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rankfurt08 于 2015-1-21 22:16 编辑
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全面提速,机场客货运量增速全国第一
坚持把实验区建设放在全市工作首位,大枢纽建设全面推进,机场二期主体工程提前封顶,机场客运量、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大产业培育初见成效,手机产量突破1.4亿部,全球重要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在形成;菜鸟骨干网、友嘉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入驻建设;中部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运营;成功举办首届郑州航展,穆尼飞机“郑州一号”下线交付,我市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生产通航认证飞机的城市。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复制实施上海自贸区创新制度9项,智能终端出口退税资金池投入运行,中国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获批。
●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在全国首设小微企业创投基金
着眼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打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在全国首设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29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居中部六省首位;以“共保体”模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注册资金分别增长83%、255%;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立融用管还”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8家投融资公司融资240亿元,是前3年融资总和的2.5倍;在全国率先发行首只12亿元“市政债”。 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股权投资资金。
加快畅通郑州工程建设和公交都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井字+环线”快速路网、市域快速通道、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和县域路网等工程有序推进,10条市域快速通道9条完工,三环快速化、黄河路下穿北编组站隧道等重点工程建成通车,累计打通城区断头路128条,市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93万个。积极配合推进米字形高铁网建设,高铁南站完成规划选址,郑开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完成市场外迁46家,加快推进“引热入郑”工程,新增供热能力1630万平方米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战略性产业比重首超高耗能产业
战略性产业比重首次超过高耗能产业,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7%。四大战略性产业比重提高到46.5%,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到42.3%。
“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获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营,河南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与中国移动郑州数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890亿元。现代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业提质增速,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郑商所国际期货定价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交易额达到2800亿元,增长30%以上。
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郑欧班列多项指标居中欧班列首位
抢抓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强力推进航空港、国际陆港、郑欧班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综合性大口岸等政府性要素平台体系建设,我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郑欧班列常态化运营,班次密度、货重货值均居中欧班列首位。国际陆港累计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2.5万标准箱。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加快推进,位居全国同类试点城市前列。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正式运行,成为全国首家陆港型汽车口岸。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600亿元,增长2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 ●着力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高地,着力构建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5000亿级汽车及装备制造基地和6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服务业,加快构建大都市战略支撑产业体系。
1 着力开创郑州都市区建设新局面 力争郑州自贸区获批
构建以开放经济和智慧经济为统领、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塑造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谋划推进中国郑州自贸区,全力推动国际商都规划建设,同步推进编制“十三五”规划,力争郑州自贸区获批,使我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率先获批内陆型自贸区的城市。 2 坚持先行先试,着力实现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大突破
全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机场二期建成投用,配合推进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开工建设高铁南站,郑州东站至机场城际铁路、机场高速改扩建等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大力拓展“空海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持续提升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能力。积极构建航空港产业体系,正威、酷派、天语、中兴等项目建成投用,手机检测研究院等支撑平台初成体系,力争智能手机产能突破2亿部。以IBM郑州数据中心等10大招商项目、友嘉产业园等10大产业项目、河南电子口岸服务中心等10大要素平台项目为重点,加大产业培育引进力度,力争签约总额突破1500亿元。办好2015年郑州航展,支持穆尼飞机组装生产、通航机场布局建设等通航产业发展,争取列入国家首批低空空域开放试点区域。
加快畅通郑州工程建设。开工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加快建设5号线、1号线二期,建成2号线一期、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的主线及全部车站主体。加快推进“井字+环线”快速路工程,开工建设农业路快速通道、南三环北三环东延高架等工程,未来路、经三路下穿金水路隧道和陇海快速路等工程竣工通车;238条支线路网工程年底前完工。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把铁路编组站以东、金水河以北、中州大道以西、北三环以南约40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先行区,加快打造15分钟生活圈。
5 坚持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富士康、海尔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力争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形成航线网络,全年航空货运量达到50万吨。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支持唯品会、聚美优品、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发展,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500亿元。
大力发展金融业,提高郑东新区金融核心功能集聚区存贷款规模占全省的比重,提高直接融资在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努力打造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 6 着力构建国际化现代化开放型经济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谋划建设郑州自主创新示范区
打造开放平台。加快推进新郑综合保税区业务拓展、郑州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和经开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加快出口加工区B区建设、确保7月封关运行;推进通关通检机制创新,加快打造全国邮政第四转运口岸,力争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提质增量、郑欧班列开行150班次以上;建成运营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加快汽车口岸二期和进口粮食、食品药品等指定口岸建设;着力推进以电子口岸为载体的 “大通关”体系建设,构建“一站式”通关服务平台。继续复制放大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引进“三力型”项目,力争全年招商引资达到1800亿元。
构建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加快构建以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等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全力推进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打造3个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扶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认定行业技术领域院士工作站10家。强化自主创新能力。谋划建设郑州自主创新示范区;鼓励企业商务模式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相统一的全渠道销售模式和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模式。加快人才培育引进。全面启动“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
7 坚持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美丽郑州
加快三环内工业企业外迁。全面实施“碧水工程”。开工建设牛口峪引黄工程、石佛沉砂池向西区供水工程和环城生态水系循环等重点工程;对金水河、十八里河等7条城区河道进行集中整治。大力改善城乡环境。完成营造林13.7万亩,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级综合性公园10个、森林体验园1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