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2004009
大故宮計畫壹、緣起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本院)以典藏華夏文物馳名於世,收藏主要源自清宮,集千年皇室精華,藏品含括器物、書畫、圖書文獻及亞洲文物等近70萬件,洵屬世界珍貴的文化資產。
本院自民國54年在臺北外雙溪建館復院,其後雖經歷五次小規模擴建與增建,然48年前的博物館建築設計,已不足以應付博物館專業的快速成長與變化。現今博物館除傳統功能外,已與人們休閒育樂生活密切結合,並涉及文創與觀光產業以及數位科技的發展。本院必須因應國際博物館的發展趨勢,從組織改造和調整人力導入專業經營,擴大博物館機能,帶動文創觀光產業,肩負國家文化整體發展,這是推動「大故宮計畫」的基本思維。
再者,自97年政府推動兩岸開放政策以來,配合本院精心策劃各項常設展與特展,造成參觀人次屢創新高,從97年參觀人數2,244,284人次,至101年已增加為4,360,815人次,平均每日近12,000人次,特殊節日更創17,000以上的單日參觀人數。在日益劇增的參觀人潮下,更凸顯本院50年前設計之老舊建築體受限於當時之技術規範標準與經濟條件等,至建築結構體淨空受限,如天花板不夠高、展覽及公共接待服務空間嚴重不足的窘境。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民國101年業務目的旅客雖呈現負成長,但觀光目的旅客仍維持正成長,足見在國際經濟環境困難的情形下,臺灣的觀光產業及旅遊發展前景仍然看好。預估三年後來臺觀光旅客將突破1000萬人。以現階段來臺旅客中約有7成至故宮參觀的比例來看,至105年入館參觀人數將超過700萬人。為推動觀光產業,交通部觀光局積極辦理「觀光拔尖領航方案(98-103年)」及「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101-104年)」,以永續、品質、友善、生活、多元為核心理念,落實「拔尖」、「築底」、「提升」三大行動方案:對內,增進臺灣區域經濟與觀光的均衡發展,優化國民生活與旅遊品質;對外,則強化臺灣觀光品牌國際意象,深化國際旅客感動體驗,建構優質的旅遊環境。在這些具體的觀光政策中,本院均被賦予重責。
再者,馬總統提出「文化興國」作為「黃金十年」的施政方針之一,僅次於「創新強國」,位列「六國論」第二順位;主張文化是臺灣的關鍵實力,唯有將文化提升匯聚成整體國力,臺灣才能以小搏大,永續經營。本院為配合「文化興國」政策,維護國家形象及展現實至名歸國際頂級博物館地位,亟需排除萬難,就軟硬體進行全面性與整體性擘劃,積極推動「大故宮計畫」實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該計畫以國家文化建設的宏觀視野出發,以「形塑典藏新活力,創造故宮新價值」為願景,除戮力提升典藏、保存、研究、展覽、教育及育樂等現代化博物館功能外,同時也藉著豐富的典藏,開放應用(Open data),為文化創意產業界注入活水源頭;並發揮博物館專業功能,提供優質的服務,策劃內容充實且具特色的展覽,帶動國內文化觀光產業發展。
民國99年元旦馬英九總統指示故宮指導委員會召集人林百里與周前院長功鑫著手研擬「大故宮計畫」作為中華民國重要的文化建設。100年1月19日在總統府召開第一次「大故宮計畫籌建工作簡報」,馬總統特別強調:「希望經由此重要的文化建設,讓中華民國受到世界矚目,這是我國整體發展必然趨勢。」又言:「臺灣要成為中華文化的領航者,與中國大陸在文化傳承上進行良性競爭,發展具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以闡釋發揚中華文化的精髓。」本院的典藏,就是臺灣立身於世界文化的重要憑藉之一。同年10月7日馬英九總統與吳敦義副總統(時任行政院院長)、前政務委員曾志朗、林百里召集人及周前院長功鑫在故宮博物院宣布「大故宮計畫」正式啟動。
100年3月23日「大故宮計畫可行性評估暨先期規劃委託技術服務案」透過採購程序由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得標執行規劃,歷經100年7月27日、101年1月17日、4月17日及4月30日四次審議,於6月11日獲行政院函示:「依經建會審議原則予以支持。」
同年10月22日「大故宮計畫工程委託總顧問技術服務案」由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得標,隨即積極推動各項籌建工作,除增加原故宮院區展廳面積及公共空間外,將整合院區對面原衛勤學校用地,設置故宮藝文園區,並結合臺北市政府士林區及外雙溪區通盤檢討計畫,整合社區營造、文化建設、觀光文創產業及國際發展,統籌為「大故宮計畫」。
貳、推動「大故宮計畫」的必要性
(一)改善參觀品質與接待空間
民國98年,是本院發展的重要里程。在兩岸開放政策下,前來本院參訪的觀眾大幅成長,從97年224萬餘人,98年250萬餘人,99年增至344萬餘人,100年384萬人,101年更超過436萬人,日參觀人數也從6千至7千餘人增長到1萬2千餘人,特殊假期單日參觀人數更多達1萬7千餘人。本院雖已實施控管入館人數、延長開館時間、調整參觀動線等因應措施,仍無法應付持續成長的參觀人潮,展覽與接待空間日益顯得侷促狹窄,嚴重影響參觀品質,治本之道勢需擴大展示空間及增加休憩設施。因此推動「大故宮計畫」,擴增展示及公共接待空間,提供更優質的參觀品質,實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
