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989|回复: 16

[龙城轶事] 太原5000年历史的见证:比晋阳城更早的故唐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1 12: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vivalavidalc 于 2013-4-11 13:09 编辑

太原的前身是晋阳城、故唐城,曾经做过唐尧、夏代、西周唐国、战国赵、西汉代、西晋太原国、前秦、北魏、东魏、北齐、唐朝、北晋、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朝代(包括封国、诸侯国)的都城、别都、陪都或者统治中心,故说太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代大都会城市。

说起太原地区的城市历史,大多数人都以有2500余年历史的春秋晋阳古城(遗址在今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古城营村一带)为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太原地区在晋阳城之前已经筑有故唐城,其“城龄”起码在4700年以上。故唐城不仅做过唐尧都、夏禹都,而且做过西周唐国都城。西周初年,周成王“剪桐封弟”派同母弟叔虞为唐国诸侯,但唐国的地理位置却因历史文献所载不一,而且在历史研究中,故唐城因年湮代远而被人们所忽略,因此造成了太原晋阳、山西晋南两说,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形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要想将此问题分辨清楚,很有必要先了解“故唐城遗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2: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唐城是远古时期的城池,史书记载,“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后涿鹿……后又都晋阳……”(见《帝王世纪·五帝纪》)时“尧所筑,唐叔虞之父燮父徙都之所也”(见《元和郡县志·河东道二》),早在1300余年前的唐代已是遗址。故唐城遗迹至今远隔千年,城中的建筑布局和城垣周回长短已不可稽考,如今只能从历史文献记载的蛛丝马迹中窥其大略。唐代李泰所撰《括地志》有载:“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城记》云‘尧筑也’。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既然《括地志》和《元和郡县志》两书都有“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之载,所以要想得知故唐城的位置,必须先了解并州城和晋阳县的具体方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2: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并州城为西晋并州刺史刘琨环绕春秋晋阳古城扩筑而成,又经北齐、隋、唐诸朝修葺成为唐代北都晋阳的西城 (唐代北都晋阳有东、西、中3座外城),唐玄宗李隆基曾于开元十一年(723年)改并州为太原府,并州城遂有西城、府城之谓。历史文献对晋阳府城的记载较明确,《元和郡县志·河东道二》云:“府城,故老传晋并州刺史刘琨筑,今按城高四丈,周回二十七里……”今晋源区古城营村是晋阳古城遗址中心,村西1公里处有长约500米的古城墙遗迹,俗称“西坡上”,正是唐代晋阳府城西城垣中的一段。从这段城墙往南至南城角村二郎庙、往北至罗城村老爷阁旧址 (今为太祁高速公路收费站)均有城墙痕迹,此为历史学家和所有晋阳城垣研究者们所共识的并州城西城垣。

古城营村东的东关村为并州城之东关遗址,该村北面沙河堰上有地名“视汾楼”,传为城墙角楼遗址顺此往西至罗城老爷阁旧址,是为并州城之北城垣;北城垣的西端在20世纪50年代尚存城墙残迹,残墙东端再西有城北村,当是并州城北门遗址。东关村北的视汾楼往南一线分别有地名“城墙地”、“东阳旱地”,正是并州城的东城墙和 “东阳门”(《永乐大典·太原府》有载)遗址。南城角村呈“L”形状基座于并州城西南角隅,出村庄之东600余米均有古城墙痕迹,是为并州城之南城垣。并州城遗址四至已明,南北长4公里余,东西宽约2.5公里,周回正好符合史载“二十七里”之数。晋阳县设在并州城中,《元和郡县志·河东道二》有载:“晋阳县……本汉旧县也姑州南二里”,其大致方位可以确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2: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并州城和晋阳县的位置已经明确,根据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南半入州城……城墙北半见在”等史载,可以推断出故唐城遗址当在今古城营村北凤峪沙河再北的罗城、城北二村之间。根据《永乐大典·太原府》所载“古唐城……存者五百步……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墙,北半见在”作一个推算:假如南半、北半各为500步,那么故唐城的南北长度当为1000步。唐代“5尺为步,360步为里”(见《古代文化常识》1983年山东教育出版社),算下来故唐城的南北长度不会超过1.5公里,其东西宽度无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2: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valavidalc 于 2013-4-11 13:31 编辑

