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3636|回复: 33

[转载] 2015 合肥&包河 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 09: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5-3-28 13:15 编辑

张庆军作政府工作报告:去年蛮拼的 今年还要任性

2015-01-21 08:15:26   来源:安徽财经网   


短短1小时,28页报告,浓缩了合肥过去一年的发展,也对今年进行了展望。

1月20日上午9点,合肥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合肥市市长张庆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没有鲜花,没有红地毯,除了简朴的开幕式外,与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现,今年的报告语言更加朴实,文风更加清新,通篇“大白话”,并透露了今年合肥市将要干的“八件大事”……

“天龙八步”之第一步:【转型升级】
构建市民“一小时消费圈”
组建在肥基地航空公司


报告中,将今年的“第一大方面”工作,给了转型升级。

其中,合肥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行智能制造和智慧管理,加快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全年技改投入达到1160亿元。大力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战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加速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提升。启动“企业诊断”对标行动,鼓励企业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结构层次。加快推进瑶海全国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试点。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方向,推进静脉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数字内容等新型服务业态,着力打造国家级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推进蜀山国际电商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完善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功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体育、旅游等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项目,积极支持三河古镇创建国家5A景区,扎实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建设,加快打造环巢湖国际旅游目的地”。张庆军透露,今年将组建在肥基地航空公司,积极发展航空产业。高标准建设中央商务区,着力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和规范有序的摊群夜市,构建市民“一小时消费圈”和 “10分钟生活圈”。稳定住房、汽车、电子信息等大宗消费,重点培育家政服务、康复养老、休闲度假、体育健身、高端医疗等服务性消费,鼓励引导传统服务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提档升级。策划举办一批重大展会活动,拉动城乡消费增长。

“天龙八步”之第二步:【改革攻坚】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广泛推行网上审批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改革”依旧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头戏”。

今年合肥将围绕打造先行先试“合肥版”,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完善产权管理、法人治理等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推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加快建设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市,积极推动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拓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深化价格改革,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和落实,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广泛推行网上审批。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全力推进省市平台共建,加快形成区域性要素大市场。创新公务员管理制度,推行公开遴选新机制,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完成公车制度改革任务。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此外,将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理顺市、区、街道、社区管理职能,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具有合肥特色的中小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与公租房并轨运行、分类补贴和梯度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债券发行、招投标等领域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天龙八步”之第三步:【对外开放】
推动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西延入欧
国际货运航班直达欧美


市场星报记者连续跑了多届人代会,很清晰的一点就是,在如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外开放”的位置,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前几年的的报告尾部,一下子跃升到了前三位,“紧随”于“改革”。今年合肥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对外开放”排进了第三位。

其主要做法为,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拓宽对外开放渠道,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全力打造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全面建成综合保税区并按时封关运行,不断提升出口加工区层次和水平,高标准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合肥航空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合肥国际内陆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二期、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等,推动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西延入欧、国际货运航班直达欧美。积极推进长三角大通关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推进对外合作发展。深化中美绿色合作伙伴关系,继续推进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积极开展与更多的国际友城结好。认真筹办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议,积极参加长三角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推动合肥经济圈交通建设、产业布局、环境治理等一体化发展,全力支持皖北发展,加快推动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做大做强,启动建设临泉庐阳现代产业园”。张庆军介绍说,合肥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外经外贸政策,引导优势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方式,开展跨国并购重组,开拓国际市场。

“天龙八步”之第四步:【自主创新】
建设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降低创业门槛,面对创业需“宽容失败”


“以平台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打造全国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市”……

报告中介绍到,今年合肥将加快建设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和十大新兴产业研究院,实施清华启迪科技城、数控装备研发基地、智能家居研发设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深化与中科院、在京中央高校以及国内其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加强与中关村等科技园区对接。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力发展知识楼宇、科技楼宇,着力打造科技服务业密集区。承办好机器人世界杯大赛和中国计算机大会。

此外,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企业主导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新增各类研发机构100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全市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总数达2000家以上,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开展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加快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和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建设。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进一步放大企业股权分红和激励试点效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

同时,规划建设科创社区,创新人才聚集政策。发挥天使投资基金等引导作用,通过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等方式,对科技创新实行普惠式、引领式扶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不拘一格用好人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海外设立人才招引工作站,加快引入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支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草根创新、蓝领创新和青少年创新。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辅导,强化创业扶持,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科研人员等大众创业。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天龙八步”之第五步:【城市规划】
启动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统筹谋划老机场利用和通用机场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积极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据张庆军介绍,合肥将完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市政基础设施、都市区国际化等重大规划编制,努力实现主城区控制性单元规划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调整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形成“中心城—副中心—新市镇—新社区”的市域城镇等级体系。

其中,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启动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统筹谋划老机场利用和通用机场建设。开工建设商合杭、合安九高铁,加快建设宁西复线、庐铜铁路,建成合福高铁并投入使用,开展与周边中心城市铁路加密的前期谋划,完善合肥铁路枢纽功能。加快引江济淮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推动合裕线、兆西河、店埠河、丰乐河等航道升级改造。加快合安、合淮、合水、军二、合铜、巢庐、新合蚌路、合六南通道等国省干道改造建设,推进3条机场应急通道和4条环巢湖公路连接线建设。实施北沿江、滁新高速公路合肥段建设,加快合宁、合安、合巢芜高速扩容前期工作。

此外,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1号线实现隧道贯通、轨道铺通,2号线主体土建工程基本完成,3号线全面开建,加快4、5号线前期工作。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全面推进魏武路、“畅通二环”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繁华大道东延、临泉东路等续建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支路网建设和小街巷改造,完善慢行系统。大力推进老城区停车场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规划建设,启动全国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新增和更新公交车600台。加快改造城区燃气、供水、供热老旧管网,实施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全面推进七水厂二期、八水厂、绕城高压环网输气干线、金源热电联产机组改扩建、滨湖新区区域供冷供热等项目。落实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实施中长期能源战略,推进华能巢湖电厂二期、神皖庐江电厂等项目建设。强化电网保障能力,确保供电安全有效。

“天龙八步”之第六步:【城乡一体】
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八步”走到了第六步,已经算是功力“深厚”了。这一步,合肥将目光,安排到推进城乡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省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报告中介绍,合肥将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对接,推进城镇道路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水环境治理,提升县城、重点镇和环湖十二镇的功能和品质,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坚持市与县(市)联动,拓宽投入渠道,全面推进与国开行合作新型城镇化试点项目建设。
这一步中,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围绕工业化主战场的定位和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目标,以园区为主阵地,全面推动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合肥将加强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力。优化园区布局,推动功能相似或相对连片产业功能区整合,建立健全市级以上产业功能区协调发展机制,引导县域经济错位发展。支持肥西桃花工业园区等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推动四大开发区与县域工业园区共建一批投资大、就业多、效益好的大项目。继续对巢湖市、庐江县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实现全市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此外,合肥还将完善村庄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削减小型村、空心村和自然村。大力发展城镇交通,改造县乡道路100公里,建设村村通水泥路提级延伸联网工程3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45个。大力推进环巢湖美好乡村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5条示范带和80个重点示范村。

“天龙八步”之第七步:【生态文明】
完成城区绿化1000万平方米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工一批雨水调蓄池


第七步锁定:“生态文明”。

今年合肥继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加大与国开行合作力度,巩固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保护一期工程成果,充分发挥效益;全面实施二期工程,确保完成80%工程量;加快推进三期工程,以流域治理、补水引流为重点,突破面源污染治理难点,力争全面开工建设;以开发利用为重点,谋划启动四期工程。积极抓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和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大力推进南淝河、十五里河和派河综合治理,加快陶冲、蔡田铺二期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工一批雨水调蓄池和生态湿地,推进雨水利用,恢复城市生态。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确保达到“十二五”国家考核要求。加大环湖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力度,严厉打击矿山私挖盗采违法行为。

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编制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清单,出台年度考核细则,突出抓好“三厂两尘两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全部淘汰全社会黄标车,积极推广智能密闭新型渣土车,严格实行午秋两季全市域秸秆禁烧。大力推进“气化合肥”,加快LNG、CNG加气站建设;实施巢湖远景、中国风电等风力发电项目,扩大国家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逐步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加强节能减排,实施一批重点减排项目,深入开展能源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严格控制新增能耗。

