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8307|回复: 42

[龙城轶事] 我写的提案被政协采纳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4 09: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5月12日《太原晚报》二版发的消息,登出来的是提案摘要。

加大老地名保护力度  

太原新闻网 2012-05-12 05:29  来源:太原新闻网 新太原论坛

【民进太原市委】近几年来,我市的地名工作者为全市的地名工作做了许多工作,如命名了一批既彰显历史文化,又反映时代特色的地名、设置古典式灯箱路牌等,极大地宣传了我市的历史文化。但是,我市的地名工作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地名命名仍显滞后。我市市区的地名命名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如晋源新城的乾阳街和贞观街建成十年后才正式命名,在此之前一直在地图上标注为古城大街和龙山大街,以致人们都习惯了这两个不标准地名。

地名标准化有待加强。我市目前虽已开通地名网,并出版了3个版本的《地名录》和《地名图》,但一些部门编制的地图和设置的道路指示牌仍存在许多问题,经常出现不标准地名,如将五一广场周边的道路称为“广场东街”、“广场西街”,新原里长期误用为“新源里”,青年东街北巷的门牌为“青东北巷”等,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

老地名保护力度不大。老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是城市的记忆,蕴涵着不可再生的文化积淀,其历史信息、传说故事、文化内涵,是见证一个城市历史的“活化石”。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拆迁、人为合并等原因,许多老街巷都消失了,1987年出版的《太原市城区街巷标准地名录》里的老街巷减少到290条,2008年出版的《太原市街巷标准地名录》里只剩210条,现在已减少为不到200条。

建议提高全社会对老地名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不再随意更名、注销现存的老地名。在道路规划时就命名,尽量不要使用俗称名、规划名。新的道路只要一建成,甚至是只要一开工,就同时发布地名命名公告,尽可能不让俗称名、规划名流传开来。尽快编定新的《太原地名志》,缩短《太原地名录》的出版间隔期。另外,尽快给缺失路牌和门牌的街巷设置正确的标准路牌和门牌,更换错误的路牌和门牌。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太原政协网上发出来的我的提案的全文。

提案情况 (立案)  
届次 十二届一次 类型 科教文卫体  案号 093 人数 1
提案时间 2012-5-4 提案者 民进 联名提案 --

关于对太原地名工作的建议

近几年来,我市的地名工作者为全市的地名工作做了许多工作,如命名了一批既彰显历史文化又反映时代特色的地名,编辑出版了《太原市街巷标准地名录》和《太原市行政区划简册》,定期维护更新太原地名网,在太原民政网上耐心解答市民的疑问;其中也不乏亮点,如设置古典式灯箱路牌,并将山西籍历史名人的简介印在路牌上,极大地宣传了我市的历史文化; 2011年起在命名地名前发布拟命名公示,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但是,我市的地名工作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地名命名仍显滞后

我市市区的地名命名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更极大地落后于发达城市。例如:广州从2001年-2010年10年间,共命名了11771个新地名,其中道路、街巷、地铁名命名9843个。此外,还有5600多个有路无名的道路街巷被寻找出来,并开始重新命名。而我市自2002年-2011年的10年间,共命名道路地名152个,十年我市平均每年命名道路地名不到16个,现在的标准道路地名仅有1400多个,其中包括200多个已消失的道路地名。如移村北街上世纪90年代即已出现,直到2008年才正式命名。再如晋源新城的乾阳街和贞观街也是建成十年后才正式命名,在此之前一直在地图上标注为古城大街和龙山大街,以致人们都习惯了这两个不标准地名。

二、地名标准化有待加强

我市目前虽已开通地名网,并出版了3个版本的《地名录》和《地名图》,但一些部门编制的地图和设置的道路指示牌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是交警和市政部门设置的道路指示牌,经常出现不标准地名,如将五一广场周边的道路称为“广场东街”“广场西街”,将西苑北路称为“倒渣路”,使用规划名“平九街”“纬一街”,市政在柳巷北口设置的路牌上标有“三墙路”,在迎泽大街上设置的路牌上标有“迎泽西巷”“南宫西路”“五一街南一巷”“五一东街二巷”等;另一方面是民政局自身工作上的失误也使得不规范地名流传开来,如南内环街南二、三、四巷的路牌标为“南环二、三、四巷”,并州东街南二巷的路牌标为“并州南二巷”,新原里长期误用为“新源里”,青年东街北巷的门牌为“青东北巷”,南十方街的门牌为“南十坊街”,胜利街南巷的门牌为“胜利桥东南巷”等。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造成了浪费。

三、路牌缺失地名来源介绍,地图不能及时更新

我市自2003年大规模设置不锈钢立柱路牌以来,其中的双立柱路牌的正面一直写有所在道路名称的来源,这对于普及地名知识,宣传我市历史文化起到了极大作用。可是到2008年却更换为迎接奥运的宣传画,2009年又更换为国庆60周年的宣传画。2010年后设置的路牌不再介绍地名来源,而是统一换为介绍太原的宣传语。

