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8 14: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30年,株洲"水陆空"通达全中国 构建长株潭南部综合交通枢纽 ——“06版总规修改”系列解读三
“06版总规修改”首次提出,将株洲建设成为“长株潭南部的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这一目标,未来20年,株洲将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内河航运、通用机场等交通设施,建立与现代化区域性特大城市相适应的、完善协调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坐城铁,高铁换乘可不经长沙
【规划】
预留长厦客运专线,新增衡茶吉铁路,规划建设长株城际铁路、湘株城际铁路、株醴城际铁路和株衡城际铁路,远期改造提升醴茶铁路。
【解读】
武广、沪昆高铁交会长沙,高铁时代中,株洲铁路枢纽地位相对下降。
一系列城际铁路的贯通,将连通株洲西站(武广高铁株洲站)和株洲东站(沪昆高铁醴陵站),改善两站的可达性,市民乘坐高铁可不经长沙换乘,从而提升中心城区交通区位,发挥株洲与醴陵的“同城效应”。
不仅如此,一个连接“娄底-湘潭-长沙-株洲-衡阳”的城际通道也被打通,各城之间将紧密联系起来。
城区行,半小时可达目的地
【规划】
市域“五横五纵”高速路网:“五横”即沪昆、长株潭南环线、朱莲、泉南、炎井及炎陵至资兴高速公路;“五纵”为京港澳、衡炎、长株、长株潭东环线及株攸高速联络线、岳汝。
中心城区快速路布局“一环十射”:“一环”即城市快速环道;“十射”包括株洲大道、红旗东路、东环路北沿线、时代大道、北环路西延线、迎宾大道、航空大道、东环路南延线、湘江大道和西站南路。
【解读】
市域 “五横五纵” 的高速路网,有利于株洲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
中心城区“一环十射”,形成了“开放环路+射线”的布局模式,将打通城市脉络,有效组织城际、组团间的交通联系,构建市内交通半小时出行圈。市民在城市里出行,半小时即可到达目的地。
水运通江达海,空中旅游照进现实
【规划】
水运方面:湘江株洲段航道标准提升,形成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运体系。重点推进株洲港、茶陵港和攸州港建设。
航空方面:建设株洲通用机场、炎陵通用机场,前者以服务航空产业为主,后者以森林防护、应急救援为主,并适当拓展旅游服务功能。规划设置株洲火车站、神农广场两处城市航站楼,强化与黄花机场交通联系。
【解读】
湘江株洲段按Ⅱ级航道疏浚渠化后,可常年通行2000吨级船舶,形成“衡阳-株洲-长沙”湘江水运主通道,湘江株洲段各港口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同时,规划提出建设群丰水上游览码头,加强湘江旅游资源开发,能促进湘江上游八镇建设。
通用机场建成后,市民可在市内乘坐飞机出行,免去辗转长沙黄花机场换乘的不便,同时,炎陵通用机场也将适当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届时空中旅游,将成为现实。
2030年城区出行:“步行+自行车+公交+城市轨道”
构筑完善绿色交通体系
倡导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构筑独具株洲特色的绿色交通体系,也是“06版总规修改”的亮点之一。
【名词解释】
什么是“三主八辅”慢行系统?
“三主八辅”慢行系统,即结合水系、绿地、公园等布局的慢行空间,以保障慢行出行的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
其中“三主”即湘江、白石港、渌江慢行主通道;“八辅”即万枫港-沧水湖、霞湾港、河西带状公园、建宁港、枫溪港、沧沙港、仙庾岭-云龙湖、大京-九郎山慢行辅通道。
【未来展望】
高效低碳的公共交通系统什么样?
城市轨道网络:在中心城区内控制3条城市轨道走廊,总长度规模约102.5公里。
公共汽车客运体系:
①公交快线系统依托快速路系统衔接相邻组团,连通并快速集散大型对外客运枢纽、城市重要功能中心的客流。
②城市快速公交系统沿组团间客流主走廊布设BRT专用通道,沟通主城区、高新副城、云龙副城和白井副城主要功能中心之间的快速公交联系,并为向轨道交通系统升级培育客流走廊。
③城市主干路布设公交优先系统,服务组团内公交客流出行,形成公共交通发展和方式引导的良性环境机制,增加公共交通对个体机动车交通出行的吸引和转化。
【专家释疑】
为什么要构筑绿色交通体系?
株洲市规划局副局长黄升阳:
机动化在带给人们便捷、舒适的同时,交通拥堵和交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也随其而至,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建立既能减轻交通拥堵,又能降低交通污染的绿色交通体系,成为世界上众多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
慢行交通系统包括了服务于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的自行车道、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
构筑绿色交通体系,就是要通过引导市民采用“步行+自行车+公交+城市轨道”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
【相关阅读】
11处城市客运枢纽“零换乘”
在株洲城区,“06版总规修改”还规划了“三主八辅”的综合客运枢纽。
“三主”包括株洲站、株洲西、七斗冲,服务城市内外客运衔接和换乘枢纽,“八辅”包括株洲北、田心、红旗、天元、云龙、航空城、科技城、渌口,服务各组团内多方式客运衔接。
综合客运枢纽整合铁路、公路、城际和公交客运功能,市民在此可实现“零换乘”。
此外,在都市密集区范围内,还规划协调布局了多处货运枢纽,包括1个枢纽型综合物流园区、2个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4个地区性综合物流中心。
2030年,我市湘江上将有13座大桥
串联湘江两岸、支撑沿江建设和两岸联系,是“06版总规修改”的重点之一。
到2030年,中心城区在现有株洲大桥、石峰大桥、建宁大桥、天元大桥、芦淞大桥、湘江六桥6座跨江通道的基础上,将新增新马大桥、湘芸大桥、曲尺隧道、枫溪大桥、群丰大桥、湘渌大桥、雷渌大桥等7座跨江通道。
同时,规划预留了珠江北路大桥、嵩山路隧道、伏波大道、南洲大道4处跨江通道。这些通道建成后,湘江两岸联系将更加方便,城市联系将更加紧密。(株洲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