“唐叔虞封地”探讨

    唐叔虞姓姬,名虞,乃是西周成王之弟,古时兄称伯、弟称叔,姬虞的封地又在唐国,故称之为唐叔虞。据《左传·定公四年》所载,周成王分封叔虞时“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唐叔虞的封地问题,也就是唐国地理位置所在问题,历代许多学者对此比较关注。明清以前的史学家们多数认为唐叔虞的封地在晋阳,如《史记·晋世家》云“……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索隐》注曰“唐有晋水,至子燮改其国号曰晋侯……唐本尧后,封在夏墟,而都于鄂。鄂,今在太原是也”;《汉书·地理志》云“太原郡晋阳县,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左传·定公四年》杜预注“夏墟、大夏,在今太原晋阳县也”;《水经注·晋水》云“县(晋阳),故唐国也”;《括地志》云“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元和郡县志》云“故唐城,在县(晋阳)北二里,尧所筑”;唐代徐坚《初学记》云“太原府……又为唐国”;《明一统志》云“唐城,即太原县治……唐叔虞祠在县(太原)西南十里,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明末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太原故城……古唐国也,相传帝尧始都此,又夏禹初亦尝都焉。周成王灭唐,而封其弟叔虞,虞子燮以唐有晋水,改国号为晋,亦谓之大卤……盖大夏、太原、大卤、夏墟、晋阳、鄂,凡六名,其实一也”。

          时至清初,江苏昆山顾炎武对唐国的地理位置提出异议认为唐叔虞的封地不在晋阳故唐城,而是在晋南翼城县古唐村。他在《日知录》中说:“按晋之始见春秋,其都在翼。《括地志》:‘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尧裔子所封,成王灭之,而封太叔也。’北距晋阳七百余里,即后世迁都,亦远不相及。况霍山以北,自悼公以后始开县邑,而前此不见于传。又《史记·晋世家》曰:‘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翼城正在二水之东,而晋阳在汾水之西,又不相合。窃疑唐叔之封,以至侯缗之灭,并在于翼。”

自从顾氏得出“唐在翼城”结论后,随即有全祖望、阎若璩等学者持反对意见(见《日知录集解》、《潜丘札记》),但也有徐继畲等人赞同(见《晋国初考》,清光绪版《山西通志》)。近代,附和顾炎武观点者大有人在,李孟存、常金仓的《晋国史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王志华的《姬虞》(见《三晋一百名人评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李元庆的《三晋古文化源流》(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陶正刚的《晋国早期都城“唐”地考》(见《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lun文专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等都持翼城说

但也有晓山的《唐叔虞封地问题的商讨》(见《山西地方史研究》第一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张亦彭的《晋祠文物辨正》(见《山西地方史研究》第二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孟繁仁的《太原史话·序二》(见《太原史话》,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等坚持“唐在晋阳”说。笔者在研究地方文化时,反复查阅许多有关资料,认为唐叔虞的封地确实是在晋阳。下面谈七点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2: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valavidalc 于 2013-4-11 13:31 编辑

1、根据唐代《元和郡县志》以及《宗国都城记》等史载,当时晋阳城的北面确实有故唐城遗迹存在,唐代人写唐代事,自然确凿无疑。晋阳既有故唐城,而且是尧所筑,那就有可能是唐尧、夏禹的初都,更不能排除叔虞封唐国都的可能性,看起来《汉书》、《帝王世纪》、《水经注》等史载并非无稽之谈。但是也不应该完全排除“唐在翼城”之说,因为《括地志》上同书载有晋阳、翼城两个故唐城。

    2、《汉书·地理志》对叔虞封唐和后世子孙徙都记载的比较清楚,“太原郡晋阳县”条下云“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又在“河东郡闻喜县”条下云“故曲沃,晋武公(侯)自晋阳徙此”(见《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据此可知,唐叔虞的封地先在晋阳,其孙武侯时徙都晋南,辗转于曲沃、翼城等地。这样就把《括地志》中“两个故唐城”之疑迎刃而解了:一个是叔虞初都时的故唐城,另一个是叔虞后世子孙徙都后的故唐城。

    3、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素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誉称。该书中关于唐国“唐在河、汾之东”记载,看起来与位置在汾西的晋阳不相符合,但也没有说唐叔虞封地不在晋阳。太原晋祠原名唐叔虞祠,在历史上也曾有过“汾东王庙”之称;今叔虞殿廊下有《重修汾东王庙记》碑刻,为元至元四年(1338)太原路举提学校官弋彀所撰,上有“……王祠之在此其来远矣,自晋天福六年封兴安王,迨至宋天圣后改封汾东王……”之载。若按《重修汾东王庙记》所载,“叔虞封唐于晋阳”与太史公《史记》之说不悖。

    4、叔虞封唐时,周成王命以《唐诰》,让叔虞“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见《左传·定公四年》),意思是既维持夏民族的文化传统,又尊重戎狄民族的风俗习惯。山西晋南与太原晋阳相比,前者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文化政治中心”(见李元庆《三晋古文化源流》),定然不是诸戎群狄游牧之地,根本就用不着“疆以戎索”;而后者却是“……盖大夏、太原、大卤、夏墟、晋阳、鄂,凡六名,其实一也”(见《读史方舆纪要》)的华夷杂处之地。由此可见唐叔虞封地在晋阳的可能性,要比在山西晋南大的多。

