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2月16日09:04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姚克勤
来自俄罗斯的两名“蜘蛛人”在春节期间登上上海中心顶部,其拍摄的视频和照片上传到了网上,引发网友热议(见晨报2月14日相关报道)。为了避免这种不安全的行为再次发生,本市不少高楼的物业管理部门加强人手“扎紧篱笆”,对欲登上大楼顶部的人员进行严格管控,这让不少本土的高空摄影爱好者大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本土也有“爬楼摄影圈”
俄罗斯的马霍罗夫(VadimMakhorov)和他的伙伴拉茨卡洛夫 (VitaliyRaskalov)把登上上海中心顶部后拍摄的视频和照片上传到了网上,惊险刺激的画面惊呆了一众网友。事实上,攀爬高楼并不是老外的“专利”,在上海本地也有一群热衷于攀高的“爬楼党”。与洋“蜘蛛人”不同,他们爬楼是为了记录这座城市的风景变迁。
28岁的孙小尘在沪上“爬楼摄影圈”里小有名气,他攀登过的高层建筑达100余幢,其中最高的超过70层。据他介绍,他们并非是徒手从外墙攀爬上楼,而是通过搭乘大楼内部的电梯直达高层建筑的顶楼,然后再想办法前往建筑顶层的露天平台。
孙小尘表示,为了“爬得更高,看得更远”,他和同伴有时会爬上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脚手架、平台、信号塔等附属设施。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他表示自己始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攀高时会对风险进行一定的评估,绝不会像两名俄罗斯“蜘蛛人”那样攀爬在建大楼的施工塔吊。
孙小尘和他的伙伴们表示,他们并不是为了博人眼球,也不是为了出名,而纯粹是为了个人兴趣爱好,即从高空角度记录上海城市的风景变迁。对于孙小尘来说,站在高点上俯瞰这座城市,是一种享受。“上海有全世界最好的天际线,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型城市的天际线都要漂亮。而站在另一个角度欣赏身边的风景,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登楼拍摄遭遇盘查阻止
不过,自从俄罗斯人攀爬上海中心一事被媒体曝光后,孙小尘这群“本土爬楼党”便受到波及。不少人在登楼拍摄时,遭遇大楼物业管理部门的盘查和阻止。
昨天下午,记者首先随孙小尘来到黄陂南路、金陵东路附近的一幢大楼探访。孙小尘表示,这幢大楼位于黄浦区核心地段,可远眺黄浦江,又可看到人民广场,是一个很好的拍摄地点。“平时这幢楼楼顶大多数时候是上锁的,但是偶尔也会有不上锁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方式就是多上去几次,等待没上锁的机会,然后进去拍摄。”
一进大楼,保安见到孙小尘背着三脚架等拍摄设备,便上来询问孙小尘去哪一层楼,孙小尘询问是否可以上楼拍照片,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对方表示拍照需要经过物业同意才行,“最近俄罗斯的人事情你们也知道,所以现在我们也加强了安保”。
随后记者又随孙小尘来到了东大名路一处毗邻黄浦江的大楼,孙小尘介绍,由于这幢大楼内有一些企业,所以以前保安会选择性的询问一些进入楼内的人员,但是并不会特别严格。不过,这次孙小尘却被保安拦住询问去向,并告知如果是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大楼。记者注意到,进入楼内的其他人除了一些与保安打招呼的“熟面孔”外,基本上都被保安询问去向并在登记本上登记。
[专家观点]
在安全基础上,对登楼摄影应宽容并鼓励
黄浦区政协委员、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第十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方宇清表示,这些爬楼摄影爱好者用相机记录下上海的风景,既是一种非营利性的个人爱好行为,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象征。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对这种行为不仅应宽容,还应鼓励。
不过方宇清也表示,登楼摄影行为应该以安全、有序为原则,不能一窝蜂地上楼拍照,更不能做出违背安全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该对此进行管理和疏导。 “例如,以前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闲置现象突出,经过有关部门协调,不少学校的场馆已向公众开放,为什么高楼的观光摄影功能不能开放呢? ”方宇清建议说,这个领域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借鉴,政府部门可以制定、出台一些规定,而一些社会团体也可以参与进来,在对观光摄影人群的管理和协调中发挥一定作用。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