(二)呈現國際大博物館的氣勢
本院的華夏文物典藏無論質與量均足以傲視全球,然48年前設計興建的博物館館舍,已不符日益演進的博物館需求。現代國際博物館發展趨勢,已從傳統的典藏、研究、保存、展覽、教育等專業功能,擴大到關懷人本、結合數位科技、提升休閒娛樂與文創加值等功能。配合此一發展趨勢,國際間與本院同等級的博物館,如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都正進行大規模擴建工程,其中大羅浮宮計畫更已締造傲人成績。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於今年提出了「平安故宮工程計畫」,目的「將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以修復紫禁城內毀損的古建、拆除非歷史建築、修建地下庫房及文保中心,以及興建故宮北院為內容。因此「大故宮計畫」實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首先要讓故宮48年前興建的博物館建築更新擴建,配合國際博物館發展趨勢,以維護本院的國際地位不墜,展現文化興國的氣勢。
(三)增加展出文物數量以饗觀眾
本院典藏近70萬件,其中品質兼備可資展陳的書畫、碑帖、織品、瓷器、銅器、玉器、漆器、文房珍玩、善本古籍與圖書文獻等約20萬件。然故宮現有展覽面積共2200坪,分為25間陳列室,每檔展出文物約2300件,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觀眾需求,亟需擴大展覽空間,增加展出數量,從藝術、文化及歷史多元角度切入策展,呈現故宮豐富的典藏,以饗觀眾。
(四)老舊建築體需增高加廣配合文物展陳
本院正館興建於民國54年,是近50年前設計的展覽空間,其高度、廣度與設備都顯不足,無法呈現院藏巨幅書畫掛軸、長卷、全套冊頁、巨幅地圖及雄偉佛造像等文物展陳,亟需增建挑高展覽空間,設置大型展櫃,以完整展出此類藏品。
(五)規劃大型特展廳及增建國際借展空間
本院缺乏大型特展空間,跨類型綜合特展分散不同陳列室中,展覽故事線不連貫,參觀動線不良,亟需增加能容納多元類型展件,適合不同材質文物展示之大面積特展空間。再者,故宮與國際重要博物館交流頻繁,目前國際借展僅能利用圖書文獻大樓特展廳展出,展廳規模及設備陳舊落伍,挑高不足,在國際交流頻繁的需求下,亟需在擴建新館中增設國際借展廳,引進國際重要博物館館藏文物來院展出,以饗觀眾。
(六)文物數量增加,庫房及維護空間已嚴重不足
本院文物典藏庫房面積約1200坪,典藏文物約70萬件,典藏空間已達飽和,提取與歸庫作業及維護空間嚴重不足,較大型文物移動困難。近年器物、書畫及圖書文獻均有大批捐贈及購藏,未來文物數量勢必逐年增加,亟需擴增庫房及維護空間。
(七)結合數位技術、更新展示方式
目前受限於展覽空間不足,文物僅能做靜態陳列,配合平面文字解說,無法以更活潑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文物資訊,以吸引年輕族群。近十多年來,本院製作的數位創作與裝置十分豐富,且屢獲國際大展,然侷限於空間無法展陳,因此亟需擴供數位展示空間,結合新科技及多媒體展演趨勢,導引觀眾更深入認識文物。
參、定位目標
(一)擴大院區規模,展現國際大博物館氣勢
(二)增加展覽面積,發揮典藏文物展示效益
(三)進行空間整合,提升博物館全方位效能
(四)建構藝文園區,發展保存文創研發中心
(五)籌設數位展廳,研發數位科技創新展示
(六)戮力永續經營,落實文化興國大政方針
肆、計畫範圍
大故宮計畫位於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地區,計畫範圍由本院現址向西延伸至至德園,向東至猴峒溪,往南至外雙溪,基地以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劃分為故宮院區(15.8公頃)與故宮藝文園區(4.8公頃)兩大部分。
(一)故宮院區:
東側鄰接猴峒溪,西側鄰接至德園,北側後山多屬保護區用地,土地使用分區為機關用地。
(二)故宮藝文園區:
本園區為原國防管理學校,南側為陸軍衛勤學校士林分部,東鄰民宅,西接故宮路,南臨外雙溪。
伍、計畫內容
(一)故宮院區擴建及整建工程: - 展覽陳列、典藏庫房、學術研究、保存維護、教育推廣、資訊研發、公共服務、安全管理、文創行銷、紀念品供應、檔案管理等空間擴充新建。
- 正館、行政大樓、圖書文獻大樓整建。
- 全區景觀、公共建設及山坡地整治。
- 連接藝文園區之地下藝術街新建。
(二)故宮藝文園區興建工程:
設立藝文創意基地、數位藝術展演廳、多功能演藝廳、創意工坊、文創商店、地下停車場以及文化部預定地,以上規劃尚待與相關機關討論確認。
陸、規劃理念
(一)故宮院區 - 新館地下化與院區整合
- 維持廣場中軸及天際線
- 融合至善園與廣場空間
- 塑造新館入口門廳意象
(二)故宮藝文園區
柒、計畫效益
- 增加三倍展陳面積及數位展陳空間
- 改善參觀及人流動線提升服務品質
- 增加數千件藏品展示
- 提供多元多感官藝文體驗
- 陳列大型佛教造像巨幅名畫及輿圖
- 提升文化觀光及休憩品質
- 每年可接待一千萬名觀眾
- 結合各界資源帶動城市發展
本基地周邊景觀資源豐富,未來將以「大故宮計畫」為發展核心,結合臺北市政府及其他民間單位的力量,共同促成大雙溪區域之共榮發展。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