    5、晋阳古城遗址西南有晋祠风景名胜区,原名唐叔虞祠,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即有“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之载,当是后人纪念唐叔虞而在始封地所建之祠堂。晋祠再南数里,有一大一小两座古墓,正是《元和郡县志·河东道二》所载“唐叔虞墓,在县(晋阳)西南十六里”的唐叔虞与其子燮父墓。这些都是唐叔虞封地在晋阳的有力佐证

    6、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晋南发现8组17座大墓,初步推断,是自晋武侯到晋文侯8位前后相继的晋侯及其夫人之墓。墓中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其中50余件铜器有铭文。特别是1981年出土的饕餮文方鼎,根据鼎的铭文,证明是商王朝的宗庙之器,于西周初年流落到晋国”(见陶正刚《晋国早期都城“唐”地考》,《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lun文专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晋南的考古发现恰恰没有唐叔虞和其子燮父的墓葬,正说明《汉书·地理志》中“晋武公(侯)自晋阳徙此”的可信与准确。那些出土的“商王朝宗庙之器”均是晋武侯迁都时从晋阳带至晋南,尔后又成为晋侯们的陪葬品。即使晋南发现了叔虞封唐时的“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等物,也不能排除随同唐叔虞后世徙都时一同迁移的可能。

    7、考古工作者曾于1979年观察、清理晋阳古城遗址附近的唐叔虞墓,其结果是“此二陵均是明清时期堆积而成。特别是燮父墓,在揭完表面浮土后,内中是由土坯堆积在一起,并出土了明代清花瓷器片等,土冢下均无墓室和棺椁,证明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土冢”(见陶正刚《晋国早期都城“唐”地考》),似乎肯定了叔虞封地不在晋阳。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同样是考古工作者又于1999年发掘出土了隋代汉白玉浮雕石椁墓葬(墓址在今晋源区王郭村),墓主人虞弘的墓志碑上刻有“……薨于并第,以开皇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葬于唐叔虞坟东三里……”字样,难道说隋代开皇年间就存在的唐叔虞墓能埋下“明代清花瓷器片”不成?可见考古工作者尚未找到真正的唐叔虞墓。类似这样的事并不少,1980年文物部门写报告申请发掘东魏丞相斛律金墓,结果却是北齐东安王娄睿的墓葬(墓址在晋源区王郭村)。目前,晋阳遗址只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唐叔虞墓,并不能说明晋阳遗址没有唐叔虞墓,更不能说明晋阳不是唐叔虞的初封之地。

                                                                       太原的“城龄”问题

    太原市的“城龄”,一般是从创建于春秋末期的晋阳城算起,至今2500余年;如果要把唐尧时期所筑的故唐城也算上,那就比2500年久远的多了。笔者以为:计算太原的城龄,不应该把故唐城排除于外,因为太原城(今太原市)与晋阳城之间的关系远远不及晋阳城与故唐城之间的关系密切。太原城是晋阳城毁后数年,宋将潘美在故城废墟东北20公里的唐明镇所筑,只能算是异地重建;而晋阳城却与故唐城紧密连接、一脉相承

    故唐城从唐尧始筑至毁,大约存在2000余载,不仅做过尧的初期都城和夏代的都城,而且是西周初期唐国(后因境内有晋水而改称晋国)叔虞、燮父两代诸侯的国都。春秋末期董安于构建晋阳城时,看到故唐城残破颓塌不可修补,便在其旁重建新城。故唐城与晋阳城并存800余年,唐代史籍所载“南半入州城”实为西晋永嘉初年(307)刘琨展筑并州城时所为。故唐城的“南半”入州城后“削为坊墙”,“北半”日益破败最后竟沦为为荆棘丛生的荒芜之地了。今晋阳古城遗址风峪沙河以北的罗城、城北二村之间,有一座不足千人的小村庄,名曰“棘针村”。棘针村俗称“圪针窝”,其名由来已久。从方位上看,圪针窝紧挨并州城(府城)的北城垣遗址,当是唐代“北半见在”的故唐城遗址。
    综上所述,太原的城龄应该是“太原城(今太原市)加晋阳城,再加故唐城,全部城龄当在4000年以上。











距今4000多年前尧王所筑的唐城被后人称为故唐城,故唐城遗址位于我市晋阳古城遗址北和晋阳湖以南的棘针村与城北村之间,向南延伸到晋阳城内棘针村有城墙地,地面下有城墙夯土,埋藏着故唐城遗址。据《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记载:“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城记》云“尧筑也”。

