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牛鼻子”,长春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4年,长春高新区招商引资明显好于往年,一批重要项目快速落位。
令人振奋的是一组组不断攀升的数字:2014年,长春高新区共引进项目96个,总投资181.4亿元,总占地面积13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7.1万平方米,总产值425.3亿元,总税收37.6亿元。其中,引进购地建厂项目26个,总投资161.9亿元,总占地面积13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总产值416.8亿元,总税收42.9亿元。
2014年,长春高新区实际利用内资147.2亿元、其中省域外104.8亿元,分别完成年初计划的112.4%、123.3%,同比增长39.9%、51.9%;实际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8亿美元,分别完成年初计划的101.1%、100.2%,同比增长13.4%、8.4%。这些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让长春高新区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发区转型升级的舞台上格外醒目。
亮点一:重大项目铸就新优势
在招商方式上,长春高新区彻底改变过去“见商就招、见项目就上”的粗放型招商模式,实行入区项目评审,注重选精择优,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定产业、定方向招商,初步实现了招大引强。
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和服务业综合体项目实现了2012年产业化招商以来“零的突破”,2014年共引进超10亿元的大项目5个,总投资118亿元,总占地面积74.1万平方米。其中,综合体项目3个,即总投资32亿元的香港五洲万国城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北京银泰城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江苏赛格综合体项目;新加坡普洛斯长春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吉林守信李尔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1亿元,两个项目的成功引进,填补了2010年以来引进外资大项目的空白。此外,还引进5~10亿元项目3个、1~5亿元项目16个、亿元以下项目72个。
亮点二:专业园区“链”就新平台
长春高新区注重以各专业园区为平台,全力引进产业链条长、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的项目,想方设法吸引其上下游企业入驻,不断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光电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取得新突破。该园区已成为长春市有代表性的专业园区,由长春高新区和长春市工信局、长春光机所三方共同创建,总规划占地面积63.1万平方米。历经两年艰苦培育,今年一举落位了10个“小巨人”项目,总投资8.25亿元,总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预计达产后可实现总产值23.2亿元。这些项目普遍特点是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容积率高,其中有7户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1户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专利多的企业达44项、少的也有8项,平均投资强度5600元/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到1。
长东北生物医药产业园实现做大做强。该园区2012年启动,共落位项目18个,总投资74.1亿元,总占地面积13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5.4万平方米,预计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68.9亿元,总税收16.6亿元。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1个项目投产,7个项目开工建设,另外10个项目计划2015年开工建设。2014年,园区落位项目2个,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分别是总投资3.5亿元的西点药业伊潘立酮项目和总投资1亿元的河北安国中药饮片项目,其中西点药业伊潘立酮项目将填补国内精神类新药空白。
中国通用产业园正式落位。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总规划占地面积9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装备制造、精优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三大板块”。2014年12月,园区投资管理公司已注册成立,到位资金5000万元,现工作组已进驻长春高新区开展工作。2014年落位项目2个,总投资3亿元,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预计达产后可实现产值6.3亿元。从2010年至今,长春高新区已引进17户央企。
此外,总投资50亿元的万邦长春科技产业园、总投资300亿元的亚太农业和食品安全产业国际示范区、总投资30亿元的长春通用航空产业园等一批“高大强”园区类项目也正在持续推进中。
为实现招大引优,长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纪工委书记杨俊良,管委会副主任刘成福带队“走出去”,按照事先锁定的有合作潜力的战略投资者,“瞄准区域、盯准企业、选准项目”,抢先抓早、主动出击。2014年,长春高新区共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31次,其中境外4次、走访国家6个,境内27次、走访城市12个,助推项目35个;开展“请进来”招商活动51次,助推项目49个,推动了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落位、一批项目建设,为2015年招商引资打下了良好铺垫。
2015年是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起步之年。长春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将以示范区发展规划、产业定位为依托,以“务实、精准、高效”为原则,狠抓特色产业园区和平台类、龙头类项目招商,从拼政策向拼服务、拼禀赋优势、拼社会资源上转变,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强化基础保障,推动示范区产业集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