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3-21 11: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石家庄市值得所有人刮目相看,石家庄在没有成为河北省省会城市前,已经是河北省除唐山外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并且,石家庄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新兴工业化城市之一,见证了国家工业化的整个过程。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当年都曾到过石家庄视察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李东升说,在上一辈人介绍中,他们的工厂是接待过大量亚非拉朋友的。作为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的子弟,在李东升的记忆中,那些非洲朋友的牙齿为什么那么白,是他小时候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长大后才明白,他父母所在的石家庄煤矿机械厂,是石家庄市对外国宾客开放的29个工厂之一,这些工厂包括华北制药厂、动力厂、煤矿机械厂、棉纺一厂、车辆厂、印染厂、钢厂等,全部是石家庄赫赫有名的老牌大企业,并且都曾经在石家庄市风光一时。
作为工业化时代石家庄市的代表作,这些工厂的抛头露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以及离北京最近的这个工业化城市的建设成就——这些工厂在某些阶段内是亚非拉朋友学习和临摹的样本。
李东升说,他所在的工厂是接待过重要人物的,这些重要人物包括毛泽东、薄一波、贺龙、罗荣桓、聂荣臻以及罗瑞卿等中央首长,他说,在整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工厂和一印、钢厂、华药一样,大量的政治接待任务屡见不鲜,195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到石家庄视察,次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石家庄视察,周总理到了井陉矿务局、钢铁厂、焦化厂、动力厂焦化车间及槐底村。李东升说,这些工厂太有代表性了,是那个时代跳跃性最好的音符。
随厂搬迁而来的职工
曾是石家庄工业化最有力的助推者
和石家庄市许多工厂一样,煤矿机械厂自外地搬迁而来,它来自吉林四平市,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石家庄扎根后,就一直留在了这里。
在新中国整个“一五”、“二五”时期,出于备战、发展经济及交通方面的考虑,大量的工厂迁进了石家庄市,同时随工厂而来的,还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及其家属。现在,在石家庄市,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天津人、东北人、唐山人聚集的圈子,作为时代的印记,他们的留下,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见证者,也是石家庄市工业化最有力的助推者。
1953年,是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第一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全国财经会议。在讨论纺织工业的发展时,他同意纺织工业部汇报中提出的分析意见,并且认为计划方案中提出的纺织工业发展还可以再大一些。他说:“不是180万锭,也不是250万锭,而是300万锭。”这次会议,中央确定在京广线沿线及以西靠近产棉区的北京、西安、郑州、石家庄4个地方同时发展纺织工业,加上原有的邯郸、咸阳,后来被称为“全国六大纺织基地”。
而在1952年,国家重点工程棉纺联合企业便开始在石家庄选址。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石家庄被国家列为“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在国家确定的156个重点工程中,在石家庄选址建设的就有三项,即大型联合棉纺厂、华北制药厂和热电厂。当时河北省省会也决定由保定迁到石家庄。后来,虽未如期实现(1968年由保定市迁往石家庄市),但对石家庄发展却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石家庄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时石家庄的城市性质,在规划设计思想下已比较明确。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我国第一批轻纺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石家庄
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在中国,天津话是比较有特色的方言之一,而在石家庄市,每一个来访者可以很轻易地找到“天津话”的聚集区,那就是棉纺厂宿舍。而且,在这里,很难想像说天津话的人比例是如此之高。
在石家庄市棉一、棉二生活区,许多人以天津话为标准口音,这样的现象,可以放大到其他的棉纺厂生活区。
深究其中原因,是石家庄一次人口结构的变化。“一五”、“二五”(1953~1962)期间,从天津、上海等地集体性地迁来了一批纺织、制药等行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其中以河北省省会天津市人最多。这些迁入者带来的文化观念与民俗习惯对石家庄传统文化造成很强的冲击,石家庄的一些本地人在生活上开始模仿外来人。
尤其,这些人来自比较发达的天津市,因此他们的声音在地位上和现在的普通话没有区别,甚至要高于普通话,因为当时做一名纺织工人是十分了不得的事情,天津话的流行并不为怪。
时至今日,那些第一批支援石家庄建设的老人许多已经过世,他们的子女都成为社会的中坚,但在一些社区,天津话仍是主流语言,这些人见证了石家庄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一名网友说,在他印象中,石家庄市是一个新兴城市,它的前身就是个小村子,也就是小石家庄村。石家庄发展到今天,大部分都是外地人移民来的多。与其他城市相比,石家庄市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1957年底,
全市工业企业已达277个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家庄是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1953年初,国家根据石家庄交通、资源等条件,投资4.2亿元,安排兴建了大型纺织联合企业(石家庄棉纺一厂、二厂、三厂、四厂和第一印染厂)、华北制药厂、热电厂三项重点工程,以后又陆续兴建了华新纺织厂(石家庄第五棉纺厂前身)以及以生产杀虫剂为主的石家庄农药厂,以生产农机具为主的市动力机械厂(石家庄市第一机床厂前身)、汽车修理厂(石家庄市汽车制造厂前身)和卷烟厂等17个中小型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纺织、机械、化工、轻工四大工业门类,为石家庄市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1957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已达277个,工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1.6亿元,增加到4.2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近3倍,平均每年递增23%。第二个五年计划以后,陆续建起了橡胶、制碱、油漆等40多个中小企业,扩建了水泵厂,建起了年产730万件农机配件的拖拉机配件厂和年产5万吨合成氨、11万吨硝酸氨的化肥厂,使石家庄的机械、化学工业迅速兴起。
石家庄在没有成为河北省省会城市前,已经是河北省除唐山外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并且,石家庄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新兴工业化城市之一,见证了国家工业化的整个过程。
在新中国整个“一五”、“二五”时期,出于备战、发展经济及交通方面的考虑,大量的工厂迁进了石家庄市,同时随工厂而来的,还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及其家属。现在,在石家庄市,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天津人、东北人、唐山人聚集的圈子,作为时代的印记,他们的留下,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见证者,也是石家庄市工业化最有力的助推者。
作为工业化时代石家庄市的代表作,这些工厂的抛头露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以及离北京最近的这个工业化城市的建设成就——这些工厂在某些阶段内是亚非拉朋友学习和临摹的样本。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石家庄被国家列为“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在国家确定的156个重点工程中,在石家庄选址建设的就有三项。
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石家庄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时石家庄的城市性质,在规划设计思想下已比较明确。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我国第一批轻纺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石家庄发展到今天,大部分都是外地人移民来的多。与其他城市相比,石家庄市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