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9 20: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ohejun 于 2012-1-9 20:42 编辑
回复 guohejun
很有见地!难得在这里见到如此理性且有见地的评论,很高兴。城市建筑整体色调的统一与搭 ...
junmin 发表于 2012-1-9 13:45
1,谢谢你写的这一段归纳
不少观点对我有不少启发,或者弥补了我本帖观点里的很多漏洞和不足
例如“外围地区的可视性和观赏性”这句
我觉得这话非常贴合我们的实际,我也非常愿意把这句话转呈给我们的规划部门和负责决策的规划委员会看一下,我在建议珠江啤酒厂地段建设半岛型cbd的建议里,也有这样的理念
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国际性的大都会,其实就是一个建筑博物馆,包括古典建筑和现代建建筑(含摩天大楼和公共建筑),纽约、芝加哥、伦敦、巴黎等,皆如此,都是举世知名的世界城市建筑博物馆,这种国际大都会,是属于全世界的,并不只属于本地人,所以在做核心商务区/旅游购物区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规划的时候,要把实用性和观赏性紧密结合起来,本地人(中老年人居多)会追求实用性,国际人(这里姑且这么用这个称谓吧,年轻人居多,包括全球飞行的企业行人员、国际游客等),更追求观赏性,这两面都要照顾,城市建筑的观赏性,其实就是你这里说的“外围地区的可视性和观赏性”,供“国际人”享用,他们需要的是短暂的视觉和美学刺激,需要的是如麦当劳统一配送流程那样的整体性和相似性,也就是说,纽约和广州的摩天大楼很像的话,他们不会觉得沉闷,就像我们吃的全国一模一样的麦当劳。或者他们传的几乎一摸一样的行政套装,不能以“这样一来就没有城市特色了”来看这个社会和经济现象
实用性,即所谓的绿化和草坪多一点,所谓的临江建筑必须全部后退200米以上,所谓的住宅和商务楼混居,等等,这都是有一定道理的理念,值得支持,中老年人尤其喜欢这些,但一旦过了头,那就可能毁坏城市整体的观赏性,到处任职的年轻人会不大喜欢,不大吸引他们,例如地标楼宇建的稀稀拉拉,不够集中,用我们高楼迷或者国际人的的话来说,就是不够震撼(或曰建筑美感),建筑带给我们的视觉刺激和美学刺激比较模糊城市形象,也比较模糊,那么很难使这个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建筑博物馆的成员,城市价值(具体就是指城市观光业)的损失是很大的,参考世界各大城市的天际线建设,都是有意识的去做的!才能有所打动人!建筑就具备这种特质
广州的规划决策部门,理念太过“老人家”
更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上的使用价值,只照顾了本地人和中老年人,而轻视观赏价值和美学价值,从而也就忽视了年轻人(这批人还是it、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主力啊),这个问题是不得不提出来严肃的商讨的,之所以要商讨,源于我们很像问一问老人家气质浓郁的规划决策部门,你们是想让广州把握瞬间即逝的机遇,恢复成为国际大都会?还是说,算了,我们与世无争,我们只想安安静静过好地方性城市的小日子?如果是前者,那么就要勇敢一点,突破一下陈规,把世界性城市的共性做好,而不是总是强调地区个性,如果是后者,那好吧,你们就让广州让位吧,让有能力有干劲的城市顶上!
2,你谈到了“商务楼与住宅混居”这种理念,尤其是结合国情,结合国内与国外的区别,阐述了一番,我也觉得颇有道理
的确,现在确实存在这种理念
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第一国内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社会其实都不强,所以在短期内建设庞大的商务区面积。实际需求是不大的,需要很多年的积累,企业足够了,各种商务楼建起来,才能填满原来规划1几平方公里的用地,短期内一旦填不满,各地政府就会动摇,就会把住宅建建进来,本来建住宅也是一个配套,一般叫商务公寓,甚至写字楼里也可能配少部分商务公寓和商务酒店,但理想的案例,是从规划开始就是和商务楼建设匹配着来建的,它们的需与求是匹配的,他们之间的建筑风格(包括外立面、材料和色调)也是匹配的,所以不觉得突兀,但我们国家的cbd建住宅,是单独建的,他们和商务楼之间的关系和需求是分离的,两者在建筑风格的搭配经常是冲突的、不和谐的
所以这个现象启发我们,商务区要建少量住宅或者公寓的时候,应该围绕这座或者这组商务楼的整体规划来安排,既使住宅需求就地满足,也使这些少数的住宅的建筑风格,如外立面的造型、材料、色调等,能够和商务楼本身地建筑风格,达到和谐和统一的水平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有些地区正在朝着这个规划搭配的方向走,这是很好的。广州的员村、琶洲、白鹅潭、南站、南沙等商务区建设,本着实现城市建筑美学和打造世界性的城市建筑博物馆的理念和责任感,都要高度注意这个搭配的问题,外围可以单独建些单独的住宅区,但核心地段,就要控制好、规划好,就不能单独建,如核心区的少量商务公寓住宅,必须尽最大可能(政府也要监督发展商),是一开始就和商务楼建筑一起规划设计的,以达到使用性和观赏性的和谐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