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134|回复: 4

[鸠兹古韵] 杨毛埂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6 18: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6 18: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毛埂在芜湖是一条知名度颇高的防洪圩埂,位于弋江区北部,大体在今新时代商业街和利民西路西段(其中山南路以东段是新时代商业街,中山南路以西段是利民西路)。20多年前提起杨毛埂,芜湖几乎无人不晓。它东起铁桥西,西至长江大堤,长约2500米左右。现在,由于其防洪功能的丧失,废埂建街,作为一条道路,杨毛埂已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6 18: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埂姓杨,不姓羊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杨毛埂与羊毛埂一直混用。笔者查阅了1993年版《芜湖市志》和《芜湖市政建设志》,以及《安徽省芜湖市地名录》里的《芜湖市区地名图》,均作杨毛埂。

       笔者的原工作单位就在杨毛埂附近,在杨毛埂废埂建街前曾听当地群众说,由于当地的农民都是以姓氏族聚为村庄,这些村庄大多是以姓氏命名,杨毛埂就是因该处的村民中以杨姓和毛姓居多而命名。最近笔者查阅了《芜湖县地名录》里的杨毛埂所在的《澛港乡地名图》,发现该图在杨毛埂附近的八个村庄中,除了两个以地形而命名的大神墩和小神墩外,其余六个村庄都是用姓氏来作地名专名,如:陈村、芮村、高东、周湖,以及稍远一点的毕村、王村等。由此看来,杨毛埂一带的村庄,以姓氏作为地名专名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事情。因此,杨毛埂的命名也应该是与姓氏有关的。

       再说羊毛埂这个地名也不符合芜湖的实情。芜湖是属于农耕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仅是副业。从《芜湖市志》和《芜湖县志》提供的资料和数据来看,芜湖的畜牧业又是以生猪饲养和家禽生产为主,羊的饲养数量很少,解放初期全市仅有山羊100只,品种是肉用型的本地山羊,户养自食。工业上所说的羊毛,是指绵羊身上的毛,芜湖本地的品种不是绵羊,不产羊毛,这个羊毛埂的羊毛又是从哪里来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地名是专有名词,它们大多由人民群众约定俗成,少数以行政力量刻意为之,命名的依据出自当地某种自然或人文的区域特征。它是语言发展的见证、地理环境的标志、社会生活的写照、时代变迁的记录,因而也成为历史文脉的象征、地方文化的名片。具体到杨毛埂这个地名,它既是上世纪中期芜湖自然环境变迁的产物,又是建国初期芜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社会活动的见证。它除了是芜湖河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防洪圩埂外,还曾经是芜湖市区和芜湖县的行政区域的分界线,建国初期,芜湖县的许多机关就设于这里。杨毛埂还是芜湖市早期的工业集中区之一,圩埂的南北两侧分布着柴油机厂、洗涤剂厂、油墨厂、皮毛厂、宽幅布厂、木材厂、造漆厂、日新化工厂、麻纺厂、染料化工厂、酒精厂,还有芜湖县光荣橡胶厂、芜湖县酒厂、芜湖县电器厂等。据《芜湖市志》记载: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已形成“市区长江路、赭山、大砻坊、河南、四褐山5个工业小区”,其中的河南工业小区就包括杨毛埂的工业企业。其华丽转身后的新时代商业街又是芜湖市的三大特色街之一。

      留住杨毛埂这个老地名、保护历史记忆,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2006年颁布的《芜湖市地名管理办法》第五条《地名的命名、更名应遵循下列原则》中指出:“对具有芜湖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地名的更名,应从严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6 18: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毛埂的前世


        据记载:今天弋江区境内的麻凤圩原先有53个小圩、垾,后来经历了数百年逐步联并,才由小变大。追溯它的历史和地貌变迁,原来在今天的青弋江和漳河下游是一片湖泊群,湖泊之间有零星山丘及岗地分布。明洪武24年(1391),人们先沿着山丘和县城附近的高滩围湖造田,按照千亩为垾、百亩为坝、十亩为冲的标准,逐步形成既连接又各自分隔的自治垾、坝。后来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围垦范围亦随之渐渐扩大,并开始联并,以求增加防洪抗灾能力。

        濒临江河的圩垾,必须承担沉重的修防任务,而内里的圩垾只凭恃内隔埂作屏障,对外圩防洪堤拒不负担修防任务。每遇洪涝灾害,互相倾轧,导致水利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曾多次发生高田向低田放水,大片低田遭淹,农民苦不堪言,常聚集千百农民相互斗殴或到县衙喊冤告状。当时的县**就发动有关圩垾民工,先后筑成永益埂、欢乐埂和衙门埂。

       衙门埂位于青弋江南岸,因其在清代道台官衙附近而得名,但是群众则根据当地以姓氏命名的习惯称其为杨毛埂,以至于芜湖人只知道其名杨毛埂,而不知道衙门埂。必须说明的是,在修筑杨毛埂之前,芜湖河南的尚塘垾(今弋江区北部,尚塘即今盆塘)就已经修筑有尚塘堤(其位置大致为今天的三潭路附近)抵御青弋江洪水。后来由于城市的扩展,尚塘堤下已建有房屋建筑。这些分布于当时芜湖河南街后老埂的房屋建筑地下隐患太多,严重威胁当时麻凤圩的安全,故特筑杨毛埂作为第二道防洪堤,这才有了后来的杨毛埂。杨毛埂的修筑增强了当时麻凤圩的安全。

      作为一处老地名,杨毛埂承载了许多地方发展的记忆,作为一份珍贵的芜湖地名文化遗产,一份真实的芜湖城市记忆,这个老名值得我们妥善保存,永久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6 18: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6 17:34 , Processed in 0.06820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