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重点工程造林10万亩、一般成片造林4万亩。高起点规划滁河干渠生态休闲风光带,高标准建设环巢湖公路、高铁南站片区、城市快速路等道路绿化和十五里河等河渠绿化,完成森林长廊156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镇9个、省级森林村庄50个。扎实推进城镇园林绿化提升,完成城区绿化1000万平方米,打造精品示范工程30个,新建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35个,建设城市绿道90公里以上。依法保护城市绿地、森林、湿地和古树名木,严厉查处损绿毁绿等行为。

“天龙八步”之第八步:【社会治理】
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
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65万套


“大功告成”之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走好走坏,决定成败。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社会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步,终究是属于“民生”的。

今年将加强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制度衔接和跨区域转移。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65万套,新启动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5个。

全面实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建立健全以滚动规划为基础、以构建项目库、深化项目前期、衔接部门预算和保障要素供给为主要抓手的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新机制。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大力推进国家级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建设,新建中小学15所,建成合肥十中新校区。巩固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加大特殊教育扶持力度,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合肥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专加快发展。推进省暨合肥市规划馆和省美术馆、百戏城、科技馆等建设,建成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

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结构,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促进基层卫生加快发展。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完成50个农村幸福院建设,建成6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扎实推进“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办好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积极参赛全国首届青年运动会。

数据一览:

“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20.6%

今年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5100亿元以上、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85.2亿元、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6.6亿元、增长12.3%;财政收入880.7亿元、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0.3亿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6.8亿元、增长12.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00元、增长10%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0元、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控目标。

2014年,“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20.6%,党政干部因公出国人数同比下降11.6%。完善政府决策程序,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听证、风险评估、实施效果评估等3个办法,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察、审计。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保留134项,减少169项,精简率达55.8%,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7.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省控目标。

星级记者 俞宝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09: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5-3-28 12:32 编辑

2015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1月20日在合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张庆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坚持稳中求进,突出改革引领,强化创新驱动,顽强拼搏,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展示崭新形象。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5100亿元以上、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85.2亿元、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6.6亿元、增长12.3%;财政收入880.7亿元、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0.3亿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6.8亿元、增长12.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00元、增长10%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0元、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控目标。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以创新转型升级为导向,大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规上工业完成产值8447.8亿元,工业产销率达到96.7%。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553.9亿元、占全市工业30.2%,实现增加值681亿元、增长29.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6.3%。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一期、高档数控装备研发基地、南车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鑫晟8.5代线、欣奕华智能机器人、巨一自动化等建成投产,新型平板显示等电子信息产业、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49.7%、69.2%。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家电、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全年技改投入1172.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1.4%。出台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市、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市、信息消费试点市、旅游标准化试点市。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1448.2亿元、增长20.4%。万达文化旅游城等加快建设,华南城一期等建成开业,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入驻企业近300家,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入驻机构增至15家。举办家博会等大型展会176场。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阳光地产”享誉全国。

(二)改革攻坚激发活力。加强顶层设计,有序实施各项重点改革。出台扶持产业发展“1+3+5+N”政策体系,安排政策资金26.2亿元,首批市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实质性运转。深化全口径预算,实行政府债务计划管理和举债审批制度;深入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累计实施159个项目,投入资金6.5亿元;“营改增”扩围试点顺利推进。创新重大项目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1246.6亿元,直接融资683.7亿元,应流机电、国祯环保、合锻机床首发上市,上市企业增至34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合肥三洋与惠而浦公司完成重组,合肥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方兴未艾。注册资本、经营场所、“先照后证”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开展,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3万户、增长23.8%,民营经济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5.9%。制定加强土地管理进一步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政策意见,推动老城区存量建设用地升级改造,亿元生产总值消耗新增建设用地减至8.7亩、下降9.2%,完成全市集体所有土地确权登记。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庐江县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等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在全国首创新模式。基层医改任务全面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工商、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供热等资源产品和环保价格改革有序推进。

(三)扩大开放取得突破。积极适应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打造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合肥港二类水运开放口岸、合肥航空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成功获批,首条全货机航线实现通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通关运行,综合保税区基础工程基本完成,出口加工区进出口额升至全国第7位。扎实开展第二批百名县干招商活动,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外资企业的合作发展,引进大项目96个,引资总量2950亿元、增长1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7家。进出口总额达到200亿美元、增长35%。与乌法市等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重要城市开展高层互访,与美国哥伦布、日本久留米、韩国原州等友城拓展合作领域。成功举办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六届市长联席会议。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加快推进,与皖北结对合作扎实开展,临泉庐阳现代产业园获批设立,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援疆、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自主创新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1%、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2929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科研能力大幅提升,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中科院合肥大科学研究中心获批筹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研发中心33个、孵化创新企业74家,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全面开建,现代显示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转化科技成果114项。

创新主体实力增强,新建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139家,新建院士工作站5家、在肥工作院士达到72人;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3户,总数增至828户,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进入国家首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企业增至147家。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开发科技创新贷、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新三板挂牌企业达17家。

(五)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以“1331”空间发展战略为引领,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四个城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和都市产业园转型发展,打造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取得新成效。四大开发区坚持产城一体,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作用不断强化。滨湖新区区域金融、文化、旅游中心功能逐步显现。大建设全面推进,新建、续建工程667项,完成投资363.5亿元、增长28.2%。高铁南站及铁路枢纽南环线建成运行,合福高铁加快建设,火车西站改造启动实施,庐铜铁路开工建设,商合杭、合安九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主体完工,合裕线航道、店埠河航道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合六路、合马路等全面完工,环巢湖公路全线贯通,“一环八线”国省干线公路网基本形成、一级公路总里程增至42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成为全国样板。城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获批,1、2号线建设加快推进,3号线开工建设。郎溪路立交、龙川路、黄山路东延等建成通车,“畅通二环”、望江路改造等加快推进。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000台,入选国家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水电气热等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颁布城市管理条例和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数字城管”工程建成运行,违法建设和非法、到期户外广告依法全面拆除,“垃圾乱扔、摊点乱摆、车辆乱停”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成效显著。

(六)城乡统筹深入推进。以“工业发展主战场、城乡统筹新典范”为统揽,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加大对五县(市)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县域经济总量达1700亿元、占全市33.6%,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786.7亿元、占全市37%。肥西在全国百强县位次升至第86位,肥东再度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巢湖、长丰获评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庐江入围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2.8万吨,新建“粮安工程”仓容40.5万吨。市级以上特色农业园区超过40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新增专业大户500多个、家庭农场750多个、农民合作社500多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引领全省。董铺和大房郢水库水源地、新桥国际机场周边、庐江汤池三大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农田整治21万亩、村庄整治2万亩。耕地连续16年实现占补平衡。积极推进与国开行合作新型城镇化一期试点项目建设,县城、新市镇、环湖十二镇等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首批49个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通过省级验收,第二批82个重点示范村和656个自然村整治深入推进,以“三线三边”为重点的全市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

(七)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巢湖流域跻身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与国开行合作的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一期全部竣工,二期全面开工,三期获批开贷。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力推进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综合治理,望塘污水处理厂PPP试点有序推进,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如期完成,环湖3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调试,巢湖流域11个国考断面7个达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完成植树造林25.6万亩、城区绿化1410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8.6%,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九大行动”,加大扬尘治理力度,首次全市域午秋两季秸秆禁烧成效显著,完成淘汰黄标公交车和市级机关事业单位黄标公务车任务;“气化合肥”深入推进,新增LNG汽车600辆、CNG汽车7000辆;全年PM10浓度下降1.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0天,比2013年增加8天。

