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24 17: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5-7-20 22:15 编辑
通江达海都市梦 今与巢湖一起飞
——起跑线上的滨湖新区
王 忠
一、滨湖、通江、达海——都市发展的新图标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经历了城区的数轮快速扩张,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品质、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城市竞争力、城市首位度都得到了长足的提升。2005年,合肥市已经发展成为建成面积224.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4万的省会城市,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逐渐成型,日渐丰满。
城市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老城区的负担越来越沉重,城市发展的空间受限,资源匮乏,效率低下。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合肥城市的地位、作用,从而科学地规划合肥,合理地确定城市布局、有计划地控制和调整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竞争力,任务非常关键。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合肥“居皖之中、居巢湖之滨”,八百里巢湖碧波浩荡,是合肥远可收,通江达海之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无穷活力。创建通江达海都市,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逐水而居,近可获生活取用之便,充分沐浴它给城市带来的灵气,远可收通江达海之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无穷活力。创建通江达海都市,是合肥广大市民多年的梦想。
2002年区划调整以后,合肥市就下一步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战略规划研究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提出了引湖入城的设想。2003年包河大道建成后,巢湖距合肥主城区不过10多公里,车程10多分钟,往滨湖方向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科学论证,提出“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彰显合肥城市个性和特色”的构想。省委七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要求合肥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成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2006年初,把合肥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八届十次会议提出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组团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合肥市向“141”布局扩展,即改造提升核心主城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依托主城区,在主城区的东、西南、西、北方向建设4个城市副中心,沿巢湖方向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新城区——滨湖新区,努力实观合肥向“环城一滨湖一临江”的演变,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开敞式转变,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
滨湖新区的规划范围为合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二环路以南、派河及巢湖以北区域,含包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乡镇(烟墩乡、义城镇、骆岗镇、义兴镇、大圩乡),区内人口约10万人。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其中312国道以北规划面积约27平方公里,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约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约32平方公里。沿巢湖岸线约15公里。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塘西河等众多水系分布其间。
区内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坡度在5度以下的占总用地的 95%,主要分为两类:岗地与圩区,呈现典型的湿地生态景观特征。北部为已建设区域,其中包括城市公用设施、居住区、包河产业园,中部及南部用地以农田为主,东南面和南面有较大面积圩区。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城市防洪、城市生态等因素,区内适宜建设用地88.5平方公里,占46.58%;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可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面积约19.9平方公里,占 10.47%;不宜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面积81.6平方公里,占42.9 5%。
重要基础设施有312国道、合安高速公路、合肥骆岗机场(待搬迁)、巢湖防洪大堤、500KV高压线和规划中的沪汉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等。大型单位有包河产业园、江淮产业园、淝河汽车制造厂、五里庙建材市场、合肥市传染病医院等。
二、建设滨湖新区的重大意义
1、建设滨湖新区是合肥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与加快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安徽及合肥发展所需。2006年,合肥市的建成区人口已达224万,城市的环境容量明显偏大。市区道路2809万平方米,标准不高,布局不合理,框架没有拉开,缺乏快速通道。当时,虽然包括三县在内只拥有27万辆汽车,但是拥堵状况非常严重。中心城区人口过度膨胀,社会事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化快速发展急需拓展新空间。这一切都是合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内生动力和迫切要求。
根据城市建设传统和现状、发展趋势,契合合肥都市圈长远的发展框架,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肥城区向南拓展已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骆岗机场的搬迁已经摆上日程,此举为合肥主城区向南拓展扫除了一个重大的障碍。依托临巢湖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滨湖新区的建设规划,解决现有城市发展的弊端、同时发挥巢湖风景区建设和国家“十一五”期间整治巢湖这一重点工程的综合效应,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2、建设滨湖新区是合肥提升省会城市形象,发挥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重要举措。
沪、苏、浙两省一市16个地级城市组成的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和经济运作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是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最集中地区之一,也是有全球影响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和新兴工业化地区之一。长三角同安徽、特别是同合肥之间、有着长期的密切的经济联系。2006年,合肥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城镇群发展规划。
随着长三角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其发展空间和资源约束日益明显之时。合肥作为长三角的近邻和东部与中西部的结合部,是国际资本和长三角自身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的前沿承接者。但由于自身辐射能力的不足,合肥没有发挥出与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将行政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经济优势。要成为东部与中西部相衔接的枢纽城市,合肥必须向长江靠近,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沿江城市的分工和合作。通过滨湖新区这一重要载体,合肥向巢湖方向发展,形成环巢湖城市带和经济轴心,进而构建以合肥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圈,促进全省向心集聚格局的形成,实现辐射带动全省的目标。
3、开发滨湖新区是合肥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奋力崛起目标的迫切要求。
