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cf 于 2013-5-24 15:00 编辑
在不忙的时候,市民孙先生喜欢在晚饭后从新天地花苑出来散散步,沿着北塘河往东北方向走,可每次都在铁路那里掉头回转——因为前面的路断了。每当此时,孙先生都会想,其实只要在河的驳岸旁边建一条栈道,就可以和铁路桥另一侧的道路连在一起了。
这样的尴尬以后将会得到改变——昨天,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常州市市区慢行系统规划》向社会公示。根据规划方案,在城市中,尤其是沿河的地方,将规划建设专门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而且这些线路会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系统。
何为慢行系统
慢行,一般是指速度较慢、不高于时速15公里的出行方式,比如步行、自行车等。慢行系统,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从而营造出一个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
慢行系统的提出,源于对汽车化社会带来的城市问题的反思,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之后,人们开始对目前过于紧张的生活状态进行重新审视,开始提出向慢生活回归的理念。
按出行目的划分,慢行一般有以上班上学为目的的通勤与以健身锻炼、远足旅游为目标的休闲两种功能类型。常州通勤系统的建设基础较好,基本能满足日常出行需求,但休闲系统的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常州市市区慢行系统规划》就是一项侧重于休闲慢行“从零开始”的系统规划。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孙秀峰说,以往的道路规划中更多的是考虑到机动车的通行,而以后肯定会倾向于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主位。而这一规划理念的前提条件就是城市发达健全的公共交通系统,只有完善了公共交通系统,才能真正做到出行的低碳绿色。常州市目前有较为完善的BRT公交系统,结合即将动工的轨道交通,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出行问题。而从家到公交车站、从公交车站到工作单位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可以由“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来解决。
常州市区(除金坛、溧阳)均为该规划范围,其中重点为常州主城区,即沪宁高速、沿江高速和西绕城高速形成的高速环内共380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构建“出行安全便捷,休闲自然惬意,宜行宜憩” 的慢行系统。
常州慢行系统,休闲是主打概念
根据规划方案,未来的城市慢行系统,休闲是主打的概念。围绕着“休闲”这一理念,整个慢行系统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市域层面,主要考虑与省级环太湖绿道、沿江绿道、古运河观光带的衔接,依托区域型河流资源,形成沿江、沿河、沿湖三条很像的区域休闲廊道。
市区层面,建设“一带一心三环四区”的结构。其中,“一带”为老运河世界遗产风光带;“一心”为关河与老运河围绕的老城区,在这里能够体验最为浓郁的常州风土人情;“三环”是乡村风情环、环城郊野公园环和水城魅力环,其中乡村风情环以沿江、环湖等区域绿道为依托,串联乡郊地区,展示自然山水与乡村风光。环城郊野公园环以郊野公园为依托,形成慢行绕城环线,以后这将是常州人自己的“翡翠项链”。水城魅力环以城市水系为依托,串联各新城中心区。“四区”为小黄山、芳茂山、西太湖、太湖4个自然山水休闲区。
主城区层面,形成以蝶形(以京杭大运河-关河为主体,以北塘河-横塘河-东支河和南运河-新运河-采菱港-长沟河为南北两翼)水上特色路径为骨架,串联城市主要的商业、居住等功能区,与市域、市区两级体系共同形成面向社区、全面覆盖的慢行休闲网络。
常州市区慢行系统主要由8大特色精品休闲路线与若干慢行休闲支线两大部分构成,形成“环线+放射”的蛛网状区域、市级慢行休闲通道格局。8大慢行精品休闲路线全长341公里,它们串联城市主要自然与人文节点,形成慢行骨干,强化城乡联动。分别是:
线路名称 长度 资源特色 起点与终点
古运遗风 50公里 人文历史资源 运河常州段(市区区界范围内)
运河新貌 25公里 滨河城市风貌 钟楼区新老运河交汇点-戚墅堰区新老运河交汇点
沿江风光 36公里 滨江生态风光 沿江常州段(市区区界范围内)
锦绣新北 22公里 人文历史资源 长江-关河
梦幻浪漫 54公里 梦幻主题乐园 三河口-太湖
观山赏水 57公里 山水人文风光 新北区孟河镇小黄山风景区-金坛
水乡湿地 55公里 山水宗教风光 紫荆公园-青洋南路
湖畔春秋 42公里 滨湖生态风光 滆湖常州段沿岸
这8条线路的出行时间一般在1~2天以上,出行目的适合远足、旅游、休闲、健身锻炼。
此外,还有若干慢行休闲支线,全长近500公里,它们串联城市主要的商业、居住等功能区,面向社区,实现全面覆盖。
西起怀德桥、东至朝阳桥,总长4.5公里的古运河北岸滨水地区慢行系统,近期建设
规划对西起怀德桥、东至朝阳桥,总长4.5公里的古运河北岸滨水地区慢行系统进行了深化设计,这一段慢行系统近期将进入建设阶段。
按照安全舒适、连贯协调、避免大拆大建和重复建设的原则,规划提出打造都市滨水型休闲慢行系统。
规划对这一区域分为6段分别设计:
怀德桥-市河:采用通勤与休闲混行的自行车道,自行车不穿越篦箕巷内部以及古城墙滨水空间;结合篦箕巷以及古城墙滨水空间打造休闲人行步道。
市河-广化桥:横兴路局部路段采用通勤与休闲混行的自行车道;结合古运河滨水绿地,在现状滨水步道一侧并列设置休闲自行车道,局部段利用现状步道改造;现有滨水步道为休闲人行步道。
广化桥-同安桥:结合目前的道路情况,该路段休闲自行车道与通勤自行车道仍采用混行的模式;沿道路一侧设置独立的休闲人行步道,提升行人的步行环境品质。
同安桥-同济桥:沿吊桥路靠刘国钧办公楼西侧为以通勤为主要目的的自行车道;沿巨凝金水岸南侧设置与人行交通混行的自行车道;沿吊桥路靠刘国钧办公楼东侧至桃园路为休闲与通勤混合的自行车道;结合未来金水岸南侧景观方案及桃园绿地现状滨水步道打造休闲人行步道。
同济桥-花鸟市场:桃园路为休闲与通勤混合的自行车道,完善非机动车停车场及自行车租赁点;结合桃园绿地现状滨水步道改造提升打造休闲人行步道,红梅桥下设置栈道。
花鸟市场-飞虹桥:沿河设置专用休闲自行车道;结合滨水界面改造,打造休闲人行路线。
规划还对市政、游憩、公用等配套设施提出了设想。
慢行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温饱已不再成为问题,市民转而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发展的质量问题,追求生活的幸福感。在这一大前提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慢行绿道系统不仅优化了城市的空间和绿化,还给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新途径。
慢行系统最早出现于1860年的美国波士顿,从波士顿公园到富兰克林公园,绵延16公里,当地人亲昵地称之为“翡翠项链”。
我国最早建设慢行系统的,是珠三角地区,从2009年开始,这一地区的多个城市不仅建设了城市内部的慢行系统,在城市之间,也有被他们称为“绿道”的慢行线路相连接。
2010年下半年,江苏、浙江和上海联合开始实施“环太湖”区域的慢行绿道系统建设。
不久前刚到广东考察过当地慢行系统的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孙秀峰说,广东省实行慢行系统之后,慢行绿道周围乡镇收入平均提高50%,因此慢行系统不仅仅局限于规划范畴,更是一项“幸福民生工程”。绿道沿途设有农家乐、野外烧烤等多项可发展当地经济的项目,既给利用慢行系统出游的市民提供了便利,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到了周末,有些热门的地方去晚了都找不到烧烤的空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