(八)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以编制规划和加大投入为重点,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各级财政投入71.8亿元,全面实施“32+14”项民生工程,民生方面总支出552.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79%。深入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8.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农合筹资标准增加到年人均390元,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提标到年人均1850元以上,散居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20元;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4.8万套(户)。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光伏扶贫”模式在全国推广;7个“老字号”群体生活补助实现全覆盖;“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提前完成。完善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领先全国。实施118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惠及居民5.7万户、14.9万人;实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30个,完成房屋征收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9万户、5.7万人。学前教育改革试点顺利推进,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9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5所;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9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区增至7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增至206所;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合肥学院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建成7个省级和50个市级农民文化乐园,安徽名人馆即将开馆,“全民文化周”、“悦读合肥”等活动深入开展。市儿童医院开工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全部达标。旅游、文化、体育等融合发展,成功举办首届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夺得六项第一。“单独二孩”政策有序实施,计划生育“后进村”转化率达95%。食品药品重大事故“零发生”,油气管线隐患专项整治全国领先,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指标创历史最低水平。“天网工程”全面建成,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信访积案化解绩效年”活动取得实效,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法治合肥和平安合肥建设不断深化。民防进社区深入推进,人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气象监测预警工程建成使用,地震活断层探测项目通过中期评估,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走读合肥》丛书成功发行,《合肥通史》编纂取得阶段性成果,二轮修志全面完成。民族宗教、新闻、科普、统计、档案、保密等工作水平实现新提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残疾人、老年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整治“四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政府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市有关规定,各类会议、文件和检查、评比大幅精简,“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20.6%,党政干部因公出国人数同比下降11.6%。完善政府决策程序,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听证、风险评估、实施效果评估等3个办法,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察、审计。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保留134项,减少169项,精简率达55.8%,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开展第二届政府工作创新奖评选,10个项目获奖。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推进协商民主,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虚心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243件、政协提案673件,办理质量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审时度势、超前谋划、精准施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区间内,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新跨越、进十强”的目标逐步实现,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肥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合肥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市场消费需求不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全市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与预期目标尚有差距;市场监管、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矛盾纠纷增多,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生态、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巢湖综合治理任务艰巨;个别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效能建设出现反弹,“四风”问题和庸懒散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5年形势和任务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和格局重塑的新时期,我国经济进入增长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新常态,我市经济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合肥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我们拥有的条件更好、基础更牢,面临的机遇更大、起点更高。国家大力实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明确把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首次要求合肥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建设全国内陆经济开放高地,我市在全国区域发展新棋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要求合肥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推动改革发展,当好全省“三个排头兵”,进一步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为合肥加快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乘势而上,全力把合肥建设和发展推上更高境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强基、稳中创优,强化改革攻坚,强化开放集聚,强化创新驱动,强化民生保障,解放思想,防骄破满,拉高标杆,跨越赶超,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主要经济指标稳固“进十强”,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开创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7.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省控目标。

今年,着力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瞄准国际国内前沿和高端,以创新转型升级为导向,突出重点,聚焦发力,加快打造若干全国性乃至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继续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大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京东方等为龙头,推进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等建设,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实行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同步推进,加快建设IC之都。推进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各类软件产业,加快打造“中国声谷”和全国软件名城。推进量子通信京沪干线等建设,加快创建引领全国的未来网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机器人,加快建设全国性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燃气轮机、精密制造等技术产业化和数控装备发展,规划建设国家强基技术产业化基地。开发储能、微网及智慧能源等新技术,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运营新模式,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光伏下乡”、“光伏扶贫”等工程,加快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以纯电驱动为技术路径,以落实和完善政策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建设和运营好一批充电设施,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和医疗装备材料产业。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四个城区、四大开发区和五县(市)转型发展。围绕重大领域、重量产业、重点项目和重要园区,深化开发性金融合作,推进产城一体,实现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高新化为导向,按照工业4.0思路,积极运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技术,推行智能制造和智慧管理,加快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全年技改投入达到1160亿元。大力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战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加速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提升。启动“企业诊断”对标行动,鼓励企业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结构层次。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加大困难企业帮扶力度。加快推进瑶海全国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试点。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方向,推进静脉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数字内容等新型服务业态,着力打造国家级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推进蜀山国际电商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完善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功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体育、旅游等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项目,积极支持三河古镇创建国家5A景区,扎实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建设,加快打造环巢湖国际旅游目的地。组建在肥基地航空公司,积极发展航空产业。高标准建设中央商务区,着力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和规范有序的摊群夜市,构建市民“一小时消费圈”和“10分钟生活圈”。稳定住房、汽车、电子信息等大宗消费,重点培育家政服务、康复养老、休闲度假、体育健身、高端医疗等服务性消费,鼓励引导传统服务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提档升级。策划举办一批重大展会活动,拉动城乡消费增长。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十大行动”,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块状经济”集中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7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主阵地,联动推进各类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新兴农业产业,在全国率先建设安全农产品加工园区,着力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强市。坚持发展生态农业与巢湖面源污染治理相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环湖乡镇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试点。加强与全国、全省农业科研机构合作,深入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和科技入园入户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规模,规范运作,规避风险,稳定收益,推动土地流转扎实有序进行,鼓励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大力实施改革攻坚

围绕打造先行先试“合肥版”,按照“四个率先”的思路,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完善产权管理、法人治理等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构建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运营监管体系,实现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加强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财政金融产品,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试点,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性再担保和上市、挂牌等融资支持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进一步完善扶持产业发展“1+3+5+N”政策体系,清理规范税收和财政支出等优惠政策,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探索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推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加快建设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市,积极推动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拓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深化价格改革,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和落实,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广泛推行网上审批。深入推进市场监管体制“三合一”改革,加快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推进PPP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全力推进省市平台共建,加快形成区域性要素大市场。创新公务员管理制度,推行公开遴选新机制,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完成公车制度改革任务。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理顺市、区、街道、社区管理职能,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具有合肥特色的中小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与公租房并轨运行、分类补贴和梯度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债券发行、招投标等领域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三)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拓宽对外开放渠道,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全力打造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


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全面建成综合保税区并按时封关运行,不断提升出口加工区层次和水平,高标准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合肥航空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合肥国际内陆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二期、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等,推动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西延入欧、国际货运航班直达欧美。积极推进长三角大通关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推进对外合作发展。深化中美绿色合作伙伴关系,继续推进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积极开展与更多的国际友城结好。认真筹办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议,积极参加长三角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推动合肥经济圈交通建设、产业布局、环境治理等一体化发展,全力支持皖北发展,加快推动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做大做强,启动建设临泉庐阳现代产业园。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外经外贸政策,引导优势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方式,开展跨国并购重组,开拓国际市场。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发挥产业基金、风险基金的投资引导作用,依法依规完善招商政策体系,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着力提高项目质量和层次,更加注重引才引智。积极支持“合肥之友”拓展综合性、国际化平台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高校校友会等中介作用,扎实开展百名县干招商活动,继续深化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以及央企、知名民企等“点对点”、“一对一”合作,大力实施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登门招商和平台招商。全年完成招商引资3390亿元、增长1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5亿美元。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以平台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打造全国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市。

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合理规划科技布局,形成功能强大的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大力推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增强转化、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快建设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和十大新兴产业研究院,实施清华启迪科技城、数控装备研发基地、智能家居研发设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深化与中科院、在京中央高校以及国内其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加强与中关村等科技园区对接。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力发展知识楼宇、科技楼宇,着力打造科技服务业密集区。承办好机器人世界杯大赛和中国计算机大会。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企业主导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新增各类研发机构100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全市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总数达2000家以上,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开展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加快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和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建设。支持现代显示、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重大研发平台建设,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组建一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企业基础研究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和政府基金合作,形成社会共担机制。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进一步放大企业股权分红和激励试点效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规划建设科创社区,创新人才聚集政策。发挥天使投资基金等引导作用,通过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等方式,对科技创新实行普惠式、引领式扶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不拘一格用好人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海外设立人才招引工作站,加快引入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支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草根创新、蓝领创新和青少年创新。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辅导,强化创业扶持,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科研人员等大众创业。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五)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积极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加强重大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四规合一”,完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市政基础设施、都市区国际化等重大规划编制,努力实现主城区控制性单元规划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调整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形成“中心城-副中心-新市镇-新社区”的市域城镇等级体系。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启动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统筹谋划老机场利用和通用机场建设。开工建设商合杭、合安九高铁,加快建设宁西复线、庐铜铁路,建成合福高铁并投入使用,开展与周边中心城市铁路加密的前期谋划,完善合肥铁路枢纽功能。加快引江济淮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推动合裕线、兆西河、店埠河、丰乐河等航道升级改造。加快合安、合淮、合水、军二、合铜、巢庐、新合蚌路、合六南通道等国省干道改造建设,推进3条机场应急通道和4条环巢湖公路连接线建设。实施北沿江、滁新高速公路合肥段建设,加快合宁、合安、合巢芜高速扩容前期工作。

完善城市承载功能。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1号线实现隧道贯通、轨道铺通,2号线主体土建工程基本完成,3号线全面开建,加快4、5号线前期工作。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全面推进魏武路、“畅通二环”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繁华大道东延、临泉东路等续建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支路网建设和小街巷改造,完善慢行系统。大力推进老城区停车场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规划建设,启动全国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新增和更新公交车600台。加快改造城区燃气、供水、供热老旧管网,实施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全面推进七水厂二期、八水厂、绕城高压环网输气干线、金源热电联产机组改扩建、滨湖新区区域供冷供热等项目。落实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实施中长期能源战略,推进华能巢湖电厂二期、神皖庐江电厂等项目建设。强化电网保障能力,确保供电安全有效。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智慧合肥”建设总体框架,加快形成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统一平台。完善“数字城管”工程运行机制,优化城市管理网格流程。健全“三城同创”长效机制,提升城市文明指数。以扁平化为方向、信息化为手段、网格化为基础,提高城区街道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合肥南站综合管理体制,并推广到合肥站地区。加强城市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加大违法建设等查处力度,积极推进非法营运联合治理,全面规范道路交通管理秩序。开建小仓房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严控固废和噪音污染。

