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牌湾西侧的老火车站原址,最近开来了一台蒸汽机车。顺着铁轨延伸过去,还能看到火车站的部分站台。铁路的周围,是刚刚出新的体现历史底蕴和怀旧色彩的民国风貌建筑。加上绿地、舞台、文化墙、廊架、环形走廊……这里既别具特色,又注重实用。
在中山北路与朱方路交叉点上,总面积11000平方米的中山广场正一步步地展现在市民面前。“中山广场项目,是依托镇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做足孙中山文化,打造具有镇江文化特色的文化宜居城市而兴建的一项广场工程。”昨天,润州区住建局局长李军告诉记者,目前,广场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已具备开放条件。
石玉成 摄
中山广场的命名有讲究
广场为何用“中山”来命名呢?李军说,因为广场的很多元素和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有关。“为什么要摆放一台蒸汽机车?因为孙中山三次来到镇江,有两次都是从这里下的火车。因此我们特地从浙江桐庐采购了这台真家伙,据说这是我国第一代蒸汽机车,目前在全国也只有三台。前两天刚把这个70多吨的大家伙运过来,我们将把它命名为‘中山号’,并喷涂在车身上。”
广场还将重建中山塔。据介绍,原来的中山塔建于1931年,造型极似火箭,底座呈八角形,四方各设台阶,四周有半人高的围栏。1965年,因大市口扩建,中山塔被拆除。李军告诉记者,“我们在广场重建中山塔,除了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寓意外,也把它作为见证镇江辉煌历史的一个象征。”
在李军看来,广场既是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场地,又是娱乐休闲的公共场所。广场的建成开放,不但为西区的百姓增加了一块活动场地,而且能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
现有建筑复原体现民国味
“广场工期特别紧。从11月10日挖下第一锹土开始,到计划中的12月30日竣工,我们只能是加班加点,马不停蹄。目前,除了中山塔外,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李军介绍说,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拆迁、设计,并采用深夜例会制等方式推进施工,只为让中山广场早日同市民见面。
昨天在现场,我们也能感受到这样的紧张气氛。当天细雨蒙蒙,广场上有些泥泞,但是依然一片忙碌。几名工人正竖起路灯杆,另一部分工人则忙着绿化和路面的铺装,周边现有建筑恢复工作也在抓紧实施。
李军说,这些建筑虽然破损,但是仍然能够体现出民国风貌,将它们修旧如旧,可以完全呈现出民国时期的色彩。记者看到,毫无修饰与浮华的青砖既是墙体也是外部装饰,烟灰色的墙面上,勾勒出白色的砖缝,除此之外,再无半点修饰,充分还原了当年民国时期的风貌,现代人来到这里,能感受到独有的历史宁静感。
走过供市民休憩的长廊,三面文化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见每面墙上镶嵌着一块玻璃,上面写着吟咏镇江三山的诗句。“数重楼枕层层叫,四壁窗开面面风。”“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吟诵着王安石、郑板桥的诗句,徜徉在这绿意盎然的广场,欣赏着四周高低起伏的现代建筑,“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美好感觉油然而生。”迫不及待先睹广场美景的市民凌雪峰,用诗一样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市民建议保护好广场资源
被广场日新月异的面貌吸引,周边的市民早就盼着中山广场早日建成开放了。这两天,陆续有市民来“探营”,风雨无阻。对这些好奇的市民们来说,最吸引人的自然要数“中山号”蒸汽机车了。家住附近的市民杨先生和罗女士告诉记者,这两天他们的不少邻居都来看过了,觉得这里增加了机车和铁轨后,广场变得更有意思了。“毕竟这里也是镇江百年老火车站的所在地。今后来这里摄影、摄像的市民肯定少不了,成为镇江新景点也说不定呢。”
“这么好的资源,有关部门今后一定要好好保护,善加利用。”杨先生和罗女士都认为,有关部门花了大力气为百姓做好事,广场投入使用后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维护,“拿这个漂亮的火车头来说,如果任人随意攀爬,或者被人拆了零件当废铁,那岂不是大煞风景?”
李军表示,他们已制定管理方案,争取保护好资源,努力发挥好广场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市民。
(陈林 石玉成 马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