自2003年以来,路牌内共放过3个版本的地图,分别是2003年版、2006年版、2008年版。2008年当年出版新的《太原市区街巷地名图》时,媒体报道说2009年版的地图已开始制作。到2011年底,地图依然没有更新,3年来我市的新建道路、新建建筑全都在地图上看不到,给居民和外来游客造成很多不便。直到2012年1月底,市民政局才编制完成了最新的地名图,但尚未开始大面积更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老地名保护力度不足

老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是城市的记忆,蕴涵着不可再生的文化积淀,其历史信息、传说故事、文化内涵,是见证一个城市历史的“活化石”。而我市的老地名数量也是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多又迅速减少的过程,比如根据清康熙年间的《阳曲县志》记载,太原老城范围内的街巷有150条,清道光年间超过了200条,1935年出版的《太原指南》记载太原街巷已有377条。近些年,由于城市建设、拆迁、人为合并造成的原因,许多老街巷都消失了,1987年出版的《太原市城区街巷标准地名录》里的老街巷已减少到290条,2008年出版的《太原市街巷标准地名录》里只剩210条,现在已减少为不到200条。我市在2008年曾开展老地名普查活动,并成立了太原市区划地名协会,通过市民投票海选出了20个老地名。这20个老地名也已于2008年成功跻身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一番海选后,这20个老地名貌似又复归沉寂,原先申报非遗时计划的优先使用启用老地名、编辑出版《太原市街巷图册》《太原市老地名图》等没有了下文。在2008年后新命名的地名中,除晋源区恢复使用了若干条晋阳古城的老地名和杏花岭区的大东门街、敦化坊路外,其余城区基本没有使用老地名来命名。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通过各类活动调动市民参与保护老地名,在活动中增强太原市民热爱太原、主动了解太原文化的积极性,为文化强市做出贡献。

一是每年都通过媒体发动市民海选若干条“年度老地名”,已经消失的“年度老地名”要在原址树立碑牌纪念,也可以把原址上新建的街巷用当地原有的老地名来命名。如因建设万达公馆而消失的新华路、文化路、北安巷、前营坊街、后营坊街、进德里等。二是开展关于太原地名知识的有奖竞答活动,吸引市民踊跃参与,提高全社会对老地名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三是不再随意更名、注销现存的老地名,缺失路牌的老街巷要及时安装。四是积极利用好太原区划地名协会这个智力平台,出版一批反映太原地名文化的书籍,如《太原地名词典》《太原地名大全》《太原老地名故事》《太原老地图图集》。五是地名命名公告不仅要在地名网和民政信息网上发布,还要在媒体,尤其是在电视上公告,提高公众知晓率。使广大市民知晓我市地名的总体规划,并群策群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在道路规划时就命名,尽量不要使用俗称名、规划名。

新的道路只要一建成,甚至是只要一开工,就同时发布地名命名公告,尽可能不让俗称名、规划名流传开来。如连接学府街和长风文化商务区的桥梁已在2010年命名为府景桥,但是就是在建成后一年多才命名,所以造成社会对其认可率并不高的现象,仍然称其跻汾桥。交警设置交通指示牌前应送交民政局地名处审核地名是否规范。会同相关部门,严格审查市场上的地图,杜绝俗称名、规划名,甚至自造名在地图上出现,如德育街、通宝路、剪子湾路等。

三、尽快编定新的《太原地名志》,缩短《太原地名录》的出版间隔期。

我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版了7种地名志,这7种地名志为我市地名的传承、地名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起到了地方志应起到的“资政,存史,育人”的作用。但是20多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各类新地名层出不穷,旧有的地名志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需要,应该重新编纂。建议新的《太原地名志》应以2012年底为资料截止日期,采用行政区和居民地地名按区划分别记述,道路、山川、专业地名按全市总述的形式编纂。全书可前附太原市区地名图,总论太原区划地名沿革,分卷叙述各区乡、镇、街办地名和社区居委会、行政村(附自然村和已消失的村)地名。各分卷前有各区区划地名沿革,并附各区地名图。为了不使道路、山川等地名因区划而割裂开来,可全市总述。详细记述太原1982年以来所有的正式命名的标准地名(1982年以后消失的地名也要记述)的名称、读音、走向、起止、长宽、来源、主要驻街单位等。全书最后附历年关于地名的命名、注销、更名和其他内容的文件,以及民国至1982年消失的地名表,并附1949年以前的太原老地图和各时期的地名照片等。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新地名的出现也将会越来越多。迄今为止,已出版的3个版本的《地名录》间隔基本都在10年左右,以后可以缩短至3年,这样可避免10年才编纂一次,到时普查搜集资料的工作量加大的窘况,也可及时反映我市地名的现状。

