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472|回复: 21

[时讯] 吴存荣: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8 08: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领创新是长三角当仁不让责任
——访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


合肥在线  2014-11-18 07:19   稿源: 合肥在线



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资料照片

  这个阶段,提出新一轮长三角合作,加强区域联动发展,正是解决当下发展要素受行政边界壁垒制约矛盾的关键,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其意义和定位不亚于当年的浦东开发开放

  -今天不能“就长三角谈长三角”,一定要从世界经济格局、从国家战略、从长江经济带发展及创新转型发展的高度,从实现民族复兴百年梦来重新定位长三角,来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和研究规划定位问题。特别要重视体制机制创新,注重顶层设计与规划,真正实现由市场决定要素的分配

  -加强新一轮长三角合作的深刻内涵,是要真正从创新的角度,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探索出新的区域发展体制机制,真正打破行政边界障碍,把长江之龙舞起来

  -用“一体化”的概念强化“都市圈”的意识。长三角若按“都市圈”概念规划,上海有很多可以不做,苏浙皖也有很多可以不做;如果按单个城市理解,就都要做,一体化发展就很难实现同频共振

  -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要仅仅谈经济,更重要的是谈创新能力、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以及环境建设规划及社会管理问题;同时,也不能只重视眼前的发展,还要重视谋划可能出现的挑战及问题

  -长三角要明确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定位,明确努力方向和任务,做到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引领长江经济带的龙头

  -长三角其他城市对上海是有期望的,上海发展得更好,我们更沾光;上海上不去,我们也很难上得去。从宏观上看,龙头城市腹地越大,辐射发展空间才越大,舞台才越大

  吴存荣1963年5月生,在水利系统工作10多年,曾担任过县长、县委书记。2005年起,在合肥市担任领导职务,历任市长、市委书记。2011年10月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

  -本报记者孔令君张杨

  世界看东方,东方有巨龙。
  今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其中指出,伴随长三角明显的区域广化与深化,一个覆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合肥与杭州、南京并驾齐驱,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
  合肥,安徽省会,也是安徽省率先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城市,如何在长三角发展中参与分工合作?合肥的决策者,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着怎样的见解?长三角要一体化发展,做“世界超级经济区”,还有哪些障碍需要破题?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对此都有自己的思考。

  不能“就长三角谈长三角”
  记者:国务院公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有观点把新一轮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当年浦东开发开放并提为“历史新起点”,您怎么看?
  吴存荣:我非常赞同。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深刻转型时期。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边界往往是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鸿沟,这种影响尚未真正消除。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实迫切需要真正实现资源的更高效配置,通过深化改革,让产业合理布局,让资源自由流动,让各地优势充分发挥。所以,在这个阶段,提出新一轮长三角合作,加强区域联动发展,正是解决当下发展要素受行政边界壁垒制约矛盾的关键,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其意义和定位不亚于当年的浦东开发开放。所以今天不能“就长三角谈长三角”,要从全国大格局,从民族复兴来认识和研究规划定位问题。
  记者:新一轮长三角合作最需突破的是什么?
  吴存荣:落实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一定要从世界经济格局、从国家战略、从长江经济带发展及创新转型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定位长三角,来统一大家的思想。特别要重视体制机制的创新,注重顶层设计与规划,真正实现由市场决定要素的分配。这方面,上海自贸区的破冰带了个好头,但还需进一步触及到区域经济联动。我理解,加强新一轮长三角合作的深刻内涵,是要真正从创新的角度,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探索出新的区域发展体制机制,真正打破行政边界障碍,把长江之龙舞起来,真正让中国龙崛起于世界。这个战略意图,诚可谓用心良苦,确实是寄予厚望。

  担好全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角色
  记者:现在有一个词很热,叫做“区域创新体系”,具体到长三角区域,这“体系”该怎么打造?
  吴存荣: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国家核心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谈到过创新,我学习以后深受教育,这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所以要讲“区域创新体系”,就是要突破画地为牢、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区域创新,不能搞各自的“小而全”,而应以区域协同,来推动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关键问题在于整个长三角的区域创新怎么协同起来。我个人建议,一是用“一体化”的概念强化“都市圈”的意识。长三角若按“都市圈”概念规划,上海有很多可以不做,苏浙皖也有很多可以不做;如果按单个城市理解,就都要做,一体化发展就很难实现同频共振。二是交通、人口边界、土地利用、环境建设等规划,都要从国家战略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高度去研究,去统筹协调。
  记者:有观点认为区域一体化的重点是产业转移和布局,但您并未在核心要素资源中提及,那么该怎么看待产业规划?
  吴存荣: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来指导产业规划。因为,长三角区域只要创新搞好了,环境搞好了,经济发展肯定是稳健向前走的。现在恰恰是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方面等负面因素,我们思考得不够、应对得不够。因此,思考长三角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担当什么角色,我觉得责任重大。特别是,长三角区域要担负起创新引领产业率先升级的重任,不能再只讲速度,要率先重视发展质量、发展水平。比如,看上海不仅要看经济总量,更重要的是看上海科学技术水平与美、欧、日的差距,看上海的品牌影响力是否在世界前列,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新一轮长三角合作一定要注意到,各地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体现出各地发展特色和发展水平,在区域内形成优势互补的新格局。具体到每个城市,发展产业也应该有所取舍。比如合肥,多年来把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以增量优化存量,以增量促进转型。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坚持不懈地搞创新,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初见成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是创新,这也是长三角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如果长三角的创新没能站在世界的制高点,必然会对全国创新有影响。当务之急就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现更高层次发展。

