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5-6 09: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aohe.gov.cn/DocHtml/1/2011/1/26/77665840124009.html
合肥市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日期:2011-1-26 来源:信息办 阅读次数:1326 次 [ 关 闭 ]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安徽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重要时期,是合肥建设全国有影响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关键时期,是包河区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背景
第一节 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擎全省“第一城区”旗帜,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提前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奋斗目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37.2亿元提高到365亿元,年均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由86.6亿元提高到575.7亿元,年均增长46.1%。财政收入由6.7亿元提高到21.9亿元,年均增长26.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42.5亿元提高到374.7亿元,年均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8.7亿元提高到136.1亿元,年均增长22.9%。五年来,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在高基数上保持高增长,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城区之首。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以先进制造业强力支撑的工业经济稳健增长,汽车、电力成为两大“百亿产业”,包河工业区成为工业主阵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26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1家。以大项目引领牵动的商贸服务业加快升级,滨湖世纪城、万达广场、东方广场等“七大城市综合体”形成亮点,全区商务楼宇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以休闲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型农业提升特色。全区三次产业比例由1.7:43.4:54.9调整为0.7:39.2:60.1。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深入开展效能建设,纵深推进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企事业单位等改革,营造了“合法、高效、阳光”的政务服务环境和“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创业环境。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始终紧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驻点招商、“走出去”招商成效明显,五年累计引资600亿元,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等18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我区成为省会合肥的主要“开放门户”。城区功能大幅提升。以滨湖新区、十五里河片区为重点,五年累计完成拆迁691万平方米,拆除城中村41个,新建复建点427万平方米,可安置房屋42541套。金寨路高架、徽州大道、宿松路等重大市政工程顺利建成,轨道交通一号线、高铁站、京福高铁、沪汉蓉高铁、南北高架、南淝河大桥、合肥港综合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杨小郢等城中村改造取得实质性突破。滨湖新区从无到有,英姿初显,累计完成投资近400亿元,建成道路81公里,市政基础设施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房建工程开工面积分别达到40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1400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实施民生工程,惠及城乡居民27万人。居民收入实现“翻一番”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586元和810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十五”末的2.6:1缩小到“十一五”末的2.4:1。以就业就学就医、低保养老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合肥一中、合肥四十六中、合肥师范附小、寿春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落户包河,我区由“教育第一大区”向“教育第一强区”迈进。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构建应急、信访、综治、安全生产“四位一体”大维稳格局,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成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省级平安畅通区”。
“十一五”时期是包河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城市建设力度最大、和谐社会建设最好的时期,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包河特色的发展之路。五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奋斗历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勇于争先”。就是高度自信、大气创业,勇于向先进看齐,敢于和强者较量,高标准谋划发展,大手笔推进工作;二是“快速突破”。就是打破常规,以快制胜,把“快”作为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最基本的工作要求;三是“善于创新”。就是破除思维定势、条条框框、成规旧习的束缚,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四是“真抓实干”。就是心无旁骛、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不喊空口号,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十二五”时期,必须要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弘扬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树立追求卓越、勇争一流的工作标准,营造凝心聚力、团结干事的浓厚氛围,不断开创包河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节 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安徽加速崛起态势更加强劲,合肥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举措空前有力,为我们集聚资本产业、提升综合实力创造了有利条件。着眼当前,随着滨湖新区建设深度拓展,人流量超过5000万人次的高铁站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一号线快速推进,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开港启航,滨湖中心建设全面展开,包河大步迈入“滨湖新时代、高铁新时代、地铁新时代、临港新时代”,并将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区位条件和后发优势更加凸显。作为全省“第一城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主阵地和最前沿,包河进入了跨越赶超的黄金机遇期。
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滨湖中心开工建设,省级行政中心将于2012年正式入驻滨湖,以此为契机的行政、金融、文化、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功能加速凸显。我区将由单一的区域性经济中心迈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中心叠加的新高地,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加快形成。 滨湖新时代。“十二五”时期,滨湖大建设继续提速,到2015年滨湖新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40平方公里,路网合围面积将达到80平方公里,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将屹立在巢湖之滨。共建滨湖、借力滨湖,成为我区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 。
高铁新时代。“十二五”时期,随着高铁站建成和沪汉蓉、京福线的贯通,城际和城市组团间的时空距离将明显缩短,区域生产力的布局调整、各类要素资源的汇集配置,十五里河中段高铁站片区必将成为我区跨越发展的新支撑。
临港新时代。合肥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开港起航,一举结束合肥经济圈没有直达长三角的集装箱水运历史。依托综合码头建设,加快南淝河岸线资源亮点开发,以大型物流园区、临港制造基地、滨水地产为主体的临港经济将会突破发展,成为我区跨越发展的新生增长点。
地铁新时代。《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合肥地铁一号线贯穿我区南北,具有先发优势的包河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将形成地下站场、地上楼宇等多维联动发展的立体格局,成为我区跨越发展的新亮点。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和压力。“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高,民生保障力度要求更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节能减排压力有增无减,区域之间产业和资源要素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从包河自身看,提质提速跨域赶超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主要是: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做强,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仍需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创新任务十分艰巨,特色社区和精品社区不够多;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仍有差距,民生、就业、保障、维稳等方面潜在的压力仍较大,和谐社会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有待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等需要进一步推进,践行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仍需进一步增强和提升。
纵观全局,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