继续普查无名街巷,及时命名并公布。地名命名后及时设置正确的标准路牌和门牌,尽快给缺失路牌和门牌的街巷设置正确的标准路牌和门牌,更换错误的路牌和门牌。及时纠正媒体尤其是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不规范地名。

四、老城区内新地名不以过于现代化的词汇命名,全市新地名不要以外地省市县名命名,尽快解决重名的街巷地名和社区名,经济园区、教育园区、旅游景区的道路命名要符合自身特点。

五、继续在路牌上设置地名来源介绍,广告公司在印刷前送交地名主管部门审核,无误后再设置路牌。既然新地图并不缺货,路牌上的地图应及时更换,并在以后做到定期更新。此外,呼吁地图的编纂部门在绘制地图时应做到信息完整准确,现在的地图上有相当多的道路上未标明道路名称,有些信息还是错误的,希望新版的地图能够有所改进。

审查意见 立案
市民政局

【审核:是】 【办理:否】 【人气: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10: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一个,你后来怎么不在太原贴吧当吧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10: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叮当猫真心的给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简评一下本届政协别人写的另两条关于地名的提案。

   关于城市道路的命名要与一流省会城市的建设相适宜的建议

    随着我市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步伐的加快,直观体现我市城市形象的道路正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道路建设出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在绿化、美化、立体化、多层次方面综合建设,许多历史遗留断头路也都陆续打通,但道路命名工作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

1、一条道路不同路段有不同的名称,比如:
   新建路---平阳路,解放路---长治路,并州路---坞城路等等;

2、路桥名称不符,比如:
   北大街---兴华街之间汾河桥,叫"胜利桥",而北大街北面一条道路就是胜利街;

3、街道名称未能完整的体现城市特色。

建 议:
1、城市主要道路,东西以汾河为界,分为xx东街、xx街、xx西街,桥以汾河以东道路名称命名;

2、南北主要道路以城市绕城高速为界,统一xx北路、xx中路、xx南路。

3、结合我市5000年的历史积淀和未来发展远景适当调整道路名称,体现出太原市历史名城和一流省会城市的大风范、大气派。



提案中提到的东西向的街道以汾河为界,汾河以东是东街,汾河以西是西街,那么他提出的xx街是在哪里呢?最搞笑的是,南北路以绕城高速公路为界,我怎么也想不出怎么个分界法?要是这样的话,那全太原几乎所有的道路都在高速公路里面呢,出来小店和西山,几乎都没有出了高速公路啊。
荒唐提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10: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报道了。
猫猫是民进成员,是不是政协委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新、旧晋祠路”名称急需更名的建议

改造一新的旧晋祠路已成为我市的又一大景观大道,可名字却依然如故。尽管是穿了“新衣“,可与新晋祠路相比,从听觉和感觉上,依旧给人历经沧桑、截然不同的感觉:即新晋祠路必定是好路——不仅路宽平旦,而且还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旧晋祠路肯定是路窄坑洼不平、脏乱差。这与新改造的旧晋祠路漂亮容颜大不相配,而且新、旧晋祠路的名称很易混淆,容易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民正常的出行和交往,而且与我市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定位不吻合,应当进行更名调整。

道路是人们与外界交流的重要纽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载体。科学、规范的道路名称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和谐。而不规范、不合适宜、名称接近、容易混淆的路名会给人们的相互交往、正常出行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麻烦。路名同人名一样,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品位。路名起好了,一定程度上对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塑造城市良好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反之,则不行。新、旧晋祠路都是通往太原市名胜古迹晋祠、太山清泉寺、以及蒙山大佛的主要道路,也是由罗城高速公路出入太原市的必经之路,来往游客和车辆很多,很容易把“新、旧晋祠路”混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严重影响我市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

因此,我建议如下:

1、应立足我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宏伟目标,将旧晋祠路路名进行更名,以提高城市形象,体现文化品位,方便市民外出。命名应当反映出我市人文历史地理特征,含义通俗健康;道路名称应当具有一定的联想意义,以便民利民为原则,体现出该区域的地域特征和地方文化历史特色,既有特色、好听,又能宣传自己,一举两得。如可将旧晋祠路的名称改为 “大佛路”或“太山路”。

2、新晋祠路更名为“晋祠路”,彻底改变人们印象之中的“新”、“旧”路之分,杜绝“新、旧晋祠路”的相互混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提高办事效率和城市形象。

3、道路命名应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体现规划、科学布局;符合习惯、突出特色;体现人文、面向未来;规范简洁,便于记忆;便民利民,好听好记。要能彰显出"文化旅游发展"的宏伟目标。即命名一定要讲究实用。一方面要好认、好写、好听、好记,读之朗朗上口,视之一目了然;另一方面,要考虑字面意思效果与整条路的一致性。