  明确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定位
  记者:有人说,发达国家经济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到了“明天”,我们该怎么办?
  吴存荣:现在就要考虑。到了“明天”我们应该要更美好,要比发达国家的经济环境更好,人民生活更好。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要仅仅谈经济,更重要的是谈创新能力、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以及环境建设规划及社会管理问题;同时,也不能只重视眼前的发展,还要重视谋划可能出现的挑战及问题。就像我们现在讲科技创新,一旦出现颠覆性的技术,就会拉大发展差距,造成新的落后。所以,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划,要从世界发展格局着眼。要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关键在于今天,不能走跟随式的路子,应该走创新之路。
  记者:上海最近一直强调,要正视自身的“不适应”,技术革命、业态变化,会让我们既有的优势一钱不值,还可能成为负担。
  吴存荣:落后的产能和技术很明显会成为负担,这已被事实所证明。在传统行业方面我们进步很快,一些国外人士认为,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最终竞争不过中国,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投资生命科学、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我们与他们的差距较大;同时,在传统产业领域,他们注重把研发放在本国,把生产放在亚洲,市场却面向全球,我们辛辛苦苦打工赚的钱,又被他们通过其他方式给赚回去了。所以,在新技术、新业态方面,长三角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久前,上海宣布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样的发展定位非常精准。现在,长三角要明确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定位,明确努力方向和任务,做到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引领长江经济带的龙头。

  其他城市对上海有期望
  记者:我们注意到,合肥有个口号叫“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在上海科创中心和合肥创新高地之间,怎么联动?
  吴存荣:首先应有这样一种认识,科技创新必然需要体制机制创新,进而推动区域创新。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和研发中心,国际领先的新科技、新技术,最新商业模式,一般都先转移到上海,这是上海的独特优势。第二,上海要成为一个吸引国际高科技人才研发中心、创新要素聚集的中心。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商务成本低,可以从上海吸引一些产业人才来发展。其次,可以发挥好服务优势创造好一个好的小环境。上海可以成为研发中心、辐射中心;合肥规划建设成为一个先进制造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记者:合肥和上海,可形成怎样的新型关系?
  吴存荣:应该是竞合关系,是互惠互补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合肥等城市参与人才竞争对上海也不是坏事,也会倒逼上海进一步改善人才环境,不能只是有钱人到上海,更要吸引创新人才、科技人才到上海。最新的研发成果,也不一定非要在上海转化,可以在合肥或周边其他城市转化,上海可以成为技术源头,而不是一般的加工制造中心;上海是人才中心、创新中心,但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平台都集中在一起,生产平台可以放在内陆城市。在这一点上,长三角其他城市对上海是有期望的,上海发展得更好,我们更沾光;上海上不去,我们也很难上得去,实际是这样一种关系。从宏观上看,龙头城市腹地越大,辐射发展空间才越大,舞台才越大。从全国看,长三角区域发展好了,也能“可复制、可推广”。
  记者:描述一下您心目中未来的长三角。吴存荣:一定要走共同发展之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就要让各地在互动协调中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我的梦想就是,长三角应该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特别是,要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样板和领头羊。创新是上海的责任,也是长三角区域的共同责任,更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这是非常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08: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4-11-18 08:49 编辑

市党政代表团赴宁波杭州南京学习考察
在全面等高对接中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发展


合肥在线  2014-11-17 05:04   稿源: 合肥在线-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精神,11月11日至1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率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宁波市、杭州市、南京市学习考察。市长张庆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熊建辉,市政协主席董昭礼等参加学习考察。

    在宁波市,吴存荣一行考察了宁波南部商务区、高新区研发园、均胜投资集团、江东区和丰创意广场、宁波江丰电子材料公司和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其间,召开两市交流座谈会,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吴存荣分别讲话,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勇、市政协主席唐一军出席座谈会。在杭州市,吴存荣一行考察了海康威视、华三通信、中南卡通、中控集团等企业和“智慧e谷”、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其间,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会见了吴存荣等市党政代表团主要成员,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市政协主席叶明参加会见。在南京市,吴存荣一行考察了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紫东国际创意园、苏宁云商、中国(南京)软件谷、华为南京研究所和智慧南京中心;其间,召开两市交流座谈会,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吴存荣分别讲话;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张庆军分别介绍了两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刘奇说,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底蕴深厚的古城、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近年来在跨越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让我们感到由衷钦佩。新的城市战略定位后,合肥将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扮演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宁波与合肥同属长三角经济圈,结为友好城市12年来,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合作成果。希望两市以此为契机,在港口经济、科技创新和城市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龚正说,这些年来,合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情况下,坚持走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之路,始终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发展后劲很足,合肥模式、合肥样板中的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此次合肥市党政代表团来传经送宝,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两市加强联系、相互促进,互赢共赢、共同发展。

