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5-27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日报讯
明日上午,华中地区首条民间金融街将在武汉市江汉区前进四路揭开“红盖头”,这是我国继广州、成都之后,全国第三条民间金融街。
该街北起京汉大道、南至中山大道,全长888米。原来的前进四路,电子、五金、典当行、小餐馆云集,业态杂乱。如今从中山大道走进这条街,眼前景物焕然一新。道路两侧是整旧如旧、具有民国特色的“里份”式建筑,小贷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各类民间金融公司扎堆亮相,昔日的电子一条街腾笼换鸟华丽转型。
2012年,武汉筹备建设民间金融一条街,在5个候选街区中,凭借金融底蕴和已有“草根”金融机构雏形的前进四路最终夺魁。
江汉区介绍,武汉民间金融街受到热捧,目前共收到企业入驻申请200余份,有168家企业已经或即将入驻,最终形成了三大功能区,聚集近10类金融业态。金融街的南部草根金融集聚区,保留了原典当行、寄售行等53家民间金融机构,引进甘肃瑞鑫集团打造保险和消费金融市场,全天24小时营业;中部金融新业态核心区,吸纳小额贷款、担保、投资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近百家机构;北部财富管理机构集聚区,现有9家银行,拟进一步引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业态的财富管理机构。
明天开街的武汉民间金融街将创下多个第一:建设全国第一家民间资本服务中心;全国第一家网络公益平台;组建全国第一家民间金融沙龙……几个月后,还将公布武汉民间金融价格指数,发布民间融资利率、供需等信息,成为华中民间金融风向标。
武汉市金融办主任方洁说,民间金融街不仅要形成金融机构扎堆效应,更重要的是在江汉区先行先试,如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通过市场力量降低交易成本,打通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瓶颈,倒逼民间金融改革。“民间金融街将是中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容许试错,但改革精神必须一往无前。”
据预测,武汉民间金融街最终将容纳逾300家各类金融机构,每年产生500亿元金融业总产值,成为撬动1000亿元以上民间资本的华中民间金融极。
江汉区点燃金融中心主引擎
中部“金融谷”流金淌银
中部首条民间金融街明日启幕,大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天平上再添厚重砝码。
谋弈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棋局中,金融业被认为是决定成败的重要落子,其中金融布局的核心一极正是我省服务业示范“领头羊”江汉区。
33.43平方公里的江汉区,是全市面积最小的区,却汇聚了在汉九成以上的世界500强,200米以上的高楼也大多落户于此。
以建设大道与新华路交会处的“金十字”为中心,周边约7平方公里,正是湖北省唯一打造的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汉口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漫步金融集聚区内的建设大道,中外资银行、证券、保险鳞次栉比,汇聚万亿财富,吞吐金融风云,民间誉之的中部“金融谷”自此而立。
百年沧海 率先转型
1861年,汉口开埠。
2年后,英国麦加利银行来汉设立营业机构,到1925年,以江汉路和中山大道为核心,聚集了中外银行、钱庄、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200余家。
一时间,洋行鼎盛,贸易融亨,金融业务“驾乎津门,直追沪上”。“东方芝加哥”的绝代风华,江汉区根植百年的金融基因,由此肇始。
斗转星移。上世纪90年代,沉寂多年的武汉掀起一轮轮大建市场的热潮。中心城区的江汉区却停下脚步,“空间狭小,人流密集,产业发展该怎么办?”
