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南拓展,规划建设两大新兴园区,打造成株洲未来经济增长极
2014-03-10 09:41:13 来源:株洲日报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将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台可供商业运营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命名为“追风者”(颜长青/供图)
株洲日报 颜青春 叶新福
作为共和国第一批重点部署的工业城市,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这是几代株洲人的集体记忆。多少株洲人为之自豪,现在,却难掩些许失落。标杆已远,追兵已近,我们的步伐是不是慢了?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株洲人,不应该讳疾忌医,必须深刻反思,用行动来回答。
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工业首当其冲。工业振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新兴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每个株洲人重任压肩。
——题记
工业重镇,株洲工业到底有多“重”?
2月27日,2013年度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结果通报: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同获一等奖,我市已连续7年获此殊荣。
欣慰之时,细看这份通报,让人有背后有股凉意。在县市区类,全省10个县市区获一等奖,株洲没有。在产业园区类,全省15个得奖,我市仅1个,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二等奖。
为什么高兴不起来?因为株洲是传统工业城市,是名扬全国的工业重镇,这个成绩单相比其他几个迅猛发展的兄弟市州,份额显然不足。
工业重镇的名号,来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北有郑州,南有株洲”的铁路交通优势,催生了打造“株洲工业区”的计划。
“一五”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国家将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株洲硬质合金厂、三三一厂、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4项安排在株洲建设。“二五”时期又安排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那时,工厂林立,机器轰鸣,工业株洲极其辉煌,奠定了株洲作为新中国江南工业重镇的基础。
电力机车的摇篮,空空导弹的故乡,硬质合金的骄子,有色金属冶炼的基地……株洲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180多个第一。“工业重镇”成为株洲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全国闻名。
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强。一年又一年,当原料产品统购统销不再,铁路枢纽区位优势不再,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曾经的工业重镇,遭遇着转型阵痛。
让我们环顾四周。1997年之前,株洲全部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二位。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767.74亿元,全省排名倒退至第六,常德、衡阳、郴州相继超越株洲。
在14个市州中排第六,就是中游水平,与工业重镇的称呼极不相称。
2013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工业,通过系列有效措施,让工业经济迎头赶上,重返全省前列。
这些现象,发人深省。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基础较为坚实,主导地位稳固,创新步伐加快,我们为什么会面临这么尴尬的局面?
“对照先进,株洲工业发展主要有‘五大不足’。” 市经信委主任刘剑飞分析说,从工业发展的外在表象来看,我们总量不大,结构不优,项目不多,园区不大,后劲不足。
近3年,除北汽株洲基地外,没有引进大的工业项目。缺乏强力拉动作用的大项目、行业技术领先的好项目和就业涵税丰富的优项目。
还有园区。除醴陵外,我市其他县的园区规划面积均不超过5平方公里。呈“一区三园多基地”发展格局的高新区,规划总面积也不过35平方公里。相比湘潭九华示范区、长沙经开区100多平方公里的规模,我们的园区显得太“小气了”。
以工业著称的株洲,为什么在全省的排位一再后移,让位于人?为什么会结构老化?为什么发展潜力不足?一个接一个的拷问直逼我们:工业重镇株洲到底怎么了?
如何抓机遇、抄近路,捍卫工业重镇的地位?
工业重镇,几乎是株洲的代名词。
工业如此,株洲的整体形势,也正处于“标兵走远、追兵逼近”的境地。
我们在发展,别人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步前行。
以前,我们总爱拿苏州来比。
苏州和株洲同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扶植建设的城市,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不相上下。到1987年,苏州人均GDP是株洲的2.03倍,与株洲拉开了一定档次,到2000年是株洲的3.35倍,2012年扩大到4.12倍,差距已呈明显拉大之势。
看看“老大哥”长沙。株洲与长沙经济总量的差距从1987年的1.68倍,到2000年的2.31倍,再到现在的3.64倍,差距加速扩大。
如果说长沙沾了省会的光,那么处于我们后面的“老弟”呢?比如郴州,2000年郴州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株洲的75%,而到2012年达到株洲的86%,大有后发赶超之势。
2012年,株洲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第二,但GDP总量排名在长沙、岳阳、常德、衡阳之后,位列第五,GDP增速和衡阳并列第九,位居长沙、郴州、湘潭、岳阳、常德、怀化、益阳、娄底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递排在湘潭、常德、怀化、娄底、衡阳、益阳之后,和岳阳、邵阳一起并列第七。
“左邻右舍”强势崛起,应该触动每个株洲人的神经。
为什么我们一再被超越?为什么别人越跑越快?