促进中部崛起,是中央继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从我国观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推动中部崛起,中央在投入和重大项目布局方面加强对中部的支持,特别将在政策和措施方面向中部倾斜,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部署,也将带动国际资本和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合肥作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和教育资源,建设一个风景优美、交通畅达的生态滨湖新区,发挥其紧邻巢湖,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发掘自己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可以吸引国际资本和东部产业等各类要素集聚,加快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步伐,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而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目标。
三、滨湖新区发展条件分析
1、有利条件分析
第一、独特的区位优势。滨湖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襟三河而带一湖——派河、十五里河、南淝河川流其间,区南紧邻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借此与沿江城市相联系,可以使合肥从相对封闭的空间走向更为开放的滨湖发展城市。区西紧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利于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新区处于城市上风口,区域自然景观良好,空气清新,生态优良,水系众多,适宜发展观光旅游、商务居住等。第二、丰富的资源优势。新区面积约占合肥城区的五分之二,是合肥城区中国土面积第一大区、水域面积第一大区、林木面积第一大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雄厚的自然资源。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情况下,无论是全市的东向发展战略,还是临江指向的城市布局,都有承接产业的空间优势。此外,广阔的水面资源和优美的生态资源,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三、便捷的交通优势。新区具有便捷的立体交通优势。南淝河、派河水道通江达海,312国道、合安高速、市区一环、二环等高等级道路相互交织,包河大道、淝河路已经竣工通车,二环以南的道路主干网基本形成。第四、一定的产业优势。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该区以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化载体,以机械加工和科研为主,具有高密度经济聚集示范性。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包河产业园迅速崛起,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形势喜人。连续两年,包河工业区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实绩在全市县区工业园区中名列第一。2006年以来,国风木塑、万总服装、百邦产业园、韩国产业园、香港重钢结构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银联彩印、万联环保、安凯轻客等四个项目建成投产。规划中的南淝河集装箱码头也在新区建设。
2、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环境压力严峻。巢湖的污染严重,全湖属中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由重度富营养状态好转为中度富营养状况,东半湖属轻度富营养状态。湖区主要污染指标仍然是总磷、总氮。主要环湖河流中,十五里河、派河、南淝河和双桥河污染严重,水质为劣v类;兆河、杭埠河、白石天河水质为Ⅳ类:裕溪河水质为Ⅲ类。环湖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石油类。第二、基础设施薄弱。区内集镇建筑层数低,容积率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条件差。例如,义城镇至今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缺乏,教育医疗等基础需要得不到保障。天然气、水、电、供暖等管道的铺建工作尚有待进行。区内道路有待进一步拓展。第三、资金投入不足。合肥经济发展总量偏低。2005年,合肥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53亿元,在27个省会城市中居18位,明显偏后。滨湖新区的建设量大,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前期建设主要是公共设施,投资大收益小,难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资金的筹集运作,将是贯穿整个滨湖新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第四、国家政策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家对大规模新城区建设有诸多限制,如何处理好国家政策与地区发展的关系,合理开发建设滨湖,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软环境问题。
3、当前建设现代化滨湖新区的机遇分析
第一,国际国内资本和技术加速空间转移。进入21世纪,世界出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纷纷把制造业剥离,并向投资发展环境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将其非核心的服务职能向海外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在新世纪,我国经济也出现了由东南沿海先行地区往中、西部地区内移、扩展的趋势。当然向中西部转移可能只是制造车间的转移,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制造中心转移往往意味着市场的转移。中部的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带来大量的优惠政策之外更带夹了巨大的市场。中国在过去20年经历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崛起以及长三角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目前正面临着重化工业、创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机。对于合肥来说、更重要的是,必须以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运用国际流行的工业园和商务园模式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全球资本,一旦成功,可以在这一浪潮中快速崛起。滨湖新区正是合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重要区域。
第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国“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之后中国又一个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同属于中部城市,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面临着中部六省诸多城市发展的严峻竞争,为自身的发展,合肥势必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从经济发展的阶段上说,合肥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中部崛起需要中心城市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合肥应该利用原有的产业基础,成为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发达的中心城市。滨湖新区是合肥市调整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
第三,长江三角洲扩容的趋势。目前住长三角地区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企业总部和加工生产基地在空间上逐步分离,总部向中心城市集群布局、产业加工基地向成本比较低的、远离中心城市的地区集群布局;合肥与长三角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越的区位条件将使合肥成为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的“近水楼台”。加之合肥科技资源丰富,水、电、土地等要素供给充足,制造、流通、人力等综合商务成本较低。国内500强企业中已有联华、华为、海尔、长虹、美的、华联、华源、伊利等在合肥投资。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结构不断提升,长三角核心区域同周边腹地之间集聚和辐射的双重影响关系不断加强。长三角的辐射转移是合肥未来发展的依托,而区域发展形势有利于合肥,滨湖新区应该创造一种低商务成本的环境,吸引沿海地区的资本和产业,特别是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尤其是商务、会展、旅游度假、创意、咨询产业发展方面,滨湖新区必将大有作为。
第四,合肥城市扩展的趋势。合肥正在实施的“141”现代化大城市框架,使合肥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合肥正在浮现。滨湖新区正处于合肥东南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是合肥融入“长三角”的前沿地区,也是未来十年合肥市最重要的发展区域。在周边产业发展的支撑下,滨湖新区将成为合肥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区域。滨湖新区的开发,也将十分有利于周边产业区域的发展。
四、滨湖新区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建设原则
1、发展目标
滨湖新区是合肥“141”城市组团发展的重要部分,是现代化滨湖城市的前沿阵地。把滨湖新区建设成合肥通过巢湖走向长江联系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水上门户。