(六)加快城乡一体发展

加大统筹力度,推进城乡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省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三权落实”和“五有并轨”,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对接,推进城镇道路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水环境治理,提升县城、重点镇和环湖十二镇的功能和品质,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坚持市与县(市)联动,拓宽投入渠道,全面推进与国开行合作新型城镇化试点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围绕工业化主战场的定位和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目标,以园区为主阵地,全面推动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加强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力。优化园区布局,推动功能相似或相对连片产业功能区整合,建立健全市级以上产业功能区协调发展机制,引导县域经济错位发展。支持肥西桃花工业园区等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推动四大开发区与县域工业园区共建一批投资大、就业多、效益好的大项目。继续对巢湖市、庐江县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实现全市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全面建设美好乡村。大力实施美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村庄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削减小型村、空心村和自然村。大力发展城镇交通,改造县乡道路100公里,建设村村通水泥路提级延伸联网工程3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45个。大力推进环巢湖美好乡村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5条示范带和80个重点示范村。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建立跨区域结对联动机制。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十大”到户到人精准扶贫工程。

(七)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以“水”、“山”、 “气”、“绿”为重点,全面展现碧水青山绿地蓝天的美丽合肥。

推进水环境治理。加大与国开行合作力度,巩固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保护一期工程成果,充分发挥效益;全面实施二期工程,确保完成80%工程量;加快推进三期工程,以流域治理、补水引流为重点,突破面源污染治理难点,力争全面开工建设;以开发利用为重点,谋划启动四期工程。积极抓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和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大力推进南淝河、十五里河和派河综合治理,加快陶冲、蔡田铺二期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工一批雨水调蓄池和生态湿地,推进雨水利用,恢复城市生态。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确保达到“十二五”国家考核要求。加大环湖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力度,严厉打击矿山私挖盗采违法行为。

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编制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清单,出台年度考核细则,深入开展“九大行动”,突出抓好“三厂两尘两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全部淘汰全社会黄标车,积极推广智能密闭新型渣土车,严格实行午秋两季全市域秸秆禁烧。大力推进“气化合肥”,加快LNG、CNG加气站建设;实施巢湖远景、中国风电等风力发电项目,扩大国家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逐步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加强节能减排,实施一批重点减排项目,深入开展能源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严格控制新增能耗。

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重点工程造林10万亩、一般成片造林4万亩。高起点规划滁河干渠生态休闲风光带,高标准建设环巢湖公路、高铁南站片区、城市快速路等道路绿化和十五里河等河渠绿化,完成森林长廊156公里。全面开展“三线三边”绿化提升和裸露土地绿化专项治理行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镇9个、省级森林村庄50个。扎实推进城镇园林绿化提升,完成城区绿化1000万平方米,打造精品示范工程30个,新建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35个,建设城市绿道90公里以上。依法保护城市绿地、森林、湿地和古树名木,严厉查处损绿毁绿等行为。

(八)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社会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继续实施民生工程,逐步完善民生工程与社会保障相衔接机制。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制度衔接和跨区域转移。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65万套,新启动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5个。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实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建立健全以滚动规划为基础、以构建项目库、深化项目前期、衔接部门预算和保障要素供给为主要抓手的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新机制。完善社会服务“1+4”政策,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大力推进国家级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建设,继续实施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新建中小学15所,建成合肥十中新校区。巩固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加大特殊教育扶持力度,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教城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推动合肥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专加快发展。推进省暨合肥市规划馆和省美术馆、百戏城、科技馆等建设,建成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结构,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促进基层卫生加快发展。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完成50个农村幸福院建设,建成6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扎实推进“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办好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积极参赛全国首届青年运动会。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争创“六五”普法全国先进城市,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全面推进法治合肥建设。深化平安合肥建设,着力打造立体化、数字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打击非法传销高压态势。大力推进信访工作改革创新,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联合接访,着力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全面开展民防进社区工作,加强民防指挥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开展食品药品、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防震减灾、地方志、残疾人、新闻、气象、档案、保密、社科、仲裁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打造法治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积极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坚持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主动接受司法、舆论、公众监督。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责任倒查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各级各部门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

(二)坚持为民执政。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整治“四风”,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办顺民心、惠民生的实事,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以推行“三项清单”制度为契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运行机制和政务服务平台软硬件建设,巩固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果。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把更多精力放在制定好政策、提供好服务、营造好环境上,不断创造为民执政的新业绩。

(三)坚持创新理政。树立全球视野,强化战略思维,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权。加强新知识学习,加强新政策研究,加强新问题调研,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和驾驭发展能力。依托合肥行政学院等机构,加大公务员队伍培训力度。加强政府智库建设,开展好第三届政府工作创新奖评选,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在解放思想中开拓思路,在见贤思齐中拉高标杆,在大胆探索中破解难题,不断推出更多走在全国前列的“先行之作”。

(四)坚持务实勤政。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项目负责制、行政问责制,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务一抓到底,善做善成。不断改进文风会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严控各类检查评比。深化行政效能建设,简化办事流程,以铁腕治庸治懒治散,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昂扬向上,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全面形成心无旁骛抓发展、凝心聚力谋跨越的生动局面。

(五)坚持廉洁从政。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落实重大项目纪检监察派驻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市各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自觉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努力当好人民公仆。

各位代表!

适应新常态任务艰巨,实现新定位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而努力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0: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5-3-28 12:35 编辑

http://rd.baohe.gov.cn/DocHtml/8633/2015/1/26/76561715269730.html

包 河 区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年1月13日在合肥市包河区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  长  耿延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围绕推进“四大中心任务”、打造“全国一流省会城市标志区”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你拼我争的区域竞争态势,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真抓实干、奋勇争先,顺利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稳增长、强实力,“全国百强区”一年跃升七位。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0亿元、增长8%。新开工亿元以上大项目13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6亿元、增长18.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0亿元、增加值116亿元,分别增长6.2%和5.1%;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5亿元。净增服务业企业1695个,其中限上企业44个,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亿元、增长18%。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10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5.6亿元、增长12.1%,地方收入25.3亿元、增长14.4 %。新引进大项目15个,完成招商引资总量330亿元、增长13.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7亿美元、增长22.1%。完成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增长18.5 %。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19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1元,分别增长10.5%和11%。在市政府考核的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区有 12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市城区之首。经中国经济学会等权威机构综合评价、2014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发布,在全国632个市辖区城区中,包河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由2013年的第63位跃升至第56位,并蝉联“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第13位,成为全省排名第一的“双百强”城区。

(二)调结构、促转型,新兴产业形成经济增长极。金融服务业独具优势,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15家企业加快建设,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开始运营,光谷金融港开工建设,华拓数码、创赢易贷、新安金融入驻我区,瑞福德银行增资扩股。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异军突起,依托安徽青电园和合肥互联网产业园,全区引进中网在线、鹏博士、上海助跑、易汇网络等知名电商353家,年在线交易额突破50亿元。文化产业强势发展,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开始建设,广电总局科学院、规划院、设计院3大国家级分院同时落户包河,国家“环巢湖广播电视实验网”启动实施,中歌富铭、华影传媒、中传数广等34家文化企业加快引进,第一部基地影视作品《神鸡包美丽》在央视首播。楼宇经济放量增长,新增商务楼宇45万㎡,全区已建楼宇740万㎡,进驻国内外500强企业区域总部23家,形成9个税收“亿元楼”、16个“千万元楼”。会展业创响品牌,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国际汽车展、第八届中国家电博览会等重大展会。要素服务经济彰显亮点,合肥要素大市场投入使用,首批5家服务中心进场办公,成为汇聚人才、信息、资本等要素资源的主平台;全年新上市地块29宗、总面积3982亩,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成交量均位居全市县(市)区之首。特色街区消费旺盛,中隐于市、后街、星光天地、宝琳珠宝广场建成开业,宁国路龙虾街改造升级,罍街被评为“中国特色美食名街”和“安徽省品牌示范街”。旅游业厚积薄发,新建巢湖围堰湿地、大圩美食村、四季花海等旅游项目,加快明悦、白金汉爵、万基喜来登等一批星级酒店建设,成功保障合肥首届国际马拉松赛,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7亿元、增长16.7%。都市工业提质增效,包河都市产业园加快产城融合和创新驱动,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新引进中电安徽公司、中铁二十局、省直商会、宝文国贸、捷豹路虎、南翔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39个,联东U谷·包河国际企业港、茶博城、汽车智慧新城等主题产业园快速开工。实施万总服饰、中辰集团等4个地块升级改造,常青机械、燕之坊等传统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网上在线交易模式,中电八所、安凯新能源客车、凯创汽车发动机、巨一自动化机器人、江航产业园等优质工业项目成为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亮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全省县区(开发区)首位。我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包河都市产业园一年内连获安徽省创新型园区、两化融合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7项省级荣誉。

