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高度”逼近国家“第一方阵” 最新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披露 安徽创新的“合肥高度”惹人注目
合肥在线 2015-10-27 12:57 稿源: 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5/10/27/014771412.shtml
今天上午,记者获悉由省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编撰的《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4~2015)》正式出炉,报告中指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程中,全省经济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未来需要加快培育中间阶层,来打造橄榄形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优势安徽创新的“合肥高度”带来新福地
今年起,安徽将依托合芜蚌地区,在全国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可以说,合芜蚌新区发展迅速,凝聚、辐射和影响着安徽省的创新发展。2014年,合芜蚌新区以占安徽省16.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安徽省40.9%的经济总量和39.6%的财政收入。在各类产业发展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增加值对全省的贡献达60.5%,成为安徽省经济创新的主要动力,也为全民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其中,在全国范围内,合肥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与速度已经进入或逼近“十强”,开始步入国家发展的“第一方阵”。据国家科技部数据显示,合肥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评选中首次突破前10,在115个高新区中位居第8。作为报告的主要编撰者,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合肥继“合肥速度”、“合肥力度”又创造了安徽创新的“合肥高度”。
合肥正在坚持创新转型升级发展,2015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企业300家以上,总数将达2000家。这都有力地打造全省的技术载体,孵化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链,从而培育安徽的创新沃土。
预测全省城市化率超60%约要10年时间
2014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20%,比上一年增加1.34个百分点。2015年将全面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统一为居民户口。到2020年,目标是实现常住人口城市化率58%。在就业结构方面,全省就业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311万人,比上年增加35.1万人。不过,从就业人数的比例来看,乡村就业仍占主体,乡村就业人口仍超过了70%。可见,全省的城镇化道路仍很艰巨,城市化率要超过60%,以当前城市化率的速度,预计还需要10年左右时间。
报告课题组的专家强调,“安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社会建设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当前,安徽已经进入了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历史阶段,除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外,还得加快中间阶层培育,形成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现实情况是,安徽的中间阶层规模还比较小,与橄榄形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要把发展教育和科技作为突破口,使之成为培育和发展专业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高科技产业工作人员、技术工人群体等“新中间阶层”的主要途径。
现状人口红利仍有但负担重
从人口年龄分布图来看,当前安徽人口年龄分布大致呈矩形,各年龄段人口比例大致相当。但是就年龄细分而言,40-50岁年龄阶段人口比重最多,这一年龄段正值人生的劳动高峰,因此可以判断全省目前尚处在人口红利阶段。同时,老龄化形势严峻。从抚养比来看,全省总抚养比为44.4%,可见人口抚养负担较重。
从人口素质结构来看,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4年,其中男性为9.14年,女性为7.93年。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是铜陵市,为9.60年,其次是合肥市为9.49年。总体来说,全省的家庭结构总的特点是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明显,城乡之间差异越来越小;核心家庭占绝大多数;小家庭样式越来越多样化。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全省在人口结构上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新闻延伸】什么是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
《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是中西部省份第一本研究社会建设的蓝皮书,由安徽省多位知名的学者和专家共同编撰而成。对推动安徽社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4~2015)》全面介绍了安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之年,重点领域的新突破、新成就、新经验和新发展的展望。全书分为改革创新篇、社会结构篇、社会组织篇、社会事业篇、社会生态篇、社会治理篇和社会养老篇。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