运行智能调度系统上线、GPS定位应急救援图文系统软件开发、“人包对应”和安检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电子登机牌安检通关功能、行李回流应急显示系统等多项信息科技项目的投入与应用,极大地解放人力资源,提高了机场的运行保障能力。
2017年,机场公司与携程旅行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方面进行了项目合作,成功落地携程专属休息区、携程安检特约通道、携程专属停车、携程机场宾馆等项目,“互联网+”产业逐步进入非航市场;此外,机场公司还与中航信就信息化发展达成战略合作共识;未来,机场公司还将通过广泛的跨界合作,构建智慧机场旅客服务新模式。
草原风景美,奋进正当时。站在新起点上的呼和浩特机场,将继续秉持艰苦奋斗的创业初心,进一步发挥内蒙古区内龙头机场效能,积极打造“向北开放”特色枢纽,在祖国北疆的蓝天上描绘出更为亮丽的梦想画卷。
http://www.caacnews.com.cn/1/5/201712/t20171220_123681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