(三)勇创新、敢突破,重点改革示范全省。在全省率先启动商事登记改革,实行零资本注册、“先照后证”制度,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804户、增长33.8%,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建立全省首家“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全年完成采购服务项目329个、资金节约率达32%。制定“1+4”政策体系,兑付企业奖励资金1.2亿元。在全省首创“公益创投”,制定《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社区发展公益金800万元,支持35家社会组织实施公益项目40个。推广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经验,在滨湖新区省政务中心设立第二个街道级大社区——方兴社区。创新“大综管”模式,在滨湖新区实行市政、园林、城管“三位一体”,优化城市综合管理机制;在高铁南站组建综管办,推行公安、交警、城管、运管等部门“编组执法、综合执法”,实现了高标准开局。探索社会治理新方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区、街镇、居村三级综治维稳信访中心,注重源头预防、联调联处和积案化解,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顺利完成工商、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任务。建立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在烟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肥师范附小试点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设立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实施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项目40项。

(四)提功能、细管理,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拓展大空间。全年完成征迁总量182万㎡。滨湖核心区征迁基本结束,十五里河片区征迁进入扫尾,有力保障了万达文旅城、宝能城、恒大中心、绿地中心、绿地中央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大圩镇总体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批,包河都市产业园扩区规划报省政府待批,为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和都市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奠定了基础。推进大建设。合肥高铁南站及枢纽南环线建成运营,奠定合肥全国交通枢纽中心地位。环湖大道、包河大道高架全线贯通,龙川路、高铁路、庐州大道、黄山路东段、上海路、黄河路、桐城路上跨桥建成通车,轨道交通一号线、畅通二环、望江东路、郎溪路跨南淝河大桥等重大工程快速推进。新建续建支路网18条,唐模路、歙县路、兰州路等6条道路顺利竣工。强力大改造。实施里店—小臧郢、王大郢、王岗—刘大郢等旧城旧村改造项目10个,休宁路片区征迁全面启动。综合整治老旧小区17个,在全市率先完成“三年计划”任务。高标准实施主干道路立面景观整治和户外广告整治,徽州大道、繁华大道、宿松路、一环路、二环路成为全市示范路段。平稳大安置。新建续建复建点11个,在建面积346万㎡。顺利完成滨湖欣园、滨湖瑞园、石桥复建点、京华世家4个复建点回迁安置,共分配房源11940套、100.8万㎡,6749户、约2.2万人喜迁新居。超额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长白山路公租房一期854套投入使用。精细大管理。成立区城管委,试点推行“数字城管”,建成区数字城管监控指挥中心,创立“网格工作站”模式,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新建市政多媒体指挥呼叫系统,实现市政设施全方位监控管理。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严格落实路长制、包联制、步巡制、夜查制,推行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城市面貌大幅改善;新增全国文明单位3家、全省文明单位17家,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全国示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全省引领,在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区测评中荣获第一名。

(五)优生态、增内涵,靓丽城区绽放新颜。实施绿化大会战和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全年植树造林5303亩,新增绿地面积58.5万㎡,提升绿化面积121.7万㎡,建成徽州大道、繁华大道、祁门路、宿松路4条“全市景观示范道路”,创成2个“省级森林城镇”、5个“省级森林村庄”,包公园、环城公园、望湖城公园焕然一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0.2%,绿化覆盖率达4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6㎡,为合肥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倾力打造16.8公里黄金湖岸线“三颗明珠”。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新建成百花园、百草园、森林小火车等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牛角大圩生态农业园成功举办合肥首届花卉节,成为都市休闲新热点。东大圩、大张圩、渡江战役纪念馆三大游客接待中心建成开放。加快实施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二期项目。派河口藻水分离站开工建设,塘西河藻水分离站投入运行,湖区蓝藻水华面积、频次及藻密度大幅降低。关镇河一期、十五里河、许小河改造全面完成,南淝河、塘西河15个排污口实现截污纳管,包河工业区管网升级改造顺利完工,城区雨污分流综合改造大头落地。纵深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率先在全市建立城中村、老旧小区、小街巷等一体化整治机制,高铁南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创出“高铁速度”,淝河生态公园成为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的典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六大工程”。动态销号解决各类污染点源2018个,整治小锅炉477台,区、街镇机关事业单位黄标公务车全部淘汰,全年空气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6%,顺利完成省市目标考核任务。

(六)惠民生、促和谐,幸福包河创响品牌。全年区级财政共投入到民生事业、社会发展领域资金达12.6亿元。全面实施31项民生工程,年度考核有望蝉联全市优秀等次。首批4所公建民营普惠幼儿园开园招生,创成3所市级优质学校,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获得全市第一、全省优秀。建成辖区卫生信息平台,荣获“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先进区”。新增1个国家级、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万达文旅城被授予“全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滨湖“十大”文化场馆加快建设并逐步向公众开放,省图书馆、市科技馆分别在我区设立首个分馆,圩西村农民文化乐园成为省级示范点和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卫立煌故居全面修复,精品文艺创作获得省首届群星奖,“全国文化先进区”通过复评。新建望湖城老少活动中心,升级改造大圩敬老院。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完成25个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新建公益性菜市场1个、生态公厕7座,新增公交线路13条、公共停车位约11000个。新增城镇实名登记就业人员2.05万人,城乡低保、失地农民保障、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05万人和23.48万人,六个“老字号”群体生活补助实现全覆盖,荣获“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区”。扎实推进司法、综治、信访等大维稳工作,高压打击传销活动,积极创建“全省无邪教城区”,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全省社区矫正示范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监管有力,亡人事故大幅下降,安全生产工作获市优秀等次。积极开展与金寨、巢湖等地结对共建,援建的岳西县头陀镇包河大道建成通车。《包河区志》成功发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科技、人防民防、慈善、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未成年人、老干部、老龄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七)改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府党组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立查立改“四风”、“小四风”等突出问题,出台65项规章制度,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规定,大幅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5.6%;落实勤政档案制度,实行效能监察季度通报,全年问责18人次。认真贯彻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71件、政协提案146件,满意率分别为97.2%和97.3%。坚持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咨询、重大事项风险评估、重要项目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决策机制,重用法律手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荣获“全省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包河门户网连续7年获评“全省优秀政府网站”。出台《包河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规定》,全面推行重大招商项目全程代理、包联企业、涉企检查批准备案等制度,提高行政服务窗口办事效率,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办理工作连续6年全市优秀。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办公用房超面积使用、公务用车超标准配备等专项清理行动,完善大项目纪检监察派驻机制,坚持每季度通报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审计情况。深入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加强“阳光村(居)务工程”建设,规范村居“三资”管理,加大对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奋斗历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包河是一方热土,处处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洋溢着发展的活力、散发着文明的气息;真切地感受到:全区各级干部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身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的付出、一届一届风风火火的干劲;真切地感受到:包河人讲政治讲大局的美好品质、敢突破快执行的硬朗作风、既奋进又淳朴的优良民风。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奉献于包河波澜壮阔的宏伟大事业、融入于包河温馨和谐的幸福大家庭,深感荣幸和自豪。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境界决定高度。只有始终保持“创宏图大业”的梦想、“争全国一流”的追求,高定位,高标准,才能推动包河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只有始终把握宏观大势、胸怀全市大局,多挑合肥“大湖名城”建设重担,多做安徽“第一城区”实绩贡献,才能为包河赢取更多发展机遇、抢占弯道超越先机。施策贵在精准。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大项目聚产业、以大招商积后劲、以大改革破难题,寓服务于管理,聚财力惠民生,一以贯之地抓,持之以恒地做,极致作为,善作善成,推动“四区”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实干才有收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激情、吃苦耐劳的勤政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只争朝夕,枕戈待旦,用心血和汗水创出实力包河新优势、幸福包河新天地。执政必须为民。始终牢记根本宗旨,充分关切民需民盼,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大力改善民计民生,群众有好生活,政府才有好口碑;始终履行“振兴包河”的职责,绷紧“发展惠民”的责任,不负人民的选择,不负人民的重托。
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包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难度加大,一些指标增幅不快,地区生产总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尚有差距,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转型升级任务繁重,追赶沪宁杭等先发地区任重道远;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体量还很大,征迁、安置、维稳等多重压力并存、有增无减;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没有完善,生态与环保有待加强,实现产城一体化还有相当长期的过程;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细节问题依然突出,社会治理创新步伐不快,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距离;“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发展理念、创新意识、工作标准、知识能力、人才储备等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政府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决胜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综观大势,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增长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新常态,国家加快实施自贸区、“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特别是去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把合肥定位为与宁杭并列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明确要求提升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合肥在国家战略层面跻身城市发展“第一方阵”,我们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立足包河,我们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综合实力,特别是今年省政务中心正式迁入滨湖,高铁合福线、合蚌线开通运行,轨道交通一号线加快建设,合肥港加快打造江淮航运新中心,骆岗机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包河全面跨入了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和滨湖、高铁、地铁、临港、空港“五个新时代”,具备了在全国舞台上向一流目标奋进的机遇和条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自当百尺竿头,激流勇进,乘势而为,勇立潮头,努力把包河发展得更强、更快、更好、更美,为包河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区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改革创新”总要求,强力推进产业富区、生态立区、管理兴区、文化强区建设,着力提升转型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依法治区”,着力提升“善治包河”水平;始终“从严治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奋力冲刺“全国50强”,加快打造东向发展先行区、国际化都市样板区、全国一流省会城市标志区。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6%以上,财政收入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6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每百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4张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0.5㎡以上,河道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达到市年度目标值,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市控标准。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

