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4-11-4 09:54 编辑
合肥在国家角度上的定位演变
85年:安徽省的政治中心; 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
---------粗糙,毫无建树
96年:安徽省省会,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安徽“一线(马芜铜池安)两点(合肥黄山)”的重要的一点
----------无“经济中心”的说法、
2001年: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及现代制造业基地。
----------首次提到“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基地”
2006: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
--------首次提到“中心城市”这个词
2010年:提出安徽双核之一,为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
---------首次提出“经济圈”,首次提出“核心城市”,但是仅仅是双核之一
2011: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首次跳出安徽框架,站在“长江中下游”角度
2014年: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副中心城市之一,合肥都市区
--------首次有“全国性”“都市区”这个词,首次提出与长三角南京杭州并列 为副中心城市之一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