2、定位
城区的目标和定位将决定城区的未来。合肥在进行滨湖新区建设时,首先应对新区的主要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位。我们认为,由于合肥老城还在发展,所以滨湖新区更像巴黎新区,以吸收新增人口,避免老城过度发展为主要目标。新区与老城的交通必须紧密便捷。
第一、功能定位。滨湖新区据有省会城市的政治地位和滨湖的自然资源,这两大资源的有机组合,构成了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即行政办公和旅游功能。(1)行政办公、商务文化中心。滨湖新区建设应突出行政办公中心职能,从而带动行政咨询服务、商务咨询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和会展经济的发展。(2)重要的省级旅游服务基地。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产业,滨湖新区建设应及时抓住环巢湖旅游开发建设的机遇,在安徽省打造旅游强省的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凭借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构建环巢湖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3)综合居住新区。滨湖新区作为相对独立的区域,一定要做好其内部各类空间的自平衡,应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多角度进行资源统筹,避免社会隔离观象。并通过环境整治,实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增加各阶层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发展多种经济来促进新城的健康发展。
第二、形象定位。滨湖新区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联系上海,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因此,新区形象定位应围绕核心功能区,采取集中展示,形成完整的视觉效果,来体观城市礼仪界面的属性。新区建筑应采取多样化设计,强调富有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品质,核心公共建筑群以高层为主,以利于勾勒出城市轮廓,某些区域可结合旅游项目开发采用徽派的建筑型式。
第三、产业定位。建设新区不能光投入不产出,形成一个吞咽社会财富的黑洞。新区建设要有新产业的设计和布局,以此作为滨湖新区重要的产业更撑。新区的产业定位是,坚持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高科技产业能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未来滨湖新区体现水平,展示形象的主要领域。一方面要做强自身,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整体增强合肥现代服务业的能级和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必须转变服务理念,延伸服务半径、扩大服务市场,寻找新的生存发展空间。生产服务业:拓展创新金融保险业,吸引国内外银行和保险公司到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和省内大型企业的招商,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和吸引已经到合肥落户的跨国公司和驻点企业在新区设立行政总部、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等,提升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技术服务业: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和科教资源优势,以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为途径,提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加速合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步伐。建设和吸引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专业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会展业:加快大型会展设施建设,整合场馆资源,完善和增强会展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国际会展中心在展览、会议、宾馆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策划和支持举办一批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区域性、全国性乃国际性会展活动,扶持发展会展企业,培育知名会展品牌、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旅游休闲业:进一步拓宽领域,提升档次,大力开发滨湖生态度假、农家体验、林地休闲等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义城滨湖景区、大圩休闲体验旅游区、沿南淝河都市水景带等。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努力将新区建成区域性的综合旅游区,环巢湖旅游度假区和合肥市休闲中心。房地产业:发挥地处城市“上风口”和滨湖依水等地理优势,积极开发水岸、滨湖、林畔的房地产。加快生态型、现代化住宅小区建设,合理调整住房结构,形成以商品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廉租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放开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建立物业管理新体制,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培育和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有效的房地产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和大型连锁超市的建设,发展商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以及连锁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和网上商店等新型零售业务。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南淝河水陆联运港和物流产业园,形成全市最具特色的物流产业带。
(2)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是未来滨湖新区体观经济实力的重要领域。根据合肥市产业发展规划,新区工业将以包河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先进制造业。充分发挥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吸引具有较强关联效应和本土化倾向的企业,挖掘其技术管理优势。汽车及工程机械制造业:从合肥目前的整体情况出发,打造汽车产业集群的条件最为成熟,全市将形成一个以整车企业为核心,以一、二、三级零配件供应商为基础,以各类现代物流企业、研发机构和行业协会为支持的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集群。新区的汽车产业可以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新区可以积极引进和培育一些工程机械、环保设备、智能仪表、数控机床、精密模具等装备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合肥海尔、美菱、荣事达等名牌家电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配套企业。瞄准国际和国内内先进技术资本的转移,吸引电子信息企业落户新区,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其他轻型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制品、家居装饰、印刷出版等行业,改造传统轻工业,注重生态环保效应、积极升级为都市型工业。
(3)都市型农业。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挖掘农业的旅游休闲、科教示范等功能,探索都市型农业的有途径,率先在全省走一条农民不离土、不离乡的致富道路。生态农业:适应合肥居民消费需求,重点发展规模化的蔬菜、葡萄、水生蔬菜、瓠子、番茄、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养殖业水面,开辟综合养殖区和鱼鸭混养区。引导农业生态化和种植标准化,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观光农业:将休闲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加快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建设,开发一批休闲农庄,加强策划、包装和推介,扩大农家乐旅游规模,定期开展绿色文化节、荷花节、葡萄节等节事活动,集中打造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农业特色旅游产业。示范农业:充分利用大圩乡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建成全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开发区,扩大包河农业科技示范园规模,完善义城节水示范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作用,努力建成为全省高科技农业的展示窗口、安徽农业大省的形象平台和农业科技转化的推广基地。
3、建设原则