第一,实施转型升级提速工程,打造现代产业高地。

创新产业发展观,坚持大项目牵引、大平台培育、大产业集聚,力促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加快构建以高端业态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都市工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的带动力。
培育大产业。立足现有基础和条件,出台《包河区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创新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做大做强“六大产业”。放大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牵动辐射效应,推动现代金融业放量增长,鼓励金融总部、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外包、金融中介等各类业态竞相发展,今年重点加快光谷金融港、华拓数码战略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以总部经济、轨道经济、口岸经济、要素服务经济、会展经济等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商务,今年重点打造高铁商务圈、3—5个总部集聚区以及集产权交易、招投标管理、人才服务、中介服务于一体的“要素服务综合体”。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为支撑,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今年重点扶持助跑网、易汇网络等电商上市,支持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和互联网应用项目,规划打造区域性工业设计中心和国家级检验检测基地。以广播影视、文化旅游、商业文化街区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今年重点是尽快组建媒体融合传播平台,加快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核心区建设,推进未来影视科技园、中影集团、星美集团等重大项目,打造“中国广电科技城”和国内一流特色影视制作基地,建设罍街二期、绿地半生缘、金水坊等5个特色街区。以高端商贸、健康服务、家庭服务、体育产业、养老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生活服务业,今年重点是在发展健康产业、探索“医养结合”、推进教育国际化上下功夫,规划建好合肥首个信达天御“邻里中心”。以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建筑产业、节能环保等为主体,做强都市工业,今年重点扶持100家传统企业发展B2B、B2C、O2O等电子商务,积极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产业示范基地。
做优大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着力建设承接大项目、集聚新业态的转型平台。在滨湖新区板块重抓720多万㎡的已建在建商务办公楼宇,借势省政务中心、要素大市场、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万达文旅城“四大引爆点”,加快打造辐射全省的中央商务区。在高铁板块重抓大型城市综合体,主动对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需求,推动凤凰文化广场、绿地中央广场、麦当劳穿梭店等项目建设。在包河都市产业园板块重抓“园中园”和标准化厂房,规划建设互联网产业园二期和三期,青电园二期上半年要投入使用,加快建设茶博城、汽车智慧新城、中建产业园、深圳迪菲特、北京云基地等项目,联东U谷·包河国际企业港要围绕工业设计、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在生态旅游板块重抓景区建设,聚焦万达文旅城、环巢湖16.8公里黄金湖岸线、“三颗明珠”等优质资源,启动实施“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动计划”。在主城区板块重抓商务楼宇和特色街区,切实做好旧城旧村改造、楼宇招商、科创社区建设等工作。按照市里统一部署,适时启动淝河片区改造开发和骆岗机场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
开展大招商。抢抓国家和省市政策的叠加机遇,持续掀起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新高潮。有效搭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会展招商、中介招商、商会招商平台,积极推进国内外投资机构、沿海发达城市、大型央企和民企共建中外合作园区、省际合作园区,在项目引进、投资合作、利益分享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强化各类“园中园”的专业招商功能,形成企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加大招商政策扶持,建立招商“资金池”。提升区招商中心服务水平。全年力争引进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技术服务企业100家以上,大型金融服务外包、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信息企业5家以上,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的区域总部5家以上,文化、影视、创意、设计产业项目和企业20家以上,力争招商引资总量、外商直接投资、大项目个数保持全市第一,实现“五连冠”目标。
强化大保障。继续开展土地专项清理,实行集约节约用地,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快成熟地块上市步伐。坚持经济运行分析、大项目调度、领导包联服务、规划土地建设联席会议“四大制度”,抓实抓牢项目征迁、报批、规划等关键环节,力促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动适应宏观环境和企业需求变化,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设立区级产业基金、天使基金、风投资金、科贷基金,组建区级政策性担保公司和政府投资基金公司。深化银政企对接,引导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股权交易,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第二,实施深化改革系统工程,加速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先行先试,突出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系统推进各项改革,努力闯出发展新路、试出改革“真经”、放大改革红利。
全面落实省市重点改革任务。适时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强化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形成高效顺畅、公开透明、全程监督的政府权力运行体系,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建立权责对应体系,有序开展行政执法裁量权规范试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层医改成果,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岗位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以淝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巩固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以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招投标等领域为重点,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完善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加快推动公车改革。
打造一批包河“先行之作”。完善提升滨湖世纪社区、方兴社区管理体制和高铁南站地区“编组执法、委托执法”模式,着力在整合资源、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创新品牌上下功夫,打造样板典型。在包公街道和望湖城区域,探索建立以“管理扁平化、服务体系化、治理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街道社区化”模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大力发展“公益创投”,扶持社会力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推行“三社联动、两工互动”社会工作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区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快形成“一门式办理、一站式办公”的政务服务格局。积极推进与省担保集团合作,开展银政担风险分担机制试点,做强区属担保平台,降低辖区企业融资成本。发展农业企业普惠金融,探索“创新贷”、林权抵押等金融服务方式。加快法治融入社会治理,强化三级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功能,全面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建立法律程序导入、执法错误纠正、依法终结退出机制,实行诉访分离。扎实推进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企业社会工作等国家级试点工作。
系统推进其他领域改革。进一步健全产权管理、法人治理等制度,推动滨投集团不断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预算公开,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统筹区级和街镇资金管理,合理划分区与街镇、园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扩大“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改革试点。探索“3+1”城市分类管理模式,推行差异化管理考核。创新社区大学生和协管协理人员的招聘、招考及培养管理机制。加快实施渔业转型升级改革。继续深化就业创业、收入分配、计划生育、公共安全管理等多个领域改革。

