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吉隆坡的双子星塔在一九九八年落成,是目前全球最高的大楼(编按:现已被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七日落成启用的台北国际金融大楼「Taipei101」所取代,建筑高度五百零八公尺),高四百五十一.九公尺,两座塔各有八十八层楼的可出租空间。
吉隆坡双子星塔这两座建筑是由培利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结合了创新科披和回教象徵体系,这与马来西亚首都一向以国际样式为师的高层建筑的高层建筑迥然不同。重要的是一百多年以来,全球最高大楼的奖座第一次脱离了美国的掌心。过去曾得这项头衔的包括纽约的帝国大厦(参见一七九页)以及世贸大楼(参见一八七页),还有最近的芝加哥希尔斯摩天大楼(参见一九二页)。
然而,双子星塔的重要意义并不只是其惊人的高度。它是耗资二十亿的马来西亚首都开发计画中最主要的建筑,这项计画还包括一座二十公顷的公园和办公室、商业及公寓大楼、一座清真寺,以及其他的建筑。
马来西亚政府计画在二零二零年完成全国的工业化,希望这个开发计画在迈向全面工业化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双子星塔的兴建是由马国政府及国家石油公司联合出资(并且以该公司来命名),国际工程师及总承办包商团队,皆和马来西亚团队密切合作,并且来了当地人所欢迎的技术转移。
建筑设计
在建筑意象方面,建筑师在羸得了一九九一年的国际建筑竞图之后,奉命要创造出一座能让马来西亚人产共鸣的特殊建筑。刚开始的设计是用一个有着十二尖角的星星作为平面图的基础,后来在总理穆罕默德的建议下,改成具有回教象徵意义的八角星星。扇贝状的幕牆的表面充满了凋塑气息,玻璃和不锈钢闪闪发光,明显可见星星的形状。
这栋建筑对当地的气候也有适当的敏锐:吉隆坡距离赤道只有两度,双子星塔的立面纳入了不锈钢的遮阳篷,以配合这个城市的热带气候。
结构
如果说双子星塔平面图的意象和整体的立面充满了马来西亚的色彩,自然地也与现今全球大多数抽象的高耸建筑大相迳庭,那麽它的结构就是技术转移的实例。由于进口钢材到马来西亚的费用极高,于是决定双子星塔应採用溷凝土结构,以及使用金属薄板和钢填充樑所构成的组合模板。如此一来,势必要发明能够缩短支柱直径的高强溷凝土,好完成建筑师打造修长塔楼的心愿,这也是马来西亚最早的高强溷凝土。
当时的建筑物普遍应用管式结构,希尔斯摩天大楼(参见一九二页)就是採取这种作法,但是有了高强溷凝土,结构工程师便能放弃管式结构的概念,尽量减少建筑物周边的支柱。每座塔楼周边各有十六根支柱,直径达二.四公尺,在每层楼用托樑连接起来。支柱之间八或十公尺的宽敞间隔,创造出开阔的空间感。而且每根柱子在立面上只能看到薄薄的一片,使双子星塔更显修长。横向荷载由支柱和结构核心来支撑。两座塔楼的顶端各装了一个协调减震阻尼器,把大楼在风中摇晃的程度降到最低。
一座两层楼高、五十八.八二公尺长的天桥,连接了双子星塔位于四十一楼和四十二楼的会议中心。这是整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一方面可以当作火灾时,从一座塔楼到另外一座的逃生口,同时也是一个令人讚叹的路标。天桥是由南韩製造的,将近五百个构件于工地现场装配完成,再用起重机吊到最后的定位上。支撑天桥的两条修长支架,则连接到二十九楼。
两座塔楼异于寻常地有两个不同的总承包商,一个来自韩国,一个来自日本,更凸显了这项计画的国际性特质。两个团队是以高度竞争的精神,来完成他们的工程。
因此,双子星塔的兴建,可说是彰显了技术的转移、国家的骄傲,对在地的宗教和文化议题也特别用心。
参照回教传统的独特设计,以及双子星塔兴建背后所隐藏的巧妙技术,使这栋建筑物得以跻身二十世纪的杰出摩天大楼之林。正如建筑师培利所言:『双子星塔不是纪念性的建筑典范,而是活生生的建筑物,扮演着一个象徵性的角色。我们的辛勤付出让这座塔楼活起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