滨湖新区的建设将使合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湖城市,沿巢湖风景线便是合肥的主要特色和魅力所在。在建设滨湖新区时,需要把握以下5条原则。一是妥善处理开发效益与生态关系:滨湖新区紧邻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对环境的保护是建设的首要原则,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二是特色性原则。在建设滨湖新区时,要充分利用现状自然、社会等特色环境要素,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区空间。三是整体性原则。在建设滨湖新区时,要结合城市全面发展的需要,统筹考虑滨湖新城的功能需求,营造出一个适宜工作和生活的滨湖新城区。四是便捷性原则。新区对外与其他各个城市组团之间交通应该方便快捷,区域内部交通应结合环境景观要求形成自身特色。五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成片发展,配套建设”的基本思路,充分考虑各阶段规划和建设的衔接。
五、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的国际招标
1、概念性规划设计单位报名及资格审查
打造滨湖城市,启动合肥滨湖新区规划建设是2006年合肥市大建设的重点工作。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合肥市规划局就在互联网上发布了“新春第一标”。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征集公告自2006年2月5日在建设部网站上发布后,引起国内外众多设计机构的极大关注,报名相当踊跃。至2月15日报名截止,共有国内外110家设计单位报名,报名单位范围之大,实力之强前所未有。
报名期间及截止时间之后,市规划局安排滨湖新区规划工作小组人员对提交的资料进行认真的检查、核对、登记和造表等工作,并从侧面(兄弟城市规划局)对有疑问的设计单位进行了仔细的了解和复核,在确定所提交内容真实可信,并符合我市滨湖新区规划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将设计单位所从事的相关规划提取出来,结合设计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的知名度、工作经历等制作了《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报名名单》。
2月19日,滨湖新区规划工作小组召开了第一次招标单位资格审查会,周利亚、周飞洋、高国忠、乔森、何兵、单虎、周应海、姚本伦、桑雷、王忠参加会议。由综合处汇报了征集报名情况,会上大家对110家国内外的设计单位进行了认真审阅,会议首先确定设计单位筛选的原则,即竞赛单位选择将采取“高门槛”政策,选择范围限定在设计单位知名度高、主创设计师见识卓越、在中国有过新城规划经验、设计队伍阵容配备整齐的第一流单位内,并考虑选择不同地区、不同设计风格、国内外搭配等因素。在紧张而热烈的多轮筛选之后,最后会议研究选择了20家国内外设计单位(详见附件二),并要求提交局长办公会议进一步讨论。
2月20日上午,合肥市规划局2006年第5次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招标单位资格审查原则,并在入选的20家设计单位中进一步缩小了范围,选择了15家国内外设计单位(详见附件三),并要求规划综合处拟文,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招标情况写一个专题汇报材料,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审阅。
2月23日上午,按王爱华局长指示,周利亚副局长同周应海处长在安徽饭店向吴存荣市长详细汇报了滨湖新区国际招标报名情况,并请吴市长对我局初步筛选的15家设计单位作进一步筛选,以选出最后5-6家设计单位参加方案招标。吴市长指示进一步细化设计单位资格审查工作,并强调如果5-6家实在难以确定,可以增加两家。3月1日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合肥市九条城市干道交通设计初步方案汇报会。会后,王爱华局长和周利亚副局长一起再次向孙金龙书记、吴存荣市长汇报了招标工作,并就招标单位名单请示孙金龙书记的意见。孙书记指示国际招标报名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由吴市长负责。
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的编制计划原来是确定5-6家设计单位参加方案征集,由于本次报名单位较多实力较强,以及市领导指示可以增加两家的精神,加上整个设计单位筛选工作时间较长,很多投标单位纷纷打电话追问筛选结果,而此时正值全国两会期间,为不影响滨湖新区规划建设的整体工作进展,市规划局于2月27日晚召开了局2006年第6次局长办公会议,讨论确定了8家设计单位参加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并要求规划综合处抓紧就设计费用、设计周期、人员配备以及是否愿意参加等事项与8家设计单位进行洽谈,并将最终结果报市领导审定。3月5日,市规划局以合规〔2006〕39号文,将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设计单位的征集情况上报市政府,请求市政府能尽快批准市规划局与8家设计单位正式签署设计合同。3月7日,工作小组得到王爱华局长从北京传来信息,同意上报的8家招标单位名单。
2006年3月8日上午,8家投标单位在合肥市规划局十四楼会议室集中,由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介绍合肥市概况和总规情况,之后,市规划局组织投标单位到滨湖新区现场踏勘。下午,在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九楼会议室正式召开项目发标会。合肥市规划局介绍滨湖新区规划背景、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招标书等文件,并解答投标单位提问,最后,合肥市规划局与投标单位签定招标合同书。
为充分做好滨湖新区的规划国际招标工作,合肥市成立了3个工作组,即滨湖新区规划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工作小组。专家小组主要根据《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招标书》和相关评审文件对8家设计单位提交的规划方案进行技术审查,并为领导小组最后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2、概念性规划的国际招标中间成果检查
按照《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招标书》的要求,合肥市规划局于2006年4月14日组织了一次中间成果汇报会。为了组织好本次会议,合肥市规划局于4月初就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市规划局规划综合处拟定了会议议程、备选评审专家名单和专家评审意见表等,报局领导并获批准。
中间成果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和检查各单位的设计进度,保证设计质量,理顺规划思路,防止出现重大误差。按照会议日程安排,8家设计单位采用单独和抽签确定顺序的方式进行汇报。各设计单位围绕人员配备、工作组织、进展情况、规划方案的总体思路和方案过程中的疑点等内容进行了汇报。专家评审组则依据《合肥市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招标书》的要求对各设计单位中间成果进行点评,并对规划过程中的疑点问题进行解释。
2006年4月14日,在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楼会议室,周利亚副局长主持召开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中间成果检查会。鲍家声(东南大学教授、建筑所所长)、高冰松(省建设厅规划处副处长)、董扬(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周利亚、宁波(市规划局副局长)、高国忠(市规划局总工)作为专家,单虎、段大庆、周应海、闫萍、王忠、邢学俊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这次中间成果汇报,8家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均能按时参加会议,多数设计单位态度积极,准备充足。其中,英国阿特金斯、BAZO、英国沃特曼和新加坡邦城等设计单位在中间成果汇报前来肥进行了第二次补充调查。各设计单位人员组织相对齐备,人员涉及战略研究、城市规划、建筑、市政、交通和景观设计等专业。其中,英国沃特曼公司组建了以境外设计师为主的设计团队。上海同济设计院、深圳市规划院则以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为主,而BAZO国际建筑公司还特别邀请了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参与滨湖新区发展策略的研究。
专家们认为8家设计单位汇报的深度和广度不尽一致,但基本达到了时间过半,设计内容过半的总体要求,其中,深圳市规划院、上海同济设计院进度较快,而美国PSA设计公司和美国RTKL国际公司进度相对较慢。专家们对汇报中明显与我市现有建设情况有些出入的(如BAZO公司弱化并改变美丹路线型)、功能定位不准的(如美国PSA设计公司认为合肥应发展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是面向世界的国际一流的大都市)、路网和空间布局有问题(如美国RTKL国际公司自由波浪式的空间布局)的方案进行了提醒。对一些好的规划理念和设想还需进一步论证和落实的方案进行了督促。同时,专家们多次强调本次中间检查意见不做为规划方案的限制条件,但最终的规划方案构思要有说服力。不要过多地考虑行政领导的想法,要围绕提供的标书内容和目前确定的设计要素去分析,突出自己方案的特色。并希望设计单位结合本次会议精神进行方案的优化和深化工作,最终能为合肥市提交一份更完整、更具操作性和更富有创意的规划成果。
应各家设计单位要求,经专家组同意,对汇报的中间成果资料会后一律回收,专家组和市规划局不留任何资料,以体现中间检查公平、公正和保密的原则。
2006年4月18日上午,在市规划局13楼会议室,滨湖新区规划工作小组召开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中间成果检查通报会。大家认为8家汇报单位的方案总体较好,一些方案很有亮点。而少数设计单位汇报的深度不够且有些保守,可能是出于保密的考虑,只进行了试探性的汇报。工作小组还就中间成果汇报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归类和整理,并形成反馈意见(设计条件补充图)以便统一提供给各设计单位。此外,大家就成立“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评审领导小组”的事项进行了讨论。认为,最终方案评审的前期工作即将展开,而国内可借鉴的滨临内湖建设新区的案例不多(多数城市是临江或临海),总体把握较难。加之新区的规划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多部门协调配合。因此,有必要请示市领导成立评审领导小组,以指导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评审工作的开展。
