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996|回复: 5

[龙城轶事]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1 14: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进区:做强文化产业勇挑全市大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针,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武进以建设文化武进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新型业态不断完善,预计今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超5%大关,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下一步,武进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强化组织领导,致力文化创新,努力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挑大梁、当先行。

  优化发展规划,集聚产业亮度。国内外实践表明,整合传统资源,集聚产业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武进将从优化规划入手,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布局等因素,着力做好集聚发展文章。首先,以举办全国第八届花博会为契机,大力发展花博文化产业。深入挖掘花博文化内涵,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主展区内各类建筑主体工程,着力提升辅展区“一场五园”建设水平,以此带动花卉鉴赏、科教观光、休闲度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以发展视听设备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制造产业。依托块状经济基础,重点扶持瑞声声学科技、玉宇电光器件等骨干企业,推动视听产品制造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不断提升文化制造产业的竞争力。再次,以科技长廊、武进科创园、津通工业园等为平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西太湖国际智慧园、高新区工业设计园、科教城信息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创意设计、软件、动漫产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网络游戏业。最后,以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园为目标,深入打造淹城春秋文化产业园、环太湖艺术城和西太湖国际智慧园,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创成1-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不断提增产业集聚的“马太效应”。

  狠抓重点项目,提升竞争强度。项目彰显实力,体现竞争力。坚持以项目为本,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要挖掘一批项目。对武进历史上的名人、名家、典故、传说等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精心整理,在技艺传承、市场培育、产业运作等方面加强扶持。要推进一批项目。围绕视听设备、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大力开展项目推荐、对外招商和宣传包装,着力发展一批能够代表武进文化品位、体现武进形象的龙头型、基地型、生产型产业项目。要培育一批项目。着力培育瑞声声学科技、广电网络信息、玉宇电光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发展环球动漫嬉戏谷、灵通投资公司等一批上市文化企业,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到2014年,力争培育10个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文化龙头企业,发展一批规模以上文化企业。通过狠抓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确保2013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文化产业现代化“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完善扶持政策,增强保障力度。政策决定方向,保障发展成效。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结合“营改增”试点,着力做好动漫创意产业的政策调整和配套落实工作。进一步健全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扩大区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规模,2014年力争达到800万元。进一步丰富文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鼓励采用BT或BOT模式建设和运营公共文化设施,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参与文化发展的新局面。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积极与商业银行合作,制定并chutai《武进区文化产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办法》,探索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担保基金和风投补偿资金,在投资、信贷、债券等方面开展多层次融资。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借鉴兄弟城市先进经验,探索设立文化产业同业商会,为文化企业搞好服务,帮助其做大做强。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承接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着力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装备制造的“无缝对接”,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全新创造武进文化产业的“微笑曲线”。

  *规划局:以“申名”为契机促进常州市文化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通过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学习,我局提出了“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促进常州市文化大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提高对常州“申名”意义的认识

  “申名”是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提高常州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它事关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事关城市特色的彰显,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对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强市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唯一一块由国务院颁发的荣誉奖牌,在中央推进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二、提炼常州名城特色要素

  对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和要求,我局开展并完成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组织了多次研讨,提炼出常州六大城市特色:

  名人荟萃、南北融合、自成体系;历史悠久、中吴要辅、八邑名都;河抱古城、城河相依、运河名城;遗址丰富、聚落连续、江南见证;常州道路、苏南模式、工业名城;常州三杰、革命传统、红色摇篮。特色的提炼夯实了常州市“申名”的基础,也为打造特色城市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着力推进“申名”相关工作和计划

  1、做深“申名”相关前期工作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将“打造文化名城”作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去年以来,围绕“申名”工作,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局配合相关部门拟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项目》等,为“申名”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申名”主题等方面决策提供了规划支持。

  2、做实“申名”基础性工作

  对照“申名”要求,近年来,我局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对名城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科学制定《常州市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三是精心编制《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保护规划;四是全面推进历史建筑的普查;五是扎实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等。

  3、做细“申名”工作计划

  紧紧围绕“申名”的各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集中精兵强将,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绿色许可制度,积极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规划编制方面:

  《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常州市紫线规划》等规划编制及报批工作;深入推进常州市区第三批历史建筑的普查,并适时报市政府公布常州市第三批、第四批等历史建筑;组织《青果巷东侧地块详细规划》、《青果巷南侧地块详细规划》、《张太雷旧居修缮方案》、《刘氏宗祠修缮方案》等项目规划方案论证;切实推进《常州市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研究》、《常州石龙嘴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焦溪老街保护规划》等规划编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编制一系列项目实施规划等工作。

  (2)法规体系建设方面:

  会同市法制办等部门,积极推进《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常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办法》、《常州市名镇名村认定办法》等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订工作。

  (3)规划管理服务方面:

  探索建立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规划编研机制,依法规范、高效快速的规划许可机制,专业、敬业、和谐协作的规划服务组织机制,科学前瞻、持续长效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机制等。

  我局正在把“申名”工作放到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全局中来谋划、塑造精品城市体系中来实施、促进文化强市发展中来经营,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为进一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美丽常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文化常州魅力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事关常州市江南文化名城战略推进和文化现代化目标实现。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理论支撑。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进程中,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常州文化内涵。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常州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常州历史文化内涵;开展季子文化、齐梁文化、学派文化、墩圩文化、运河文化的研究工作;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推进软件工程,编辑出版《常州先哲遗书》、《中吴遗韵》、《常州古桥》等系列著作;借力媒体资源加大常州历史文化宣传力度,并支持投拍常州历史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常州悠久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存储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更在于它能以客观存在的形式让人触摸历史、传承历史。积极配合规划、建设等部门实施好39项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系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各类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扩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历史文化研究宣传等八大工程。到2015年苏东坡、盛宣怀、赵元任、周有光等一批名人故居或纪念馆以及意园、近园等江南园林将得到修缮,大运河(常州段)申遗将如期完成。常州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完好性将得到全面提升,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活化常州历史街区。合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文物保护的需要,更是民生福祉的需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重点实施2个历史文化街区和相关历史风貌区的修缮保护及利用工程。做好青果巷历史街区9个文保单位和多个文保点建筑的保护修缮工程,以及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调整。在对历史街区和风貌区的修缮保护中,将严格尊重历史风貌,突出民生保障,既延续历史街区的文脉,又完善历史街区城市功能。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常州城市形象。常州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有相应的高品位文化形态。市第十五届人代会提出“2015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成功”目标,我们将此列为文广新系统的“头号工程”,明确职责,迅速行动,倒排时间表,落实责任制,在全系统选调精干力量组建专业团队,项目化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变文化遗产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确保“申名”工作顺利推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1 19: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坐个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1 20: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个头衔,常州的主要称号就差不多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09: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要创历史文化名城就应该遵循历史,保护历史,而不是一味的改变历史。 就像许多道路非要改什么屁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10: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5_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8 11:24 , Processed in 0.06591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