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6-10 20: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折中主义到民国精神 中国建筑源于夯土为基、草泥为墙,以木构架一脉相承。欧洲建筑发轫于古希腊的梁柱式,以石材为纵横布局。古希腊的立柱发展分化为爱奥尼克柱式和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比例修长,柱高约为底径的9-10倍,柱头是一对精巧柔和的卷涡,有着复杂的柱础,体现出女性纤美的体态;多立克柱比例粗壮,柱高约为底径的4-6倍,柱头为简单的倒立的圆锥台,没有柱础,柱身直接立在三级台基上,体现男性刚健的体态。肖家巷的翟家花园用多立克柱体现了夫权是家族核心,而儒林街的小天朝是李鸿章给侄女的陪嫁,围合天井的廊柱细长,阁楼的栏杆纤柔。中世纪神权笼罩欧洲,文艺复兴建筑则倡导以人为本。新古典主义将科学的理性精神带进了建筑领域,摆脱了一味泥古的教条主义,崇尚功能、自然与真实,法国是这种风格的中心,育婴堂得此风气之先。弋矶山医院建于1927年,美国传教士赫怀仁利用中国的庚子赔款和基督教美以美会的捐款,把当时流行于欧美的折中主义(又叫折衷主义)带到芜湖,根据建筑的不同性质选择建筑式样,将不同的建筑风格融入一幢建筑中,弋矶山医院是功能、环境和人本主义的完美结合。
弋矶山医院和男内思学校都是攀缘山势,弋矶山医院平面呈托盘形,男内思学校是长方形,中间是天井。弋矶山医院巧妙地将大烟囱作为建筑的承力构件同时还是构图元素,猩红的墙体撑上洁白的窗帘,讴歌生命的圣洁。
芜湖近代建筑中的工业建筑是号称“两个半烟囱”的裕中纱厂、明远电厂和益新面粉厂,其中益新面粉厂的制粉大楼建于一八九○年,至今巍然屹立在大砻坊。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的“洋风”时期,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居于主导地位。辛亥革命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民族建筑,企图用新式材料复归传统造型,由于宫殿式屋顶造价昂贵,遂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顶,或用桁梁屋架的两坡屋顶,但在檐口、墙面、门窗及入口等细部用中国传统构件装饰,并辅以适当的传统花纹图案。室内陈设分化出洋式和中式。南京于1927年建都后,流行“现代化民族形式建筑”,芜湖作为南京的近邻,向民国精神靠拢。
1922年,海归派人物柳士英设计监造了二街的中国银行:三层砖混结构,建筑基座及台阶是用花岗岩砌筑,四根爱奥尼克柱撑起前檐的斗拱,柔美不失威严,正面山墙耸起,遮住了瓦面坡顶,消融了中西建筑形象的冲突。
开埠通商让芜湖近代建筑风云聚会,芜湖米市又为近代建筑推波助澜。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在大官山建李淑兰堂,开发长街及中山路的地产,现存的淳良里、堂子巷、油坊街以及凤凰山的更兴路4号多是当时的作品。芜湖商会中的同业公会掌门人潘伯和于1931年长江大水过后,因会所的小平房不敷居住,邀请上海的王鳌记监造了上菜市二十七号的洋楼。仿照钟楼式样,采用大水法,出水快,不易渗漏,一般建筑是五至五分半水,而同业公会楼是七分水。房子正面朝南,由四根圆柱支撑天台,雕饰仿照英美式,窗子为内八角,一米多高。
新民族建筑是对“洋风”建筑的反思,是近代建筑本土化的追寻,也蕴涵了西方现代派建筑的某些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