2006年4月26日晚,在政务中心3012会议室,市规划局向吴市长汇报了中间成果的检查情况。之后,吴市长指示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的设计思路,我们不要干预太多,要发挥各设计单位的聪明才智。并强调一期建设要好好策划,要从新区建设的模式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防范建设风险。其中,核心区的位置不能离城市太近,行政中心的建设是我国目前新区建设有效的驱动力,要关注省行政中心的搬迁对新区跨越式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3、概念性规划成果专家评审
按照《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招标书》的要求,并经市政府同意,我局已于2006年6月22-24日在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组织了合肥滨湖新区规划成果的评审会。为落实市领导的批示精神和办好本次会议,合肥市规划局成立了评审工作小组,在评审工作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各部门积极配合,精心组织,拟定了7人专家小组名单、专家评审表、评审统计表和会议议程,邀请了与会专家、进行了会场布置、模型调试和规划文本的拆封分装等工作,为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评审会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2006年6月23日在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评审专家小组、评审工作小组、市相关部门听取了8家设计单位的汇报。会议通过抽签方式确定8家设计单位汇报次序即:美国RTKL公司+英国WPS公司、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英国沃特曼公司、新加坡邦城公司、英国阿特金斯顾问公司、BAZO国际公司、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来自国内外的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合肥滨湖新区提出了各自的发展理念和规划设想,对滨湖新区的发展策略、建设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如上海同济设计院提出新区的核心功能应当是尽可能争取区域性的功能,而不是一般的城市功能,空间布局采用“有机聚合”的建设模式。英国阿特金斯公司、BAZO公司重视研究构建强大的科技推介和宣传体系,突出科技研发的特色,突出现代服务业的功能。美国RTKL公司、英国阿特金斯公司提出了TOD的建设模式。美国PSA设计公司提出了中央城市走廊的概念。英国沃特曼提出了快速交通引导,跨越式发展的建设模式。在一期建设用地的选择上,多数设计单位安排在用地南侧的义城或丙子地区,也有沿交通走廊布置的。而核心区位置的选择有临湖(如英国沃特曼、美国RTKL方案)、近湖或退湖(如新加坡邦城认为湖与海相比更容易受到污染,与巢湖保持1.5公里的距离,可减轻对湖水的污染)三种模式,但用地规模多在2-3平方公里左右。
2006年6月24日上午,与会专家在分别听取8家设计单位方案汇报的基础上,对各参选方案图件进行了认真仔细审阅,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点评。在市监察局的监督指导下,评审专家小组通过第一轮无记名投票首先淘汰了BAZO国际公司、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美国RTKL公司+英国WPS公司和英国阿特金斯顾问公司4家方案。之后,评审专家小组进一步对余下4家方案的规划层次完整性、新区功能定位、规划结构、建设时序、交通体系、核心区选址和建设模式等内容进行热烈的评析,并通过第二轮投票打分选出了本次征集方案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通过二天的评审工作,专家一致认为本次参赛的8家规划设计单位,均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设计单位提供的方案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借鉴了国内外滨水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合肥滨湖新区的发展实际,以富有创意的理念进行设计。各个方案均具有不同的特点,成果内容丰富,达到或超过了招标书要求。为滨湖新区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和规划方案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的特色主要是对滨湖新区的定位上坚持宏观的分析,从地区走向区域,定位不仅是合肥市新区,充分考虑合肥市整体形象、功能提升。功能定位基本准确,规划结构清晰。道路系统较为完善,较好的处理了与其它功能区道路系统的衔接。引入内湖,丰富了滨湖岸线景观,充分发挥了土地的经济价值。城市设计的空间尺度较为准确等。方案不足之处有开发用地过大,预留空间不足。新市镇风貌区设计手法过于城市化,体量过大。城市设计中,建筑群过于注重对称式布局,设计手法单调等;英国沃特曼公司方案特色主要是对防洪、交通设计、建筑节能、生态设计考虑比较深入,针对性比较强。巢湖岸线布置主要核心功能区,能充分利用巢湖开阔的景观资源等。方案不足之处主要是各组团的功能、空间联系相对孤立。核心区对外交通方式为地铁,首期启动必须地铁先行,投资过大。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方案与整体开发强度不匹配,滨湖沿线城市设计过分强调对称均衡等;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特色主要是规划思路清晰,注重理论研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绿色廊道较为开敞。环内湖组织城市景观,易于提升核心区城市品质等。不足之处有是方案的功能仅定位在城市新区层面,功能推敲不够深入完整。城市形象设计特点不鲜明。而新加坡邦城公司方案特色主要是规划结构层次分明,分区、组团、邻里划分明确。对产业考虑较为充分,对新区开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等。不足之处为设计对综合混合用地考虑不足,容易造成城市部分空间生机不足等。经专家组充分讨论及方案点评的基础上,并通过两轮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形成如下评审结果:
第一、 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35分)
第二、 英国沃特曼公司方案(21分)
第三、两家单位
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3分)
新加坡邦城公司方案(3分)
第四、四家单位
BAZO国际公司方案
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方案
美国RTKL公司+英国WPS公司方案
英国阿特金斯顾问公司方案
4、概念性规划成果公众参与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体现民意,2006年6月28日至7月31日,市委宣传部与市规划局在久留米美术馆共同主办了合肥滨湖新区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展示活动,将8个方案集中向市民展示。市委宣传部与市规划局还联合下文,要求各有关单位组织参观并提出意见。
为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展示期间,合肥市邀请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安徽市场报》、《江淮晨报》、合肥电视台、合肥广播电台等省市新闻媒体对展示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其中,《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安徽市场报》、《江淮晨报》等报纸都分别组织多个专版介绍滨湖新区8个方案的主要内容,《合肥晚报》还刊登了合肥滨湖新区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问卷调查表,合肥电视台播出了每家方案的电视片,合肥广播电台《规划之声》栏目对滨湖新区8家方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介绍。
合肥滨湖新区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展示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广泛关注,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平时参观人数在500—600人,最多一天达上千人。有时人多时,多媒体演示大厅地上坐满观看者。据不完全统计,在为期34天的展示时间里,先后有2万多市民前来参观。郭金龙、王金山、孙金龙、田维谦、吴存荣、黄同文、周富如、甄长琢等省市领导都前来参观,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市人大、市政协、市建委、市国土局、市园林局、市法院、市税务局、市公安局、市妇联、市老年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市公交公司、包河区工商局、包河区税务局、包河区政府及下属乡镇、肥西县规划局等近百家单位也先后组织人员参观了方案展览。
在久留米美术馆展示现场,工作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4500份,截至2006年7月31日展览结束,共回收1060份。调查对象显示,职业是学生的,有206人,占19.4%;行政机关工作人员147人,占13.9%;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84人,占26.8%;个私营企业工作人员133人,占12.5%;离退休人员154人,占14.5%;其它62人,占5.8%。年龄25岁以下241人,占22.7%;25-50岁之间483人,占45.6%;50岁以上260人,占24.5%,其中年龄最大的是83岁的宋宝珍。通过这次展示,表示对合肥滨湖新区情况了解的有1055人,占99.5%,其中基本了解的有569人,占53.7%。不了解的有5人,占0.5%。
