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4233|回复: 74

苏州城,是个什么城?—— by 星球研究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8 23: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estwalk 于 2019-9-18 23:35 编辑




苏州城,是个什么城?

https://mp.weixin.qq.com/s/9yTEalk_6w4chaaRcdTJu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2018年全国城市GDP榜单中有一座极为特殊的城市
[font=-apple-system-font, system-ui,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
作为一座现代化都市
其中心地带却保留着
一片十分特殊的区域
目之所及
青瓦白墙、高木深巷
与远处的摩天大楼泾渭分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面积广阔
占地约22.63平方千米
相当于30多个北京故宫的大小
(上文面积指苏州历史文化保护区面积,包括苏州古城,山塘线、上塘线两线以及虎丘、留园和寒山寺三个片区,总面积达22.63平方千米,这也是本文主要涉及的地区;下图为苏州古城局部,摄影师@托尼sta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历史悠久
虽历尽2500余年风雨起落
却几乎不曾迁城易址
至今风貌如旧
(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春秋时期,2500多年中仅有约35年的短暂迁城史,其余时期均在原址之上,下文引自历史学家顾颉刚)

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时物

千百年来
一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更是写尽了人们对它的向往
在多少中国人的心目中
它是繁花似锦的
红尘富贵风流地
亦是温柔恬静的
小桥流水百姓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究竟是怎样一座城?
又为何如此令人向往?



在今天的江苏省南部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静卧于此
三万顷碧波茫茫
一望无尽
这便是太湖
太湖,古时也称“震泽”和“五湖”,按今日面积约2400平方千米计算,合3.6万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湖东南及东部一线
连绵的天目山脉到此气势渐平
只剩一些低山丘陵从地表隆起
海拔最高也不过341.7米
穹窿山是苏州境内的最高峰,海拔341.7米;下图为上方山,海拔不足100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源自太湖的河流
一路向东蜿蜒流淌
直至汇入江河、注入海洋
古时曾有的
娄江、松江、东江
三者自北向南依次排列
人称“太湖三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地势一马平川
河流流速愈发缓慢
加之众多降水汇聚
涓涓水流遇到洼地
小者为塘、大者成湖
其中尤以阳澄湖、石湖、金鸡湖等
最为人们耳熟能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千百年过去
今日苏州市的辖区内
仍有大小河流2万余条
湖泊荡漾300余个
超过40%的地表
均被水域覆盖
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
以上数据引自徐叔鹰等编《苏州地理》,下图为苏州太湖湿地国家公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距今约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
在吴国大夫伍子胥的主持下
一座崭新的都城拔地而起
作为逐鹿中原的大后方
更以吴王之名为其命名
人称“阖闾大城”
阖闾大城后称吴郡,隋朝时首次改名苏州;目前阖闾大城的真实位置仍存在争议,本处援引《苏州市志》观点;下图为雪后的苏州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此以后
苏州城内水网纵横
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史上
一座里程碑式的“水城”
且城内主要河道水面开阔
宽约紫禁城护城河的70%
根据《越绝书》记载,阖闾大城时期水道宽度可达36米,而紫禁城护城河的平均宽度约52米,下图为平江路和沿线河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运河的修建
加上自唐代以来
如火如荼的水利工程
令城外水网愈发畅通
城内河道也日益规整
正所谓
“大河三横四直,郡郭三百余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3: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棋盘式”的格局
令大大小小的河道与街道
相依相伴、相互交织
连通城市的各个角落

交通繁忙的主干线上
可见“两街夹一河”的布局
河道居于两街道之间
设有码头泊岸
便于客货运输
两侧街道有时一宽一窄、一高一低
一边是街市、一边是住宅
被称为”上塘“和“下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在居住区
河道一侧铺设街道
另一侧则建设房屋
成为常见的”一河一街“模式
一河一街型,今平江历史文化区、山塘街附近多有分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1 20:48 , Processed in 0.05724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