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386|回复: 21

[规划] 《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全文发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1 16: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4-8-21 17:03 编辑

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公布 7大现代服务业首次列入规划

2014年08月21日 来源:合肥市政府

  8月21日上午,记者从合肥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肥市正式发布了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其中,中介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医疗健康产业、养老服务业、气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7大现代服务业首次列入规划,市民将享受到更加全面、完善的便民服务。

家庭服务
社区便民服务升级 生活所需应有尽有
规划内容坚持“便民、利民、惠民”,将开展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在社区重点配置社区菜店、便利店、早餐、家政服务等业态和中介、修理等便民服务,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开展物流配送、订购、商务服务、刷卡支付和代收代缴等综合服务。
“通过政府投资、产权回购、租赁等形式建设公益性直销菜市场,在人口相对较多、居民购菜不便的城市新区开设社区蔬菜直销店。”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还将实施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工程,将开展争创示范菜市场工作,逐步提升标准化菜市场的档次和管理水平。”
在家政服务方面,合肥市将加搭建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市推广“35114”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在餐饮方面,建立大众化餐饮体系,推进主食产业化、团体膳食、社区厨房、专业化营养配餐等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网络营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全方位为居民服务。

医疗服务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 急救反应时间快
根据规划,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所有困难人群。
各级财政将逐步提高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城镇职工年均工资、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和上年度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另外,合肥市进一步建立健全以“120”为中心的全市医疗急救网络,将“120”急救资源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机整合,使城区内医疗急救服务半径缩短到3-5公里,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

养老服务
构建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如今,养老服务需要日益增长。规划表明,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具有合肥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5张,所有城市社区拥有符合标准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根据规划,合肥市将建立以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委托运营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或运营老年人供养、社区照料、老年食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为老服务项目。支持企业和养老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
同时,引导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优先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服务。

气象服务
未来天气预报更准确 灾害预警提前35分钟发布
气象预报、灾害预警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20分钟发布,目标人群覆盖率达85%以上。到2017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88%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30分钟发布,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0%以上。
到2020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35分钟发布,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5%以上,形成观测自动化、预报精准化、服务均等化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
另外,合肥市将全面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时机,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切实增强社会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自救应对能力。建设合肥气象科普馆,全面普及气象科技知识。

电子商务
重点推进电商产业园项目 实现公共场所无线网全覆盖
按照规划,合肥市将逐步建成2-3个产业集中度高、带动力强、在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集聚区,规划到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零售额超过700亿元。到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零售额超过1000亿元。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零售总额超过1600亿元。
重点推进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合肥)动漫创意电子商务产业园、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园、滨湖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徽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徽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合肥华南城电子商务园、安徽白马电子商务产业园、巢湖经开区安徽电商谷等项目。
同时,合肥市鼓励电商企业在便民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养老服务等领域扩大电子商务应用。将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发展,实现“光纤到户”全市域覆盖,重点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
除了电子商务,另外服务外包产业、软件和新兴服务业、物联网和文化产业5大新兴服务业是此次规划的重点。根据规划,到2020年,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超过1000家,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达到2100亿元;物联网产业年产值超3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4-8-21 17:33 编辑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已经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4年7月24日    

                    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14-2020)

                        二〇一四年七月


全文链接》》》》》》》

http://www.hefei.gov.cn/n1070/n3 ... 78926/35188637.html



    ——总量目标。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4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4%左右;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3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50%。

  ——结构优化目标。立足中部,面向全国,全面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服务外包中心,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产业布局目标。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1331”空间发展战略,构筑“一核引领、多区联动”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形成点、线、面相辅相承的总体发展格局。

  ——体制机制创新目标。优化发展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1、现代物流业。

  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建成东中部地区物流中心城市、区域性航空物流基地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40亿元;到2017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9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重点培育和吸引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知名物流企业,培育3-5家业务辐射全国、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物流企业,引进5-10家国内外一流的物流企业,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力争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市重要产业。

(1)优化物流业布局。充分利用合肥综合保税区、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合肥港综合码头、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铁路货运通道、新桥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等平台优势,规划和建设一批物流基地,提升我市物流业的核心集聚功能。利用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发展航空货物运输和空港物流为突破口,将合肥打造成为区域性航空货运中心、航空基地及维修中心,使航空物流成为促进合肥物流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专栏1  现代服务业物流类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中国合肥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合肥华南城、宝湾物流、新桥航空物流园、合肥港综合码头、冷链物流等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2、金融服务业。

