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南京6月12日电 (王丹丹)11日下午,2022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召开,苏皖十城见证南京都市圈建设办公室正式成立。会上,都市圈成员城市还签署了《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框架协议》等,规划立足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建设,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通勤的轨道交通运输体系。
晒成绩单:都市圈成员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人民网从2022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上了解到,自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函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来,南京都市圈各成员城市在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都市圈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江苏和安徽高度重视南京都市圈发展,两省发改委连续两年研究制定《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省际合作重点任务》,推进宁淮、宁滁结对合作帮扶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建设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以及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
2021年,首条跨市域轨道宁句城际建成通车,让“轨道上的都市圈”跑得更快。宁扬、宁马和宁滁三条城际轨道开工建设,公路网络持续优化,重大枢纽建设持续推进,“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正在加速形成。
为了更好地推进创新融合,南京与镇江协同编制G312产业创新走廊发展规划,与扬州积极推动G328科创走廊前期研究。都市圈城市33家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开放供应链供需对接,南京、马鞍山、镇江、常州共同组织开展装备制造产业供应链对接活动。
共抓生态保护,都市圈各沿江城市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沿江工业布局调整,长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主要流入长江的支流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
在民生普惠方面,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接入8个城市89家医院,139项群众急需的服务事项接入“跨省通办”,61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南京都市圈通办”。
亮新进展:让“轨道上的都市圈”跑得更快
会上,南京都市圈建设办公室正式成立,将全力统筹协调各成员城市积极推进都市圈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都市圈成员城市签署了《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框架协议》《南京都市圈产业“集群强链”行动方案》《南京市扬州市加强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协议》。
其中,《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框架协议》指出,规划立足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建设,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通勤的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结对合作帮扶框架协议》指出,两市将充分发挥地域相连、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和交流合作源远流长的优势,增强南京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构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相结合的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格局。
会前,南京都市圈成员有关方面还围绕科技创新、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环境治理、联合执法、知识产权保护、园区共建等多个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培育都市圈对新型城镇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城镇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吴越涛在视频致辞中强调,“希望南京都市圈在更好发挥南京辐射周边城市作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上走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
擘画未来:统一疫情防控政策标准
作为全国都市圈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在各相关城市共商共建中已经走过了20多年发展历程。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的叠加影响,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南京都市圈应以怎样的姿态扛起探路之责,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提出倡议:
进一步健全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都市圈各城市要统一疫情防控政策标准,建立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互认机制,避免“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保障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同时携手抢抓政策机遇,共同推动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有力有效的需求拉动措施,促进消费回升,优化文旅消费体验,支持大众消费扩容,提振企业消费信心,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聚焦供应链安全稳定、产业链分工协作、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突出垂直分工、集群发展方向,不断增强区域产业发展的韧性和融合度。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共同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守护山清水秀生态,不断提高都市圈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高质量建设南京都市圈,关键是强协同之举、走融合之路、增共赢之效。”韩立明表示,“南京将主动担责、积极作为,与兄弟城市一道,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