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799|回复: 13

【转】徐州周边火车站站名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7 22: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是很老的一篇文章,现在看来还是值得转的。------------下文转自<徐州史志网>


地名是刻在历史中轴的标记。每一个地名都有它的来历。铁路延伸周边省市,地名内涵丰富,或源于史乘裨钞,或源于民间口碑,兼有文史之长,又富有知识、趣味。绝大部分车站的站名直接取自所在地的村名县名市名,铁路车站星罗棋布,解读名称的来历,饶有一番趣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津浦线(含支线)
夹沟站 建于1910年。夹沟史称青龙镇,集镇中有一条沟,横贯东西,把集镇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两边相夹,街隅口有一石桥相连,时称夹沟街。久而久之,夹沟便代替了青龙,称“夹沟镇”。夹沟的特产很多,有香稻米、大紫红芋、马陵瓜等。
大栗园站 建于1942年。相传,“大栗园”3字为明朝朱元璋所赐。此处山地居多,盛产板粟。车站建在山上,周围都是栗园,取为站名。
曹村站 建于1910年。曹村的形成源于两个著名古迹,北部的桃山集和南部的闵子墓。由于桃山集、闵贤集行人积多,便有一曹姓移民,在连接桃山、闵贤的官道旁,搭庵卖茶,人称“曹家店”。久而久之,形成村落,后人称“曹村”。
桃山集站 建于1942年。桃山是个古驿站,唐朝始设,取名桃山驿,名字来自附近的山名。附近有山,形状似桃。另一种说法是:北宋时,著名诗人陈师道在任徐州知府时,常来此地游玩,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后来陈师道被奸人所害,削职为民,来到此山隐居。春天桃花灿烂,火红如海,陈师道称此山为桃山。
桃山集的三还村至今仍有一段官道,道上有座昔年古石桥,桥上有棵合抱粗的枫杨,形成了一大名景,“桥驮树时树驮桥”。南面是闵子骞的祠堂,三进三出的院落,院内有年逾两千年的古柏、银杏。
三铺站 建于1910年,站址在江苏省位于铜山县三堡镇,为区别于兰新线上的三堡站而改称三铺站。古时5里设一墩,10里设一堡。从徐州到此正好30里,故名三堡。
古驿道上,存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修建的燕桥,全长30米,宽7米,净高4.6米,三孔桥形,桥孔采用青石券顶联锁式砌法,以中孔最大,单跨6米,左右两孔单跨4米,两券之间作分水金刚墙以承券脚。燕桥桥身呈扇形,青条石砌成,石缝系以糯米灰浆浇灌,大的缝隙间还垫有铁片。燕桥的旁边还遗存着为南北客商提供饮水的古井。
高家营站 建于1942年。营的来历可追溯到明代。明王朝建立后,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下来,为了休养生息,采用屯卫制,把大批压缩下来的军队屯驻在战略要地及军事重镇的周围。这些屯驻各地的军人平时垦荒种地,自给自足,保卫地方安全。若有战事发生,国家立即起征,由委派的将领带领作战。战事结束,再各回原屯驻防。这些屯驻营地设立当初,国家制度严谨,与当地百姓不发生关系,只在划定的界限内活动。屯卫制发展到明代末年,出现了种种弊端,如滥封军职、军职世代沿袭、人口户籍剧增等。清代改革屯卫制,在当地只设守备,营地内除原军职户籍外,其余户籍一律转入地方,并增收一定赋税。一些守备将所有事务统统推给各屯驻营董过问。营董本来只是一般收缴税务、查核户口的小官,突然权重。久而久之,就把营董的姓氏和某某营结合起来,称“某某营”。于是出现了“朱营”“张营”“李营”之称。这些名称沿用久了,约定俗成,成了屯卫营地的专有名词。
在高家营车站对面不远,建有高家营村,也叫高营,周正方圆,将近2000人口,其中高姓500多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2: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州站 建于1910年。徐州得名于徐方(徐方即淮河以北的一个著名的古国——徐国)。原名徐州府站,1927年改名徐州站,1936年又改名铜山站,抗战胜利后复名徐州站至今。因位于东城门外,徐州人习称东站。
孟家沟站 站址在徐州下淀乡的自然村。相传古时村内有一条大沟,沟边住户孟姓居多,遂成村名,现为徐州铁路枢纽所在地。
三张茂站 建于1942年。三张茂是车站附近的一个村子,最早住有3户张姓人家,希望张家人丁兴旺,世代繁衍,取名三张茂。
柳泉站 建于1910年。“柳泉”一名起源于元明时期。柳泉村西北有一柳姓人家,门前有一棵古柳,柳下恰巧有一眼古泉。人们便以柳配泉,简称“柳泉”。
利国站 原名利国驿站,建于1910年。利国位于徐州市郊北34公里,微山湖南岸。利国原名秋立,唐代末年为狄丘冶,开始采精铁矿,因其利国利民,遂改秋立为利国。宋设利国监,主开采和冶炼。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设驿站。有优质铁、铜矿及煤、石灰石、黏土等。
沙沟站 建于1910年,因有古沙河而得名。明置巡检司,清置都司府、镇。1984年建镇。
枣庄站 建于1910年,原名临城站、薛城站,枣庄市驻地。早在唐时就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