  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业规模良性扩张和效益稳步提升。通过扩大金融业市场开放、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全面建设征信体系,构建以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为核心的金融产业布局,将我市建成运行稳健、结构合理、体系完备、功能完善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全国金融综合服务基地。到2015年、2017年、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50亿元、470亿元、750亿元,年均增长16%,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5.4%提高到8%,基本建成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1)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积极争取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及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整合、扩大地方性金融企业规模,探索成立本土化金融控股公司,推动优质金融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和发展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工作。大力发展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财富管理、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代理、经纪等金融服务中介机构,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多样化金融服务体系和全方位的金融发展格局。


专栏2 现代服务业金融类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金融服务基地,安徽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等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3、科技服务业。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形成产业要素集聚、市场主体活跃、产业布局合理、带动效应显著的科技服务体系。到2015年,建成优势产业公共研发设计平台2个,综合性或专业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0个,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0家,产学研合作实体800个,建成研发服务产业集群;建设国际技术转移机构2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8家。到2017年,建成优势产业公共研发设计平台4个,综合性或专业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2个,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00家,产学研合作实体1000个;建设国际技术转移机构3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10家。到2020年,基本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基地。

  (1)完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服务为支撑,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构建支撑新兴企业产品开发、工业设计、实验认证的开放式、市场化的公共设计服务机构,探索构建专业化设计服务与先进制造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新机制,推动研发设计服务领域的延伸和服务模式的升级。依托合肥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打造科技中介基地,培育机制模式新、生存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科技服务机构,构建专业化服务平台。培育独立的第三方设计服务机构和一批专业化设计服务企业,提高研发设计服务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能力。加速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与技术咨询等方式,全面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支持研发设计服务体系、集聚区、重点项目、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2)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鼓励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成立服务业战略联盟,引导研发设计、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吸引跨国公司在合肥设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或与本地企业、科研院所、大学共同成立研发机构。鼓励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开展本土化的技术创新活动,加强同合肥经济和科技活动的联系,发挥人才和技术溢出效应。加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高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4、中介服务业。

  以健全中介服务业门类、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信力为重点,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中介机构。到2015年,全市中介服务业市场主体力争达到3万家,培育和引进国内外著名中介机构10家以上。到2017年,全市中介服务业市场主体力争达到5万家,培育和引进国内外著名中介机构20家以上。到2020年,全市中介服务业市场主体力争达到8万家,培育和引进国内外著名中介机构50家以上,全市中介服务业门类拓展到60个以上,从业人员约30万人,建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诚信规范、集聚和辐射效应充分显现的中介服务业高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5、会展业。

  结合合肥产业基础、科教禀赋和交通优势,打造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到2015年,全市年举办会展场次达到180场,会展企业达到200家,从业人员达到万人以上,展览使用面积年均保持在180万平方米以上,会展业发展处于中部省会城市前列。到2017年,全市年举办会展场次达到190场,会展企业达到220家,从业人员达到15000人,展览使用面积年均保持在19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全市年举办会展场次达到200场,会展企业达到240家,从业人员达到18000人,展览使用面积年均保持在200万平方米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

  (1)走专业化之路,大力培育会展品牌。依托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积极申办和引进全国性展会。促进会展业与本地优势产业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汽车、农业、环保、物流、工程机械等专业会展的层次和水平,打造家电、建材及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博览等专业会展品牌,不断扩大合肥知名度和美誉度。

  (2)走合作化之路,融入区域会展城市群。通过股份合作、兼并、收购等形式,整合区域会展资源,积极融入长三角、中四角会展城市群,构建区域会展联盟,在更广泛空间上配置资源,使各地会展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形成具有集群优势的区域会展产业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区域大型会展集团。

  (3)走现代化之路,优化会展业软硬件环境。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重点,对现有会展场馆进行改造和扩建,完善展馆综合配套设施,扶持发展会展业相关服务业,不断提高展馆现代化水平。

专栏3 现代服务业会展类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及配套工程、华南城会展中心、浙商城、合肥综合保税区展示中心等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1、商贸流通业。

