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9-2-19 21:47 编辑
2月18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合肥市规划局获悉,今年规划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及目标已敲定。
将实现创新、绿色、人文“三大转变”
城市总体规划是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去年,合肥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今年,规划部门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扎实推进这项工作。
修编将以规划转型引领城市转型,以城市空间资源规划理念和使用方式转变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方式转变,在创新、绿色和人文方面实现“三大转变”,即向“创新驱动、集约高效”转变,向“绿色发展、美丽合肥”转变,向“以人为本、文化传承”转变。
另外,按照“事权对应、规管对应”的原则,将新一轮总规确定的总体目标与指标、空间发展框架、分区发展要求、刚性边界管控要求,与各县区、各部门的空间发展诉求进行充分地衔接。
拿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规划方案
去年10月,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正式挂牌。作为规划部门,今年,将积极开展滨湖科学城前期研究,与国家级滨湖新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一体谋划、统筹编制,拿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规划方案。
借鉴国际先进理念,邀请具有类似规划编制经验的国际一流设计单位和专家编制方案,合理提出规划发展策略,以量子信息科学和新能源国家实验室为核心,建设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区和规划发展区,集中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集群和交叉前沿研究平台,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打造国家实验室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形象展示窗口。
逐步实现城市门户、节点地区城市设计全覆盖
作为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市,今年,合肥市将大力推进骆岗机场、高铁西站、大蜀山、老城区、卓越城、中德智慧产业园区核心区、巢湖半岛等片区城市设计与更新规划编制,逐步实现城市门户、节点地区城市设计全覆盖;着力打造特色城市空间,推进东部新中心、王咀湖、高铁南站、空港新城等片区城市设计的落地实施。
除了要完成市区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普查及保护规划编制,建立合肥市区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数据库,今年,规划部门还将推动城市双修工作,配合相关单位推动长江中路、芜湖路省体委节点、科学岛路改造;实施城市“微更新”,寻找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边角料”“夹心地”等小微空间,重塑生活区域功能,提升人居生活品质。
南淝河将布局标志性滨河景观空间
今年,规划部门将加快编制合肥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把“先底后图”理念贯彻到总规修编工作中,通过城市生态空间来反推城市理想空间,做好城市理想生态空间的预控,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良好“三生”空间格局。
一方面,全方位开展生态本底调研,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区域的各类建设用地本底梳理,综合协调生态保护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做好重点片区生态指标体系控制。另外,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推进一批湿地、公园、绿道的规划建设,梳理主城区范围内公园绿地数量不足和分布不均问题,改善主城区范围内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足问题,消除公园绿地“盲区”。
值得期待的是,合肥市还将借鉴上海浦江两岸贯通经验,编制南淝河两岸景观空间规划,充分挖掘释放两岸公共空间,将南淝河规划为串联城市绿地斑块的主骨架,布局标志性滨河景观空间,打造可观赏、可停留、可游玩的一流城市滨水休闲空间。
在老城区探索实施一批“城市微更新”项目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方面,今年,规划部门将积极推进市工人文化宫、市科技馆新馆、中心图书馆建设,加快启动相关公益性项目。全面落实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一张图”,在单元规划、控规、设计条件、方案审查等环节中严格把关,全过程做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工作。
新建城区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设置、集中配套”的原则规划建设。老城区围绕“打造15分钟生活圈”,找出服务群众的配套设施短板,探索实施一批“城市微更新”项目;同时结合城中村、危旧房改造,规划建设学校、医院、文体、养老、农贸市场等公建配套设施,改善社区环境品质。
完成合肥市城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今年,规划部门将强化市级重大建设工程规划服务,强力推进综合性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市政路桥、综合管廊、引江济淮等重大项目建设。
一方面,完成合肥市城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开展交通发展战略、城市对外交通、快速路网体系、轨道线网、物流(货运)系统等一系列研究。另外,开展重点片区以及重要交通枢纽的交通规划研究、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影响分析、交通发展年报编制等工作。
今年,还将完成《合肥市市区停车设施普查及停车数据库建设项目》及《合肥市城区公共停车场规划与整合》;配合市轨道办继续开展轨道6、7、8号线的前期推进工作以及轨道9号线及S1机场线的线位研究工作,开展轨道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周边交通系统及土地利用的综合研究。
(来源:江淮晨报 记者 方佳伟 ) |
|