原因方方面面,有国家宏观政策机遇,有原来经济结构原因,有区位优势变化,有发展方式调整,很多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经常回眸,并且深入反思,找寻对策。
看先进,想过去,坐不住,睡不着,应该是我们的态度。当然,我们更要坚定信心,紧急集合,立即出发,奋起直追。
“从株洲来看,固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面临许多挑战和风险,但我们尤其要看到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们有全面深化改革、城镇化加速推进、国家宏观政策、调结构促转型和国家新一轮区域战略布局等五大历史机遇。
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电子信息、健康服务业、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这些都是株洲的产业优势。
从国家层面大布局来看株洲,特别是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发展的定位来看株洲,无论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结合部,还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带,结合点都在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分析,株洲作为“湖南东大门”,正好处在“一带一部”的战略交汇点上,如果用好用活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必将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还有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老工业基地改造等重大机遇。
我们欣慰的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工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产业振兴”已被列为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的“四大攻坚战”之首。
工业株洲,未来一定不负众望。
如何布阵发招, 展现工业新辉煌?
“排头兵”、“火车头”,是株洲人坚守的志向。站在新一轮区域竞争的赛道上,株洲人正发力迅跑。
过去,因为拼搏争先,株洲走在全省发展的前列,在世界商海居有一席之地。
而在当下,市委提出“发展质量优于全省,发展效益高于全省,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凝聚了争先的共识,体现了责任的担当。要求我们不仅要像老黄牛那样,真抓实干抓发展,更要像狮子一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
工业,是株洲的主属性;工业发展,是株洲发展中最举足轻重的角色。
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原主任、研究员贝兴亚认为,推动株洲工业快速发展,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鼓励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园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
“工业发展要紧扣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强调抓大促小并举,坚持引进增量和优化存量并重,做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并重,实施产业升级、企业升档、园区升温、服务升格四大工程。”副市长何剑波则认为,重点要实施一批高精尖重大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企业创新平台、转化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创新团队。
经过几十年的科技沉淀,“天上飞的、公路上跑的、铁路上跑的”,其核心动力系统都是株洲生产的。也正于此,我市将利用航空、轨道交通、汽车领域强大的技术优势,打造“中国动力谷”,将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经济的动力靠产业,产业的涵养靠园区。
市区工业用地趋于饱和,向北、向西拓展受限,以后,株洲工业发展主要在向南拓展。
“重点要规划建设两大新兴园区,打造成株洲未来经济增长极。”刘剑飞建议推进南洲新区开发,规划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承接市区中小企业转移,打造成我市技术经济开发区;把莲易公路改造为城区道路,把醴陵经开区沿道路向北拓展到100平方公里,尽快建设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沿莲易公路规划发展服饰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引导市区相关企业向园区聚集。
产业抱团才有力量,合理的布局很关键。
市发改委主任周建光认为,要构建“三城六区一带”的工业发展布局,即轨道交通城、通用航空城、服饰城;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集中区、信息产业集中区、新能源产业集中区、新材料产业集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区、重化工产业集中区,106沿线陶瓷、烟花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带。
发展工业,人才是第一资源。从政策导向,到人才导向,到“万名人才计划”、“院士专家株洲行”,就是为了一个导向——增强工业发展动力,形成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浓厚氛围。
作为工业城市,工业发展一直是主旋律,激发着各方能量,也集聚着各方能量。
“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是我们工作的总基调,对于工业发展来说,何尝不是如此。
“稳中求进”,就是发扬工业发展好传统,巩固好态势,加速前行,开创新局。
“好中求快”,就是要转型升级,争取工业发展的质量更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只有坚持这个总基调,我们才能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工业发展升级版,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责任所在,众望所归。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让工业重镇的旗帜在市场高地猎猎作响。
【相关阅读】
1. 国家“一五”重点布局工业城市
1953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将兰州、包头、石家庄、西安、洛阳、武汉、株洲、湛江列为全国“一五”计划8个新建重点工业城市。确定在株洲建厂选址的项目有13个,其中国家156个重点项目安排建在株洲的有4项:株洲硬质合金厂、三三一厂、株洲电厂和株洲洗煤厂;694个限额以上项目中安排在株洲建厂的有9项。
2. “四大攻坚战”
市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明确:要集中力量打好产业振兴、县域崛起、城镇扩容提质、两型建设攻坚战。“四大攻坚战”是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中心任务。要紧扣工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两个重点,加快产业振兴;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县域崛起;加快城镇扩容提质,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走好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和示范区引领两条路子,加快两型建设。
3. “一带一部”
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视察,提出要充分发挥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株洲正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结合部,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带“一带一部”的战略交汇点上。
4. “中国动力谷”
2013年9月7日,《打造中国动力谷——株洲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行动方案》获得来自科技部、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所、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的专家组论证并通过。
据方案,未来10年,株洲高新区将以最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形成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成为中国动力产业聚集区、中部创新驱动示范区、湖南乐业宜居幸福区。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