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avidcurtis

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15: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neng151551

期待中,先睡觉了。明晚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3 19: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城建的确存在诸多弊端:长江南北,所有的城镇建设都是相似的模式,道路、绿化、四叉路口、人行天桥、高架桥、大面积孪生住宅楼等、各地几乎“长”成一个模样,建筑风格雷同,标志性建筑缺乏文化底蕴、缺乏艺术,缺乏创意,新城区一个样,老城区也差不离,城市边缘脏乱差、生态环境不注重,城市的俯瞰图乍看相似,都是以钢筋混凝土森林为主,特色建筑少之又少。城市规划、设计、管理需上台阶,招标若真正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那么城市楼房的品质、造型、层次、细节,道路的地面、绿化、灯饰、桥梁在不超过投资资金预算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尽量做美做好的。
楼主发的帖很好,图文并茂给人以很多的启发。几种简单材料,一个低廉成本有可能造就美妙的建筑,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要求所有的建筑都能做到艺术那是不现实的,但标志性建筑应该力求品质、力求艺术、力求独特、力求内涵、。
支持楼主!欢迎更多的朋友参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3 19: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楼主好学院派啊~合肥街头就是少那么些艺术气息,希望将来能建立一所“安徽艺术学院”或者“安徽美术学院”,然后由他们为合肥设计街头小品。
我想说的是,市民素质需要与城市环境同步提高。最近在车站等车,总能看到地面上痰迹斑斑,十分恶心。我想再好的建筑也经不起一些人这么折腾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00: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仰望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00: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冷月千山

说到这个,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听别人讨论过中国吐痰问题,居然有外国专家说这是空气质量问题而不是素质。开始很惊异,后来觉得,额,貌似也有道理。空气好了,吐痰的也少了。久居东部,大家可能麻木了,偶尔去一下云南西藏,顿时觉得天空那么蓝,回到小时候一样。那里是世界正常的面貌啊,飞机飞出了中国大陆,天空都变蓝了,觉得挺悲催的。想想小时候也是,晴天都有晚霞,雨后常有彩虹,天上云在飘动,阳光是那样刺眼。现在,天天就跟个了一层磨砂玻璃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20: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到介绍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的报道,觉得里面有几句话说的很好~

作为建筑和规划大师,吴良镛一直坚信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是致用之学,多年来在教学之外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条件参与建设实践,努力解决中国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他积极参与天安门广场改建工作、唐山地震改建规划,参与了北京、北海、三亚、张家港、深圳、无锡、苏州等城市的规划设计,主持了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校园的设计……

从1978年起,吴先生即开始对北京旧城区中心地段的整治进行研究,其后又深入到对破旧危房地区改造和新型四合院的规划设计工作。其中,北京菊儿胡同改造项目更是使他达到了规划生涯的巅峰。

菊儿胡同,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但在1989年前,这里的环境却是与诗意毫无关系的另一番景象。以胡同里的41号院为例,建筑密度高达83%,许多家庭无日照,近80人居住的院落只有一个水龙头,一个下水道,厕所在院外100米处。

1988年,吴良镛受邀来操刀“动手术”。面对这个典型的“危积漏”(危房、积水、漏雨)地区,他和学生们先后出了上百张施工图。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加之以前的研究积淀,“有机更新”的原则最终得以确立。在他看来,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基本原则应该是不能大拆大建,要保留相对完好者,逐步剔除其不适宜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替旧。

由于理念到位,行动有力,菊儿胡同改造迅即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并得到了国内外建筑学界的充分肯定。

1990年,英国一位知名建筑评论家曾说,菊儿胡同的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改都具有指导作用。吴先生认为,这才是菊儿胡同改造的实质所在。他所做的项目,都是依据这种思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吴先生认为,现在有些城市呈现出不健康的规划格局,比如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地方特色等。有些城市有开发过度的倾向,为了尽可能最大取得土地效益,旧城开发项目几乎破坏了地面以上绝大部分的文物建筑、古树名木,抹去了无数的文化史迹。“如此无视文化价值的行为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我经常在各地看到一些建筑,特别是一些文化建筑,根本没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在里面。我们在做孔子研究院的设计时,就先根据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所处的时代把其定位为一座具备特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建筑。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对战国时代的建筑文化以及对中国书院建筑发展的沿革、形制进行一番探讨之后,从建筑构图、总体布局、室内外造型包括装饰纹样等,都做了一定的探索。然后再运用西方和中国建筑技巧予以现代形象表达,从而创造出一种欢乐的圣地感。”吴良镛说。

改革开放以来,形形色色的建筑流派蜂拥而至,在带给国人新鲜感的同时,却因未经消化而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脉和肌理。这个问题也很让吴先生头痛。“并不是说不能借鉴西方,我也不反对标新立异,恰恰这是文化艺术最需要的。我本人就是留学生,也经常出国和国外的建筑师接触。这其中当然得学习国外的东西,但不能照抄照搬。他们有些是成功的,也有些是不成功的。失去建筑的一些基本准则,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显然是一种误解与迷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02: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先生都出来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5 09: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大面上的总体规划和细节上的详细规划都很重要,大面上讲究的是整体的城市精神体现,细节上追求的是生活品质的体现,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合肥总体上还没有成型的规划,建筑显得凌乱,细节上只有在滨湖、政务区有几个项目体现了一些,还要进一步加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9 14: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缺高楼和绿化的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9 14: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ye 于 2012-4-19 14:19 编辑

高楼迷合肥版乍看都是转发的新闻帖,顶几个原创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1 15:37 , Processed in 0.08311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