4、道路更名,应采用社会公开征集方式,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向群众公布意见反馈渠道。



这条提案先不管可不可行,但是他的论点就是错误的。太原压根就没有所谓的“旧晋祠路”,只有“晋祠路”和“新晋祠路”。他自己连道路的正式名称都没有闹清楚,就瞎胡乱写,想来连实地调查都没有经行过,因为所有晋祠路上的路牌和门牌都是标着“晋祠路”,绝没有“旧晋祠路”。
第二,这个提案去年就有一位政协委员提出过,民政局后来答复的时候,我也被邀请出席。当时民政局就说已命名的一般不会再更名,尤其是像大马路,涉及方方面面成本太大,况且也不是属于非改不可的地名。
懒人提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zxk

我是民进会员,不是政协委员,但是民进会员平时写的社情民意线索有可能会被民进采用为集体提案提交给市政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yizewong

我前年爱人要生孩子了,没有时间上网了,所以就辞了。再说现在太原吧很混乱,乱七八糟的,没有些正经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10: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dangmao真厉害!常驻高楼迷太原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去年别人写的关于地名的提案。可以说是率性而为,丝毫不了解地名工作和地名历史。一点建设性也没有。



关于更改我市部分路桥名称的建议

路桥名称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地理信息。它的指示性是否清晰承载着是否足够人性化,它的命名水平也直接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反映着城市的气质和性格,也是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笔者发现太原市的部分道路、桥梁名称有的已经不能反映太原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环路支零破碎,内环有南,而无北西东,中环有南北,无东西;甚至有些名称给群众造成误导,给百姓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一、现有路桥名称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城市道路名称中,比如“南内环路”已经不能代表市区内环,滞后于发展;“新旧晋祠路”更是让人模糊,新在何处,旧在何地,处于何种位置?;“北大街”给人以小县城感觉;

2、太原桥梁名称中,现在的“胜利桥”西接兴华街,东连北大街,而“胜利街”与其相隔,不仅如此,取胜利之名还有文革遗风。龙城大街连接“祥云桥”,以奥运祥云火炬命名,牵强附会。

3、随着太原都市圈建设的提速和环城高速的外移,现有的环路和它的名称已经不适应发展要求。

二、路桥名称规范更改建议:

综上所述,现有的部分路桥名称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需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既尊重历史沿革、又满足长远规划、还得具有文化内涵的命名机制,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对现有的道路桥梁等名称进行统一的规范,以适应太原大都市的要求。

名称更改的三点建议:

1、尊重历史,注重文化。比如将北大街改为拱极大街或拱极门大街,南内环街改为大营盘街或菜园街,新晋祠路改为晋源路或晋阳湖路。

2、好找易记,方便使用。太原市所有跨河大桥均规范为与连接的道路名称一致,如祥云桥改为龙城大桥,胜利桥改为拱极大桥等。

3、结合太原市环城高速外移的发展规划,对我市的环路名称重新进行规划和命名。



所以我今年好好地分析太原的地名工作,提出了我近几年对于太原地名工作的想法,原文由5000多字,上交政协前还给删了2000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城大街连接‘祥云桥’,以奥运祥云火炬命名,牵强附会”,这点我很赞同。
南内环街改为大营盘街、北大街改为拱极大街或拱极门大街、祥云桥改为龙城大桥,胜利桥改为拱极大桥我也是比较赞同的。
改路名虽然牵扯到方方面面,有很多不便,要费些人力物力,但换个思路,也不是不可以改的,更名后可能暂时便造成一些不便,时间长了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10: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你能给太原提更多好的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城大街连接‘祥云桥’,以奥运祥云火炬命名,牵强附会”,这点我很赞同。
南内环街改为大营盘街、北大 ...
zxk 发表于 2012-5-14 10:34

祥云桥原本规划名为火炬桥,后来奥运祥云火炬来到太原,市领导就建议更改为祥云桥了。
说实话,南内环街和北大街更名我也是赞同的,但是民政局地名处的领导说了,市区内主干道更名太困难了,带来的影响太大,所以不敢随便更名。要更名也只是一些小街巷或驻地单位居民不多的街道,还有就是名字的大体不动,只是为了更准确而增减字。如以前的“桃园南路西巷”因为有了“桃园南路西二巷”就更名为“桃园南路西一巷”了。“平阳路西一巷”也是如此。
其实太原现在又些地名我是建议更改的,比如2月刚命名的健康南街,健康北街和健康西路,命名时我就反对,发出征求意见公告后,大家反对,可是还是命名了。此地刚命名,驻地单位又少,涉及面不大,应该更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6 17:12 , Processed in 0.07875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