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合肥市轨道交通3号线环评结果出炉。即日起对《合肥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公示。市民如有建议,可在10个工作日内,向省环保厅环评处提出,联系电话0551-62376679,传真0551-62376111。
早5点至晚23点行车
根据环评公告书,3号线工程自方兴大道站至相城路站,线路全长37.3km,其中高架线4.57km,地下线32.73km(含U形槽)。全线共设车站33座,其中高架站4座,地下站29座。
计划于2015年4月开工,2019年7月初投入试运行。
记者从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看到,全日行车计划表也首次公布。行车自早上5时首开,至23时停止。初期计划(2022年)开通160对列车,近期(2029年)开通232对列车,远期(2044年)开通278对列车,以便满足市民需求。
设隔声屏障和减震垫
对于沿线市民普遍关注的噪音和减震问题,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及,通过监测,轨道3号线沿线共有振动环境敏感点115处,其中有居民小区、单位职工宿舍等102处,学校或幼儿园8所,医院2所,规划居住用地块3处。
报告建议使用低噪音车辆,而工程设计采用无缝线路,也能预防振动。对于距外轨中心线0~5m的12处敏感点,环评建议设置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对于敏感建筑物距外轨中心线5~10m的4处敏感点,采取橡胶浮置板道床双线。对于其他环境振动超过标准的环境敏感点,采取减震扣件或其他具有同等减震效果的措施。
地下区段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噪声源主要有风亭、冷却塔。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要求,调整风亭、冷却塔位置,风口不正对敏感建筑,确保与敏感点的距离大于15m,尽量使风亭、冷却塔远离敏感目标,对于冷却塔等地面噪声源可采用设置隔声屏障或加高围墙、内侧面贴吸声材料。报告建议高架段全线预留声屏障设置条件,高架线全线敷轨道减震垫。 张晓其 本报记者 杨兵
■相关新闻
生态影响均将可控
轨道3号线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运行对敏感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噪音影响;污水、生活垃圾影响;电磁辐射影响等。
报告书认为,生活污水有条件纳入市政污水管道;电磁环境影响低于评价标准;对沿线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等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相应减震降噪措施、污水处理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等均能控制在标准容许的范围内。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