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618|回复: 22

吴文化博物馆东侧,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苏州市方志馆)规划设计方案公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 14: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文化博物馆东侧,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苏州市方志馆)规划设计方案公示
2022年4月以来,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深入推进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苏州市方志馆)建设项目的用地、选址、可研报告、建设规划等工作,至5月底,先后获得《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方案审定意见书》《关于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相关批复。


继2021年12月项目获建设工程规划批前公示之后,各项工作依法有序推进,2022年5月27日,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苏州市方志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后公布。公布信息显示,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位于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东侧,总建筑面积为14225.58平方米;其中计容面积为10157.25平方米。



下一步,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将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2022年下半年开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14: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 17: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文化场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 20:3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方志馆造好以后,跟边上吴中博物馆 澹台湖公园 宝带桥一起形成了一个文博亲子休闲胜地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3 19: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屋顶专门接雨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4 18: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吴文化博物馆一个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17: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思淼 发表于 2022-6-3 19:29
这屋顶专门接雨水吗

有道理啊,排水设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21:40: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南面的住宅品质差了点,有点煞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2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漠孤烟 发表于 2022-6-5 21:40
就是南面的住宅品质差了点,有点煞风景

拆迁房都长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22:09: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的拆迁房普遍品质差,按理说你内部不搞精装修,外立面搞个仿石漆应该的吧,结果给你搞涂料楼,颜色还很low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08: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居住小区整体要求公建化立面的,吴中太新是第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08: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文化博物馆馆长:如何把中小型博物馆展览办出特色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登记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5788家,这其中大多数是中小型、区域性博物馆。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做到守正创新,保持活力、释放能量,是整个博物馆行业可持续繁荣的保障。
  
作为典型的中小型、区域性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点宝带桥畔。2020年建馆以来,博物馆一直致力于给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吴地”“江南”是吴文化博物馆的特色。馆藏文物承继自“吴县文管会”的收藏,苏州范围内的许多重要考古成果集中于此。展示苏州城市历史,传承江南文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研究、梳理、展示好吴文化,才能服务好观众群体。
  
展览既是博物馆重要的文化服务,也是博物馆的一种学术活动。中小型博物馆的展览更要精于小切口的视角和微观层面的呈现,与其复制大型博物馆的经验做法,不如在有特色的基础上做到高水平。
  
吴县自秦朝设县,近年撤县建市、撤市建区。如何溯源其历史、展现其变迁、钩沉其人物、保护其遗产,是吴文化博物馆讲好本乡本土故事的关键。依此逻辑,吴文化博物馆在2021年秋季推出“世间乐土——吴县文物数字展”,以数字资源和文物、实物模型、互动装置、图文等各类内容相结合,展示江南文脉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08: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览主要聚焦吴县范围内的古村、古镇和古民居,以建筑和人居空间为切入点,剖析典型的江南民居。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凝德堂正厅到吴县地区建筑的各类门楼、屋脊、山墙、户牖,凸显营造之美与工技之精。从道路、桥梁、埠头到市集商贸运输,展现最为典型的江南村落的结构和文化肌理。从菜场、酱园、米行到打更、浣衣、汲水,乃至求学、问艺、游山、祈福,呈现人居环境的和谐与文脉的传承。从环太湖众多村镇到吴县全域的文化遗产,溯源文明演进的动力,观众看到的是满园春色,感受的是满心欢喜。
  
建筑空间是人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创造,江南精巧、精致、精细的传统离开人居空间便无从谈起。对不可移动的建筑,博物馆难以收藏,数字技术则提供了采集、研究和展示的可能性。历史上的吴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分布范围广,包括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几百处各级文保单位。既有古建筑群,也有细节丰富的砖、木雕。针对不同对象,其数据采集、处理和呈现方式必然各不相同。对建筑与村镇的数据记录,不仅用到建筑测绘、照相等传统手段,还用到如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航拍与建模等新技术,通过计算机测算相关数据重建三维影像。我们采用多旋翼单镜头的无人机对1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进行多角度倾斜摄影测量,生成点云数据,制作数据模型。依托高性能的运算设备,利用相关软件,对采集到的海量照片进行处理,自动拼合村落的点云数据,再生成相应的多边形模型。采用3D打印、激光雕刻、AR(增强现实)技术、线上互动等方式,实现交互体验,让观众深入探索这座巨大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库。
  
数字展览的好处在于能够变换观察的尺度,洞悉被展示对象之间的关系。环太湖的古村落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长达千年以上的发展历程,呈现的是人居的根本法则。如“背山面水”之类的选址规律,本质是人们对环境的顺应。厅堂的尺度是由厅堂里的家具决定的,而宅院的尺度是厅堂所决定的。形成聚落的宅院自然构成社区,社区必然会衍生出各种社会活动。形态、性质相近的聚落组织在山水间连缀成片,最终构成环太湖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以苏州、杭州、嘉兴为代表的山水城市,其建筑结构和内在关系一以贯之,我们对其从宏阔视角到微观视角进行呈现。
  
以学术为主轴,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叙述生动的故事,服务更广泛的人群,为“美丽乡村”和“城市更新”的进程提供更多科学的研判,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理解文化、记住乡愁,体悟温暖与感动,“博物馆的力量”也正在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08: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1 07:59 , Processed in 0.04711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