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们的产业规模总是做不大?为什么我们的产业项目总是不够优?为什么我们的五大千亿产业集群路漫漫?中国动力谷,CHINA POWER VALLEY,这个全新的概念既包含株洲人对60年来产业发展模式的自审,也清晰了新形势下株洲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题记
株洲产业何去何从?
审视脚下的土地,不容回避的是:发展不足、发展不优,是株洲目前最大的市情。
保持足够的清醒,才能开阔视野,看清前路,精准地找到新一轮创业的方向。
2月12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地铁M3线上,南车株机研制的不锈钢地铁车辆投入运营,中国造地铁车辆在欧洲大陆开跑——首次“开”进国际高端市场。
而这么多年的株洲工业领域,南车株机等一批老牌央企,一直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天上飞的、公路和铁路上跑的,其核心动力系统都由株洲研发、生产。一个城市拥有这么强的科技能力和强劲“动力”,全国少有。
于是,利用航空、轨道交通、汽车领域强大的技术优势,打造“中国动力谷”,成为株洲政界、产业界的兴奋点。
一个城市需要继往,更要开来。
“当前的株洲,如何传承好、发扬好深厚的工业底蕴,并在此基础上转型升级,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是最关键的产业命题。”市经信委主任刘剑飞认为,要重点培育壮大南车株机、南车株洲所、南方公司、北汽株洲分公司、华联瓷业等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配套协作,推进集群,构建联盟,拉长链条,提高集聚度,推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服饰、陶瓷产业向千亿台阶迈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扬”和“弃”的辩证关系要把握好。优质的传统产业要发扬,跟不上时代要求的传统产业则摒弃。
因此,推进清水塘工业区企业绿色搬迁,淘汰关停一批落后产能,是当务之急;改造提升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开发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是当务之急。
为何要建“中国动力谷”?
要完全激发株洲产业的新动力,则要对株洲传统产业的优势,进行系统地思考。这便是“中国动力谷”概念的依归。
为什么要建“中国动力谷”?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了解“谷”。
“谷”是一个产业区域,一个产业平台,是源于一种先进科技研发制造的区域。
“具体而言,‘中国动力谷’应是动力领域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市经信委副主任周文军认为。
在他看来,“中国动力谷”概念的提出,对党的十八大有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论述,及去年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对工业定位的调整,是一种积极应对与高度契合。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关于‘国际一流的交通装备创造基地’的工业定位,既是发挥株洲产业优势的可行之道,也是冲破发展藩篱的迫切需要。应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引导轨道交通产业向智造升级、航空航天产业抢占通航市场蛋糕、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借此重振工业雄风,实现发展升级。”刘剑飞说。
几乎是同一时间,作为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首要载体的株洲高新区,则正式抛出“中国动力谷”的概念。
“通过分析田心轨道科技园、董家塅航空产业园、河西示范园的主导产业特色,我们认为三大产业均与动力技术密切相关,而且在全国具有一定名气,‘中国动力谷’的称谓准确、响亮。”株洲高新区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彭建军说。
2013年9月7日,“中国动力谷”专家论证会在株举行。承载着株洲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理想的“中国动力谷”横空出世。
“中国动力谷” 驱动力多强?
硅谷与斯坦福、伯克利、加州理工为邻,中国硅谷中关村被清华、北大包围,光谷有武大、华师、华中科技分布,麓谷坐落长沙河西高校集中区。以高校为依托,是各大产业谷的特色和优势。 但在株洲,少了名校的智力支撑,“中国动力谷”能否光华尽显?
科技创新“基因”来自企业。对此,企业界人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株洲没有名校,但株洲有智慧的企业,孕育了刘友梅、尹泽勇、丁荣军3位院士;株洲还有南车株洲所、608所这样高规格的科研院所;省内为数不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一个就在株硬;株洲企业有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是这座城市实施创新驱动的主体。”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株硬集团科技部部长徐涛认为,株洲科技创新“基因”有独到之处,没有先天不足。
南车株机新闻发言人韩军也表示,打造“中国动力谷”,株洲轨道交通企业有信心。
“最大的信心来自完善的产业链。世界范围内,既有主机研制,又有电气传动技术支撑的城市,没有之二。因此,尽管株洲既非沿海城市也非省会城市,依然汇集了全球轨道交通产业链上最尖端的科技人才,大家协同并进用最短的时间创造着绿色、智能且最前沿的新兴轨道交通产品。诸如磁浮、不锈钢地铁、储能式有轨电车等。”他说。
市高新办主任邓冬明如此解读:“这是三大动力产业科研、创新的集中区域,引进的科研团队、机构集中于此开展前沿性的科研,并在此接受孵化,创新成果产业化条件成熟之后,可转至田心轨道交通产业园、董家塅航空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实现产业化。所以,以创新为核心的动力谷,不仅是河西的动力谷,更是全域的动力谷。”
动力谷将提升株洲多个产业协同发展的实力。
周文军的理由是,打造“中国动力谷”将提升三大动力产业的基础材料、配套材料研发实力和加工工艺水平,而这将拉动全市新材料、陶瓷、新能源等产业的壮大升级,株冶集团、株硬集团、时代新材、中盐株化、工业陶瓷企业等一批企业将因此受益。此外,高科技产业谷还将吸引风投机构、天使基金、电子信息等高端生产性服务机构入驻。
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动力谷”将成为株洲最新最靓的一张城市名片,成为株洲新一轮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发展升级,“分动力”在哪?