  以扩大消费和保障供应为主线,以改革创新、政策支持、项目带动为支撑,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现代商贸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商贸中心。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50亿元,年均增长15%。到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50亿元,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00亿元,年均增长15%。

  (1)依托重点项目带动,打造集群品牌和特色商业街区。实施主要地铁站点商圈发展规划,推进长江路、淮河路片区等老城区商业网点的升级换代和功能更新,重塑中央商务区。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并举、功能开发与业态建设并重,加快滨湖新区、地铁沿线、高铁南站等重点区域商业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七桂塘、城隍庙等特色商业街建设,加快建设北城世纪城、华南城、万达文旅城等一批超10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进一步增强省会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专栏4  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类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城隍庙区域改造、长江路淮河路沿线改造、地铁沿线、铁路南站片区、万达文旅城、北城世纪城等商业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2、家庭服务业。

  坚持“便民、利民、惠民”,重点发展社区菜店、便利店、早餐、家政服务等重点业态和便民服务,着力形成商业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齐备、服务质量优良的社区商业和家庭服务业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3、房地产业。

  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1年至2015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000亿元,其中,住宅开发投资4000亿元。2011年到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7600亿元。2011年到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1万亿元。2011年至2015年,累计规划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2.3万套。2014年至2017年,累计实施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8.6万户,规划建设棚户区改造(危旧房、城中村)安置房13.4万套。

  (1)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给,合理确定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积极发展商业、旅游、文化、养老、都市工业园等各类型地产。

  (2)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形成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进一步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实施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差别租金、分类保障和梯度补贴。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支持政策,通过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财政贴息、发行企业债券等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

  (3)转变建筑生产方式。积极发展建筑产业化,推进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建设,逐步实现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部件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和建设全程管理信息化。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产业链资源,鼓励设计、开发、部品生产、施工、物流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型建筑产业化企业,初步形成建筑产业集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4、旅游业。

  加快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打造环巢湖国际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2017年、2020年,力争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分别达到7000万人次、8500万人次、107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600亿元、850亿元、1070亿元。

  (1)着力优化旅游发展布局。加快形成合肥旅游“一圈两城四翼”的空间布局,即一圈:环巢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圈;两城:合肥旅游中心城市、巢湖旅游度假城市;四翼:东部山水休闲旅游翼、南部康体休闲旅游翼、西部人文休闲旅游翼、北部乡村休闲旅游翼。积极设计北岸生态观光游、北岸人文景观游、南岸观光体验游、南岸美好乡村游、环湖水上风光游、环湖自驾游等旅游产品。

  (2)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万达文化旅游城、中庙—姥山岛景区、滨湖湿地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提升包公园等一批重点景区内涵,加快创建三河古镇等5A景区,提升我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编制《合肥市休闲度假旅游规划》,积极发展温泉、乡村、康体、生态、娱乐等为特征的休闲度假产品,推动汤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半汤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力度,打造一批特色旅游购物街区。

  (3)创新旅游市场开发手段。以环巢湖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塑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形象,实现由景区宣传促销向塑造旅游城市整体形象转变。重点发展国内旅游,有序发展入境旅游。以省内旅游为依托,面向长三角,做大珠三角、津京唐、中原和西北旅游市场,实现国内旅游跨越式发展。设立合肥市旅游信息中心,通过网络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旅游电子商务等业务。创建智慧景区,2020年底前实现重点旅游景区全覆盖,全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5、医疗健康服务业。

  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康复疗养和全民健康管理,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到2015年,完成未来几年我市三级综合性医院、三级专科医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划布局。到2017年,依托合肥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整合在肥所有医疗卫生资源,完成医疗、预防、保健等健康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到2020年,实现卫生资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和数量日趋合理,基本建成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体育健康产业,力争用5-8年时间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健康产业集群。到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0.5%,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到2017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0.7%,从业人员达到4万人。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 %,从业人员达5万以上。

  (1)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所有困难人群。各级财政逐步提高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城镇职工年均工资、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和上年度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2)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以“120”为中心的全市医疗急救网络,将“120”急救资源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机整合,使城区内医疗急救服务半径缩短到3-5公里,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五县(市)分别在县级医院建立县“120”急救分中心,在各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急救分站,使医疗急救网络覆盖到每个乡镇。建设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整合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和医疗急救等公共卫生资源,全面提升我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强化医疗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到2015年,全市80%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基础管理水平达到省级标准,各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市级以上规范要求,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服务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年达标率达100%。

