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3352|回复: 106

[大江南北] 文都桐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5 13: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7-5 16:47 编辑



一、桐城印象   

二、桐城文庙   

三、桐城六尺巷

四、桐城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3: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5_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7-5 14:25 编辑

一、桐城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7-5 14:21 编辑

桐城古为“七省通衢”,有“中国文都”、“江淮第一城”之美誉。

桐城古城区为桐城市(县)治所在地,已有1200余年历史。桐城古城初名山城,民国时改为孟侠镇,建国后定名为城关镇。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城中保存完整或经修复的古建筑有宏伟壮观,体现桐城文化特色的“桐城文庙”。城中每走一步,就有一处名人遗存,诸如方学渐的“讲学园”,方以智故居“潇洒园”,左光斗故居“啖椒堂”及“左公祠”,张英、张廷玉“宰相府”及“六尺巷”遗址,姚鼐的“惜抱轩”及其手植的银杏树,吴汝纶藏书处“半山阁”等等,均历历在目,展示了古城特有风姿。著名文史学家罗哲文在考察古城时写道:“想过去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

桐城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最负盛名的当属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  
  
对桐城仰慕已久,尤其想参观文坛圣地“文庙”,和有谦让美德的“六尺巷”,只是一直没机会去。4月30日晚,驴行大别山归来时入住桐城,来到向往已久的古城桐城。自岳西到桐城连续骑了两天的车,尤其是一路都是在攀爬大坡中骑行,非常疲惫,但是能有机会一睹“中国文都”那“江淮第一城”的风采,亲身感受“桐城派”的文化氛围,领略礼让为先的道德楷模,再累也值得啊!

既然要去文坛圣地参观,总不可以穿着一身汗味的骑行服吧?文明礼貌不可或缺,可驴途之中哪儿有正装呢?次日清晨5时许即起床,沫浴后换上一套干净的骑行服,也算是衣冠整洁了。收拾停当之后,已近6点,同伴们还在酣睡,我独自一人携带相机,走出宾馆大门。此时天已大亮,只是阴沉沉的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的样子。
宾馆面临街道,两边的店铺有的已开门了。大街上人不多,往来的人不是晨练就是上菜市场买菜的市民。宾馆隔壁一家店主大嫂正在往外搬小商品。于是上前打听,“六尺巷”和“文庙”在哪儿。让我诧异的是那大嫂头直摇说:“不知道。”昨晚在对面的饭店吃饭时,老板说不远,就在这附近,一问都知道。“你不是桐城人吗?”我以为她是刚来此地的外地人呢。谁知大嫂说我就是桐城人呀。“你是桐城人咋不知道“文庙”和“六尺巷”呢?”我说。那大嫂根本就不屑回答,自顾自地搬她的搬把之类的小商品去了。其实文庙距我们住的宾馆不过五百米,而六尺巷更近,就在这条街道后面的一条马路上。倒是后来所有对我问路的市民,不论是老人、中年人,男士还是女同胞,都很热情并详细地为我指点路途,令我非常感动。

“六尺巷”前后各有一座牌坊,迎街的牌坊上书“懿德流芳”,迎面是一座照壁,刻有画图,背后是碑铭。照壁后是一精致的小园,两侧一边是住宅区,一边是荣军康复医院。园中一块大石上刻着张英宰相写给家人的那首著名的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条约有五、六十米长的小巷通向西后街,出口处也有一座牌坊,上书“礼让”二字。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却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不以权势压人,反而要家人谦让,不能不让人敬仰,不能不令人深思。今人修建六尺巷意义正是褒扬先贤的高风亮节,让礼让美德流芳千古。