第三,实施智慧城市引领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区。

抢抓合肥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等机遇,坚持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方向,推进基础设施、发展空间、民生服务互动提升,建设全省最美、最现代化的“首善之区”。
率先打造智慧城区。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抓好合肥智慧城市建设各类项目的推进和落实。积极推广数字化应用。完善区综合指挥中心功能,建成集“数字城管”、天网工程、卫生应急、灾害应急等“八合一”的数字指挥系统;完善市政多媒体调度平台,提升市政设施精细化管养水平;重点在回迁小区、“三无”小区、背街小巷、旅游景点等薄弱区域配置1000套以上智能设备,完善全天候、立体式、广覆盖的安防体系。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重点加快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和民生领域的应用,优化全区统一电子政务平台运行效率,推进教育、民政、文化、卫生、劳动保障等政务内网建设,实现行政审批、政府信息公开、便民利民服务等“一站式”网上办公,同时启动实施一批“信息惠民”工程。着力完善智能化基础。积极落实“宽带合肥”建设任务,先行打造一批“数字校园”、“数字家庭”、“数字家庭示范小区”、智能楼宇、智能住宅,新建一批立体式、智能化公共停车场。重点在滨湖新区、高铁南站、包河都市产业园、生态景区、望湖城区域,率先推行WiFi免费接入服务。扩大环巢湖广播电视实验网覆盖范围。
全力推进大建设。保障省政务中心搬迁,高标准做好服务对接、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等各项工作,加快方兴社区和治安管理中心建设。今年市政府在我区实施的大建设项目有60多个,重点包括轨道交通一号线、畅通二环、高铁南站枢纽及配套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休宁路、巢湖南路、天津路、南淝河路、山东路、花园大道、锦绣大道、繁华大道东延等17条主次干道,拉开大城市框架、完善快速干路循环、等高对接滨湖新区。区政府今年新建续建大建设项目50多个,重点包括吉林路、泰山路、太原路、棠樾路、黟县路等21条城市支路建设,新河埂、文明村等旧城旧村改造及义城老街整体改造开发,航运西村、宿松小区、群英苑等10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姑娘巷、上派路、银屏巷等5条小街巷整治,淝南家园四组团、庐南人家、沪上人家等17个复建点建设,保障招商项目开工落地、完善城区功能、实现群众安居。我们要继续攻坚克难,全力抓好征迁工作,力争全年征迁面积突破150万㎡,努力以大征迁换取大空间、引来大项目、发展大产业。
稳妥推进回迁安置。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统筹抓好“安置”和“安居”。完成滨湖顺园、贾大郢二期、甘棠苑、太湖新村等7个复建点主体工程,完成京华世家廉租房三期、金葡萄二期、长白山路公租房二期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加快“三榜公示”区审、市审和算账扫尾,完善各项基础台账。全年建成回迁房180万㎡,力争安置群众1.2万人以上。切实加强住宅小区、回迁安置小区、无物管小区的物业管理,扎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创建幸福和谐新社区。

第四,实施生态品质提升工程,改善区域人居环境。

认真落实生态立区战略,统筹做好“绿”、“水”、“气”等文章,加快打造“绿色环保、城湖共生、宜业宜游”的人居空间,全面展现湖光山色、渔帆点点、白鹭齐翔、芦苇摇曳的大湖名城生态美景。
增绿添彩,护绿提质。按照“满目皆绿、四季多彩、一路一景、一路一花”的愿景,最大限度增加绿量、丰富色彩、提升品质,加快森林向园林、园艺、景观转变,确保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200亩,新增绿地50万㎡,提升绿化60万㎡。构筑“三圩”整体联动、错落有致的绿色生态大空间,实施林相改造,加快建设环湖大道景观连接线,全力办好合肥第二届花卉节。启动推进以徽州古民居展示和水街风情为特色的苏拐项目、以画家村和艺术馆为特色的塘拐项目,使之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留住城市情感记忆”的载体。大力推进高铁南站周边轨道沿线造林、节点地块造园、主次干道造景,大面积增加绿量,高品质打造景观,让动车行走在森林花海之中。以南淝河、十五里河、许小河、派河沿岸为重点,精心实施园林景观长廊工程,再创一批全市典范。加快绿化美化向小区、社区、家庭、学校、机关内部延伸,大力实施垂直绿化、拆墙透绿、见逢插绿、庭院美化、鲜花上路,每个街镇和居村都要建成一批园林绿化、游园绿地的亮点。丰富提升金斗公园、银河公园、繁华公园、淝河生态公园绿化品质和内涵,新建一批街头游园广场。加大黄土裸露整治和覆绿力度,清查严管在道路周边、小区内部、建筑工地、上市地块、公园游园等区域乱种菜、乱拾荒、乱焚烧行为。进一步健全市场化运作、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督查的园林绿化建、管、养工作机制。
科学治水,铁腕治污。以“截污纳管、水质监测、河道清理、点源共治”为重点,以“岸坡绿化美化、生态修复提升、打造景观长廊”为方向,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五河治理”,切实抓好十五里河达标整治、南淝河右岸景观、关镇河治理二期、大张圩水系建设等重点工程,启动实施银河、包河及万达水系生态修复项目,深入开展“三清一改”行动,确保全域水质逐年改善。加快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三期项目以及管网改造、环湖治污、防洪保安、水资源管理等工程建设,确保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建成派河口藻水分离站,推进东大圩水系治理,完善三大圩排涝设施,增强环湖景点污水处理能力;销号解决排污口封堵、污水纳管、乱垦乱建等突出问题,全面排查、严厉查处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源以及涉水、涉重、医药等重点企业污染行为。
综合整治,提升环境。编制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清单,持续推进“六大工程”,加强扬尘治理、渣土清运、建筑工地围挡、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清洁能源利用、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推进合肥新港砂石货场整体搬迁,加速混凝土搅拌企业关停并转。围绕高铁南站周边、立体交通出入口、城市路网、景区、旧城旧村和棚户区等重点区域,突出“五小类”、废旧物资类、餐饮油烟类等难点环节,不遗余力地抓好“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日常监管、月度通报、责任追究机制。开建小仓房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推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启动实施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工程,大圩镇在国家级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减量使用农药化肥的绿色生产。

第五,实施民生事业创优工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以引领全省、示范长三角为目标,集中更多的财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进步,加快构建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让包河居民享受发展成果、体验城市文明、实现幸福生活。
改善民生保障。优先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与社会保障衔接机制。扎实推进“城乡收入倍增计划”,加大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工作力度,加强区人力资源市场和临工集散中心建设管理,促进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困难群体等充分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2万个以上。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衔接,健全“救急难”发现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完成大圩、滨湖瑞园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引进新型养老机构,探索创新养老模式,着力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强化公共服务。科学规划区域教育发展,建设合肥新四中、淝南中学、万慈小学等9所中小学,启动吴小郢小学等5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实施《包河区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国际化,继续强化师德师能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学在包河”品牌。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主题活动,承办好环湖第二届国际马拉松赛。全面落实《包河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对辖区企业、包河都市产业园、重大项目的科技服务。积极争创“全省卫生城区”,跟进保障省立医院总院、安徽中医院、市三院新院、锐迈眼科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包公、义城、淝河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生育关怀·幸福家庭”惠民品牌,加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均等服务。
繁荣文化事业。围绕打造“全国文化改革发展先行区”目标,进一步提升“全国文化先进区”建设水平。加快区“两馆一中心”建设,争创国家一级文化馆(图书馆);打造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示范点,组建社区读书社联盟,提升农民文化乐园、农民工文化驿站服务功能,构建城区15分钟文化服务圈;优化网上文化超市,探索市场化配置文化资源;加大民国文化街区、大孔祠堂、唐大楼等文化项目保护和利用,加强非遗文化项目传承与发展;健全与省市文化机构、文化活动场所共建共享机制;整合创作力量,推出文艺精品,争创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巩固提升“全省公共文明第一区”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选一批道德模范、“包河好人”、文明家庭;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载体,持续高强度、大投入抓好文明创建工作;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争创“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城区”。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认真落实“共治包河”建设的各项任务,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加强平安包河建设,健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传销、非法集资。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保障高铁安全运行。注重源头预防,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改进信访工作,着力解决一批信访积案。扎实做好“六五”普法验收工作,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普法宣传、社区矫正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加强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扎实做好人防民防、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老龄、老干部、残联、慈善等工作,按时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各项任务。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常态,特别是面对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六个”新突破、推进依法治区构建“善治体系”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要树立新标杆、迎接新挑战,力戒精神懈怠、力戒能力不足、力戒作风不硬、力戒干事不实、力戒群众观念淡化,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和公信力。
突出“为民”,恪尽宗旨服务职责。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进一步畅通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采取蹲点调研、民意调查、下访约访、网上互动等方式,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严格执行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党组成员)联系指导基层制度,真正把区政府领导班子和政府各部门帮扶群众、服务企业、包联项目、联系街镇和居村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始终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办好顺民心、惠民生的实事。
突出“法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认真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舆论、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完善政府系统学法、用法制度,在规范性文件制定、政府合同书立等环节推行法制“预审”。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实施效果评价。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行政执法全程记录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办事公开。
突出“创新”,增强转型发展能力。承担好引领者和追赶者“双重责任”,始终把包河的发展置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来定位,坚决防骄破满。坚持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多渠道开展前沿学习、实务培训、跟班锻炼,不断解放思想,提升发展境界和能力。坚持把创新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善于以征迁拓空间、以项目聚产业、以科技兴业态、以改革破难题,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政府工作部门和街镇要大力强化精品意识和创新精神,时刻从大局出发,找准创新工作的切入点,日常工作正常抓,重点工作聚力抓,特色工作品牌抓,推动政府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突出“严管”,强化务实高效作风。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从严治政、从严管理、从严执纪,在政府系统形成勤奋务实抓落实、依法高效抓落实的良好工作状态。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确保“两手抓”、“两手硬”。实行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建立完善“三个清单”,任务清单重“量化”,问题清单重“准、实”,责任清单重“明、细”,确保每项工作落实有抓手、推进有举措、考核有依据。加大对项目落地、征迁安置、城市管理等重难点工作的攻坚力度,沉一线、勤调度、严督查、快推进,确保超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流程再造,进一步扩大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的监督。从严运用勤政档案的问效手段、效能监察的问责手段,实行末位淘汰,查处“庸、懒、散、软”,重拳整治不作为、怕担当、乱作为和境界低俗化、干事功利化、作风机关化等不良现象。
突出“廉洁”,保持风清气正形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教育、硬制度约束、零容忍查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始终把好“自律关”。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敬法畏纪、遵规守矩、令行禁止,模范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30条、市10条、区10条规定,以及公务人员行为准则,时刻警醒、持续聚焦“四风”、“小四风”等突出问题,养成抓常、抓细、抓长的高度自觉。牢记权力来自于民、服务于民,进一步结合包河发展的实际,加快完善科学管用、配套齐全的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行政审批、人事、执法司法、资金支配等方面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围绕招投标、政府采购、重大项目建设、阳光村(居)务工程、村居“三资”管理等关键领域,继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加大对巡视、巡查、审计所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有腐必惩。