方案评价(问卷调查题目为多项选择,统计结果可能超过100%)。
1)规划设计思想和创意。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50人,占61.3%;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65人,占43.9%;BAZO国际公司31人,占2.9%;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189人,占17.8%;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169人,占15.9%;英国沃特曼公司118人,占11.1%;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59人,占15%;新加坡邦城公司65人,占6.1%。
2) 用地布局及功能定位。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06人,占57.2%;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65人,占43.9%;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225人,占21.2%;英国沃特曼公司122人,占11.5%;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16人,占10.9%;新加坡邦城公司111人,占10.5%;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72人,占6.8%;BAZO国际公司39人,占3.7%。
3) 道路及交通组织。认可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73人,占44.6%;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17人,占39.3%;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127人,占12%;英国沃特曼公司247人,占23.3%;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143人,占13.5%;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27人,占12%;新加坡邦城公司89人,占8.4%;BAZO国际公司28人,占2.6%。
4) 商业、文化、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68人,占53.6%;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359人,占33.9%;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236人,占22.3%;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43人,占13.5%;新加坡邦城公司114人,占10.8%;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108人,占10.2%;英国沃特曼公司100人,占9.4%;BAZO国际公司28人,占2.6%。
5) 整体景观风貌及生态环境。认可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51人,占42.5%;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87人,占36.5%;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39人,占13.1%;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271人,占25.6%;英国沃特曼公司127人,占12%;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96人,占9.1%;新加坡邦城公司70人,占6.6%;BAZO国际公司45人,占4.2%。
6) 核心区选址及开发强度。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50人,占51.9%;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61人,占43.5%;英国沃特曼公司226人,占21.3%;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148人,占14%;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23人,占11.6%;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75人,占7.1%;新加坡邦城公司59人,占5.6%;BAZO国际公司50人,占4.7%。
7) 滨水地带建筑轮廓线、环巢湖大道、公园、广场、街道景观、城市整体形象等空间环境景观。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37人,占41.2%;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366人,占34.5%;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246人,占23.2%;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195人,占18.4%;英国沃特曼公司166人,占15.7%;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40人,占13.2%;新加坡邦城公司69人,占6.5%;BAZO国际公司36人,占3.4%。
8) 总体评价及综合印象。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76人,占73.2%;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66人,占44%;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34人,占12.6%;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112人,占10.6%;英国沃特曼公司128人,占12.1%;新加坡邦城公司98人,占9.2%;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73人,占6.9%;BAZO国际公司19人,占1.8%。
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还对城市规划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如省级行政办公区应面向巢湖;抓好十五里河和塘西河的污水处理,加强周边的生态保护;环湖大道应连通古镇三河、合宁高速;应做好水文章,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打造中国的水城,东方的水城,世界的水城;滨湖新区应定位于环保,生态,绿化,节能,建设部分湿地;新区应建设高速客运站;沿湖不宜作居住区,可建设标志性建筑及会展中心;将巢湖市划归合肥市管,或至少将巢湖市的环巢湖地区划归合肥市管,这样将有利于巢湖的资源开发和发展,让合肥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滨湖城市;环巢湖沿岸应考虑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自然控制区,起到生态保护作用,巢湖作为合肥市南面风向口不应有过高建筑物,沿湖岸留出一定距离和范围建立合肥巢湖湿地公园,通过湿地景观,更好地招商引资开发;在滨湖大道与湖面之间的坡道上设一条自行车道,供人骑车、跑步等等。
2006年6月30日,省委书记郭金龙、市委书记孙金龙、市长吴存荣等省市领导参观了合肥滨湖新区规划成果展。郭金龙书记就新区规划建设作了重要指示,强调滨湖新区应结合国情来进行规划,无论是哪个方案,都要认真考虑安全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新老城区之间关系问题、建设成本问题、地势选择问题和起步区的启动机制问题。
5、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整合工作
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整合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市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由安徽省建筑设计院左玉琅院长领衔,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配合,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前期整合的总体框架基本形成,高铁站、省级政务中心、商务金融会展区以及道路骨架基本确定。随着滨湖新区建设的全面展开,以及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拆迁恢复点、大圩生态旅游、城市防洪、巢湖岸线生态修复、内湖补水等专项规划的启动,极大地丰富了滨湖新区规划的内涵。同时,也要求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整合,形成较全面系统的规划成果,以指导新区建设和对外宣传。
2006年11月中旬,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市规划局经过比选,最终确定由国内知名,对新区规划建设具有丰富经验的深圳市规划设计院承担深化整合工作。为了做好新区概念性规划整合工作,市规划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并成立了 “合肥滨湖新区规划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在新一轮规划整合工作期间,市规划局相关处室与市规划设计院密切配合,提供大量设计资料,市规划局领导也多次到深圳市规划设计院,就方案的深化和细化工作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保证了整合方案的可操作性。通过二轮向市主要领导汇报,滨湖新区规划整合方案基本形成。2007年2月25日,滨湖新区概念性整合规划获2007年第二次规委会主任会通过, 滨湖新区概念性整合规划工作告一段落。