江汉之问,激荡着江汉人重振金融雄风的梦想。
1997年,当大多数国人还不知现代服务业为何物时,江汉区已开始启动转型,在全省率先建设现代商贸金融区。
诺贝尔奖获得者、着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提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国际化的7项指标,第一位的指标是:主要的世界和区域性金融中心。
这一论断恰与江汉区的决策不谋而合。
转型发展,打造武汉金融舰队征程启幕。
多个指标 武汉领跑
如今,沿新华路和建设大道的“金十字”走过,广发银行大厦、汉江国际、民生银行大厦、新世界国贸、建银大厦、招银大厦……一幢幢大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组数据显示江汉区金融分量:在江汉,金融总注册资本金全市各区第一;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主业注册资本金全市各区第一;金融机构数量全市第一。全国性金融总部在汉有10家,其中6家在江汉区。去年,武汉金融机构存款接近1.5万亿元,占全省半壁江山,其中江汉区市场份额拔得头筹。全市30多家中资银行省市分行,一半在江汉区;外资银行数量绝对领先。
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小贷、互联网金融,还有安永、德勤等一大批国际性金融财务服务类公司云集在此。
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江汉区为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同年江汉区获得全省唯一“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称号。
2011年江汉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支持的“一市两区”(广州市、上海闸北区、武汉江汉区)国家试点单位之一。
近几年,世界500强的英国渣打银行、新加坡富登小额贷款公司、华泰寿险、国泰财险、渤海银行等一大批机构纷纷入驻江汉金融业集聚区。
渣打银行武汉分行行长潘希望说,吸引渣打的,是江汉区已形成金融组团的领先优势,成为全市服务业要素最富集区域,落户这里是渣打的不二选择。
发展红利 上天入地
打造中部金融中心,江汉争做主动力。但冷静的江汉人也常常静下心来思考:最大的困难是面积狭小,江汉区可用于开发的存量用地不足30%,而且用地整合难度大。下一步,江汉区金融的重量级名片该如何擦得更亮?
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指出,江汉区一定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提档升级,注重品质,控制密度,宜业宜居,努力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向改革要效益,向制度要红利。江汉区再次吹响改革“集结号”。
作为中国现代服务业和全省金融改革“试验田”,江汉区在服务业的体制机制上进行了八项创新,涵盖产业、土地、人才、统计等各方面。
土地面积不够怎么办?江汉区正在编制中期旧城改造计划,对全区划出2005个土地单元进行分析。江汉虽然空间小,但只用了8%的土地就支撑了全区 752亿元GDP,“这说明还有空间,与沿海城市比,他们的中心城区同样面积不足、但GDP领先,我们还要加紧缩小差距。”
目前江汉区已决定,产业用地规模的比重力争提高到全区土地规模的20%。
扩大发展,上天入地。目前,江汉金融聚集区内有14个项目正在开发,每个楼宇都是超高层建筑,平均每个开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相当于2个武广。
新一轮金融空间规划正在谋划。该区金融聚集区将扩面,在南部建设民间金融街,凝聚民间金融力量;在中部的建设大道“金十字”金融聚集区继续吸引金融总部;在武汉中央商务区开拓新的金融战场,关注更多的金融和服务业新兴业态,并争取建设金融要素市场。
中部“金融谷”,振翅高飞,高昂向上的蓬勃力量!
八大创新机制扶持金融业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全省唯一省级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江汉区在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上进行了八项有益尝试。
投融资——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将原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全民创业资金、财源建设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专项资金进行整合,规模达2亿元。
土地资源管理——编制完成《江汉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发展规划》,并组建江汉区城区改造和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保障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服务业创新——分别在百货零售和酒店餐饮业中选择1家企业,通过建立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搭建服务保障标准框架,改善经营环境、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营档次。
开放合作——建立经常性对外联络交流机制,成功引进国内500强企业上海外服有限公司,加强辖区金融企业与上海外服金融后台外包服务合作,为引进世界500强、大金融机构在江汉设立地区总部创造条件。
政策扶持——制定实施《江汉区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意见》、《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楼宇总部经济发展财政政策》。
统计监测——在全省率先建立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做到全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制定服务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确立调整方向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人才支撑——制定《关于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重点引进和培养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高层管理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等。
社会管理——整合各部门资源,以城市管理网格化系统为依托,推进“智慧江汉”建设,初步实现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成功创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