各位代表,风正时济,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开拓创新,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省会城市标志区”,为合肥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四大中心任务”:区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即实施“产业富区、生态立区、管理兴区、文化强区”四大中心任务。
2. “三颗明珠”:重点推进东大圩、大张圩、牛角大圩“三圩建设”,努力打造环巢湖旅游最为璀璨的“三颗明珠”。
3.“三线三边”:2013年11月1日,在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推进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以“三线三边”为突破口,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建设“美好安徽”。“三线三边”指的是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及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
4. 大气污染防治“六大工程”:即工业减排工程、节能绿色工程、扬尘管控工程、绿化生态工程、空气净化工程和尾气达标工程。
5.“PM10”: 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6.“四风”、“小四风”:“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小四风”指吃喝风、红包风、赌博风和走读风。
7.“B2B、B2C、O2O”:分别指“企对企”、“商对客”和“线上对线下”的电子商务模式。B2B即通过网络将企业内部网和客户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B2C即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和支付;O2O即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8.“医养结合”:指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9.“三社联动、两工互动”:“三社”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两工”指社工、义工。
10.“三证合一”:指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
11.区“两馆一中心”:指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和区文化中心。
12.“三严三实”: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
13.国务院“约法三章”:2013年3月全国两会后,李克强总理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郑重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0: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5156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0: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夸夸其谈,出租车管理、公交车、黑头车、传销、最需要设立公办学校的地方就是不盖学校、交通乱象治理、市容市貌脏乱差等等一些具体的民生问题怎么不拿出方案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0: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下来,上年的承诺兑现了多少?城市交通、环境面貌得到改善提高了吗?市长热线12345效果分析了吗?有几个官员被问责?来点实际的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习近平对全国县委书记轮训时说:不要每年都是在重复昨天的过去。政府工作能打多少分,以百姓满意度为准,你们自说自话,不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1:}{:5_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2015年30件民生大事:停车难有望缓解

2015-01-21 08:30:08   来源:安徽财经网   

公共停车泊位今年要增加、合肥汽车客运枢纽站将建成,新增和更新公交车600台,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采取综合措施铁腕治理非法营运……昨日,在合肥市发改委的《关于合肥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市场星报记者梳理了跟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30件大事。

NO.1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安全保障体系等。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
NO.2
在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对项目审批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NO.3
密切关注跟踪上海自贸区发展动向,争取建立合肥自由贸易区,逐步实现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行政法制化。加快长三角大通关建设,探索“属地申报、属地验放” 货物通关模式,开展关检联合通关试点。
NO.4
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修复、保护和利用一批文化古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际文化名城。
NO.5
实施公共场所和公共机构双语标识工程,完成城区公共场所和公共机构标识改造。探索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和国际社区。
NO.6
把握世界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突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中发力,打造若干全国性、世界级、国际化的产业集群。
NO.7
推动主城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打造若干综合效益明显的都市产业园区。全面推进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
NO.8
深化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国家在肥再布局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规划建设一批科创社区。
NO.9
推进环巢湖旅游开发,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加快巢湖景观绿道、环湖大道通向景区(点)连接线以及姥山岛、汤池南山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支持三河古镇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汤池、半汤旅游度假区品质。
NO.10
积极发展养老、助残、托幼、医疗、家政、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业,培育社区龙头服务企业,打造品牌社区服务中心。
NO.11
加快推进金融IC卡多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移动支付试点与推广,实现“城市一卡通”。
NO.12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NO.13
推动功能相似或相对连片产业功能区整合,支持桃花工业园等申报国家级开发区。
NO.14
加快新桥国际机场接驳交通系统建设,围绕老机场开发利用,加快编制合肥航空产业规划,启动庐江等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
NO.15
开工建设商合杭高铁、合安九客专等,加快建设宁西复线、合芜铁路电化工程、庐铜铁路等,建成合福高铁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合宁增建二线、合武高铁提速改造等项目前期,释放既有合宁铁路货运功能。
NO.16
加快推进合肥新西站、南动车所扩建、东动车所、合肥站改造、货运场站改造、货运外绕线等项目前期。持续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建成G206上派至舒城段、G206吴山至淮南段、G330上派至庐城段、G346巢庐段,加快推进合宁、合安、合巢芜等高速改扩建,以及合蚌路、S316庐城至无为段改造等,启动环巢湖公路连接线、水九路等项目。
NO.17
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3号线,贯通1号线、完成2号线主体工程,全面开建3号线。
NO.18
建成合肥汽车客运枢纽站、望江西路、繁华大道东延、高铁路等,全面推进畅通二环工程,启动建设郎溪路高架、巢湖南路、南淝河路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结构。
NO.19
深入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新增和更新公交车600台,建设公交专用道88公里。
NO.20
规范城市出租汽车管理,采取综合措施铁腕治理非法营运。
NO.21
规划建设城市慢行设施,增加公共停车泊位。
NO.22
加快道路、电信、公交和水电气等城市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改造升级县乡道路100公里。
NO.23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广播、电视、宽带村村通,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NO.24
全面建成巢湖综合治理一期项目,加快推进二、三期项目建设,确保二期项目基本竣工,三期项目开工建设。
NO.25
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完成森林增长工程14万亩。持续推进江淮分水岭、环巢湖周边、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新桥机场等重点区域造林,完成重点工程造林10万亩。大力建设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建设天鹅湖南岸绿轴、滨湖公园三期、滨河公园二期、海棠公园、樊洼生态公园等,提升南雁湖公园、生态公园、蜀峰湾公园南湖区等一批公园绿地,新增公园游园、街头绿地35个,提升城镇绿化面积1000万平方米。
NO.26
编制大气污染防治清单,出台年度考核细则,深入开展“九大行动”,加强“三厂两尘两气”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力争大气质量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NO.27
推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加大就业困难帮扶和就业援助力度,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
NO.28
力争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65万套,基本建成1.5万套。全面完成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年完成整治45个小区、惠及群众1.62万户。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稳步实施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运行、分类补贴、梯度保障,建立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NO.29
加快推进合肥十中新校区建设,加快合肥工业学校、经贸旅游学校二、三期工程建设。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组建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建设5所以上优质示范职业学校。
NO.30
优化卫生资源结构,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全科团队服务全覆盖,谋划建立1所综合性国际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0: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3号线全面开建,加快4、5号线前期工作

说好的一年一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2: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无常 于 2015-1-21 12:42 编辑

预计  全市生产总值5100以上,增长10%左右。由9.5%左右改为10%左右了,准备跟福州贴身肉搏的节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5: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火车站怎么个改造,建北站房,建合肥站动车所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5: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市容 和生态环境很重要,目前摆地摊的少了,有效的控制了希望不要又重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6: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假牙!
电脑课好男人烦恼歌集约化柔佛哦irf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16: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这届的领导班子不行,没魄力~~~~胆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1 02:49 , Processed in 0.06837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