6、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合肥位于巢湖北岸,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滨湖地区紧邻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坐拥190多平方公里的丰饶土地,生态条件十分优越,区内碧水萦绕,绿树成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地理特征。
开发建设滨湖新区,是合肥市委、市政府贯彻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战略部署,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重要步骤,是落实“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现城市跨越发展与结构重塑的重要举措。滨湖新区的开发建设,不仅彰显出合肥的城市特色,使合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湖城市,更使合肥实现通江达海,从此由环城时代步入滨湖时代。
滨湖新区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突出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环境建设。将建设成为以商务金融、旅游会展、行政办公为主导功能,文化体育为互补功能,科技、教育、研发、创意为特性功能,生活服务、商贸物流为支撑功能的多元复合互动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滨湖新区拥有水陆通达的便利交通,与机场、火车站、高铁站距离适宜、出行方便,高速路、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共同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集装箱码头、商务码头、旅游码头和游艇会所码头滨水而设,喜迎八方来客。BRT公交体系和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城市各个片区联系更加紧密,为城市的高效运作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
与此同时,生态体系的塑造也是滨湖新区建设的一大主题。
十五里河、塘西河充分利用合肥市西南部生态补水工程,引皖西大别山水库优质水,采用“引泉入城”的方式,构建“两片三带”的生态绿化网络,确保滨湖新区水更清,树更绿,环境更美。
东大圩及派河生态保护区以观光农业和自然风光为主题,在这里可以领略先进的耕作技术,体验淳朴的农家生活、聆听鸟语、叹闻花香,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十五里河廊道则将现代化生态技术和绿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展示雨水循环网络、 人工湿地系统等生态治理技术;塘西河廊道以文化、旅游为特色,重塑传统街道空间,复苏特色村落生活;北涝圩廊道侧重度假休闲,展示出一派祥和悠闲的城市郊野风采。
滨湖新区建设依照核心引领、纵轴推进、横向延展、点轴片块的总体思路,严格按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分片分期发展,形成“一带、两轴、四片”的主体结构。
“四片”包括大圩片区、北部高铁站片区、中部骆岗片区和南部沿湖片区。
大圩片区位于新区东部,以生态农业和自然风光展示为主。
北部高铁站片区紧靠中心城南翼,是城市居住综合功能延伸区,以高铁站建设为契机,梳理交通、完善设施,发展现代交通商贸产业;
中部骆岗片区西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行政办公区和城市产业的拓展区,包括行政中心板块、现代生活板块、包河都市高新技术产业板块、物流板块和大圩特色生活板块,以行政中心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和功能整合为主要策略,同时,依托集装箱码头,积极拓展2.5产业。
南部沿湖片区是滨湖新区的主体。着力打造生态、开放的现代化滨湖新区,树立城市新形象。
启动区作为新区建设的战略支点,是引导沿湖片区发展的重要地段。选址在徽州大道和方兴大道交口周边地区,充分依托老城区和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优势,以群众利益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和营造人气优先的“四个优先”原则为指导,迅速形成一流的集教育、医疗、商业、文化、居住和生态于一体的极具吸引力的重点开发区域,构筑滨湖新区建设的“引爆点”和“示范区”。
完善的BRT公交体系和西南部换乘中心的建设极大的增强了区域的可达性,主要的商业文化设施沿徽州大道展开,大型SHOPPING MALL、五星级酒店、办公大楼和滨湖文化娱乐城,与东侧展示徽文化特色的步行商业街一起,共同构成功能复合的商业文化街区,展现热闹繁华的都市景象。引入大型地产项目,结合周边已开发的楼盘,形成三大居住社区,全面提升区域人气。滨湖中心医院和各级教育设施的建设,保障区域形成完善的生活配套。
滨湖核心区以河道、绿带为边界,面积约25平方公里,通江达海、景色宜人的湖滨胜地向四面八方的来客展示着新合肥蓬勃发展的无尽活力,三重水景、九重洞天、绿带连环的设计主题更加彰显新城风采。
滨湖核心区的功能配置贯彻主导明确、适度混合的策略,体现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形成多样化的具有高度活力的城市新区。总共分为九大核心功能片,形成“九重洞天”的整体格局:包括滨水休闲区、商务金融区、会展中心区、文化娱乐区、旅游服务区、综合功能区、生活居住区、体育活动区和游艇度假区。各功能片重点明确相互融合,各具特色,展现多样化的城市风貌,合筑新合肥形象。
充分挖掘巢湖资源、做好 “水文章”是滨湖核心区建设的一大亮点。
依托自然水体营造“三重水景”,分别以外湖、内湖、河流为主线,力求塑造多样水岸风貌,创造生动滨水空间。
外湖作为水城门户的一重水景,着眼于滨湖岸线的建设,力求突显经济与旅游的主题,商贸、金融、办公、文化、娱乐等多样功能沿岸展开,实现了“湖城共生”的理想模式。国际化的高层建筑于湖滨迤逦而排,绵延数公里,以湿地公园为背景,以会展中心为缀饰,层次丰富,雄伟壮丽。水线、岸线、天际轮廓线所勾画的滨湖风景线,在万顷波涛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示出新合肥大气、雄伟的整体形象与气质。
第二重水景寓为水城客厅,以内湖的形式承载文化展示等功能。岸上一排排建筑物倒影在静静的湖面之上,独具地方韵味的徽派建筑临水而建,彰显出合肥悠久深远的文化底蕴。
第三重水景为水城后苑,以三产和人居为题,内部的河网、湖面相互映衬,形成与巢湖、内湖为一体的环城生态网络,各类居住社区沿水而建,再配以功能完善、现代时尚的服务中心,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乐业安居的祥和景象。
“绿带连环”诣在为市民创造完善的休闲活动和体育锻炼空间。外湖、内湖、河流和大大小小的绿化廊道,共同形成了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沿环巢湖大道依次排列着塘西绿岛、湿地公园、观浪坪、休闲沙滩,与游艇会所、体育公园、徽文化村一起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绝佳的去处。
为满足各层次体育活动的需求,设置环城健身道、体育中心、全民活动中心,以及核心区内部的各级体育活动中心和休闲健身广场,力求实现健康、活力的发展理念。
滨水休闲区以环巢湖旅游发展为契机,整合旅游、休闲、娱乐以及居住等综合功能,带动新区的开发建设。利用徽州大道启动区的基础支持,建设旅游码头等旅游休闲项目,结合地产开发,迅速发展成为巢湖岸边一颗闪耀的明珠。
气势恢弘的游船码头、绚丽多姿的豪华游船和独领风骚的摩天巨轮使人眼前一亮,繁华热闹的旅游码头服务区和休闲娱乐区更能聚集人气;
水上会所、演艺中心、高级酒店、大型MALL,以及各式各样的国际酒吧街、风情街、娱乐城无不展示着滨湖新区无限的生机与魅力;茶园、湿地公园则为人们提供了运动休憩之所。
随着周边居住区的兴起、生态公园的建设和湖滨沿线功能的逐渐完善,一个国际化、生态化的滨水区日趋成型。
滨湖新区完善的城市功能、现代的城市形象、优美的城市环境标志着合肥的城市建设正朝着国际化、现代化水准迈进,未来的合肥将以滨湖新区为最佳形象载体,以高昂的姿态巍立于长三角地区。滨湖新区在合肥的城市发展史上将写下更为辉煌的篇章。
六、滨湖新区相关规划情况
为落实《城乡规划法》,加强滨湖新区规划指导,提高规划的统筹性,2008年滨湖新区先后开展了多个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
1、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法定规划是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律依据。在《城乡规划法》中的地位也进一步强化。《滨湖新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是以《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合肥市“141”发展战略规划》、《合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为依据,按照《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的最新要求,结合新区建设实际,以节约集约土地为前提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明确了滨湖新区各单元的主导功能、建设总量、三大公共设施和重大功能性项目布局以及城市设计的整体框架,为新区又好又快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2007--2008年度共编制了六个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