在这块土地上,近百年来发生过多次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1923年5月6日晨,山东建国自治军首领孙美瑶率部在津浦铁路临城与沙沟之间毁轨,将2次特快列车上的69名中外旅客劫持到抱犊崮,制造了轰动民国的“临城劫车案”。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们组成的铁道游击队活动在枣庄、临城间的铁道线上,打洋行、扒铁道、撞机车、拔据点,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成为抗战史上的英雄传奇。
台儿庄站 建于1911年。因台姓立村,故称台家庄,尔后演变成台庄、台儿庄。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京杭运河改道流经台儿庄,逐渐形成重镇。台儿庄古城具有千年运河上最完整的运河文化遗产体系,拥有明清风貌的古河道、古码头、纤夫村,保存完好的一些古街巷、古民居、古商铺等建筑。
1938年台儿庄大战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正面战场上第一场伟大胜利,战役历时33天,共消灭日军1万多人。火车站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主要装卸地,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战后的4月8日,李宗仁将军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的永久纪念。
青山泉站 建于1917年。青山泉在大泉、柳泉之间,是铜山县境内著名的三泉之一。据传说,很早以前,在此居住的人不多,只有丁、张、常三大家族。清朝年间,这三姓先后有人考中了秀才、贡生、举人,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增添了光彩,名气也随之大了起来。该村北有一座海拔183米高的山,名青山。山前有涝泉、扁担泉、蚂蚁泉等十余处,村中有一泉眼。泉眼四周,绿水汪汪,清澈见底,人们置身于青山绿水佳境之中,故称为青山泉,该村也因此得名。
贾汪站 建于1917年。明万历年间,始有人迁至贾汪现城区老矿居住。一贾姓者发现该地东北有一泉汇成的小汪(小塘),塘水冰清,环境宜人,遂临汪居住,并在门上贴一副对联自娱:“门对青山龙潭水,户临绿水凤凰池。”后移居汪畔者增多,人们便称该处为“贾家汪”。随着煤炭的开采,人们称“贾家窑”。时间长了,将“家”字省去,简称“贾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2: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陇海线(含支线)
  夏邑县站 建于1915年。夏邑战国时为楚下邑地,因地势低下而得名。秦置栗县,金以华夏为名,改下邑为夏邑。陇海铁路横穿县境北部,设立车站。因距县城较远,附近尚无村庄,遂以夏邑县站名之。
  杨集站 原名杨集镇站,建于1915年。杨集镇位于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处,是苏、豫、皖之间来往通道。宋朝初年在此设集,得名杨家集。明初于此铸“铁鼎”,易名鼎新杨集。陇海铁路设站于此,以杨集命名,镇也随着改称现名。
  砀山站 建于1915年,因境内有芒砀山泽而得名。这里是汉高祖刘邦斩蛇举义之地,五代梁王朱温故里,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全县水果面积75万亩,因盛产砀山酥梨被誉为中国梨都。
  杨楼站 建于1915年,杨楼原名“杨篓”。相传,有一杨姓在此编织“鱼篓”为生,形成村落后,遂以“杨篓”名之。后演变为今名。
  刘套站 建于1915年。刘套镇位于黄河故道南侧,因刘姓在河套处建村而得名。  
  青龙山站 建于1966年。青龙镇位于淮北市南郊。相传,古代有一青龙卧此。如遇干旱,青龙腾空作雨,禾苗得生。为纪念青龙,故名。
  淮北站 建于1966年,站址在淮北市区。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濉河沿岸,地处淮北平原,春秋时宋国曾在此建都。1960年析萧县和濉溪县建濉溪市,1971年改名为淮北市。  
  崔寨站 建于1981年,站址在江苏省沛县崔寨乡。明初崔姓迁此建寨,故名。  
  丰县站 早在南齐武帝元年(公元483年)建置新丰县,取义于“物产丰盛”之意。古谚云:“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2: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铜山站 建于1915年,后改名为徐州北站、西站。铜山县环绕徐州城区,历史悠久。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升州为府,置铜山县,因境内微山湖中的铜山岛而得名。民国时期虽隶属不一,但铜山之名始终未易,徐州城区为铜山所辖。1945年抗战胜利后,始于铜山析出,成立徐州市。新中国成立后,铜山曾一度撤销。1953年4月恢复建置,隶属徐州行政公署领导。1983年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后隶属徐州市,2010年改县为区。陇海铁路修到徐州时,设铜山县车站和铜山机车工厂。铜山站位于徐州城北门外,津浦铁路徐州站以西,徐州人习称北站,后改为西站。
  大湖站 建于1921年。相传在很久以前,这一带是一个低凹的地带。几经变迁,在东南侧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铁路修建到此地后,铁路部门请当地的村长和德高望重的长者给车站取名大湖,寓意是让这大湖给周边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与欢乐。