    杨卫泽说,合肥与南京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人文相通。近年来,合肥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发展成就令人振奋。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立足改革开放谋划发展的新棋局,也为两市合作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希望两市共同努力,进一步推进政策设计衔接和合作领域拓展,取长补短,融合互通,携手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吴存荣说,这次赴宁波、杭州、南京学习考察,主要是学习借鉴三市在经济建设特别是推动“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上的成功做法和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进一步增进了与三市的交流,加深了友谊,深化了合作,取到了真经。合肥虽然成为与南京、杭州具有同等地位的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副中心之一,但差距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也是发展阶段性上的,既有有形的差距,更有无形的差距,在思想观念、发展意识和发展氛围上尤为突出。这次学习考察中,甬、杭、宁等先发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发展速度之快,发展成就和品质之高,令人震撼。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先发地区浓厚的发展氛围,更增强了我们加快追赶步伐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合肥要全面融入长三角,除了交通、产业等对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支撑、发展环境、人才队伍和作风转变上对接。我们要坚决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防骄破满、拉高标杆,见贤思齐、等高对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先发地区为榜样,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加快合肥“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步伐,加快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国际化都市区名至实归的综合实力,不断开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局面。

    宁波市领导王剑波、万亚伟,杭州市领导许勤华、徐立毅,南京市领导靳道强、徐金万、项雪龙、罗群等先后陪同学习考察或出席座谈、参加会见。市领导杨思松、汪卫东、王翔以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参加学习考察。 (宗合 解光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08: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拨款1000亿在东边建个东部新城就好了。对接长三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08: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差距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也是发展阶段性上的,既有有形的差距,更有无形的差距,在思想观念、发展意识和发展氛围上尤为突出。   吴这个说的不错,首先要知道差距,认识到不足,再制定相应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08: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存荣调研安徽名人馆布展情况
在精益求精中打造大气精致的文化品牌


合肥在线  2014-11-17 05:04   稿源: 合肥在线-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讯 昨天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调研安徽名人馆布展情况。他强调,安徽名人馆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推进的重大文化项目,为展示安徽文化打造了新的平台。要加大推进力度、优化布展工作,在精益求精中打造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合肥的城市文化和品牌影响力,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增光添彩,为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领导张庆军、熊建辉、董昭礼、凌云、钟俊杰、吴春梅等参加调研。

    安徽名人馆是全面展示皖籍历史名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馆内主体装修基本完工,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布展工作。走进馆内,吴存荣等逐个展厅察看,具体询问布展工作情况,与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研中,吴存荣说,当前,我市正在朝着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阔步迈进,必须拉高标杆,特别是,要不断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力度,传承江淮地域文化,打响特色文化品牌。安徽名人馆是我市文化建设的精彩一笔。建设单位要加快进度,尽快完成周边环境整治、绿化等工作;布展工作要加快推进,更好地展示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风采,力争早日开馆。

    吴存荣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布展工作。在人物展示方面,选择人物要尊重历史、立足全省,避免遗漏、偏颇和争议;文字表述要准确规范,仔细核对好史实;塑像、标牌、字体等大小要和空间相协调,使其更加大气醒目。要从参观者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人物介绍既要简单明了,又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物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一目了然;同时,要突出重点、体现层次、分好类别,把重点内容放在醒目位置,对重点名人进行浓墨重彩地展示。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参观者通过声光电的效果领略安徽丰富的人文资源,给人视听冲击力。要进一步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以开放的思路进行设计,不拘一格充分利用好空间,使场馆处处体现安徽元素、处处彰显文化气息。

    市长张庆军说,要在人物展示的内容、解说等方面下功夫,将人物置身在一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展示,实现宏观与具体相结合,让不熟悉安徽历史的参观者也能看得明白、长了知识。要在展示中将人、物、事相结合,充分展示与安徽相关的物件、资料等,让展示内容更加丰富。 (宗合 宗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09: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sangguo


    {:5_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09: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专打苍蝇的杀手
拆迁都能把你玩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09: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专打苍蝇的杀手
拆迁都能把你玩死
依然七里香 发表于 2014-11-18 09:18



    1000亿估计不够拆迁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09: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其实蛮中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0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很看好的吴胖子,特别是那颗炽热的合肥心{: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09: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合肥的侠们


    无为之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11: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价还长呗{: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11: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无常 于 2014-11-18 11:43 编辑

孙是非常态时期天降合肥的一个机遇,可遇不可求。吴是常态合肥时期,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而又踏实 实干的官员。可以看出他热爱合肥,时时刻刻把自己当作合肥的一员。今后合肥都将是常态化发展,万事都要靠点点积累,策马扬鞭的情景会很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8 23: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哦,顶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9 07: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去苏州去宁波,不好好学学苏州怎么搞GD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1 18:50 , Processed in 0.04850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