  (4)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充分利用半汤温泉疗养院的温泉优势,加快健康体检、康复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开发半汤温泉旅游疗养胜地的“引爆点”。加快“医养结合”项目实施,推进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护理中心建设,做好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房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进国际一流医院或医疗投资集团来合肥投资新建或合作兴办高端医疗机构。在滨湖新区和北城区建设优质医疗园区,园区涵盖1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三级肿瘤医院、1所三级妇产医院、1所三级口腔医院和1所医疗保障中心,其中在滨湖新区医疗园区的三级综合医院为国际医院。

  (5)培育体育健康产业集群。以“一核、九区、一圈”建设为引领,推进我市体育健康产业集群化发展,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其中,“一核”为城市核心区,以合肥体育中心、省(市)全民健身中心为依托,建设体育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培训、健康恢复、体育中介等产业。“九区”为9个体育健身休闲功能区,即肥东县元瞳马术运动健身休闲功能区、肥西县紫蓬山户外运动功能区、长丰县元一高尔夫健身商务度假功能区、庐江县水疗养身功能区、巢湖市体育健身休闲功能区、瑶海区体育健身休闲功能区、庐阳区田园生态运动休闲功能区、蜀山区大蜀山及森林公园运动养生山吧功能区和包河区体育健身休闲功能区。“一圈”为环巢湖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以巢湖为依托,按照“拓展建设、提升品质、彰显特色”的要求,打造环巢湖马拉松、自行车等精品赛事。



专栏5 现代服务业医疗健康产业类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合肥医用放射线治疗中心、高端眼科医院、安徽半汤温泉疗养院、合肥国际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等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6、养老服务业。

  坚持保障基本,注重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机制,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壮大养老服务产业,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到2015年,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特定困难老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到2017年,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居家养老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惠及老年人群。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具有合肥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5张,所有城市社区拥有符合标准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养老服务知名品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7、气象服务业。

  到2015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提前20分钟发布,目标人群覆盖率达85%以上。到2017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88%以上,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提前30分钟发布,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0%以上。到2020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提前35分钟发布,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5%以上,形成观测自动化、预报精准化、服务均等化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


专栏6 现代服务业气象服务类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多灾种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合肥气象科普馆、合肥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国家级都市设施农业气象试验基地以及合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等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7: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1、服务外包产业。

  抢抓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机遇,坚持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相结合,主体培育与产业集聚相结合,按照“产城一体化、产业特色化、区域差异化”的原则,促进服务外包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把合肥建设成为中部一流、全国领先的服务外包中心城市。到2015年,全市服务外包企业超过500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签约合同金额达到20亿美元。到2017年,全市服务外包企业超过800家,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以上,签约合同金额达到25亿美元。到2020年,全市服务外包企业超过1000家,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签约合同金额达到40亿美元。

  (1)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层次,重点发展软件与研发设计、金融后台服务、呼叫中心、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高附加值外包服务。积极推进国际研发服务外包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一批知识价值高、市场前景广、产业带动明显的服务外包特色领域。大力发展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加快发展与制造业联动的研发设计、采购与营销、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积极拓展离岸外包业务,紧盯欧美、日韩、港台等主要经济体国家(地区)发包市场,拓展以工程设计、工业设计为主的新兴市场,强化国际服务外包接包能力,形成在岸、离岸外包并举的发展格局。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服务外包招商与制造业招商同步推进,及时跟踪掌握国外服务发包商的动态,充分利用全市现有各种招商服务平台,组建专业招商团队,以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家为重点,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展专题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地区性总部、研发中心、共享中心等,着力引进一批龙头服务外包企业。

  (3)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服务外包园区布局,打造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服务外包集聚区。完善园区交通、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增强园区聚集力,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积极与国内外先进服务外包园区开展合作,共同建设运营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加快合肥“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基石工程”中部中心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和配置聚集区的公共技术服务资源,提供共性技术支撑、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服务等公共服务,促进产业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鼓励主城区利用楼宇发展服务外包。


专栏7 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类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中国呼叫中心之都、高新区动漫及服务外包基地、经开区南艳湖高科技产业基地、滨湖新区服务外包园区、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二期、瑶海物联网产业园等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1 06:28 , Processed in 0.04991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