  大庙站 建于1921年。因其境内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庙宇而得名。明末,庙宇的香火达到鼎盛。现庙宇已毁,遗址尚存。
  沛县站 建于1981年,因古有“沛泽”而得名。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秦末刘邦据此起义而称“沛公”。汉初置沛郡,别称“小沛”。
  黄集站 建于1921年。黄集村离站3公里。原来,在设计修建铁路时,应从黄集村经过。村里大财主财大气粗,深怕铁路经过占了他的良田,就买通官府,将铁路改在现址卷上村。由于村名不雅,车站仍定名为黄集。
  沛屯站 建于1981年,站址在江苏省沛县大屯镇。清末山东巨野县大屯村人迁此定居,因怀念故乡,遂以“大屯”为村名。
  大许家站 建于1921年。大许村有悠久的文明历史,许姓众多,是大户人家。清朝初期曾出了一个叫许士秀的秀才,远近闻名。车站由此取名大许家。
  八义集站 建于1922年。元初始建,北宋称丁家集,集北建有丁家庙,也叫积善寺。明末清初,曹姓家族从山东曹县迁入。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曹殿楹考中武举,授武略骑尉。曹家渐富,买下丁家集和单集两处集市。曹氏族规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义管理集市,八义集于是得名,一度也称曹八集。另一种说法是,清康熙年间,因有8户江湖人士在此结义而称为八义集。
  八义集所产臭豆腐乳久享盛名。相传此工艺为200多年前刘祥胜创制,畅销苏鲁豫皖各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2: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碾庄站 建于1922年。战国时期,古邳地区发生罕见的大地震,随之而来的是洪水。几日内,侥幸存活的人,被滔滔洪水撵到没被淹没的工杅。因为饥饿和疾病,生存下来的只有年轻力壮的人,因此,取名碾(撵)庄(壮)杅。
  赵墩站 建于1923年。据传远古时代这里是一片泽国,百姓靠打鱼为生。湖泊中有一处高墩,姓赵渔民常在此晾网晒罩,生生度日,以此称罩墩。其后繁衍成村落,遂改赵墩。
  邳州站 原名运河、邳县站,建于1923年。邳州历史悠久,古称下邳,1912年改为邳县。1992年撤县建市,改为邳州市。
  炮车站 建于1923年。相传汉末,曹操进攻吕布于下邳,关公在此督造霹雳车,镇以是得名。盛产板栗和黄沙。
  草桥站 建于1924年。据传东汉刘秀走南阳经过这里时,正遇上沂蒙山泄洪。为抢渡镇西郊的沂河,令兵勇割草搭桥而过,遂取名草桥。沂河两岸刘秀大军饮马用过的水沟和水井被当地人称作灰沟、龙池。
  瓦窑站 建于1924年。瓦窑镇历史悠久,唐朝就有岳河城存在。至明朝嘉靖年间,有大量移民从陕西扶风迁来。清朝时,为宿迁县安一乡。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武进士马从凯在此建窑烧砖瓦,盖御前侍卫府,砖瓦质高形美,名声大振,故得名瓦窑。修建铁路时,财主马其任出资定名瓦窑站。如今,砖瓦仍是该乡的传统产品,知名度很高。
  马陵山站 建于1990年,车站因位于马陵岗上而得名。马陵山系沂蒙山支脉,绵延百里。《郯城县志》记载:此山冈陵起伏,形如奔马,故称马陵山。马陵山景色秀丽,古迹众多,是游览胜地。
  新沂站 原名新安镇站,建于1925年。1949年5月由宿迁、沭阳、东海、邳县析置而成,名新安县。1952年,因县名与河南新安县重名,为便于区分,故取在其境内穿过的新沂河的“新沂”二字为地名,车站由此更名为新沂站。车站所在地新安镇,相传清朝曾格林沁率兵在此遛马,取名遛马庄,后谐音为刘马庄。因屡遭兵灾,旧庄荡然无存而建新镇,取“安定”之意而定今名。
  徐塘庄站 建于1925年。离火车站东5公里处,有一村庄叫徐塘庄。庄中有一大财主叫李宝田,李经上下活络,将自己居住的庄名定为此处站名。
  阿湖镇站 建于1925年,在洪庄南8里处。晚清铁路规划时,本经阿湖镇。但因冲了沈家祖坟,沈家买通后改线北移。铁路建成后,仍用规划中的站名。
  昔年,该地有湖,天鹅常栖息。故名鹅湖,后谐其声,演变为阿湖。此地自然资源丰富,有蛭石、水晶石、花岗石等矿藏。
  石湖村站 建于1925年。站北有一个很小的村庄,只有10户人家,俗称十户村。随着人口日俱增加,村子逐渐扩大,十户村就被其谐音石湖村取而代之。
  东海县站 原名牛山站,建于1925年。1957年东海县城由海州迁入牛山镇,因之改名东海县站。东海县有悠久的历史,秦汉时附属郁州,南朝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建东海县,曾一度裁撤。1912年后,撤州建县。因其东临大海,故仍沿用古东海县名至今。
  曹浦站 建于1925年。相传,因村内居民原为曹姓家族,故称曹埠。陇海铁路设站时,因埠、浦两字音近,误写为曹浦站。 
  白塔埠站 建于1925年,车站东北有一座白塔,相传为明时所建,埠以是名。相传很久以前,东小埠一带有一小山,因多有虎狼出没而曰虎狼山。此后,小山渐渐增高增大,虎狼出没无常并伤害百姓。玉皇大帝闻知,为救百姓,就在山上树一“白埠”,镇住此山不增,并逐渐消失,后人称此地为白塔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庄站 建于1925年。包庄是一个包姓为主的村庄。建立农场时,包庄是岗埠农场10个分场之一。由于设立车站,经济文化发展很快,岗埠农场也从数里外搬迁到此,包庄更加繁荣。