2、专项规划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如何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观,强化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寻求生态城市建设的突破口,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框架,始终是我们城市规划建设者探索的目标。合肥滨湖新区有潜力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因此,在新区启动伊始,我们就提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根主线,始终突出生态主题。2007年进一步深化了“二河一岸”综合治理规划的内容,为塘西河生态建设、巢湖岸线生态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随着“交通引导发展(TOD)”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滨湖新区建设需要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为依托,加强与老城区以及其他组团的联系,带动新区的开发建设,促进紧凑型城市的发展。为此,2008年先后开展了滨湖新区路网等级规划、快速公交线网规划、交叉口标准化设计和有轨电车发展及技术参数研究等规划编制工作。
“四线”控制规划是《城乡规划法》中强制性内容,2008年编制的《滨湖新区“四线”专项规划》是以合肥市近期编制的36个专项规划为依据,结合新区建设实际进行相关公用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深化和整合工作,主要确定新区公用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绿地系统、水体和历史建筑保护等内容,保障新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七、滨湖新区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扩张,如何寻求未来10到15年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省会城市首位度?2006年,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要求:“要把合肥市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成为辐射全省、崛起中部、承东启西,促进我国东中西部互动协调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这一要求,2006年11月15日,滨湖新区建设正式启动。
1、主要成就
截至2009年2月底,滨湖新区累计完成投资总额160亿元,建设区域拓展到8.23平方公里;招商引资累计入驻项目25个;房建工程签约和拟建面积达1077万平方米,累计开工面积560万平方米,竣工并投入使用110万平方米;市政道路建成56公里,路网围合面积达28.1平方公里。
2、主要做法
1)坚持“四个优先”,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滨湖新区建设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群众利益优先、坚持聚集人气优先的“四个优先”原则,突出生态环保,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项目建设,大力集聚人气。从征地拆迁着手,及时支付土地征用及报批税费、拆迁安置费、缴纳社保资金等,全力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对新区供电、燃气、供水、热力、路网等级、快速公交系统及各项目单体等实行专项规划,有效保证新区各项建设。同时,新区以规范招投标、加强项目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加快项目审计、强化财务管理为抓手,提高建设资金利用率,推进项目优质快速建设。
2)加大宣传促招商,提升滨湖影响力
滨湖新区充分利用本地、省内、中央及海外媒体,采用平面、视频等方式组织新闻报道,并制作《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电子版、《魅力滨湖》、《滨湖畅想》等宣传片提升对外形象,采集编发《滨湖新区建设工作动态》及时公布最新建设动态。
3)坚持特色理念,以创新促发展
按照建设“两型”社会要求,滨湖新区重点从治水、用地、节能、提升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对环境实施保护性开发,通过河道整治、截污治污、调水补水、监控调度和生态重建“五管齐下”治理水环境;通过设置规划预方案,实行土地供应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服务,综合设计地下空间和综合管沟,对建设项目的容积率及建筑密度提出明确要求等方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滨湖惠园等小区中使用中水回用系统,并广泛采用LED照明系统等,注重节约资源;结合水岸生态治理,规划建设塘西河水街,吸纳和凸显多元文化,提升新区文化内涵。
4)拓宽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通过创新贷款担保方式、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申报国债专项资金、回笼房屋销售资金等形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并借助银企对接会等方式,编制有效项目,专人跟踪,做好项目与资金的对接。
3、重大项目
1)滨湖三校项目。为了扩大合肥市的优势教育资源,合肥师范附小、合肥四十六中、合肥一中三所优质学校整建制迁入滨湖新区,并已于2007年9月正式对外招生。合肥师范附小是标准小学,占地61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设计规模3000人;合肥四十六中是寄宿制初级中学,占地161亩,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设计规模4000人;合肥一中是寄宿制高级中学,总占地323亩,总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设计规模7000人。
2)拆迁安置房项目。滨湖新区建设始终坚持群众利益优先的原则,率先建设拆迁安置房项目。2006年12月20日,滨湖新区第一个拆迁安置小区——滨湖家园启动建设,位于西藏路与中山路交口西北角,占地273亩,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28幢18层剪刀墙结构住宅楼及室外工程2008年1月全面交付,首批2083套住房顺利分发,拆迁安置居民春节前喜迁新居,二期3栋33层住宅预计2009年6月竣工。滨湖新区第二拆迁安置区——滨湖和园,占地约192亩,总建筑面积为37.57万平方米,共有23栋单体,可回迁居民3344户,整个工程2008年11月全部实现结构封顶,计划2009年下半年竣工并交付使用;滨湖新区第三拆迁安置区——滨湖康园,占地约262亩,总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共有38栋单体,可回迁居民4840户,,2009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2月建成。滨湖新区第四拆迁安置区——滨湖欣园,目前也正在快速的规划中。
3)合肥市中心医院项目。位于徽州大道与紫云路交口东南角,占地约159亩,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由门诊楼、急诊楼、医技楼、外科病房楼、内科病房楼、综合病房楼、中心供应楼、中心保障楼共8栋建筑单体组成。建成后日门诊量为7000人次,日急诊量为2000人次,床位数3000张。中心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急救、健康检查、亚健康治疗、托老、临终关怀为一体,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特等医院。该工程一次完成规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22万平方米,2007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10月正式对外开诊。
4)滨湖惠园项目。位于中山路与玉龙路交口东南角,是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占地约208亩,总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总户数7906户,其中经济适用房7014户,套型面积为37-59平方米不等;廉租住房892户,套型面积为42-48平方米不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超微生物膜技术将率先在小区中水回用系统中使用。2007年11月15日,惠园一期建设正式启动,预计2009年9月交付使用,可解决245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5)渡江战役纪念馆项目。位于滨湖新区核心区城市中轴线的最南端,南迎八百里浩瀚巢湖美景,北枕塘西河生态绿廊,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2万平方米,2008年10月开工建设。纪念馆采用双风帆的造型设计,与90米高的五角星胜利塔构成主体,整体以弧形伸出湖面,象征渡江战役艰难险阻和解放军万舰齐发、勇渡长江的豪迈英雄气概,建成后将成为一座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等同规模的国家级一流纪念馆。
6)合肥国际创新展示馆项目。位于方兴大道与广西路交口东北角,坐落在塘西河畔,占地约262亩,建筑面积14362平方米,包括主体建筑、艺术广场、绿化景观等。整个设计方案灵感来自民间儿童游戏棒,由长短不一的金属杆件按照严格的结构逻辑等级编织而成,形成自由分布的交叉杆棚罩,外观就像一个未经修饰的鸟巢。2009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6月竣工。
7)滨湖新区轮滑场项目。位于中山路与广西路交口东南角,塘西河体育公园内,占地75亩,是国内领先、省内唯一的专业轮滑场馆,将作为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轮滑项目的比赛场地。轮滑场分速度轮滑场地和轮滑球比赛场地,具体包括:200米标准场地赛跑道、500米标准公路赛跑道、25x50米单排轮滑球场地、910平方米配套设施用房和1500座观众席。2009年2月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建成。
8)塘西河水街土楼项目。位于滨湖城市天地项目中,坐落于塘西河畔,高17.1米,建筑面积12332平方米,采用福建传统民居建筑模式,地下一层,地上四层,负一层布置设备用房、舞台辅助用房及部分厨房空间;一层布置酒店大堂、宴舞广场、开放式厨房、铁板烧等;二、三层布置餐饮包间46个;四层布置23个标间、1个套间和3个会议室,2009年2月开工建设,预计8月建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