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456|回复: 53

[原创] 烽火五里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 22: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想必许多人都听说过
说的是西周时周幽王为博褒姒的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了诸侯,最后导致西周的灭亡。
那么,老合肥城也有烽火台,了解的人有多少涅?
先上两张图片开场



拍摄时间是今天中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几张老图

红圈就是五里墩的位置
红线是南一环,粉红是西园路,绿色是肥西路,蓝色是梅山路,黄色是农学院大门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线是长江路,绿色是合作化路,蓝色是南一环。
停车场是西园新村当年的,那时候,不少单位的交通车都停在这里,在小区就上车去上班,俺们单位就是,快活滴日子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立交桥通车前一天,市民都步行上桥参观,图个新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转载美女记者安娜的一篇文章,顺带发图
  “合肥城西曾经有座烽火台,被称为“五里墩”。烽火台,也叫“烽燧台”,是我国古时用于传递消息的信号台。因为它传递消息时主要依靠燃烧烟火作为信号,烧狼粪(也叫做燧)时会燃起浓浓的烟,即使遇到风天,这种烟也会竖直的向上升起,便可以向远方的人们报告消息了。正因为它特别重要,不遇国家出现重大敌情,是不允许轻易点燃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得美人褒姒一笑所用即为烽火台。每个墩台都由士卒看守,老百姓把墩台称作烟墩或烽火台,形容战乱的频繁与社会的动荡不安。”



西园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到了明代时,随着对防御工程的高度重视和火器的大量应用,烽火台的建筑和式制也有改进,明朝曾规定:“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井外围墙与墩平,外望如一重门。”至此,很多烽火台改由砖包砌,更显坚固,台距也缩短,有的墩旁开井,墩四周有围墙。
    十九世纪,科学技术在西方取得了重大突破,发明了电话和电报等通讯工具,这二类现代通讯工具,在传入我国后,便替代了用烽火台的狼烟来传递消息的历史,而用电报、电话来传递信息、情报,既快捷又准确,是以往无法比拟的,墩台因而失去了原有的作用,逐渐荒废倒塌,名存实亡,发展到后来踪迹全无。有些墩台作为历史地名流传了下来,如合肥南门外二十里的“烟墩集”,就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以乡村集市名而流传至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22: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珍贵的历史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里墩”,顾名思义即每隔五里建立一个墩台,它不仅是为军事上传递消息或报警需要而建立的,也是古代一个城市用来计算里程的地名标志。按照古时的计算方法,五里墩距离大西门城门应有五里。
    1853年太平军攻打合肥时,镇守合肥的江忠源弟弟江忠浚从家乡来救,却被太平军死死拦截于城外五里墩不得前进半步。墩台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冲,所以,古代在国道旁每五里设一墩台,每十里设一窝铺,分别用以点燃烽火和供驿差休息之用。在很长的时期内,五里墩对屏护合肥城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资料记载,在合肥有二个“五里墩”,即西门外蜀山区范围内的南、北五里墩,二墩均以距城五里而名存。由于近代通信手段得到极大的加强,这种靠烽火传递信息的手段早已退出了原属于它的历史舞台。这一荒芜的地带也渐渐被划拨到城市的范围内。南五里墩遗址在今江淮仪表厂大门和长江西路的交汇处。1953年后,文化干部学校(该校后改为航空学校,1962年又在原址改建为江淮仪表厂)、105医院(是由一支于1957年从朝鲜战场回国的野战医院改建的)先后建于长江西路的两侧,以后又因建设需要和扩修公路逐步将南五里墩铲平。北五里墩在105医院北面后门外,今38所里面,早已被拆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看见东怡的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位于长江西路的五里墩还是人们郊游的好去处。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五里墩成了公共汽车站,慢慢地出现了各种车辆川流不息的局面。1995年的春天,合肥明确提出要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城市要向外延伸,辐射更大的范围。而城市的延伸必然要建立在道路的延伸之上,随着长江路的拓宽,合肥开始第三次大建设,并第一次延伸到了老城区之外。不久,投资2.6亿元的“五里墩立交桥”成了合肥人的谈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开启合肥现代化大城市首善之举,当时有人说建这样一座大型立交桥是“小题大做”,也有人说不应该把桥建在车流量并不大的西部,也有很多专家预言,这项工程15年以后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五里墩立交桥在一片争议声中震撼登场。它于1995年6月开建,当年年底就完成主体工程,1996年5月全线竣工通车,不仅创造了合肥城建史上一大奇迹,也是我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其规模在当时是华东第一、中国第四。这座立交桥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桥梁面积4万平方米,占地8.9公顷。最高一层的高梁桥,距底层路面高达21米。整座桥梁雄伟壮观,纵横交接,四通八达。总之,这座庞然大物一经投用,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交通状况,它也成为合肥第三次大建设的标志性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22: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hw666 于 2014-1-22 22:34 编辑

五里墩立交封闭维修,高楼迷可以上立交桥拍高楼啊!楼主是不是五里墩立交最上一层拍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里飞虹”,这是一个我来合肥后听到很多次的词汇,它是合肥尤其是西边的一个标志性建筑,除去本身的交通意义,有人在这里散步,在这里看夜景,甚至连寻死都要选择在这里。当然当时也有很多人对它的方位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它为什么不架设在车流量更大的区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合肥,“五里墩”这个地名被深深刻上了立交桥的印记,而被遗忘了它的本来意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它是烽火台,是合肥城的守护者。在采访时,住在西园新村的一位老人说,当年立交桥开建时,他亲眼看到很多被挖出来的尸骨。不知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战争,也不清楚历史上五里墩的真正面貌。唯有烽火变飞虹,才直让人感慨沧海桑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3 11:56 , Processed in 0.101896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