  海州站 建于1925年。据考证,四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海州地区繁衍生息。自夏商以来,海州隶属多变,几经易名,至北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称海州,其后一直为历朝州、郡、县之治所及东海、赣榆、灌云、沭阳乃至更广阔境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海州人文荟萃,先民们创造了具有龙山、青莲岗文化交汇特征的史前文化,宋朝石曼卿在此留下读书遗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留下大量诗词,李汝珍以海州风土人情为图景创作了《镜花缘》。
  连云港站 原名新浦站,建于1925年。新浦位于盐河下游,因其南已有板浦,其北则有大浦,故取新浦名之。新浦现为连云港市市府所在地,车站也易名为连云港站。
  盐坨站 建于1925年。盐坨为坨务俗称,原盐集储待销之地叫“盐坨”、“坨地”。
  中云站 建于1987年。东陇海复线改造工程是国家七五计划攻坚项目,铁道部将其确定为中取华东的战略重点工程,1984年开工建设,1987年4月25日投入使用。中云站为该工程新建车站,因临近连云港市连云区中云乡,故而得名。
  云台山站 原名新村站、连云港西站,建于1935年。云台山旧称苍梧山,海拔625米,2000多年前的《山海经》和后来郦道元的《水经注》等许多地理书籍对云台山都有记载和描述。相传400多年前,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曾到过云台山,他笔下的“花果山”“水帘洞”就是以此山为背景。所以,人们又称云台山为“花果山”。1950年代,毛泽东多次说过,孙猴子的家乡在新海连市(1961年10月1日,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花果山。
  300多年前,云台山四周还是汪洋大海。公元1668年的一次大地震,使云台山下的海岸线向北推移了14公里,加之黄河改道,逐渐淤塞成陆地。现在云台山东部仍与大海相连,是典型的变质岩山岳地貌景观。它保留了原岩缓倾的沉积岩单面山地貌,西北坡陡,多呈台阶状,故名以云台。
  墟沟站 建于1935年。墟,就是集市。墟沟由于依山傍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城,因与南城相对,故名北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4月,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巡游七八天,这为他在1918年所著《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中,在这里建东方大港的宏图埋下了伏笔。
  连云港东站 原为连云港站,建于1935年,陇海铁路零公里起点。因前临东西连岛,背依云台山,人们取其“西面连岛朱雀之所,踞云台玄武象端”的吉祥之意,用“连岛”“云台”之首字,命名为连云港。
  1992年11月30日,首列集装箱国际列车从连云港出发,途经中国(4131公里)、哈萨克、俄罗斯3个国家,全程8301公里,运输时间16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欧亚贯通运营。连云港作为东方的起点,地理位置更显优越。连云港城市布局为“双城式”,由海州、新浦、墟沟和连云港四部分组成。目前,新浦与海州、连云港与墟沟已基本连片,成为一座新兴的集旅游、工业、外贸、海港功能与一体的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2: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日发帖回帖都很少,,,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7 22: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很有历史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8 11: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挺不错的{: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8 12: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下看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8 18: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全啊,夹河寨站,沙塘站怎么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1 22: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到铁路论坛上是个好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2 02: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非心、


    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5 09:55 , Processed in 0.08167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