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出绚丽一片天——“吉歌现象”再探
当记者来到吉林市歌舞团(简称“吉歌”)采访时,团里的大队伍正在杭州参加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文艺演出。对于如此高端的演出,“吉歌”早已习以为常。央视春晚、上海世博会、北京APCE领导人会议、鸟巢国家体育馆驻场演出、中国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演出……国内一系列重大演出中,都能见到“吉歌”的身影。一个市级地方院团能在全国激烈的演出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并创造了独特的“吉林歌舞现象”,这样耀眼的业绩令人赞叹,堪称奇迹。
正因如此,吉林市歌舞团于今年5月份,正式登陆“新三板”挂牌交易,成为国内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国有文艺院团。经过20多年艰苦打拼和锐意进取,如今的“吉歌”已经今非昔比,它将发挥资本的力量,进行新的战略布局,彰显品牌影响力,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央视春晚起步,靠“走市场”赢得认可
提起“吉歌”,不得不提央视春晚。“吉歌”已经连续19年参加央视春晚的录制。万众瞩目的“春晚”门槛高,要求严苛,能在“春晚”上露脸儿,是许多艺术院团和演员的梦想。春晚导演年年换,风格变了又变,但“流水的导演,铁打的‘吉歌’”,“吉歌”多年来一直雷打不动地出现在除夕的电视荧屏上,承担着这台重要晚会相当一部分舞蹈节目的演出任务。
“吉歌”的秘诀是什么呢?
就两点--过硬的艺术质量和不怕苦的敬业合作精神。“吉歌”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两位前任团长的带领,一位是周国瑞,另一位是蓝景龙。两位团长有魄力,市场意识敏锐超前,他们一手抓艺术质量,一手开拓市场。艺术质量上,十分严格,精益求精。如春晚节目要求高,他们就加班加点、昼夜排练,直到节目达到完美而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些节目经常会利用各种高空搭建的架子营造效果,演员因此不得不在移动的空中做着各种动作,非常危险;有时舞台上会有喷泉,地面湿滑,演员表演起来也会非常不安全;还有时,服装或道具极其繁复,动作很难完成,表演任务艰苦,很多国家级院团都不愿意接这类节目,“吉歌”的演员们却积极克服困难,严格按照导演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正是“吉歌”这种对艺术负责的精神赢得了一荐又一荐、无论多么挑剔的春晚导演的认可。“吉歌”的敬业精神逐渐有口皆碑,包括北京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陈维亚、著名主持人朱军等在内的许许多多与“吉歌”合作过的春晚人员都对“吉歌”赞誉有加:“有‘吉歌’参与的演出,让人放心,别的舞蹈团半个月完成的任务,‘吉歌’四五天就能完成。”
得到央视春晚的认可,就相当于获得了一种非常高的资历与肯定。但“吉歌”真正的发展却是拓展广阔的演出市场。
倚仗“央视春晚”这一得天独厚的“敲门砖”,再加上不断锤炼养成的过硬表演能力,“吉歌”积极开拓国内演出市场,并如鱼得水。演出任务一个接一个,档次也越来越高,如由中宣部、文化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我们的旗帜》大型晚会、大型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与著名导演张艺谋赴法国巴黎演出大型歌舞剧《图兰朵》、连续五年参与《鸟巢·吸引》大型鸟巢实景秀表演、广州亚运会、中国艺术节……其演出足迹遍布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还多次出访俄罗斯、法国、意大利、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吉歌”也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收益,形成了独特的“吉歌现象”,并因此成为中国当代演艺市场一个无比鲜活的符号。
依托“吉歌”品牌,规模化多元发展
发展壮大后,“吉歌”在省和吉林市政府的扶持下,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获得了更大、更持久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2012年,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吉歌”进行了转企改制,注册成立了吉林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深化改革。2015年,在吉林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调度下,成功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组建了吉林市歌舞团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今年5月,正式实现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的挂牌交易,成为国内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国有文艺院团。
