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4681|回复: 43

人民日报报道吴中太湖新城地下空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9 16:0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9 16:5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先,别的地块晚一点,这个周边快点成型吧,好像配不到一体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9 17: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5年后这里就可以拍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9 17:1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9 18:3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到珠江新城的花城广场,哪怕广场俩边的建筑能达到珠新50%的效果,也会非常震撼,最好再来个太湖之光的超高塔那就牛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9 18:4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了超过花城广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9 19: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car 发表于 2020-10-29 18:35
想到珠江新城的花城广场,哪怕广场俩边的建筑能达到珠新50%的效果,也会非常震撼,最好再来个太湖之光的超 ...

哈哈我也想到了花城广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9 19:1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场慢慢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9 20:20: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起来了就高好看了,明年年底开业,就是不知道招商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9 21:5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中太湖新城肯定是在学习和借鉴广州珠江新城和深圳的深圳湾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9 21:5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项目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境内,南端距太湖仅32米。秉承“刚柔并济、和谐城市”的设计理念,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采用“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地下管廊+周边地块地下连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六位一体的建设规划,是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代表了目前国内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建设的最高水平。      地下一层为商业和餐饮,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地下二三层为可容纳3000余车辆的大型车库,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建筑尽可能相互联通,使商务中心区内的小汽车交通出发、转换更加便捷有效,构建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小汽车、自行车、步行等于一体的完整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地下空间与周边的综合管廊同期规划建设并投入使用,把电力、电信、给水、中水等多种管线敷设在管廊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地下空间开发及配套工程施工对周边资源的占用和地面交通的影响。      地下三层共计预留了34个对接口后期可与周边地块的地下室互联互通,为地下空间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同时,引入“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理念,地面部分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置1套2000立方米雨水回用系统,为地下空间冲厕、车库冲洗等提供循环用水;地下车库专门设有出入口管理、车辆引导、反向寻车、缴费、辅助性管理等智能系统,解决车辆进出停车场慢、寻车困难等问题,以达到停车场方便、快捷运行的目的。 IMG_5853.JPG  标准上绿色三星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地下空间坚持人与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将地下交通、公共服务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是工程师们第一次打造具有绿建三星级设计标识、与轨道交通站点无缝衔接的大体量地下商业综合体。      “我们根据地下空间的功能特点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多项绿色建造技术:包括高性能围护结构、结构体系优化、透水地面、雨水回渗和中水回用系统、自然通风和采光系统、低能耗设备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施工期间采用了一系列绿色施工技术:包括技术创新优化设计施工方案、永临结合、因地制宜的土方平衡、大规模的雨水收集回用、风能、太阳能的利用、自动化监测、建筑装饰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全过程使用BIM技术等,打造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生态建筑。”项目经理刘向科介绍。目前,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项目已通过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验收,获评江苏省建筑施工标准化文明示范工地、江苏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地和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杯。 IMG_5854.JPG  建设中创新引领      地下空间基坑平面积10万平方米,深18.6米,在太湖湖畔软土地层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深基坑施工,在国内尚属首次。 “刚进驻工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芦苇丛比我们场地平整用的推土机还要高,由于地质多为富水软土层,施工难度巨大。”谈起开工时的情景,刘向科仍旧记忆深刻。整个场地是由太湖历史上多次清淤的湖底流泥吹填而成,大范围存在着6~9米流塑状冲填土层,工程地质极差,且基坑南侧紧邻新建太湖大堤,施工风险高。施工便道的安全、桩基围护结构的成孔成槽、基坑降水、分坑开挖方式和支护体系的选用等对于工程师们来说都是一个个巨大的挑战。      针对软土地层超大深基坑设计施工难题,项目组建了由科研院校、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的科研攻关团队,结合项目的进展对各个阶段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动态优化。针对项目南区572米*57米的长条形基坑创新提出了“强支撑、软分坑”的设计施工方法,通过适当加大内支撑的刚度,使得按照传统工艺需要分成4个小基坑施工的南区基坑实现了一次性分部递进开挖,流水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工期约40%,降低基坑造价约12%。同时通过水泥土搅拌桩墙实现分区域降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了太湖大堤的安全。      “另外,南方多雨,汛期太湖水位高,土层含水量大,南侧地下室外侧边线与已经建成的苏州湾大堤中心线为32米,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基坑安全和太湖大堤的稳定。”刘向科介绍。为确保安全高效施工,项目团队研发了远程智能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反馈监测对象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了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同时提高了监测效率,可节约人工80%,有力提升了智能建造水平。      截至目前,项目团队总结省部级工法1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并荣获了中建协BIM大赛一等奖、中施企协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30 08: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发布的几张图很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30 08: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边的配套还需要加油,未来可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30 08: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湾地下空间计划将于2021年10月左右开业,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基础配套、餐饮、娱乐、零售、观光于一体的优质地下综合空间,是吴中太湖新城着力打造的绿色、低碳、生态、智慧的商业综合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30 08: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湾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共三层,地面是郁郁葱葱的都市轴,地下一层是绿色生态的地下商业空间,地下二层和三层则作为停车场。地下空间结合轨道交通7号线苏州湾北站,充分对接南北两侧公共地下空间地块。同时,通过位于地下一层的绿色管廊对市政管线进行统一管理,高效利用城市公共停车空间,形成吸引人们聚集的魅力休闲商务区,将苏州湾打造成为太湖新城的城市客厅。




项目通过地下空间与地上景观,以城市和自然的融合为理念,作为休闲商务区的核心骨架,通过车站、各街区和地下商业设施的合作,发挥协同效应。通过感受光照、绿色和自然风,形成与自然融合的富有魅力的地下商业街道,提高整个休闲商务区的附加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1 15:56 , Processed in 0.04654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