自六尺巷出来,一路打听来到仰慕已久的文庙。文庙大门紧闭,一群老太在门前空地上锻炼。拍了几张照片后,见门下尚有一尺多高的空隙,于是准备从这缝隙中拍几张。就在我俯下身准备拍照时,一位中年女士走来推门进入,原来门未栓啊。于是赶紧上前说明我是驴友,骑车路过桐城,慕名而来,想进去拍几张照片。那女同志说9点以后开放,让我9点再来。我说我们还得赶路,等不及了。这位女同志也就同意了我的要求,让我进去拍。可我还未拍两张,一位约60来岁的扫地老人跑过来阻止我拍照,说:“出去,9点钟以后再来。”那位老人估计年龄与我相仿,即使大也大不了几岁。我将与那位工作人员说的话再复述一遍,并软言相求,希望他能成全我。可是这位老人根本不为所动,一边指责那位女同志不该放我进来,一边站在我身前阻挡我拍照。好不容易才进了文庙,我哪舍得这个机会呀,于是,我边与他说边举起相机拍。可是老人非常执拗,见挡不住我就伸手去拉我的胳膊,抓我的相机,最后竟然双手举起扫地的大竹扫把,作扑打状。万一他真的一扫帚扑下来,打到身上倒不一定有多疼,可打坏了相机咋办?文庙圣地,不能容忍任何亵渎和不敬,我只能选择退让。在我转身往外走的时候,忍不住还想拍几张,可那老人一手拖着扫把,一手揪住我胳膊将我朝外拖。遇见这般忠于职守的老人,我只能无奈地离去。

归途路过桐城市的东部重镇、经济强镇和人口第一大镇孔城时,恰逢拆旧建新的“老街”免费对外开放。对这类人造古董本人一向不兴趣,可顺道去参观古镇老街也未尝不可?于时一行随着人流前往。走过真正的老街,看那些百年老屋大都关门闭户,摇摇欲倒,一幅衰败不堪的凄惨模样令人不胜欷歔。新建的“老街”入口处搭一遮阳篷,有几个工作人员在把守。我们停车时他们就说了,去领票,免费入场。于是解释说我们是驴行路过,拍几张照片就走。可是,那几个工作人员死活不让拍,还说“今天中央电视台来采访,要进去就去领票,不准拍。现场是有一年青人扛着摄像机在那儿拍,但绝对不会是中央电视台的。因街口有凉篷遮挡住镜头,于是我上前一步将相机伸出遮阳篷外准备拍一张就走人,不料想一人上来用手遮挡我的镜头说不许拍,另一只手抓住我的胳膊往外拖,同时旁边的几位工作人员也围上来似乎要动手的架式,急得同伴们大声喊我,算了,不拍了,咱走。而那个女工作人员还在一边喋喋不休地嚷嚷着,说什么破坏秩序不听安排啦等等。这我就不懂了,这所谓的老街只不过是一个人造景观,又非军事要地,为什么不许拍照?既然是免费开放,而且我们也说明我们是驴友,骑车路过,只在巷口不超过遮阳篷处拍几张就走,而且我们拍照也是在为这所谓的 “老街”作免费宣传不是?为何如临大敌似的动手撕扯呢?对文庙的那位恪尽职守的老人我倒可以理解,而孔城老街的这几个年青人的行为则让我费解,也令我不快,这是否有损于礼让为先的“中国文都”之令名呢?

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打造名人效应,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势去搞拆旧建新类的开发,还美其名曰保护重建。而对原有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人文古迹却根本不重视,任由其衰败、倒塌而后再去拆除重建。如此地糟蹋历史文化遗产,正如彭大将军所说的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就如当年孔城拆除古旧老街建新“老街”时,可有人重视小人物的呼声?不该拆的拆了,不该建的建了,徒奈它何?

我仰慕桐城的先贤,创下“中国文都”之名,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我敬佩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桐城人民,为桐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曾与一位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的桐城补伞人攀谈。他说他曾是桐城伞厂的工人,下岗后,凭借着自己的手艺自谋生路,养活一家老小,日子虽然苦点,但自由自在、不受约束也挺好的。我敬佩他的豁达。他说靠手艺吃饭总比要饭强吧?人都有自尊,我总不能在家等着饿死吧?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尊严,小人物更有小人物的自尊。我讨厌那些妄自尊大的作为,敬佩那些自尊、自强的小人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9 02:11 , Processed in 0.06014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