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059|回复: 7

[鸠兹古韵] 鹅石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7 23: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2015612dhuhi 于 2022-8-8 00:01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00: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的芜湖,城南城北的街名,经常会成双成对地出现。比如城北有西内街,城南有西街;城北有南正街,城南有南街。更有甚者,还有完全一样的:二街,青弋江两岸各有一条,相距还非常近。鹅卵石街,这个地名已经很冷僻了,竟然城南城北也各有一条。有时候看着这些老地名,真有一种城南城北打擂台的感觉,非常有趣。   

        城南的那条鹅卵石街,是一条很有趣的老街。据《芜湖地名录》记载:“南起九华山路,北至弋江路。1919年县志记载,此街鹅卵石铺路,故名。”此街因与城北的鹅卵石街同名,后改为鹅石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00: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这条鹅石街,相信绝大多数芜湖人都不太清楚它的具体位置。这条街的确有点不起眼,但她却真真切切地在芜湖人的生活中存在过。  

         记忆中的鹅石街是条南北走向的小街,就在中江桥旁,与九华山路平行。鹅石街实在太小,几十米长铺有石板或碎石片的街面,几十户墙靠墙的老屋人家,那时街的四周都是农田与鱼塘。当年我曾在这条小街上呆呆地低头寻找过,想寻找几枚鹅卵石,可惜一枚也没找到。

        据说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马塘区房管局见鹅石街边有块空地,便在那里盖了一排小平房。房屋很简陋,每户只有一间十几平方米长方形房间,后面拖一间三、四平方米的小厨房。既无卫生间,也没洗漱间,甚至连自来水也没安装,但墙上却赫然钉着块地名牌“鹅石街”。我家就是那时搬到鹅石街的,成了鹅石街上一户普普通通的住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00: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00: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门前别说鹅卵石了,就连小石片也不见一块,全是泥土路。尤其横在我们几户人家门前的防洪堤埂,进进出出都要爬坡下坡,晴天还好,雨天是泥泞不堪,一踩一滑,简直寸步难行。有时雨后初晴,我们进出还得穿胶靴,堤埂上烂泥不仅深还特别粘稠,一脚踩下去常常陷在泥里拔不出来。有时劲用大了,脚拔出来了,胶靴却陷在泥里了,真让我们吃尽了苦头。那时河南还没有建防洪墙,每年防汛全靠那道不太高的堤埂。别看堤埂行路难,可到关键时刻还真管用。有几年青弋江发大水,眼看洪水淹没西街,直逼鹅石街,但就是那道不太高的堤埂勇敢拒水,才让鹅石街人化险为夷,安然度汛。  

         鹅石街人纯朴厚道,彼此相处亲如一家。谁家有点事,家家都伸手;若遇上困难,个个都相帮。我家门前一块不大的巷道,俨然成了聚会的场所,就连吃饭大家也都爱捧着饭碗凑到一起,边吃边聊。夏天纳凉,各家凉床往门口一放,那股亲热劲与热闹劲至今都让我怀念。

        记得当年我家人口多,兄弟姐妹五个,眼看一个个长大,住房又小,真是拥挤不堪。一间房间隔成两小间,一间是卧室,另一间就成了厨房,原来的厨房是间小披厦,正好放张小单人床,便改成住人的房间。白天还好,晚上睡觉则伤透脑筋,临时搭铺或四处捣脚。一天在门口聊天时谈到这个“老大难”问题,热心的街坊四邻纷纷相帮出主意。结果对门的孟伯伯帮忙买毛竹,隔壁的马师傅负责施工,还有前面一家的钱师傅正好是瓦工。两边墙上各打几个洞,架上粗毛竹,上铺几块板,就成了一张不小的床铺。仅用了一天时间,我家就架起一个小阁楼,一下解决了两个人睡觉的地方,虽然上下床全靠搬竹梯爬上爬下,但在那个年头真还解决了大问题。

       我成家后搬离了鹅石街,但每逢周末还是经常回去看望母亲,也顺便到几个老邻居家坐坐,聊聊天。谁家孩子工作了,谁家女儿出嫁了,我依然了解得清清楚楚。鹅石街已成了我难以割舍的一个情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00: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0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2年,芜湖旧城改造的脚步终于走进鹅石街。一年时间不到,鹅石街就荡然无存,老邻居们都陆续搬离。母亲恋恋不舍,一直不愿搬走,我知道她老人家对鹅石街的感情比谁都深。但是,看着熟悉的老邻居一家家搬走,房屋一间间不断被拆除,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鹅石街。

       临走时,我忍不住又到鹅石街各处转了转,作最后的告别。到处是拆迁的瓦砾,四处是丟弃的杂物,残垣断壁上还依稀可见各家生活的痕迹。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到,但真来到时,还是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离情别绪会缠绕在心间,令人无法拂去,毕竟鹅石街承载了我十数年的人生历程。

        如今,在没有鹅石街的日子里,我时常会想起鹅石街,有时还特地再到鹅石街的旧址上去看看。一切都变了,新建的月河星城与万豪白领小区,高大气派。只有高高的中江桥和车来车往的九华山路,依然在默默地告诉着我,这儿曾有过的鹅石街,以及在鹅石街上演绎过的普通人的生活故事……    哦,消失的鹅石街,却在我心中依然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00: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生 文/摄

编辑 王亮



儒林街 | 消失的鹅石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7 23:18 , Processed in 0.08045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