  南北朝·徐才《宗国都城记》记载:“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太原志》引《方志图》:“古唐城,陶唐氏居之,其存者五百步。”故唐城遗址与史书中记载的故唐城完全吻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经常经过故唐城遗址,只见故唐城遗址的地势比周边高约数米,上面长满了酸枣树,由于酸枣树上长满了棘针,当地人称圪针柭,人们将此地的村子称圪针窝(棘针村)。1957年罗城村东的汾峪沙河向南扩100余米,人称新沙河。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公社化、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园田化,挖掉故唐城遗址上的圪针柭,开垦为农田种了地。将旧沙河的北堰至旧沙河的河心摊平,用小平车把土推到故唐城周边,使故唐城遗址与周边成为一个平面。从此地面上人们再也看不到故唐城遗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12: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末期董安于构筑晋阳城时,看到故唐城残破颓废不可修补,便在其旁重建新城。故唐城与春秋晋阳古城并存80 ...
vivalavidalc 发表于 2013-4-11 12:50


“圪针窝”已拆。晋阳湖开发之后以后再不会有故唐城了。风峪河目测也无法改道。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12: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环高速西南段目测就是个大败笔。。当初修的时候就挖出了文物,居然还是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2: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acmilan1984


    如果毁了故唐城,那就是毁了太原的最宝贵的历史财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3: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故唐城的最新动态:

山西省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都城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简报


太原建城史的进一步探讨。

太原建城史,目前通行的看法是2500年。王尚义会长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太原市2500年的建城史是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在2003年,通过考证后提出了太原市建城史应从尧筑故唐城开始算起,具有四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这一观点引发学界的讨论和争论。此后,王尚义会长积极与考古学界沟通联系,不断考察和进一步研究。会上,常一民所长在专题报告中着重指出:从多年来晋阳古城的考古实践来看,王尚义会长提出的尧都太原,以及太原有着四千多年建城史是有可能的。



1、《括地志》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唐代文献记载尧筑故唐城,那个时候城的北半部还在,南部半则入州城,州城即晋阳城。

2、经考古队的调查走访,在今晋源区城北村,年纪大的村民还清晰记得凿取城墙夯土做烧土的经历,对城墙有普遍的认识。在对金胜村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有两段古城墙遗迹经进一步勘察,在该村的地表下存在着一个面积不太清楚的古城址,虽然还不能确定这个城址就是文献上记载的故唐城,但是目前有不少学者逐渐对唐尧都太原有所认同

3、近年来太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的不断发现为这个观点提供了佐证,尤其是在晋阳城之南都沟遗址出土的不少器物,特点与大汶口文化、陶寺文化非常相近

4、这些考古调查,结合史籍记载:陶唐氏从山东、河北通过太行八陉来到晋阳,然后顺着汾河谷地迁到平阳地区的文化线路逐渐清晰,尧先定都晋阳(太原)是可能的。可见尧都太原,以及太原有着四千多年建城史不仅仅是传说,而是有着一定的考古学重要线索,很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考古发掘和史实研究。

第二、廓清了晋阳古城的文化层位,确定了晋阳古城的四至范围。

晋阳古城,自公元497年赵简子修筑,后经秦汉西晋以及东魏、北齐的发展和繁荣,最终形成了唐代西城、东城、中城三城并举的大格局,尤其是西城历史悠久,缺少总体规划,城市街巷窄小,空间形态本来就十分复杂,后经宋初经火烧水灌,将这座辉煌的古城尘封于地下,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在晋阳城废墟之上不断有文化叠压,文化层位混乱不清,晋阳城遗址的范围已经很难厘清,这使得推进太原市乃至全省的文化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常一民常务理事说,经过这些年来艰辛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基本廓清晋阳古城的文化层位,找到了晋阳城遗址比较准确的四至范围,理清了晋阳城与汾河关系的历史变迁。

第三、围绕晋阳古城的保护和利用,畅谈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晋阳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典范,集中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丰富内涵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具有不可替代的整体价值和地位,是我国文化遗产资源的精髓部分。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晋阳古城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与会代表认为:深入研究,加快遗址公园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大遗址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最终惠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改善的良性循环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4: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acmilan1984


    这段高速规划是要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15: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acmilan1984

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17: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最近几篇帖子篇篇精品啊{:5_122:}
  1. 将旧沙河的北堰至旧沙河的河心摊平,用小平车把土推到故唐城周边,使故唐城遗址与周边成为一个平面
复制代码
这意思是故唐城还在,只是被“包围”起来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7: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UNIVERSE


    对,在地下埋着,但是不知道为何几十年间山西考古所从来不挖掘,以至于尧都和唐叔虞封地在晋南的说法现在一直占上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埋着,没被铲平反而变相保护起来了,真是万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1 16:46 , Processed in 0.09199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