当然,驱动一个城市、驱动各项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只有一个“主动力”。
这就譬如高铁,有主动力,但各节车厢都有分动力,所以才能跑得又好又快。
株洲的“分动力”在哪?
打开视野,太平洋彼岸的匹兹堡样本,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曾经被称为美国“钢铁城”的匹兹堡,其钢铁产量曾经几乎占到了全美国总产量的一半。20世纪80年代起,钢铁工业严重滑坡,支撑城市的支柱轰然倒塌。但匹兹堡没有一蹶不振。
20世纪90年代,当许多人还持一种怀旧的心态,寄望靠复兴钢铁工业复兴匹兹堡时,市长汤姆·墨菲向市民宣布,“忘掉过去”。
于是,一场被称作“创造性颠覆”的复兴开始了。
废弃的钢铁厂让位于商业区、零售中心、住宅小区和公众活动区。过去几十年,匹兹堡成功培养了新型的业态,生物科技、旅游业及机器人科技工业等有了很大的发展。依托华盛顿大学等高校,医疗、教育和科技产业成为其主要经济支柱,谷歌公司也落户匹兹堡。
如今的匹兹堡污秽全无、河水清清,成为“最适合居住的美国城市”。
我们介绍美国一个城市的兴衰,希望的是大家一起思考、探求我们所生存的、喜爱的这座城市的未来。
借鉴匹兹堡的创新思维,在寻觅株洲转型升级的分动力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应不再自满曾经创造过多少个“全国第一”,要敢于忘掉辉煌,开始崭新的求索。
下一页:用什么驱动“株洲号高铁”?
株洲转型升级,其崭新的求索应该是新兴产业。事实上,株洲已走在这条求索的路上。
“方特”,株洲新兴产业崛起的标志。这张闪亮的文化产业名片,演绎了“工业株洲”华丽的绿色转身。
集IT学院、软件产业园等项目于一体的“微软创新中心”,也将成为促推湖南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电商巨擘阿里巴巴开通“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3年内,其销售额预计可突破200亿元。
……
“株洲要建立现代都市型工业服务化模式,做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产业。”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刘茂松认为,要突破工业设计、提升工业物流、重振电子信息产业、开拓智慧商务、发展服务外包、做大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这是一座城市新一轮解放思想、海纳百川的发端,这是一座城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健康食品和生物医药等新领域发力的滥觞,这是一座城市活力无穷、动力无限的新注脚。
一座城市,“主动力”强劲,各“分动力”给力,跑得又好又快就笃定有保障了。“株洲号高铁”正在这条轨道上风驰电掣。
【专家观点】
刘茂松(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
株洲虽有几大国家级的创新平台,但都是央企内的平台,只为本企业的研发服务。因此,高端人才不足,公共创新平台缺乏,仍是当前株洲产业升级中的一大障碍。
邓冬明(市高新办主任)——
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硬质合金等产业集群是国家级、省级创新产业集群。这些“国字号”、“省字号”招牌,既是对产业创新能力的肯定,也意味着未来各大产业可享受国家级、省级层面上的政策、项目、资金倾斜。“中国动力谷”的打造,如何兼具“国字号”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是我们关注的事情。
【相关阅读】
1、“五城四基地”
株洲包括轨道交通城、航空城、汽车城、服饰城、陶瓷城。当前,这五大支柱产业的目标是千亿规模;信息产业基地、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和健康食品产业基地是“四基地”成员,也是当前重点培育的四大新兴产业。
2、点击产业谷
①硅谷——地处美国加州,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以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等名校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2008年,人均GDP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风险投资云集,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短短十几年内,诞生了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等无数科技富翁。
②中关村——又称中国硅谷,位于北京海淀区,被清华、北大、北航包围,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聚集了联想、百度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以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以及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2012年,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
③光谷——地处武汉东湖、南湖和汤逊湖之间,境内有18所高校、56所国家级科研院所,是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二,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2%;光电器件、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0%,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2009年,光谷学习先行一步的中关村,打造国内园区政策最优版本。2011年,包括投融资、股权激励等在内的36项扶持自主创新的新政策渐次展开,渗透至企业发展的各阶段。2002年,光谷技工贸总收入1200亿元,10年后,突破4000亿元。
④麓谷——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辟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分软件、新材料和传感器技术等几大专业产业基地,目前,正在打造中部最大的信息产业基地。“坐拥”世界500强企业17家,上市企业32家,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强。2013年,麓谷园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000亿元。知名企业有中联重科、LG飞利浦曙光、远大空调、创智科技、长海数码等。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