有了强大的资本支撑,已经铸造出自己品牌的“吉歌”仿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它继续拓展国内演艺市场,进一步彰显“吉歌”这一经过市场历练锻造出来的艺术品牌的价值。
据吉林市歌舞团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彦峰介绍,“吉歌”目前将更加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的市场化水平与规模。公司正着手策划几个大项目。眼下,一台能够反映吉林地域文化的大型驻场演出《梦回乌拉》正在排练中,这一项目已经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预计今年底将与观众见面。晚会邀请了国内优秀青年舞蹈编导、北京舞蹈学院教师刘震前来执导,同时荟萃了“吉歌”这些年积累的表演、服装、舞美灯光等各方面最优秀的艺术人才,可以说,这台舞剧是“吉歌”多年艺术成果的一个集中呈现。推出后,演出将分成两个版本,一个能适合本地的旅游驻场演出,宣传地域文化;一个则注重艺术质量,瞄准国际市场,力争打响中国自己的舞剧品牌。
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歌舞培训和品牌加盟。“吉歌”的演出接连不断,非常繁重,既使目前团里已达到300人的强大演出阵容,常常兵分几路也演不过来,据公司董事长蓝景龙介绍:“仅今年,团里就推掉了二三十个演出。”为此,公司目前正探索品牌加盟形式,如可在上海与一家歌舞团建立合作关系,对其艺术质量等进行考核、达到“吉歌”要求的艺术水准后,上海周边的演出任务就可交与其完成。针对吉歌演出遍布全国各地的特点,公司将在全国东、西、南等几个地域布局,全方位占领国内演出市场。
“吉歌”还在组建舞蹈培训学校,着手培养艺术人才。一方面供自己演出需要,另一方面也可解决国内舞蹈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此外,吉歌已经涉足影视剧拍摄和广告传媒业务,并正在筹建大型影视拍摄基地等文化旅游项目。一个彰显吉歌品牌影响力、由舞蹈演艺占主导的新型现代文化产业集团正在强势崛起。
创新开拓,“吉歌”精神历久弥新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步,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舞蹈团一路走来,经过市场的历练,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产业集团,“吉歌”辉煌历程的背后,是其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为此付出的大量艰辛汗水,是其逐渐凝练出来的坚强团结、开拓创新的“吉歌”作风和“吉歌”精神。
“吉歌”不断探索内部机制改革,积极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投融资制度改革,采取大型剧目生产股份制、演出分成制、委托演出经济人制以及演出季节买断制度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市场上,“吉歌”还最先推出了企业定制服务,实行“文企联姻”。
多年来,“吉歌”逐步培养树立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坚持实行半企业、半军事化管理,领导身先士卒,人员能上能下,形成了一个既和谐又高效、能打硬仗的团队。
“吉歌”人不但业务水平出色,而且在任何场合都具备很强的组织性、纪律性。每年春晚的演出和排练,“吉歌”每个演员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塑料袋用来装垃圾。因此每次吉林歌舞团离场后,他们身后的地方总是干干净净。“吉歌”人就是这样严于律己,在点滴小事中体现出一流歌舞团和当代舞蹈演员的优良作风和文明素质。
“吉歌”出色完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演出,大家总是一起攻坚破难,勇往直前,他们也总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像一家人一样。当他们穿上演出服排练时,编导会要求他们不要坐着,以免弄皱了衣服。当女演员坐在地上时,编导也会要他们站起来,怕她们着凉。“吉歌”就是这样既严格要求、铁面无私,又关怀备至,充满温情。
“吉歌”用独特的舞蹈语汇,奉献出精湛的艺术,挥舞出广阔的市场空间,它在弘扬民族文化、诠释关东风情的同时,也在宣传吉林地域文化。作为“一张流动的文化名片”,省及吉林市一直非常重视、扶持“吉歌”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吉歌”发展已经成为省市历届政府在文化领域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任务。
乘着国家和时代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吉歌”人正信心百倍,阔步向前,创造着新的精彩和辉煌。
吉林日报记者 孟凌云 李梦溪
责任编辑: 郭龙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